昆虫纲分目课件.ppt_第1页
昆虫纲分目课件.ppt_第2页
昆虫纲分目课件.ppt_第3页
昆虫纲分目课件.ppt_第4页
昆虫纲分目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虫纲分目 1 精品课件学习交流 昆虫的分目 昆虫在高级阶元的分类上 分歧较大 以往通常将昆虫纲分为两个亚纲和33个目 即无翅亚纲和有翅有纲 在无翅有纲中含有4个目 分别是原尾目 弹尾目 双尾目和缨尾目 例如我国著名的昆虫分类学家蔡邦华教授在其昆虫分类学一书中将昆虫纲分为两个亚纲 34个目 无翅亚纲包括4个低等的目 有翅亚纲包括30个目 该系统比较易学 但不能很好的反应类群的亲缘关系 2 昆虫的分目 周尧教授等将昆虫纲分为四个亚纲 33个目 分别是蚣虫亚纲Myrientomata 原尾目粘管亚纲Collembola 弹尾目无翅亚纲Apterygota 双尾目和缨尾目有翅亚纲Pterygota 包括29个目 其中 将重舌目归在革翅目中 3 昆虫的分目 在第10版的由O W Richards和R G Davies著写的 Imms普通昆虫学教科书 中 既不分亚纲 又不分总目 而分成3个类和29个目 分别为 无翅类Apterygotes 包括四个低等的目 外翅类Exopterygotes 包括16个目 将蜚蠊目与螳螂目合为Dictyoptera目 重舌目归在革翅目重 同翅目与半翅目合为半翅目 内翅类Endopterygotes 包括9个目 将广翅目 蛇蛉目和脉翅目合为脉翅目 4 昆虫的分目 在由HerbertH Ross编著的在1982年出版的 昆虫学教科书 第四版中 其将昆虫纲提升为六足总纲SuperclassHexapoda 下分两个纲 内颚纲ClassEntognatha 包括原尾目 双尾目和缨尾目 昆虫纲ClassInsecta 包括无翅亚纲SubclassApterygota 包括石蛃目Microcoryphia和衣鱼目Thysanura 有翅亚纲SubclassPterygota 5 昆虫的分目 近年来的研究 尤其是采用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 原尾目 弹尾目 双尾目与其他的昆虫不是一个单系群 因而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的观点 如Herbert Ross 1982 Hennig 1969 Kristensen 1981 等将昆虫纲提升为六足总纲SuperclassHexapoda 其包含两个纲 内颚纲 Entognatha 或缺尾纲Ellipura 包含有原尾目 弹尾目 双尾目等三目 昆虫纲 Insecta 其由两个亚纲组成 分别是无翅亚纲 由石蛃目和衣鱼目组成 有翅亚纲由29个目组成 然而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 双尾目与昆虫纲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建议昆虫关系应从双尾目开始 由于争议颇多 故而本课件仍然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 6 原尾目 Protura 通称为原尾虫或蚖 体尖细 淡黄透明或乳白色 体长在2mm以下 头部前方锥形 无触角 复眼和单眼 但在头部背面两侧有l对假眼器 胸部分节明显 但前胸小 前足特别长 生有特殊的感觉器 可代替触角的功能 腹部12节 第1 3节上各生有1对退化的腹器 无尾须 7 原尾目 Protura 增节变态 第1龄幼虫腹部仅9节 至成虫期随着几次脱皮 