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中唐贞元元和诗坛 中唐诗歌后期 一 中唐元和诗人刘禹锡 柳宗元 略 两人都是政治革新派 政治际遇对他们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 1 刘禹锡个性刚毅 政治诗充满反抗性斗争性 一些诗多以讽喻笔法 立意深刻 含蓄尖锐的抨击政敌 深于影刺 王夫之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今何在 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些生活感兴之作也俊爽明快 充满激越昂扬的情怀 如 秋词 扬州初逢乐天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咏史怀古诗和民歌作品分别以沉郁雄阔的历史沧桑感和清新率真取胜 前者更为人称道 反映出革新家对历史与人生沧桑的深沉思索 民歌作品 竹枝词 等显示出当时的诗人向民间学习已求新的倾向 要求掌握刘禹锡各类诗的代表作 2 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 略 革新失败政治沉沦的悲剧 激切孤直的个性使其终一生都未能舒怀 超拔出来 也使他的山水记游诗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山水中时时印有迁谪郁愤幽怨的诗人自我形象 使诗呈现清冷峭拔的意境 如 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 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 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 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 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 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 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 当与此心期 分析此诗的山水之美与氛围 注意特色 见书 其它一些看似淡泊平和之诗 如 溪居 夏初雨后寻愚溪 其中不免有强作闲适之味 在山水诗的笔法上 1 柳宗元偏爱峭厉之感的意象和冷色色调 使诗境阴暗幽冷 2 常选用形象尖利的词语 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的尖利峭硬结合一起 使作品呈现出冷峭的风格特征 代表作 江雪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烛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与 江雪 同是生命情调的反映 如何看 后世对此诗最后二句有争论 一主张删去 一主张保留 为何 后人之比较韦柳 苏东坡 又书黄子思诗集后 李杜之后 诗人继作 虽间有远韵 而才不逮意 独韦应物 柳子厚 发秾纤与简古 寄至味于淡薄 非余子所及也 王世贞 艺苑卮言 韦左司 平淡和雅 为元和之冠 柳州刻削虽工 去之稍远 近体卑凡 尤不足道 王渔洋 士禛 论诗绝句 风怀澄淡推韦柳 佳处多从五字求 解识无声弦指妙 柳州哪得比苏州 二 韩孟诗派 了解时间 特点 代表人物 贞元元和年间出现的一个诗派 又称奇险派 代表人物韩愈 孟郊 李贺 还有卢仝 刘叉 马异 皇甫湜等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 主张不平则鸣 抒发情感 强调笔补造化 师心做怪的艺术功力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艺术手法上喜用僻字拗句 押险韵 想象出人意表 构思奇特 意象造境险怪 诗风险怪奇崛 一扫大历以来诗坛平淡萎靡的流弊 异军突起 对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郊寒岛瘦 卢奇马怪 了解 不平则鸣 来于韩愈 送孟东野序 关于其中 不平 的含义理解有歧义 一种观点是 不平静 钱钟书 一种观点是 不公平 此外还有是否针对诗歌创作而言的看法 结合韩愈诗文创作看 不平则鸣实际并不仅仅限于诗论 究其所写的对象 穷愁的孟郊 和韩愈在其它文章中 如 荆潭唱和诗序 等 所言 不平则鸣偏于指向鸣不幸 鸣愁思穷苦 也即不公平 受压抑引起的情感波澜 秦之兴 李斯鸣之 汉之时 司马迁 相如 扬雄 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 鸣者不及于古 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 其声清以浮 其节数以急 其辞淫以哀 其志弛以肆 其为言也 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 莫之顾耶 何为乎不明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 陈子昂 苏源明 元结 李白 杜甫 李观 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 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 不懈而及于古 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 李翱 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 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抑将穷饿其身 思愁其心肠 而使自鸣其不幸耶 三子者之命 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 奚以喜 其在下也 奚以悲 三 韩愈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史上 韩愈的古体与近体影响大不相同 近体基本循着传统的写作道路 但古体则有过一个从平淡到奇险又归于平淡的过程 参见教材注释 奇险诗风是韩诗最鲜明的标志 1 奇险诗风形成的原因 戛戛独造的创新精神 李杜的影响 奇险之美源于杜甫 力大思雄的才气 坎坷辛苦的人生经历 岖嶔不平的意气 矫情越俗的意趣 愈生三岁而孤 由长兄嫂抚养长大 早年刻苦勤学 十九岁进京赴试 三试不第 至二十五岁方中进士 后经吏部考试 又三试不中 长安十年 困厄悲愁 吾所取资 日求于人 饥不得食 寒不得衣 入仕后也是多次遭贬 2 韩愈奇绝险怪诗风 奇险之美的追求 以文为诗的写法 1 奇险之美的表现 用字造语 意象 用意 题材 举例说明 用字造语竞奇逞险 力避流俗以至偏僻生奥 所谓 惟陈言之务去 险语破鬼胆 意象 诗中意象峥嵘奇特 险 丑 怪 以蛇蝎 病鸱 鬼魅之类入诗 诗中充满雄奇怪诞的意象 使韩愈的诗具有力度 一种雄肆怪异之美 用意 构思用意往往刻意作奇 出人意表 题材 自谓 馀事作诗人 题材选择上不同于传统 经常有日常化的生活题材 甚至俗事 陋事入诗 令人惊异 显示出以丑俗为美的诗美追求 嘲鼾睡 澹师昼睡时 声气一何猥 顽飙吹肥脂 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 每发壮益倍 有如阿鼻尸 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 