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试题.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历史试题.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历史试题.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历史试题.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1.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走着:“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倒地)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截然不同),吾民齐心协力,歼除外种,断不致于误杀。”以上材料表明A.英军在当时不堪一击 B.林则徐已经知彼知己C.林则徐对英军非常不了解 D.奏折增强了中国的必胜信心 2.海国图志在国内只印刷了千册左右,及至后来,连谈论这本书,也成为禁忌。一个偶然的机会,传到了同样面临民族危机的日本,据江户时代日中秘话记载,海国图志“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遭遇不能说明A.海国图志适合日本不适合中国B.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从鸦片战争中清醒过来C.日本也面临着摆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课题D.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也为两国以后不同的国家命运埋下了伏笔 3.仔细观察右面的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直逼南京城下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地区C.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海路夹击威海卫D.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大举进攻 4.下面材料中所述局面的出现是在A.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5.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李鸿章已没有精力面对面与洋人再论长短了。李鸿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4亿5000万两,是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这次签订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 1881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次年成立“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此举与洋务派的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A.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B.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C.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 D.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7.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湖广总督张之洞捐银5000两以充会费,上海强学会成立时,张又个人捐款500两,拨公款1000两充当会费,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张以总督身份,要求湖南全省各州县订阅报纸,以示支持。这表明A.维新变法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张之洞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力主变法C.张之洞希望扭转甲午战争中国的危局D.张之洞假装同情变法,伺机向慈禧太后告密 8.这段誓词距今(2013年)已经A.102年了B.101年了C.64年D.不知道多少年了 9.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要A.进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 B.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中华民国C.进行资产阶级启蒙,解放人们思想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0.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度和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这两者都A.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B.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C.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D.得到了所有读书人的热烈欢迎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1.材料中所属局面的出现是因为A.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国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C.巴黎和会中国合理要求被拒绝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2.蒋介石1924年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任北伐军总司令率军北伐;坚持了八年抗战。这说明蒋介石 A.反对革命,是革命的敌人B.投机革命,阴谋夺取中国最高领导权C.假装革命,欺骗国内外舆论 D.投身革命,为民主、民族革命做出了贡献 1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A.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C.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之后中国共产党再也没有犯过错误 14.义勇军进行曲传唱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是为了A.与蒋介石争权夺利,争夺地盘 B.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和共产党谈判,作为条件 D.向国人交代,改变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恶名16.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见到周恩来,叹口气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答道:“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红军为了听蒋介石的抗日指挥 A.全部加入了国民党 B.改编为八路军 C.改编为新四军 D.改编为解放军 17.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 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8.这一天(如图)是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B.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C.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第二天D.台湾光复的第二天 19.1945年9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蒋介石(如图)之所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是因为A.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B.第五次围剿把红军赶出了根据地C.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为了胜利D.和毛泽东的重庆谈判占据了主动权 20.刘伯承元帅看电视从来不看战争的场面,特别是解放战争的场面,一旦电视中出现解放战争的场面,他就赶紧把电视关掉,而且随后脸上会流露出非常难过的表情。请你猜想最可能的原因是A.刘伯承元帅在解放战争中打了败仗 B.长期的战争消磨了元帅的斗志,胆子变小了C.当时中国的电视制造水平差,根本看不清演的是什么D.战争是要死人的,无论哪一方的战士死了,死的都是中国人,一个或几个家庭都悲伤评卷人得分选择题答题栏(2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30分,第21题22分、第22题8分)评卷人得分21.一些流传久远的作品,总是因为在特殊的时代,发出了特殊的声音。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这部著作在国内只印刷了千册左右,及至后来,连谈论这本书,也成为禁忌。一个偶然的机会,传到了同样面临民族危机的日本,据江户时代日中秘话记载,这部著作“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在日本出版的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这部著作在中日两国不同的遭遇,也预示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1)这是哪一部著作?(1分)作者是谁?(1分)海国图志 魏源(2)这部著作出现在怎样的特殊时代里?(2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求和(失败)。(2分)(3)这部著作发出的特殊声音是什么?(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者,学习西方的长处,抵御外来侵略)(2分)(4)“这部著作在中日两国不同的遭遇,也预示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分)对待西方长处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或者,中国日益落后挨打,日本逐渐强大,并开始侵略中国。等等。学生的表述能符合题意即可)(1分)座号材料二 天演论当时翻印的版本就多达三十余种。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一文指出,天演论出版后不上几年,便成为一般救国及革命人士的理论根据,“物竞、争存、优胜劣败等词,成为人人的口头禅”。“自强”、“自力”、“自立”、“自存”、“自治”、“自主”以及“竞存”、“适存”、“演存”、“进化”之类的词汇盛行不已,并不断地被人们取作自己或子弟的名字和学校名称,有诸如杨天择、宋竞存等。(5)天演论发出的时代的最强音是什么?(2分)只有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或者,维新变法;或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分)(6)天演论和材料一中的著作在问世后遭遇有何不同?(2分)海国图志几乎无人问津(或者,反响不大、不受重视等),而天演论则大受欢迎(或者,影响巨大等)(2分)(7)分析这种不同遭遇的原因。(2分)19世纪末(或者天演论问世时)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严重。(或者,危机的严重,中国人民的觉悟也大为觉醒,等)(2分)材料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每期仅印1000本左右,1916年9月,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指责青年杂志与他们的刊物在名称上有雷同、混淆之嫌,要求其改名。作为办刊者,陈独秀向读者解释说:“自第二卷起,欲益加策励,勉副读者诸君属望,因更名为新青年。”后来史家据此推断说:“添加一个新字,以与其鼓吹新思想、新文化的内容名实相符。”这一推断正中陈独秀的圈套。1917年8月,一度因为发行不广,销路不畅,出版商拒绝承印,陈独秀好生交涉,才面强应允续刊。1918年以后,影响才逐渐扩大。(8)1918年前的新青年是怎样的一本杂志?(2分)销路不广,影响不大。(2分)(9)陈独秀对读者说杂志改名的原因是什么?(2分)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陈说的原因:欲益加策励,勉副读者诸君属望,因更名为新青年。(2分)真正原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指责青年杂志与他们的刊物在名称上有雷同、混淆之嫌,要求其改名。(2分)(10)这份杂志所起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2分)宣传了民主、科学(或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等。2分)(11)这三种作品(或杂志)起到的相同作用是什么?(1分)解放(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或者相思意思)(1分)评卷人得分22.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也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周刊,蒋介石曾经十次成为其封面人物,表明美国也较多地关注了中国,请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这是1931年10月26日,蒋介石(夫妇)第二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1)此时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危机?(1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分)(2)蒋介石对此作出了怎样的选择?(1分)造成了怎样的恶果?(1分)选择:不抵抗。(1分)恶果:东北三省沦亡。(1分)材料二 这是1938年1月3日的封面(第五次),封面下面的文字是。“Any sacrifice should not regarded as too costly”,(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3)请举一例国民党抗战的史实。(1分)台儿庄战役。(1分)材料三 这是1945年9月3日封面(第八次),下面的文字是:After eight years of war,the challenges of peace”,(抗战结束了,和平还是战争?)(4)蒋介石选择的是什么?请以史实来说明。(2分,其中选择1分,史实1分。只答出选择而不举出史实不给分)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