增加至12节 多生活于山林环境中 如石下 枯枝落叶间或湿润土壤中 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 但在昆虫进化理论研究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该目全世界已知540多种 我国自l956年由杨集昆教授在陕西华山第1次采集到后 目前已发现140余种 8 弹尾目 Collembo1a 通称为跳虫 体小形 体长0 2 10mm 无复眼 但有的在头部两侧有8个以下小眼组成的小眼群 触角一般4或6节 头部在触角后方生有特殊的角后感觉器 胸部3节一般相似 但有的前胸常很退化 足胫节和跗节常愈合成胫跗节 腹部一般不超过6节 第l 3 4节腹面生有特化的附肢 分别称为腹管 或粘管 握弹器和弹器 共同组成跳器 9 弹尾目 Collembo1a 表变态 多生活于潮湿处和落叶下 石下 青苔间或积水面上 取食腐植质 菌类和地衣等 有些种类取食花粉 植物种子 根茎 嫩叶等 造成一定程度的为害 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2000多种 我国已知90余种 10 双尾目 Diplura 通称双尾虫 蛱尾虫 体细长 柔软 体长约5 10mm 最大者可达50mm多 头部无复眼和单眼 触角细长多节呈丝状或念珠状 前胸小 中 后胸较大而相似 跗节1节 有爪2 3个 腹部ll节 多数腹节腹面生有成对的针突和泡囊 腹末具尾须1对 细长多节或短粗蛱形 表变态 多生活于土壤中或潮湿的石下 倒木 枯枝落叶中 一般仅取食腐植质 菌类等 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 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600多种 中国已记载有20余种 11 缨尾目 Thysanura 通称衣鱼和石蛃 体较狭长 10一20mm 末端尖细 密被鳞片 呈银灰 白 黑褐等色 口器咀嚼式 外露 触角丝状 细长多节 复眼和单眼发达或缺如 胸足发达 跗节3 4节 具爪2 3个 腹11l节 各节腹板上生有l对刺突 多数还生有l一2对泡囊 腹部末节背板延长成中尾丝 其两侧生有l对分节的尾须 12 缨尾目 Thysanura 表变态 多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石下或倒木树皮下 青苔间 主要取食腐植质 菌类 地衣和苔药 室内种类取食谷物 淀粉 浆糊 书籍及丝织品等 有些是仓储害虫 该目全世界已知500多种 我国已记载有20多种 13 蜉蝣目 Ephemerida 通称蜉蝣或蜉 体中小型 柔软纤弱 头部可作自如活动 触角短 刚毛状 复眼发达 单眼3个 口器咀嚼式 较退化 前 后胸较小 中胸显著 翅膜质 三角形 后翅明显小于前翅 有时退化 足细弱 雄虫前足特别长 腹部l0节 第ll节退化或与第10节愈合 腹未有尾须1对 细丝状 多节 有时还有1条第11节背板延长形成的中尾丝 14 蜉蝣目 Ephemerida 原变态 稚虫生活于水中 腹节侧面生有7对叶状气管鳃 在水中主要取食藻类 但它本身又是淡水鱼类的重要饲料 亚成虫和成虫生命短暂 自数小时至1周左右 成虫具趋光性和群飞交尾习性 该目全世界已知约1300种 我国记载有40余种 15 蜻蜓目 Odonata 通称蜻蜓和豆娘 体细长 一般中至大形 常具鲜艳色泽 头大活动自如 复眼发达 几占头的大部 单眼3个 生于两复眼间 触角短小 刚毛状 口器咀嚼式 前胸很退化 中 后胸结合紧密 侧板发达 倾斜状 翅膜质 分布有发达的网状翅脉 