百鬼聚相待 木枕十字裂 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 石人战摇腿 孰云天地仁 吾欲责真宰 幽寻虱搜耳 猛作涛翻海 太阳不忍明 飞御皆惰怠 乍如彭与黥 呼冤受菹醢 又如圈中虎 号疮兼吼馁 虽令伶伦吹 苦韵难可改 虽令巫咸招 魂爽难复在 何山有灵药 疗此愿与采 澹公坐卧时 长睡无不稳 吾尝闻其声 深虑五藏损 黄河弄濆薄 梗涩连拙鲧 南帝初奋槌 凿窍泄混沌 迥然忽长引 万丈不可忖 谓言绝于斯 继出方衮衮 幽幽寸喉中 草木森苯尊 盗贼虽狡狯 亡魂敢窥阃 鸿蒙总合杂 诡谲骋戾很 乍如斗呶呶 忽若怨恳恳 赋形苦不同 无路寻根本 何能堙其源 惟有土一畚 2 以文为诗的表现 参见教材 以赋为诗 以篇章结构 句子组织和句式表达上古文章法 句法为诗 用虚词 介词入诗 造成古文气脉 以议论为诗 散文化的语句 打破诗歌传统节奏 或连若相从 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 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 或赴若辐凑 或翩若船游 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 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 或嵲若注灸 或错若绘画 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 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 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 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 后钝嗔譳 或如帝王尊 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 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 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 坟墓包椁柩 或累若盆罂 或揭若 豆 或覆若曝鳖 或颓若寝兽 或蜿若藏龙 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 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 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 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 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 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 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熹焰 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 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 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 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拆兆 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 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 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 落落月经宿 誾誾树墙垣 巘巘驾库厩 参参削剑戟 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 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 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 蠢蠢骇不懋 如何评价 反中唐大历一派的平庸和元白的浅俗 大改唐诗风貌 在诗歌发展史上有功 有不足 诗非诗文非文 不诗为诗 不美为美 押韵之文 谐谑 丑俗一类审美上挑战人的审美期待 贬之者说 韩退之于诗本无所解 明王世贞 艺苑卮言 卷四 其实这两种意见针对的是韩愈的 以文为诗 的特点 从诗歌发展的角度来看 尽管韩愈的诗有缺陷 弊病 但韩愈及其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 标志着唐诗之一大变 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 对后世尤其是宋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 叶燮 原诗 内篇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 其思雄 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苏 梅 欧 苏 王 黄 皆愈为之发其端 可谓极盛 四 孟郊 参见教材自学为主 困顿科场多年 46岁才登进士地 功名心很强 但性格狷介孤傲 潦倒一生 生活困苦多难 诗歌创作方面 才气不如韩愈 属于苦吟一派 夜感自遣 云 夜学晓不休 苦吟神鬼愁 炼字炼句 用语横硬 构思立意之奇 如 声翻太白云 泪洗蓝田峰 又如 怨诗 一生穷蹙苦难 题材多选自己的困苦生活 为寒士和下层人民鸣不平 意象诗境以凄冷 幽僻 苦寒为特点 秋怀十五首 为代表作 生前有诗名 后世非议多 苏轼 郊寒岛瘦 元好问 高天厚地一诗囚 严羽更说他的诗 读之使人不欢 把他和贾岛的诗讥为 直虫吟草间耳 沧浪诗话 问题 孟郊与韩愈的诗歌创作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 李贺李贺是诗坛 鬼才 诗作内容可分为反映现世人生和幽冥仙界两大类 大胆揭露抨击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 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 其诗被称为 长吉体 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 1 生平与创作心态没落的唐宗室后裔 据考定远祖是唐高祖的叔父李亮 李贺距其已近二百年 为避讳父名放弃进士考试 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 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小官 从九品上 不久即托疾辞归 卒于故里 年仅 岁 李贺十多岁时就受到前辈皇甫湜 韩愈的赞赏奖掖 自负才华 加上 皇孙 身份 让李贺有很高的理想抱负 终因科举不得 理想变幻想 人生困顿生活贫寒身体羸弱 落差太大 精神上处于十分郁愤中 2 极具个性的李贺诗风严羽 沧浪诗话 瑰诡 历来的评价 幽奇 奇诡 等 凄 诡 艳是其诗重要特征 1 异于常人的选材 内容 诡 诗篇选材虽也有批判现实揭露时弊的 但早逝和生活视阈较为狭小以及特殊遭际 