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ade by 12 nursing 8-303第3章1. 核苷:碱基与核糖通过糖苷键缩合形成核苷。2. 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由DNA和组蛋白组成。3. Tm:通常将DNA分子达到50%解链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溶解温度。4.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双螺旋DNA分子中互补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的过程,包括完全变性或局部变性。(引起核酸变性的常见因素有加热和各种化学处理。)5. 分子杂交:在核酸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不同的DNA单链,或DNA单链与同源的RNA序列,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原则结合在一起,形成异源双链的过程。6. 试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是什么?l DNA是反向平行双链结构。l 严格的碱基配对使双链结构互补。l 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l 螺旋的直径为2nm,由磷酸及脱氧核糖交替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位于螺旋的内侧。7. 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是什么?l 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l 含有特殊的5-末端的帽子和3-末端的多聚A尾部结构。l mRNA编码区中核苷酸序列包含指导蛋白多肽链合成的信息。8、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l 定义:以简单化合物四个磷酸核糖、氨基酸、碳单位以及CO2为原料经系列酶促反应,成嘌呤核苷酸。l 原料:5-磷核糖、谷氨酰胺、一碳单位、甘氨酸、CO2 和天冬氨酸。l 过程:第一阶段合成黄嘌呤核苷酸(IMP) 第二阶段以IMP为共同前提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和鸟嘌呤核苷酸(GMP)。由ATP提供合成过程中所需的能量。l 调节:主要受反馈抑制调节。9、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在体内有哪些生物学功能?l 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体内合成DNA和RNA的基本原料。l 作为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如ATP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GTP、CTP和UTP也提供能量。l 构成辅酶和参与相关代谢。l 充当载体、活化中间代谢物、如UDP-葡萄糖是合成糖原、糖蛋白的活性原料。l 形成第二倍使参与生理调节,如cAMP是多种细胞膜变体激素作用的第二倍使。10、体内嘌呤碱最终代谢产物是什么?(临床上药物治疗痛风的生化机理)体内嘌呤碱最终代谢产物是:尿酸。AMPGMP鸟嘌呤黄嘌呤尿酸分解反应分解氧化黄嘌呤氧化酶临床上常用促进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形成的药物治疗痛风症,例如别嘌呤醇在体内氧化为别黄嘌呤,可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另一方面别嘌呤在与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反应生成别嘌呤核苷酸。后者与IMP(次黄嘌呤核苷酸)结构相似,可反馈抑制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的酶(PRPP合成酶),可使嘌呤核苷酸合成减少,从而间接控制或降低尿酸的产生量。第4章1.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亲代DNA双螺旋解开分成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相互补的新链,形成两个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都保留有一条来自亲代的链。半保留复制时DNA复制最重要的特征。2.复制叉:解链可以在一个起点开始,向两个反向进行,每个解链反向上解开的单链与未解开的双链连在一起,形成类似于叉子的结构,称为复制叉。3.冈崎片段(P168):DNA复制时,随从链复制中不连续的片段。特点:随从链延伸反向与复制叉前进反向相反;DNA分段合成领头链和随从链。4.光修复:300-600nm范围内的光波可激活细胞内的光修复酶,该酶能特异的识别共价交联的嘧啶二聚体,断裂两个嘧啶环间形成的共价键,是二聚体解聚,恢复DNA原来的结构。5.DN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或储存承载着生物体各种各样的遗传信息;可以进行忠实的复制和遗传,并保持基本不变;可以接受某些偶然的变化,即突变,其累积产生的效应能使物种得以进化。6.试述DNA复制的保真性:新链的延伸过程严格遵守碱基配对的规律。即A=T、G=C。DNA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能力,能选择与亲代模板链正确配对的碱基进入子链相应的位置;校读修正错配碱基,通过DNA聚合酶的3 5外切酶活性在碱基发生错配时,及时切除并更换上正确的碱基。7.何为反转录酶?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多功能酶?反转录酶是一种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是一种多功能酶。如艾滋病毒、淋巴瘤。原因:水解杂化双链的RNA;以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以单链CDNA为模板形成双链CDNA。第5章1. 模板链:DNA双链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规律指引转录生成RNA的一般单链。2. 核心酶:2亚基合称能催化NTP按模板的指引合成PNA,单合成没有固定的起点。3. 不对称转录:在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的双链上,一股链用模板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而且模板链并非总是在同一单链上。转录的这种选择性称为不对称转录。4.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5.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rRNA、tRNA、mRNA的加工可采用自我间接方式。6.复制与转录有何区别? 复制转录模板两股链均复制模板链转录(不对称转录)原料dNTP(脱氧二磷酸核苷)NTP(核苷三磷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产物子代双链DNA(半保留复制)rRNA、tRNA、mRNA配对A-T,G-CA-U,T-A,G-C7.依赖Rho因子的转录终止机理?依赖Rho因子的转录终止机理是与RNA转录产物结合,因子和RNA聚合酶结合后都可以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使RNA聚合酶停顿解螺旋酶的活性使DNA/RNA杂化双链分离,利用产物从转录复合物中释放。转录过程中需要ATP供能。第6章1. 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又称翻译,是指把mRN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解读为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即以mRNA为直接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遗传密码子: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放读码框架。读码框架内每三个单核苷酸组成三联体,即一个遗传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四种核苷酸以4方式组合共形成64个密码.3.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遗传密码是三联体密码,遗传密码是不重迭的。连续性,遗传密码无逗号(连续性)。遗传密码具有通用性(普遍性与特殊性)。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反密码子中的“ 摆动性”4. 简述原核生物的肽链延长过程?在多肽链上每增加一个氨基酸都需要经过进位,成肽和移位三个步骤。 进位:当核蛋白A位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酰-tRNA结合到A位即为进位。(氨基酰-tRNA按mRNA密码的指导进入A位,EFT协助) 成肽:是在转肽酶催化下P位上的甲酰甲硫氨酰基与A位上的氨基酰形成肽键的过程,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反应。 