腹部细长 10节 腹末有1对不分节的尾须 雄虫生殖孔开口在第9腹板后方 交尾器位于腹部第2 3节腹板间的一个凹型生殖窝内 窝后方与阳茎囊相通 16 蜻蜓目 Odonata 半变态 成虫多在飞翔中点水产卵 稚虫水生 口器与成虫差异很大 下唇延长成捕获器官 成虫和稚虫均为捕食性 成虫多捕食飞行中的蚊 蝇等 稚虫在水中捕食 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我国已知有300余种 17 直翅目 Orthoptera 本目昆虫包括蚂蚱 蝗虫 螽斯 蝼蛄和蟋蟀等 为中到大型的昆虫 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 触角线形或鞭形 单眼2 3枚 前胸发达 前翅革质成覆翅 后翅膜质 扇状折叠 翅脉多为直脉 产卵器常发达 剑状 刀状 矛状或凿状 常具听器及发音器 变态为不完全变态中的渐变态型 本目昆虫多数为植食性 少数为肉食性 本目分三个亚目 12个总科和26个科 世界已知种为2万种以上 18 蜚蠊目 Blattaria 包括蟑螂 地鳖等 小至大型 体扁平 椭圆形 黄褐色或黑色 头小 隐藏在前胸背板下方 复眼发达 肾形 单眼1对 触角丝状 长而多节 前胸背板发达 常为梯形或椭圆形 前翅革质 后翅膜质 有的雄虫翅发达 雌虫翅退化 足长而多刺 基节宽大 胫节细长 善于疾速行走 腹部宽扁 lo节 有分节的短小尾须1对 19 蜚蠊目 Blattaria 渐变态 卵生或卵胎生 卵常包藏在卵鞘内 排列成行 多数种类性喜黑暗 多生活于砖石下 岩缝 树洞中或枯枝落叶 垃圾 杂草堆中 主要取食各种腐烂的动植物 一些生活于室内的种类 则以各种食品 杂物以及粪便为食 不少种类在农业 仓储和医学 卫生防疫上有重要意义 该目全世界已知5000余种 我国记载有250余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如美洲大蠊 中华真地鳖等 20 螳螂目 Mantodea 通称螳螂 刀螂等 体狭长 中至大形 多为绿 褐或灰色 头部呈三角形 活动自如 复眼大而突出 单眼3个 触角通常丝状 口器咀嚼式 上颚强大而坚硬 前胸显著狭长 能活动 中 后胸短宽 前足为典型的捕捉足 腿节及胫节下方有强刺 中 后足细长 适于行走 跗节3节 无中垫 前翅革质 形成覆翅 后翅膜质 宽大 呈扇状 平时平叠在腹部上方 腹部10节 背板可见9节 具尾须1对 短而分节 产卵器很退化 21 螳螂目 Mantodea 渐变态 卵产于卵囊内 卵囊附着在树枝等物体上 成 若虫均肉食性 捕食蝇类 叶蝉 蝗虫 鳞翅目幼虫等 是多种害虫的天敌 螳螂有自残习性 在交尾前后 雌虫常嚼食雄虫 卵囊又称螵蛸 产于桑树的称桑螵蛸 可供药用 该目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中国记载有50多种 22 竹节虫目 Phasmida 通称竹节虫 中至大形 形似细长竹节或宽扁叶片状 多为绿或褐色 头小略扁 下口式 复眼小 单眼2 3个或缺如 触角或长或短 丝状 口器咀嚼式 前胸较短 中 后胸长 翅2对 前翅小 革质 后翅膜质 臀区发达 有的只有1对翅或无翅 足细长或宽扁 易折断 前足静止时前伸 跗节5节 少数3 4节 腹部l0节 尾须1对 短小不分节 产卵器不发达 23 竹节虫目 Phasmida 渐变态 静止时栖息于植物上 具拟态与保护色 不易被发现 植食性 主要以各种树木 杂草为食 有时食害棉花等作物 有的种类进行孤雌生殖 该目全世界已知2500多种 主要分布于东洋区和中南美地区 24 螳虫修目 Mantophasmatodea Manto 螳螂 phasmato 