李贺常于虚无飘渺的神仙鬼魅世界之中 描写鬼神幻境或者笔涉死亡幽冥 成为他诗中最有特色 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这部分虽比例很少 也令人对其诗有 牛鬼蛇神 之联系 或被人斥为 鬼魅世界 写荒野 墓地 鬼火 山魅 魂灵 长平箭头歌 写久埋地下又沾人血的古铜箭头 又如 石脉水流泉滴沙 鬼灯如漆点松花 南山田中行 百年老鸮成木魅 笑声碧火巢中起 神弦曲 见教材320页的诗例 代表作如 苏小小墓 幽兰露 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 松如盖 风为裳 水为佩 油壁车 夕相待 冷翠烛 劳光彩 西陵下 风吹雨 写红颜薄命的故事 塑造的是美丽凄怨的女鬼孤魂 诗中萦绕不去的哀凄幽怨 也是李贺人生失落 自我排遣不开的心结表现 另如 秋来 一诗 写怀才不遇之痛苦 雨夜书魂 秋坟鬼唱等内容 2 意象上秾丽诡异的色彩 意境哀感顽艳 奇诡的审美李贺以鲜明的色彩写凄凉 给人惊心刺目的感受 造成意象的冷艳凄迷 奇诡非凡 斑驳陆离 例如 冷翠烛 笑声碧火巢中起 恨血千年土中碧 此外还时常运用通感 多种感觉交通 造成意象的心理感受色彩加强 具有浓厚的心灵化 主观意味 多用硬 崛的物象和狠险之字 营造一种瘦硬 坚脆 狠透 刺目的意象 千岁随风飘 李贺诗歌偏于感觉印象 与他在诗中大量运用色彩有关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新唐书 李贺传 在评价李贺诗歌时指出 辞尚奇诡 所得皆惊迈 绝去翰墨畦径 当时无能效者 以上这些手段都是曲尽己意 在意象上将诗人躁动郁愤的心灵表现得充分 鲜明 最终意象所构成诗的意境有一种奇诡顽艳之美 进一步思考 如何看待李贺诗中的浓墨重彩 清人王琦批评 昌谷诗 说 盖其触景遇物 随所得句 比次成章 妍蚩杂陈 斓斑满目 所谓天吴紫凤 颠倒在短褐者也 李长吉歌诗汇解 卷三 此诗连篇累牍地选用了表现光色的艳词丽藻 不避忌字面重复 令人眼花缭乱 3 想象奇特 往往跳跃 诗思奇绝 是造就李贺光怪陆离的诗风的重要原因 如 金铜仙人辞汉歌 写铜人落泪辞汉 表达国祚兴亡衰败之悲 又如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 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 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 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 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前举 苏小小墓 可比较权德舆 苏小小墓 万古荒坟在 悠然我独寻 寂寥红粉尽 冥寞黄泉深 蔓草映寒水 空郊暧夕阴 风流有佳句 吟眺一伤心 可以说 想象的奇诡变幻 超出常轨 不仅使李贺开拓了一个奇妙的诗歌世界 更让他的诗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讨论 问题 如何理解李贺被称为 鬼才 六 元白诗派总括 1 在韩愈走 险怪 一路时 中唐时期又兴起一股通俗化写实诗风 艺术渊源一方面是传统的乐府民歌的影响 一方面也受到前代如杜甫 元结 顾况等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派有鲜明理论 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批判现实的精神的创作风尚 这种通俗化诗风 适应唐代社会的变化与文化转型 怪奇与平易乍看似乎相对立 其实元白的平易也是摆脱初盛唐规范的尝试 2 传统的观点 通俗诗风即讽谕诗 强调写实 重视诗歌的 美刺 功能 内容通俗 语言浅切顺畅 代表有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主要表现在新乐府的写作上 用古乐府缘事而发的艺术精神和体制 自拟新题 写新题乐府 由于诗歌对美刺的强调 加之白居易的说法 也被称为讽谕诗 讽谕诗在艺术上其中也不乏成功之作 但那种浅 切 尽 露的倾向 也有其不足之处 3 就元白的诗歌创作而言 通俗诗风应不仅仅限于讽谕诗 乐府诗一类的创作 从广义上言 两人在当时更有影响的在 元和体 这也当是元白通俗诗风的内涵 元稹 略 1 乐府诗 具有儒家济世的积极思想 入仕后力图兴利除弊 关注社会问题 诗文主张与白居易同 是当时乐府诗写作的重要诗人 初涉乐府诗时认可 沿袭古题 唱和重复 推崇杜甫的 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 之作 后创作 新题乐府 又创作 虽用古题 全无古意 寓意古题 刺美见事 之作 总体上元稹的乐府诗成就不高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 连昌宫词 与 长恨歌 齐名 以连昌宫的今昔兴衰为线索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生活 着重表现玄宗与贵妃的奢侈游玩 与乱后连昌宫的衰败荒凉 后半部分以议论为主 表达作者反思与规讽 这首诗的主旨没有特别的新意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既植根于历史现实 又不囿于历史自身 叙事情节真假相衬互为补充 曲折生动 有浓烈的历史感 见教材 2 元稹的艳情诗元稹除乐府诗 还有流畅华美 风情浓郁的有关爱情的诗作 真正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不是新乐府 而是轻浅的艳情诗和感人深挚的悼亡诗 据陈寅恪先生笺证 元稹之艳诗多为其昔日之情人崔莺莺而作 如 梦游春七十韵 会真诗三十韵 等 此前古代表现男女之情的诗歌 大致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在此之前 先秦爱情诗朴素繁荣 诗经 两汉至南北朝 乐府民歌继续表现 文人一般借摹仿民歌 乐府来写 宫体诗 浮艳 初盛唐重回健康之路 但除杜甫多是写他人的 基本不会直接进行表现 杜诗也是夹杂在时事的叙述中 到元白 在这方面多有创作 尤其元稹 写得妖艳纤丽 既大胆写自己的艳遇恋情 又写夫妇之爱 不仅风靡当时 而且影响到晚唐诗风 会真诗三十韵 微月透帘栊 萤光度碧空 遥天初缥缈 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 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 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 云心捧玉童 更深人悄悄 晨会雨蒙蒙 珠莹光文履 花明隐绣栊 宝钗行彩凤 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 将朝碧帝宫 因游李城北 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 柔情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 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 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 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 朱唇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 