转位:在转位的酶作用下,A位肽链-tRNA移到P位,核蛋白体相对移动,A位空出,接受新的氨基酰-tRNA进位。5. 试述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诱导起始因子磷酸化机制:在某些病毒有dsRNA存在时,干扰素和dsRNA课诱导特异的蛋白激活酶活化,激活的蛋白激活酶使真核生物蛋白合成的主要起始因子磷酸化失活,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干扰素+病毒dsRNA 诱导 特异的蛋白激活酶活化 活化 起始因子磷酸化失活 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诱导病毒RNA降解机制第7章1.基因:从遗传学角度讲,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或单元,含有编码一种RNA或编码一种多肽的信息单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基因是负责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及插入序列。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一整套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3.基因表达: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4.简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含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其中lacZ编码-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lacY和lacA编码半乳糖苷通透酶和乙酰转移酶,控制细胞对乳糖的摄取和代谢。O序列、P序列、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调控区(O序列又称操纵序列、P序列称启动序列)I基因编码一种遏制蛋白,后者O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处于遏制状态,不利于转录。5.简述乳糖操纵子遏制蛋白的负性调节: 当有乳糖存在时:半乳糖结合I(阻遏蛋白)改变阻遏蛋白构象I不能与O序列结合去阻遏转录(D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 当没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lac遏制蛋白I与O序列结合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受阻转录失败6.为什么说乳糖操纵子的表达是属于协调调节? lac操纵子启动序列是一个相对较弱的启动序列,CAP的结合是lac操纵子表达的必须条件; 只有当环境中无葡萄糖而有高浓度乳糖时,通过半乳糖发生去阻遏使lac操纵子转录开始,同时再通过CAP来加强转录活性,从而使细胞合成足够的酶来利用乳糖第8章1.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重新排 布。从广义上说,DNA片段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间,乃至不同物种之间发生交换,进而在新的位置上表达其所带的遗传信息。2.分子克隆:将某特定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如质粒和病毒)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得到大量完全相同的DNA片段。3.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主要有哪些步骤组成?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切断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重组 重组DNA的转化和扩增 重组DNA的筛选和鉴定第十五章1.2,3-BPG旁路的特点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特点:1,3-BPG由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产生2.3-BPG 通过2.3-BPG磷酸酶生成3-磷酸甘油酸,形成糖酵解的侧枝循环。生理意义:消耗部分能量有利于糖酵解进行 具有调节Hb带氧能力,使血红蛋白的T构象更稳定,降低Hb与O2的亲和力,在氧分压低时,有利于组织摄取更多的O22.血浆蛋白有哪些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维持血浆正常的PH(缓冲作用) 运输作用免疫作用 催化作用 营养作用 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3.简述血液凝固的化学机制:血液凝固过程是瀑布式的蛋白质酶解过程。血液凝固实际上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的连锁性酶反应,凝血因子先作为反应的底物(酶原),然后又可作为酶来催化下一个反应的进行。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参与凝血过程的激活作用,少量的酶能激活大量的底物(酶原),促使凝血反应不断加速进行。最后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同时把各种血细胞网罗在内,通过血小板(TX)A2的作用,形成牢固的血凝块,并挤出淡黄色的血清。第十六章1. 生物转化:将一些非营养性的物质转变成容易排泄形成的作用,是机体处理非营养物质的过程。2. 第一相反应(P266):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等反应直接改变物质的基因或使之分明,称为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3. 第二相反应(P268):结合反应 在许多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必须要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等)结合,增加了溶解度,或者甲基化、乙酰化等改变了反应性,才排出肝内的这种结合反应被称为生物转化的第二项反应。4. 初级胆汁酸:由肝细胞直接合成的胆汁酸5. 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被细菌作用下第七位羟基脱氧生成的胆汁酸。6. 游离胆红素:凡未经肝细胞结合转化、没有结合葡萄糖醛酸的胆红素。7. 结合胆红素:凡经过肝细胞转化。与葡萄糖醛酸或其他物质结合的胆红素。8. 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 连续性:一种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常需要连续进行几种反应。如乙酰水杨酸往往先水解成水杨酸再经结合反应才能排出体外。 多样性:同一种或同一类物质在体内也可进行多种不同反应。如乙酰水杨酸可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水杨酸,又可以与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发生结合反应。 解毒和致毒性:一种物质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发生变化,多数降低,少数增强。9. 胆汁酸的生理意义:促进脂类消化吸收,形成乳化的微团 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调节胆固醇代谢10.试述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变: 摄取:通过Y-蛋白、Z-蛋白讲血液中胆红素摄入肝细胞。 结合作用: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下将游离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排泄:肝脏排泄胆汁酸把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经细菌转化为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11.试述血清胆红素与黄疸分类的关系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mol/L(2mg/dl)时,眼可见巩膜、皮肤黏膜等组织黄染,临床上称为显性黄疸。若血清浓度升高不明显,在34.2mol/L(2mg/dl)以下。此时血清胆红素浓度虽超过正常,但肉眼尚观察不到巩膜或皮肤黄染现象,临床上称为隐形黄疸。12.两类胆红素的性质有何不同?按其性质和结构不同分两类:.凡未经肝细胞结合转化、没有结合葡萄糖醛酸的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网状内皮系统产生的胆红素是脂溶性,有毒物质.凡经过肝细胞转化、与葡萄糖醛酸或其他物质结合的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结合未结合重氮试剂反应迅速、直接反应慢、间接反应水中溶解度大小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小大对脑的毒性作用小大经肾随尿排出能不能第17章1.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