虫修 这是一个2002年发现的昆虫新目 其外形既象螳螂 又象竹节虫 极其珍罕 体小型至中型 次生无翅 呈圆柱状 略具雌雄二型现象 头近三角形 1对复眼大小不一 无单眼 口器咀嚼式 下口式 触角丝状多节 跗节5节 尾丝短 不分节 渐变态 夜出捕食性 捕食蜘蛛和昆虫 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目前该目仅知1科2属3种 且仅分布于南非 我国尚未发现 25 等翅目 Isoptera 通称白蚁或螱 小至中形 身体柔软 多为暗色或乳白色 口器咀嚼式 前 后翅形状 大小及脉序相似 属多型性和社会性昆虫 26 缺翅目 Zoraptera 通称缺翅虫 体小至微小形 成虫体长一般在4mm以下 口器咀嚼式 触角念珠状 9节 胸部长 分节明显 胸足发达 后足腿节粗壮 具有翅型和无翅型个体 有翅者翅狭长 翅脉退化 翅易脱落并残留翅基 腹部10节 较短 具尾须l对 不分节 27 缺翅目 Zoraptera 渐变态 陆生 有群居习性 该目全世界已知不到30种 我国由黄复生l974年首次报道 目前已发现两种 中华缺翅虫和墨脱缺翅虫 均分布于西藏东南部 28 襀翅目 Plecoptera 通称石蝇或绩 小至中形 体软而略扁 头部宽 触角长丝状 复眼多正常 单眼2 3个或缺如 口器咀嚼式 较弱 前胸发达 可活动 翅膜质 前翅 般狭长 后翅具宽大的臀叶 翅脉减少 平时平放在腹背上 足细长 腿节侧扁 跗节3节 具2爪及爪间突 腹部11节 末节极小 腹末有尾须l对 多节长丝状或短小不分节 产卵器退化 29 襀翅目 Plecoptera 半变态 稚虫水生 生活于流动的湖水和急流中的石下 形状似成虫 但具发达的咀嚼式口器 主要捕食蜉蝣稚虫 摇蚊幼虫等其它水生昆虫 但也有的植食性 成虫飞翔力弱 多停息在繁殖场所附近的水流边缘 岩石 灌木 草丛等处 取食植物叶片 该目全世界已知约l000多种 我国记载有260余种 30 蛩蠊目 Crylloblattodea 通称蛩蠊 体细长无翅 前口式 触角丝状 复眼小或退化 无单眼 口器咀嚼式 前胸发达 背板方形 3对足相同 适于疾走 跗节5节 腹面具跗垫 末端具2瓜 腹部宽短 背板10节 尾须细长 分节 雌虫具剑状产卵器 31 蛩蠊目 Crylloblattodea 渐变态 杂食性 夜间活动 喜低温 多分布在海拔1500一6500m的山地及高原靠近冰川和融雪地带的河湖附近 在苔藓和堆积物 石下或土中栖息 有些种类穴居 该目全世界已知25种 我国已知1种 由王书永1986年首次发现于长白山 32 纺足目 Embioptera 通称足丝蚁或蚃 体细长 头大 触角丝状或念珠状 具复眼 单眼缺如 口器咀嚼式 胸部几乎与腹部等长 前胸较中 后胸短小 雄虫翅狭长 多毛 前后翅相似 翅脉简单 雌虫无翅 前足发达 第1跗节膨大 具丝腺 能纺丝织网 中足瘦小 后足腿节膨大 跗节3节 腹部10节 具分为2节的尾须1对 雄虫尾须和腹部末节常不对称 33 纺足目 Embioptera 渐变态 成 若虫多生活于树皮缝 蚁穴 白蚁巢等处的丝巢中 性活泼 喜隐蔽 昼伏夜出 植食性 多取食植物残渣及地衣 苔藓等 该目全世界已知300余种 我国已记载5种 多分布于云南 广东 福建 台湾等省区 34 革翅目 Dermaptera 通称蠼螋和蝠螋 体狭长略扁而坚硬 淡黄至黑色 头扁宽 前口式 Y 形蜕裂线明显 复眼通常发达 缺单眼 触角一般丝状 口器咀嚼式 前胸背板大而扁平 近方形 前翅革质 末端平截状 无翅脉 后翅膜质 半圆形 臀前区硬化 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下 仅翅端部分外露 少数种类无翅 足发达 跗节3节 