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 多娇爱敛躬 汗光珠点点 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 俄闻五夜穷 留连时有限 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 芳词誓素衷 赠环明运合 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清镜 残灯绕暗虫 华光犹冉冉 旭日渐曈曈 警乘还归洛 吹箫亦上嵩 衣香犹染麝 枕腻尚残红 幂幂临塘草 飘飘思渚蓬 素琴鸣怨鹤 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度 天高不易冲 行云无处所 萧史在楼中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重点和难点 1 生平一生可分前后两期 出生于中下层官僚家庭 祖 父明经出身 仕宦下层 直到白居易 白行简和从祖弟白敏中以进士登第进入仕途 白家社会地位才有所上升 家境一般 白居易青少年时期因避战乱而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写作有一定影响 应考和进入仕途比较顺利 其间与元稹成为知己 元和初年到六年之间 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参政 屡陈时弊 有些也被唐宪宗接受 更多的时候 让唐宪宗很愤怒 诗歌上大量创作讽谕诗 如 秦中吟 新乐府 等 还当作奏章 仆当此日 擢在翰林 身是谏官 手请谏纸 启奏之外 有可以救济人病 裨补时阙 而难于指言者 辄咏歌之 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与元九书 在贞元元和时期 社会政治矛盾尖锐 宦官在贞元初权力就逐渐扩大 横行无忌甚至废立皇帝 朝中有识之士革新的愿望很强烈 初继位的唐宪宗也有一定的明君作为 所以这个时期对朝政弊病的批评之声很多 白居易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写讽谕诗 但也招致权贵的忌恨 元和六年四月以后回乡守母丧 元和十年44岁回朝 因武元衡被盗杀一事上书被贬官江州司马 成为一生思想和政治热情的分水岭 以后政治上虽也有一些作为 但主要走上了远祸避害 独善其身的道路 诗歌创作也放弃讽谕诗 以闲适 杂律一类为主 晚年白居易更是极力避开朝中党争 多出任闲职 要注意的是 白居易在大写讽谕诗的同时 还写闲适 感伤 杂律诗的 所谓 闲适诗 白居易解释 或退公独处 或移病闲居 知足保和 吟玩情性者 所以贬官之后思想和创作的变化是自然的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 会昌五年 845 即他逝世前一年 作 白氏长庆集序 云 白氏前集 长庆集 五十卷 元微之为序 后集二十卷 自为序 今又续后集五卷 自为记 前后七十五卷 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集有五本 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 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 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 一本付侄龟郎 一本付外孙谈阁童 由于五本分藏 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 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 文八百多篇 史料 生平见李商隐 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左仆射太原白公墓志铭 及新 旧 唐书 本传 作品有今人朱金城 白居易集笺校 研究著作有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资料汇编有陈友琴 白居易资料汇编 白居易于会昌六年 846年 八月 在洛阳城东南履道里的家宅中与世长辞 时年75岁 死后葬于香山寺东北约0 5公里的琵琶峰上 白居易墓 2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1 分类 白居易生前多次自编诗文集 白氏长庆集 元和十年在江州司马任上 他曾将诗编成十卷 分为讽谕诗 闲适诗 感伤诗 杂律诗 共约八百首 在 与元九书 中明确指出了自己各类诗的特点 白居易本人十分看重讽谕诗和闲适诗 总的看来 讽谕诗揭露时弊 闲适诗自适遣情 去世前一年 他又把诗文三千八百余篇 编成七十五卷 诗歌只分格诗和律诗 格詩 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 或称半格诗 清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 卷四 建安無偶句 西晉頗有之 日盛月加 至梁陳謂之格詩 有排偶而無粘 沈宋又加翦裁 成五言唐律 長慶集 中尚有半格詩 清汪立铭 白香山後集格诗注 顧格詩之義雖亡考 而見諸公之文章者可證 由是觀之 格者但别於律詩之謂 公前集既分古調樂府 歌行以類各次於諷諭 閒適 感傷之卷 後集不復分類别卷 遂統稱之曰格詩耳 時本於十一卷之首 格詩下復繫歌行雜體字 是以格詩另爲古詩之一體矣 2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主要见于 策林 和 与元九书 尤其后者 贬官之后对思想与创作进行总结 系统表述了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 当然其中是针对早期讽谕诗而言的 强调诗歌风格要写实 通俗 所谓辞质而径 言直而切 事核而实 体顺而肆 诗的功能是补察时政 炯戒讽谕 创作是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 见教材 陵夷至于梁陈间 率不过嘲风雪 弄花草而已 然则 余霞散成绮 澄江净如练 离花先委露 别叶乍辞风 之什 丽则丽矣 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 弄花草而已 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 其间诗人 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 陈子昂有 感遇 诗二十首 鲍鲂有 感兴 诗十五首 又诗之豪者 世称李 杜 李之作才矣 奇矣 人不逮矣 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 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今古格律 尽工尽善 又过于李 然撮其 新安 石壕 潼关吏 芦子 开 花门 之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之句 亦不过十三四 杜尚如此 况不逮杜者乎 问题 如何评价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3 白居易的讽谕诗 自拾遗来 凡所适所感 关于美刺兴比者 又自武德迄元和 因事立题 题为新乐府者 共一百五十首 谓之讽谕诗 讽谕诗的内容倾向大致分为两类 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 