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问题之地震.doc_第1页
中考热点问题之地震.doc_第2页
中考热点问题之地震.doc_第3页
中考热点问题之地震.doc_第4页
中考热点问题之地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热点问题之地震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七中学仝 力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部分地区有震感。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大灾现大爱,大爱显真情。与地震有关的试题成为了今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文收集了部分2008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到选择、填空、作图、计算等题型,应用到声学、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与地震自身有关的物理试题题1(湖北恩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我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答案:A。题2(江苏淮安)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答案:120s。题3(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z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答案:D。题4(山东泰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遭受的一次重大灾难,目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地震形成了三十多处堰塞湖,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水文工作者正在昼夜监测这些堰塞湖水位。某堰塞湖水位已达到64m,假设湖堤底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5Pa,那么水面最多还能上升几米?(g取10Nkg)答案:6m。点评:堰塞湖是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以上3题,通过介绍与地震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考察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二、与地震救护有关的物理试题题5(江苏苏州)据某报报道: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七天,为采访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感人事迹,记者随空军战士乘坐装着空投物资的军用运输机冲向蓝天,五分钟后,飞机上升到3200米的高空由于气压急剧变化,记者用来做采访记录的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报道中“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笔管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笔管外的气压。答案:减小 大于。题6(浙江台州)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挤压受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行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D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答案:C。题7(江苏淮安)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的( )A导电性好B导热性好C传声性能好D硬度大答案:C。点评:题6题7考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震后科学自救的一些方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友情提示:避震时首先要保持镇静,选择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同时,要迅速关闭电源、燃气、尽量拔下电源插座,远离电线;不要从窗口跳出;实在来不及,拿个枕头顶在头上也可以缓冲一下。题8(四川成都)2008年5月12日在我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众志成城、举国抗震救灾的日子里,为了尽快让全国人民了解震中汶川及附近地区的灾情,及时展开救援行动,在道路完全阻断、气候恶劣且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果断组织了多次空降行动,其中15名空降兵将生死置之度外,乘坐大型军用运输机在茂县上空5000m处实施了空降,创造了世界空降史上“生死一跳”的奇迹。关于此次空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降兵的着陆点一定在他跳离机舱时的位置的正下方B空降兵着陆时的动能一定小于他跳离机舱时的重力势能C空降兵着陆时的动能一定等于他跳离机舱时的重力势能D空降兵着陆时的动能一定大于他跳离机舱时的重力势能答案:B。题9(江苏常州)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1)利用如图1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是 (省力费力)杠杆。(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2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3)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红外热成像原理,通过探测受困者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形成人体图像,在黑夜,该仪器使用效果 (较好较差);“可视生命探测仪”利用光纤把细小的摄像探头深入废墟的缝隙中,光信号在光纤内经多次 (反射折射)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在显示屏上就可以把废墟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答案:(1)省力;(2)A C;(3)较好 反射。题10(浙江绍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党和政府立刻作出重要部署,一场围绕“救人为本”的抗震救灾工作迅速有序展开。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图3是正在救灾现场工作的挖掘机,画出图中放大部分杠杆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答案:如图4所示。题11(江苏南京)今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在震后的救灾工作中,科学的搜救方法非常重要。有一种被称为“气垫”的工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表面还有防滑网纹,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cm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1)气垫的表面有防滑网纹,这是为了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2)某次搜救过程中,用气瓶把气垫里面的气压加到8个大气压时,“气鼓鼓”的垫子顶起了楼板,此时气垫和楼板的接触面积为1250cm2,则气垫对楼板的作用力是多大?(取1个大气压为1105Pa)答案:增大摩擦 1105N。题12(浙江金华)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把救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搜救被困人员,重型吊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5所示的重型吊机在某次起吊中,吊起了20000 kg的重物(钢绳的重和摩擦不计,取g10Nkg)。求:(1)当重物匀速上升时,钢绳受到的拉力为多少牛?(2)若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15s,重型吊机对重物所做的功为多少焦?(3)在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重型吊机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多少瓦?答案:(1)2105N;(2)3105J;(3)2104W。题13(四川成都)在抗震救灾中,为了将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及时地运送到灾区,使用到了多种运输工具,下列运输工具正常行驶时,速度最大的是( )A列车B大卡车C大型客机D冲锋舟答案:C。题14(江西)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可能发生疫情的地方,过一会儿,没有喷洒药水的地方也能闻到药味。这种现象叫做_,说明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_。答案:扩散 运动。点评:以上题814的排列顺序体现了震后汶川大致的一个救援过程,考察使用到的救灾工具“大型军用运输机、钢丝钳、撬棒、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可视生命探测仪、挖掘机、气垫、重型吊机”和使用的运输工具“列车、大卡车、大型客机、冲锋舟”等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高度关切,使学生充分感悟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顽强拼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感悟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有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崛起而发奋读书。练习:1、(山东潍坊)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 )A匀速运动B减速运动C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2、(山东临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