具爪1对 腹部10节 具尾须l对 并特化成坚硬而不分节的钳形尾铗 渐变态 多栖息于野外石下 浅沟中 枯枝落叶或树皮下等潮湿场所 一般为杂食性 以其它昆虫或动物性干燥物质和植物花 芽 浆果等为食 尾铗有防卫或猎获食物的作用 该目全世界已知约1200种 我国已记载220余种 35 啮虫目 Corrodentia 通称啮或书虱 体小而脆弱 头部较发达 可自由活动 下口式 复眼发达 有翅型单眼3个 无翅型单眼缺如 触角长丝状 口器咀嚼式 唇基大而突出 有翅型前胸狭缩成颈状 胫节长 跗节2或3节 腹部10节 无尾须 外生殖器一般不显著 渐变态 多数种类生活在树干或枯木上 也有的生活在室内或动物巢穴中 取食书籍 谷物 库毛及动植物标本等 少数种类捕食介壳虫及蚜虫等 该目全世界已记载近2000种 我国已知有l0余种 36 食毛目 Mallophaga 包括羽虱 鸟虱 鸡虱等 体小形 长形或椭圆形而扁平 无翅 头大而扁 触角短小 3 5节 复眼小或退化 无单眼 口器为特化的咀嚼式 上颚大而齿 下颚和下唇趋于退化 前胸小 中 后胸愈合 足粗短 攀悬式 跗节1 2节或缺 具l或2爪 腹部11节 一般可见8 9节 无尾须 雌虫无产卵器 渐变态 一般寄生于鸟类 少数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外 取食羽毛和皮肤及其分泌物 该目全世界已知有4500余种和亚种 我国记录有120余种 37 虱目 Anoplura 包括体虱 头虱 阴虱 兽虱等 通称虱子 与食毛目近缘 体小 扁平无翅 头略呈圆锥形 触角短小 3 5节 复眼退化或消失 无单眼 口器刺吸式 具不分节的喙 喙的前端开口具微齿列 口器不用时缩入头内 胸部狭小 胸节多愈合 足粗短 攀悬式 跗节1节 末端具1强大的弯向内侧的爪 与胫节端部的突起钳合以夹持毛发 腹部9节 无尾须 38 虱目 Anoplura 渐变态 终生外寄生于哺乳动物及人体上 吸食血液 其中人虱因寄生环境不同而分头虱 体虱和阴虱 其专化性很强 虱是多种动物传染病的媒介 该目全世界已知约500种 我国已知50种左右 如人体虱 Gcer 头虱 Geei 阴虱 L 39 同翅目 Homoptera 身体小到大型 口器刺吸式 触角短 呈刚毛状或丝状 单眼2 3枚 前后翅质地相同 膜质或革质 静止时常呈屋脊状置于体上或竖立于体上 渐变态 该目昆虫分5个亚目 已知3万多种 40 半翅目 Hemiptera 半翅目昆虫俗称蝽象 由于很多种能分泌挥发性臭油 因而又叫臭虫 臭板虫 半翅目昆虫体小至大型 体扁平 口器刺吸式 胸部具两对翅 后翅膜质 前翅基半部坚硬 端半部膜质 称半鞘质 身体腹面常具臭腺开口 能分泌 臭椿 气味的挥发性油 在成虫臭腺开口位于中胸 变态为渐变态 本目绝大多数为植食性昆虫 但猎蝽 姬猎蝽 花蝽等科为肉食性 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 半翅目已知昆虫35000多种 我国已知种为两千多种 41 缨翅目 Thysanoptera 缨翅目昆虫统称蓟马 为一些体长仅为1 2mm长的小型昆虫 小得仅0 5mm 最大的也不超出15mm 身体细长 口器为锉吸式 触角线状 6 9节 具翅的种类有单眼和复眼 无翅的种类仅具复眼 翅狭长 翅脉简单 至多具2条长的纵脉 翅的边缘具长的缨毛 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或圆柱形 变态为过渐变态类 蓟马中很多种类是营孤雌生殖 或无雄虫 大多数蓟马是植食性昆虫 其中很多是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 少数营捕食生活 