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百姓的恶行进行揭露批判 代表作为组诗 秦中吟 新乐府 尤其后者 前二十篇叙历史后三十首述时事 是经过严密的构思组织的系统化诗篇 具体内容分析见教材 注意艺术上讽谕诗写作的成绩与缺憾 4 白居易的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感伤诗 事物牵于外 情理动于内 虽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 谓之感伤诗 白诗中感伤诗传诵最广 影响最深远 代表是 长恨歌 与 琵琶行 前者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结构严谨 情节曲折 想象丰富 叙事 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语言优美 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者借一个沦落天涯的琵琶女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迁谪感慨 写景 叙事 抒情交融一起 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并刻画了丰富多变的音乐形象 长恨歌 长恨歌 作于元和元年 恰是白居易政治热情高涨开始写讽谕诗的时候 主题是历来争论不已的话题 大致有政治说 爱情说 双重主题说 陈鸿 长恨歌传 结尾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 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 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 暇日相携游仙游寺 话及此事 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 夫希代之事 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 则与时消没 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 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 如何 乐天因为 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 亦欲惩尤物 窒乱阶 垂于将来者也 歌既成 使鸿传焉 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十二月 白居易任盩厔 今陕西周至县 县尉时 与友人陈鸿 王质夫同游仙游寺 谈起50多年前的 天宝遗事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根据王质夫的提议 白写了这篇 长恨歌 陈写了传奇小说 长恨歌传 在那时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已流传民间 白居易根据史实 再杂糅民间传说 进行再创造 敷写成一个回环曲折 婉转动人的故事 变历史真实为艺术真实 是一首咏叹爱情 充满感伤情调的诗了 长恨歌 琵琶行 两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 重在抒情性的强化 人物心理环境氛围尽情表现渲染 精心构造意象意境 情景交融 要求 参考教材对两诗艺术进行分析 5 白居易的闲适诗和杂律 与元九书 中 闲适诗 白居易解释 或退公独处 或移病闲居 知足保和 吟玩情性者一百首 讽谕诗 感伤诗和闲适诗是古体 而 杂律诗 是近体 内容上白居易称 或诱于一时一物 发于一笑一吟 率然成章 非平生所尚者 但以亲朋合散之际 取其释恨佐欢 所以 白居易自己看来杂律是最无意义的 而闲适诗 则被白居易自己当作人生在 兼济天下 时的辅助 是构成自己完整的人生观 政治观的一部分 所以看重 但 闲适诗和杂律诗的价值大多不高 就其内容看 有些表现知足保和 闲居悠然的心境 有些叹息人生短促不如及时行乐 有些充斥虚无主义的佛教思想 比如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 题略41字 帝都名利场 鸡鸣无安居 独有懒慢者 日高头未梳 工拙性不同 进退迹遂殊 幸逢太平代 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 典校在秘书 三旬两入省 因得养顽疏 茅屋四五间 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 月给亦有余 既无衣食牵 亦少人事拘 遂使少年心 日日常晏如 勿言无知己 躁静各有徒 兰台七八人 出处与之俱 旬时阻谈笑 旦夕望轩车 谁能雠校间 解带卧吾庐 窗前有竹玩 门外有酒沽 何以待君子 数竿对一壶 从中略可见出白居易写此诗的心态以及闲适诗的风貌 白居易的思想上受佛道的影响在贬官之后更为突出 除了这一类表现知足自适的之外 还有一些写景诗和杂律也能充满情趣 能从平凡细小的事物中 捕捉到惬意新颖的诗趣 真率自然又浅而不俚 饶有风味 如 钱塘湖春行 问刘十九 暮江吟 等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为校书郎时 幸逢太平代 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 典校在秘书 俸钱万六千 月给亦有余 遂使少年心 日日常晏如 升左拾遗 月惭谏纸二千张 岁愧俸钱三十万 苏州刺史 十万户州尤觉贵 二千石禄敢言贫 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 俸钱八九万 给受无虚月 太子少傅 月俸百千官二品 朝廷雇我作闲人 晚年退居林下 回到洛阳履道里宅子颐养天年 谈养老金 寿及七十五 俸占五十千 6 元白唱和 元和体元白的唱和诗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元和诗坛影响最大的是两人的 元和体诗 中唐时期侈于游宴 文士交往宴游增多 诗歌唱和之风兴盛 较早有权德舆和文士 元和间元白二人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唱和的形式 如 通江唱和 影响甚大 次韵 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 也称步韵 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 元稹 称 元和体 唐元稹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 次韻千言曾報答 直詞三道共經綸 原注 樂天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 予皆次用本韻酬和 後來遂以成風耳 一说始于南北朝 明焦竑 焦氏笔乘 次韵非始唐人 中指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 记載王肅妻故事 认为次韻非始元白 虽然两人曾致力讽谕诗写作 就历史而言 元白的这种次韵唱和对于诗歌的艺术技巧要求颇高 在当时流传颇广 引起递相仿效 名之 元和诗 其影响大大超过讽谕诗 元和体 的内涵有二 一是次韵相酬之长篇排律 二是杯酒光景间之小碎篇章 这里面包含了元白酬唱寄怀的短篇小章和艳体诗 白居易晚年所撰 醉吟先生传 自我表白云 性嗜酒 耽琴 淫诗 凡酒徒 琴侣 诗友多与之游 游之外 栖心释氏 李肇 国史补 卷下 元和以后 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 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 学浅切于白居易 学淫靡于元稹 俱名为元和体 这只能是广义上涵盖了当时重要的一些诗人风格 元白诗之影响 除元稹关于元和体的说明外 与元九书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乡校 佛寺 逆旅 行舟之中 往往有题仆诗者 土庶 僧徒 孀妇 处女之口 每每有咏仆诗者 元稹 白氏长庆集 序 说白居易之诗 二十年间 禁省 观寺 邮候 墙壁之上无不书 王公 妾妇 马走之口无不适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 或持之以交酒茗者 处处皆是 对于元白的诗歌创作 总体上以通俗平易流畅为风格 无论讽谕诗 闲适诗还是两人的酬唱之作以及艳体诗 都具有这个特点 元白诗派走的是用常得奇 化俗为奇之路 但并非韩孟一派的奇 刘熙载 常语易 奇语难 此诗之初关也 奇语易 常语难 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 此境良非易到 抑之者始自杜牧 在 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 借李戡之口指元白诗为 淫言媟语 纤艳不逞 尝痛自元和以来 有元 白诗者 纤艳不逞 非庄人雅士 多为其所破坏 流于民间 疏于屏壁 子父女母 交口教授 淫言媟语 冬寒夏热 入人肌骨 不可除去 吾无位 不得用法以治之 苏轼 元轻白俗 唐朝学陶诗的人很多 白居易也曾学陶 但被苏东坡讥为 乐天长短三千言 不如韦郎五字诗 自晚唐五代至宋初 白诗仍广为流行 使他在近二百年间成为影响诗坛的最重要诗人 晚唐张为作 诗人主客图 奉白居易为 广大教化主 下列上入室 入室 升堂 及门者计十八人 元稹仅被列为 入室 第七章中唐散文革新 一 古文运动发生的背景古文的概念 古文是在贞元元和时期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相对于当时流行的骈文而言 指的是追求散句单行 自由表达 继承先秦两汉散文写作传统的文体 古文 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 具体含义可参考宋人柳开所言 古其理 高其意 随言短长 应变作制 同古人之行事 1 前代对抗骈文的著名人物 西魏苏绰 隋代李谔宇文泰命苏绰撰写 大诰 模仿 尚书 咨我元辅 群公 列将 百辟 卿士 庶尹 御事 朕惟寅敷祖宗之灵命 稽于先王之典训 以大诰于尔在位 昔我太祖神皇 肇膺明命 以创我皇基 烈祖景宗 廓开四表 底定武功 暨乎文祖 诞敷文德 龚惟武考 不霣其旧 自时厥后 陵夷之弊 用兴大难于彼东丘 则我黎人 咸坠涂炭 惟台一人 缵戎下武 夙夜祗畏 若涉大川 罔识攸济 是用稽于帝典 揆于王廷 拯我民瘼 惟彼哲王 示我彝训 曰天生蒸民 罔克自乂 上帝降鉴睿圣 植元后以乂之 惟时元后弗克独乂 博求明德 命百辟群吏以佐之 肆天之命辟 辟之命官 惟以恤民 弗惟逸念 辟惟元首 庶黎惟趾 股肱惟弼 上下一体 各勤攸司 兹用克臻于皇极 故其彝训曰 后克艰厥后 臣克艰厥臣 政乃乂 今台一人 膺天之嘏 既陟元后 股肱百辟又服我国家之命 罔不咸守厥职 嗟夫 后弗艰厥后 臣弗艰厥臣 于政何弗斁 呜呼艰哉 凡尔在位 其敬听命 李谔 上隋高祖革文华书 魏之三祖 更尚文词 忽君人之大道 好雕虫之小艺 下之从上 有同影响 競骋文华 遂成风俗 江左齐 梁 其弊弥甚 贵贱贤愚 唯务吟咏 遂复遗理存异 寻虚逐微 競一韵之奇 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 不出月露之形 积案盈箱 唯是风云之状 世俗以此相高 朝廷据兹擢士 禄利之路既开 爱尚之情愈笃 于是闾里童昏 贵游总卯 未窥六甲 先制五言 至于羲皇 舜 禹之典 伊 傅 周 孔之说 不复关心 何尝入耳 以傲诞为清虚 以缘情为勋绩 指儒素为古拙 用词赋为君子 故文笔日繁 其政日乱 良由弃大圣之轨模 构无用以为用也 损本逐末 流遍华壤 递相师祖 久而愈扇 2 革新背景 1 与中唐中兴的背景有密切关系 政治上的革新带来儒学复兴的思潮 尤其表现为通经致用的儒学思想 在务实 致用的思想下 掀起散文文体文风的变革运动并进入高潮 以文明道 借文风改革为政治服务 2 唐代骈 散体文发展变化的趋势 唐初以来的骈文自身也逐渐产生变化 开始向散体文和平易化靠拢 代表人物 四杰 张说 苏颋 李白 陆贽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理论 在唐代前期文风的转变上起了重要作用 天宝中期以后出现一批古文运动的前驱者 散文写作日益被接受 二 古文的理论主张1 中唐前的古文家李华萧颖士 独孤及 梁肃到柳冕 主要在理论上探讨文风改革有一定贡献 观点集中表现为综经复古 文以明道 强调教化 忽略甚至否定具有文学性的作品 观点偏颇且空言明道脱离现实 创作上无甚成绩 2 韩愈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参见教材 文以明道 文道合一 强调作家的修养 反对因袭 主张独创 三 韩 柳的散文1 韩柳散文的开拓性贡献 文体上摆脱骈文的束缚 又吸取其艺术精华 并致力于创新 陈言务去而又文从字顺 密切联系现实 强化散文 尤其应用文 的抒情性 2 韩愈的散文论说文 鲜明地体现了韩愈长于说理 论辩纵横恣肆的特点 针砭指陈笔力雄健 论辩中往往贯注着强烈的感情气势 情感的激流使他的论说文具有震慑人的力量 论佛骨表 是韩愈政论文的代表作之一 最显著的是通篇议论语气刚正 情感激切 气势撼人 语言精练准确 句式收放自如 闳中肆外 极富表现力 虽为古文 但文章又吸收了骈体文的优长 有不少整齐有力的四 六字句夹杂在散体句中 杂文 构思新颖巧妙而自由随意 嬉笑怒骂 怪怪奇奇 别有意趣 进学解 感叹不遇 自鸣不平 是常见题材 但作者独辟蹊径 是一篇奇文 突出的特点有 第一 结构巧妙精整 作者巧妙利用 解 多种义项 分别从 解 的三个含义入手命题布局 使文章关联紧密 义脉贯通 第二 全文措辞曼妙又颇为得体 似庄实谐 似谐实庄 第三 作为古文大家 韩愈充分吸收辞赋骈文的优点 本文就是如此 辞赋体的铺叙 排偶 藻饰 用韵等艺术手法在文中多次运用并加以改造 使文章在浑浩流转之中 又富于整饬之美 第四 语言精粹 大量的词语成为后世常引用的成语 如 细大不捐 含英咀华 爬罗剔抉 动辄得咎 等等 分析时可联系古文观点 序文 短小而感慨多端 序 意何解 提问 叙 文体理解代表作 送董绍南序 短而曲折 婉而多讽 送孟东野序 不平则鸣人物传记 碑志 叙事艺术强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尤其碑志打破传统写法 刻画传主传神 韩愈往往将高超的叙事技巧演化为带有小说笔法的写作 以文为戏 如 毛颖传 石鼎联句诗序 3 柳宗元的散文论说文以深细缜密 条理井然为特色 如 封建论 对历史上的分封制作了细致的分析 论证了它只是特定形势下的产物 并非天经地义的制度 而且往往造成列侯骄盈 尾大不掉的严重危害 要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 就必须实行郡县制 这种观点不仅批判了分封制的天下一统观 而且是对中唐以来严重的藩镇割据势力的痛责 柳宗元突出的是表现自己郁勃悲愤之气的杂文 有的借形似之物 讽刺尤为辛辣 有的是寓言性杂文 寓言成为柳宗元针砭腐败社会政治的一种重要文体 骂尸虫文 憎王孙文 罴说 蝜蝂传 