缨翅目已知3000种 分两个亚目18个科 42 脉翅目 Neuroptera 头下口式 咀嚼式口器 前胸常短小 两对翅的形状 大小和脉相都很相似 翅脉密而多 呈网状 在边缘多分叉 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 爪2个 幼虫3对胸足发达 跗节1节 双刺吸式口器脉翅目全世界已知约4000种 可分为3亚目6总科20科 现将重要科介绍如下 43 蛇蛉目 Rapllidiodea 通称蛇蛉 体细长 小至中形 多为褐色或黑色 头部长 后端常狭缩变细 呈三角形 复眼发达 单眼3个或缺如 触角丝状 口器咀嚼式 前胸延长呈颈状 中 后胸宽短 翅狭长 膜质 翅脉网状 前 后翅相似 腹部l0节 无尾须 雄虫尾端具肛上板和抱握器 雌虫县长针状产卵器 44 蛇蛉目 Rapllidiodea 全变态 成虫和幼虫均肉食性 成虫多发生在森林地带中的草丛 花和树干等处捕食其它昆虫 幼虫多树栖 常在松 相等松散的树皮下该目全世界已知60余种 我国记载有2种 45 广翅目 Megaloptcra 包括泥蛉 鱼蛉等 小至大形 体色暗 头部发达 前口式 复眼发达 单眼3个或缺如 触角丝状 念珠状或齿状 口器咀嚼式 发达 上颚强大 前胸发达 近方形或长方形 翅大而膜质 前后翅相似 翅脉网状 多分支 但在翅缘不分叉 腹部l0节 无尾须全变态 幼虫水生 前口式 胸足3对 发达 腹侧具有7 8对足状气管鳃 幼虫性活泼 在水中主要捕食其它小虫 成 幼虫多为淡水鱼类的饲料 该目全世界已知300余种 46 长翅目 Mecoptera 通称蝎蛉 小至中形 体细长略侧扁 头部下口式 多向下延长成喙状 口器咀嚼式 复眼发达 单眼3个或缺如 触角丝状 多节 前胸短小 中 后胸正常 足多细长 基节尤长 跗节5节 翅狭长 膜质 前 后翅大小 形状和翅脉相似 少数种类翅退化或消失 腹部10节 尾须短小 不分节 雄虫外生殖器常膨大成球形 并似蝎尾状上举 47 长翅目 Mecoptera 全变态 幼虫蠋型 与鳞翅目幼虫类似 成 幼虫一般肉食性或腐食性 捕食节肢动物或软体动物 少数种类也取食花蜜 花蕊 果实及苔类等 该目全世界已知近400种 多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 少数产于热带 我国已记载80余种 48 捻翅目 Strepsiptera 通称捻翅虫或煽 体小形 雌雄异型 雄虫体长约1 5 4 0mm 头宽 复眼大而突出 无单眼 口器退化咀嚼式 触角4 7节 形状多变异 常自第3节起呈扇状和分枝状 胸部长 以后胸最大 且具发达的后背片 足无转节 跗节2 4节 多无爪 前翅退化成棒状 称伪平衡棒 后翅宽大 扇状 腹部l0节 无尾须 雌虫无翅 蛆形 多数种类亦无足 终生营内寄生 头小 常与胸部愈合 触角 复眼及单眼均消失 口器退化 腹部膜质 袋状 分节不明显 49 捻翅目 Strepsiptera 全变态 营自由生活或内寄生生活 多寄生于直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膜翅目等昆虫体内 发育至成虫后 雌虫仍留寄主体内 雄虫羽化后不取食 生命短促 飞行觅偶 与寄主体内的雌虫交配 雌虫头胸部扁平而硬化 从寄主腹部钻出暴露体外 以其头 胸部之间处与雄虫交配受精 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约370种 我国记载有13种 50 毛翅目 Trichoptera 通称石蛾 成虫 和石蚕 幼虫 小至中形 外形似蛾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