柳宗元最有成就的是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华 富有诗情画意 既善于抓住山水的特点 精妙入微刻画出山水的自然个性 更以敏感丰富的审美眼光 发掘山水景物与心灵沟通的一面 具有了一种人格化的意味 从而寄寓自己的意趣 成就极高 代表作 永州八记 重点掌握 四 韩柳散文的比较 为人个性不同 文风不同 体现在具体的散文艺术上 苏洵说 韩子之文 如长江大河 浑浩流转 鱼鼋蛟龙 万怪惶惑 而抑遏蔽掩 不使自露 而人自见其渊然之光 苍然之色 亦自避畏 不敢迫视 上欧阳内翰书 前人看法 一可学一不可学 为何 五 晚唐的古文与骈文 自学 中唐陆贽骈文的通俗长于深宫之中 暗于经国之务 积习易溺 居安忘危 不知稼穑之艰难 不恤征戍之劳苦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奉天改元大赦制 臣昨奉使军营 出经行殿 忽睹右廊之下 牓列二库之名 戄然若惊 不识所以 何者 天衢尚梗 师旅方殷 痛心呻吟之声 噢咻未息 忠勤战守之效 赏赉未行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韩等古文的古奥艰涩现象为了矫正当时的骈文浅俗化倾向 古文家刻意写古奥的散文 元结是一个特出的例子 韩愈也有如此 宋代朱弁 曲洧纪闻 卷四记载 穆修伯长 在本朝为初学古文者 始得韩 柳善本 为大喜 欲二家文集行于世 乃自镂板鬻于相国寺 性抗直不容物 有士人来 酬价不相当 辄语之曰 但读得成句 便以一部相赠 或怪之 即正色曰 诚如此 修岂欺人者 全唐文纪事 卷七六引 这说明句式参差错落的古文 比起骈四俪六 句式整齐的骈文来 反而不容易断句 新旧两唐书对韩愈的评价大不相同课外可进一步思考关于韩愈和古文的几个问题1 古文 一词至韩愈始用 是否存在古文运动2 韩愈及古文在当时影响是否很大 3 韩愈究竟是否好儒 真的反佛吗 关于韩愈思想的复杂性问题 第八章晚唐诗歌 总括时代政治 心理概说 晚唐诗一般指从唐敬宗宝历年间开始的诗歌 从此期开始 唐王朝的衰败之势日益加剧 安史之乱后三大政治离心问题 朋党 藩镇 宦官 愈发严重 真正步入衰世 士人的心态与中唐中兴时期明显不同 由于统一的中央王权涣散 士人多沉沦下僚 抱负成空 思想压抑 情怀迷惘悲凉 诗歌概况 诗歌创作有新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 与前代比 题材上咏史诗 爱情诗兴盛 诗歌的表现领域由外放更为内敛 重在向内心世界扩展 同时亦有部分诗人转向琐屑的日常生活 愈到末世 避世的隐逸淡泊诗风再一次兴起 诗歌情调悲凉感伤 语言趋向华美 近体诗的艺术更为成熟 晚唐诗人喜好的有三类题材 历史 爱情 自然 一 咏史诗兴起与晚唐末世有极大的关系 晚唐敏感的诗人从现实联想到历史的兴衰变迁 历史入诗 咏叹历史不为寄托希望 咏史是为唐世提前唱起挽歌 为个人政治理想 抱负的虚幻进行哀悼 内容 多写史上的衰败王朝或繁盛的消逝以及对前贤的伤悼 悼前贤例如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 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 蔡中郎坟古坟零落野花春 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 莫抛心力作词人 李商隐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甫吟 成恨有余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 杜牧 出生于世代为官的家庭 自小受传统文化教育 以济世之才自负 中进士后 很长一段时间沉沦幕府 无法施展襟抱 为人旷放不羁 年少成名 风流自赏 年轻时写了一些风光旖旎的作品 赠别二首 张好好诗 遣怀 读出什么滋味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诗歌自称 不务奇丽 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 处于中间 诗风俊爽峭健时带有风华流美 情韵跌宕 咏史诗成就较高 在晚唐诗中较有代表性 其一类咏史诗重在表现自己的才能 发表对历史的见解 带有理性色彩 这类诗 俊爽 风格突出 赤壁 题商山四皓庙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商山四皓庙 吕氏强梁嗣子柔 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 四老安刘是灭刘 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息妫 另一类咏史诗更具有时代特点 表达深沉的历史感伤 题材和其中的伤悼之情具有时代性 过勤政楼 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 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吊古自伤如 沈下贤 沈亚之 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 水如环佩月如襟 有的寓意讽刺批判 如 过华清宫三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 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 风过重峦下笑声 还有其它咏叹盛衰兴亡的作品 超越具体史实 重在思古伤叹 如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江南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 许浑 今存诗全为近体 擅长七律七绝 布局严谨 意象清丽 工稳圆熟 但内容贫乏 多出现重复意象 如 水 雨 等 被讥为 许浑千首湿 苕溪渔隐丛话 相对来说咏史诗较为出色 主要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衰飒悲凉情绪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 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 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 唯有青山似洛中 咸阳城东楼 又名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楼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汉阙秦陵兴衰凭吊 联系初盛唐登楼诗比较 二 爱情诗晚唐爱情诗兴起 与中晚唐世风淫逸享乐有关 也是士子仕途失意后 缺乏大的政治理想和执著精神 遂转向男女之情寻求慰籍 晚唐爱情诗的特点 诗风艳丽 品格较高者如李商隐 艳丽中升华 俗下者变为市井艳情 如温庭筠和韩偓的 香奁集 中的某些诗 这类诗风表现出晚唐诗歌受齐梁诗歌的影响 爱情诗总体上具有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意象华美 色彩斑斓 情调伤感 三 李商隐 重点 1 李商隐的生平 出身于没落小官吏家庭 早年受知于牛僧孺党人令孤楚 跟随学习今体章奏之学 经令孤楚子令孤綯延誉中进士 后为生计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以女妻之 被牛党人视为 背恩 无行 自此累受牛党的排斥猜忌 仕途困顿失意 李商隐清才冠世 有 欲回天地 的抱负 却一直厄于党争 壮志难酬 终生情怀抑郁 2 李商隐是晚唐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诗人 他的诗主要可分为政治诗 含咏史诗 爱情诗 咏物诗三类 另还有其它的感怀诗 现实政治诗广泛地反映了晚唐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 有强烈的批判色彩 表现了鲜明的进步倾向 咏史诗借古讽今 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深刻担忧与伤痛 咏物诗往往寄寓了对人生的解读 身世的深沉感慨 是诗人表达自我精神意绪的重要载体 爱情诗在文学史上 有广泛的影响 写爱情缠绵悱恻 深挚动人 并时时交织了对身世体验的种种复杂深微抑郁的感受 大大加深了作品的内蕴与复杂性 尤其是意旨深藏的 无题 诗倍受后人瞩目 总的来说 李商隐的身世在晚唐人中具有典型性 他的诗也具有典型性 重在挖掘心灵世界 在材料选用和表现手法上都具有晚唐的代表性意义 李诗以吟咏怀抱 感慨身世 表现内心幽微复杂的意绪的作品最有个性 他的诗工于比兴 寄托遥深 构思细密 巧于用典 语言凝练瑰丽 意境含蓄朦胧 有深细婉曲 典丽精工的艺术风格 是晚唐普遍诗风的典型代表 咏史诗 在晚唐咏史诗中 李商隐的创作甚有典型意义 李诗借历史伤痛现实 往往吟咏历史上的六朝等衰亡的王朝 凭吊 嘲讽而又寄寓对当时统治者的批判 行笔跌宕顿挫 高度的理性与深婉的悲叹之情相结合 北齐二首 讽齐后主高纬宠冯淑妃而荒淫亡国 暗示唐武宗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 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 更请君王猎一围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 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 虚减宫厨为细腰 南朝 嘲梁元帝 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 只得徐妃半面妆 楚宫 伤悼屈原沉江 也透出自己的伤痛 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除精微地摹写客观物象的生动形态外 还往往与诗人的人生体验交织一起 成为寄寓诗人时代感伤情绪的一种特殊的咏怀诗 其咏叹的对象多是一些品质美好却遭受摧折的东西 哀怨忧伤 表达作者对悲剧身世的种种苦涩的感受 如 蝉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悲鸣欲绝的蝉的形象 无疑是作者怀抱高洁却沦落潦倒伤恨的自况 流莺 见书 蝶 叶叶复翻翻 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 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 来别败兰荪 无一句咏蝶 却无一句不是蝶 冯浩引钱木庵语 蝶成了命途多舛 心境凄凉的外化和象征 爱情诗 无题诗 在抒情之作中尤为出色 思想情感纯正 深挚缠绵 一些作品又结合了身世 如悼亡诗 无题诗往往含蓄朦胧 或多或少地打上身世的影子 有的或有寄托 特别是一些有题而实为无题的作品 更为幽微复杂 关于寄托 梓州罢吟寄同舍 楚雨含情皆有托 有感 非关宋玉有微辞 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 楚天云雨尽堪疑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沟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见书 一般被当作无题诗看待 其他代表作如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鶵竟未休 3 李商隐诗歌的审美特点 悲剧美 朦胧美 典丽美总体特色 1 强烈的心绪体验色彩 挖掘心灵世界为表现对象 最具有晚唐时代特点 2 手法上工于比兴 象征 寄托 精于典故 以心象代替写实物象 意象跳跃 意境含蓄朦胧 所谓 包蕴密致 梁启超在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一文中谈到读李商隐无题诗的感受 我理会不着 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 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每一点要求分析 3 基调感伤 词藻瑰艳 诗境凄美幽渺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春雨 玉盘迸泪伤心数 锦瑟惊弦破梦频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水仙欲上鲤鱼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 板桥晓别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重过圣女词 4 义山诗意象 用典的特点 多义性的原因 参见教材自学 多义性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大的创作背景言 晚唐诗歌重心灵 情感逐渐走向纤细 李更如此 以心灵世界 情思意绪而非具体情事作为表现对象 丰富的心灵世界本身就充满了朦胧隐约 深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东省广州市顺德区广州第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电子商务营销岗位职责
- 物业承接查验流程智能化应用
- 智能仓储管理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优化方案
- 2025年殡仪馆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集
- 改革大变化课件
- 节日节气特色课件
-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创新指南
- 物流仓储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策略
- 化工厂密闭空间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 2025-2030超大型矿用卡车电动化转型技术路线及成本效益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太阳能发电中的水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2025年药品监管与安全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大讲堂+管理办法
- 高中班级常规管理课件
- 销售部区域划分管理办法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超声波龈下刮治术专题讲解
- 2025年电信传输工程师职称考试试题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58套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