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概 述 目录 1 概 述41.1 项目背景41.2 编制依据51.3 研究过程及内容51.4 建设的必要性71.5 主要结论91.6 问题和建议15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162.1 研究区域概况16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163 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323.1 交 通 分 析323.2 交通调查333.3 未来交通量发展预测344 技术标准384.1 建设规模384.2 技术标准385 建设方案405.1 建设条件405.2 建设方案起终点论证435.3 备选方案拟定435.4 方案概况43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76.1 主要工程数量476.2 投资估算476.3资金筹措517 经济评价537.1 评价依据537.2 评价原则537.3 评价参数557.4 费用调整567.5 效益分析617.6 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658 实施方案688.1 建设安排688.2 实施方案708.3 招投标方案709 土地利用评价73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739.2 江西省土地利用发展规划749.3 项目建设用地779.4 土地复垦7910 环境评价8010.1 概述8010.2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8110.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110.4 水环境的影响8210.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8310.6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8411 节约能源8611.1 概 述8611.2 节约能源的计算8612 社会评价871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8712.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8812.3 社会评价的结论8813 风险分析8913.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8913.2 风险程度分析8913.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8914 问题和建议91江西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8 实施方案1 概 述1.1 项目背景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改建工程是兴国县至茶园乡的一条县道公路,该公路起于高兴镇的长迳(起点桩号K0+000),途经茶园乡的六科、罗坑,终于茶园圩(终点桩号K18+117.687),路线全长18.118公里,其中新建小桥3座、利用小桥2座。该项目的兴建,将有利于兴国县区域及沿线经济的发展,加快兴国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完善兴国县公路交通网络,实现“十二五”期计划,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为加快赣州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市内各区县之间以及通过与周围各县市和外省的联系,加快国道、省道及城市外环道路的改造步伐,提高公路等级,普遍实现路面硬化,加大公路网密度,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完善江西省交通网络体系,在全面提高国省道的通行能力,同时提升县乡道路的等级,改建现有县道显得尤为紧迫。为加快项目的建设进程,我单位于2011年3月下旬成立了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报告项目组,在1:5万和1:1万地形图上对路线方案进行布设,对1:1万地形图上确定的路线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路线、水文、气象、地质、征地拆迁等情况的勘测与调查,收集和调查了项目影响区的交通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对初拟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问题,广泛征求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及其规划、城建、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专门组织人员在相关道路上布设多个交通量调查站点,对公路交通量及汽车行使起点进行了调查。依据兴国县交通局“关于编制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遵照交通部201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编制办法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我单位组织力量编制了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 编制依据1.交通部2010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3.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4.公路通行能力指南(2000年6月)5. 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6. 兴国县交通局“关于编制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发展预测、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于2011年4月编制完成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3 研究过程及内容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单位于2011年3月下旬成立了本项目研究组,赴兴国县进行现场踏勘。由于本项目研究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布线、合理利用地形,不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甚至关系到路线方案的确定。为此,我们在1:50000和1:10000地形图上反复对路线方案进行研究,赴项目所在地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广泛听取甲方及地方意见。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为加强项目的管理与技术指导,由单位领导及部分专家组成该项目管理组,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1、初步研究阶段(1)现场踏勘,初步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域自然环境。(2)组织人员、设备、成立项目研究组及单位专家指导审查组。(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交通、公路网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资料,为社会经济分析、交通量预测和建设必要性论证提供可靠依据。(4)收集总体方案研究所需资料,如1:10000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相关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5)初步构思可能的路线方案,并依次在1:50000、1:10000地形图上布设。(6)进行建设条件、路线起终点、结点和路线方案(包括现有道路使用状况)路线实地调查、踏勘。(7)收集既有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实施了交通调查与典型路线断面交通量观测。(8)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地方政府意见和实地踏勘结果,形成初步研究意见,并就路线走向方案向甲方等作了汇报,征得相关意见与建议。2、详细研究阶段该阶段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1) 综合各方意见,深入分析调查资料,调整优化路线方案。(2) 完成各特征年度区间交通量和结点交通量分配、预测。(3) 分析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4) 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5) 撰写研究报告。本报告是在广泛收集项目影响区内相关最新资料,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控制点,结合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必备的功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论证了路线走向方案、建设标准与规模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2、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公路网及主要相关道路;3、交通量分析预测;4、项目建设必要性;5、建设条件与环境;6、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7、路线方案研究;8、项目实施方案意见;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国民经济评价11、招标方案;12、问题与建议。1.4 建设的必要性拟建项目位于兴国县茶园乡,是兴国县公路规划网中的一条县道公路。原有道路为等外路,线型、路况很差,雨天小车无法通行,局部地段地势较低,经常被水冲刷或淹没,路面坑槽较多,对沿线居民的出行和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本项目的改建改善了道路的线形和道路状况,提高了本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沿线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同时也保障省道主干线辐射功能、提高城乡建设发展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对完善兴国县城乡总体规划布局和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促进沿线村镇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兴国县的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以及提高国防交通战备保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2、公路网建设的需要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是兴国县乡公路规划网络规划中的一条主要县道公路;该项目的兴建,将改善兴国县城乡交通落后的现状,加强了兴国县城与茶园乡各村之间的联系。改善乡村群众进城的交通条件,完善兴国县公路交通网络。3、交通量增长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交通量增加。项目建成后将达到一定的交通流量,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该地区的经济将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该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将会使该路的交通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将有更大的发展,交通量预测(见表11),到2026年路段最大机动车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2400辆日,2032年为3808辆日。目前的道路现状,已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发展的需求。为解决当地广大群众的出行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促进县乡公路交通规划网络的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势在必行。4、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兴国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大。但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制约,该县仍然处在贫困的边缘。项目建成后,可以提高当地的资源开发效率,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交通条件改善后,将带动圩镇商贸和物流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综上所述,改建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工程势在必行。1.5 主要结论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加快了农村集贸市场的形成和农资材料、当地资源的贸易,居民对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科技的需求,加上国家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政策的推行,需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兴国县茶园乡到兴国县城的交通量将急剧上升,对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进行三级公路改建,将大大提升该路段的交通通行能力及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此范围区域的村民走出山区、脱贫致富之路,极需对该路段进行改建。1.5.1 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路网也比较简单,其中趋势交通量采用间接法预测,转移交通量采用直接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未来特征年的预测交通量表1-1特征年预测交通量(辆/日)其中: (辆/日)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其它201165058526182120161037934412933202115961421647240202624002160968460203238083428152133951.5.2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发展规划和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全线拟定按三级公路标准新建,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技术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3主要技术标准表13指 标 名 称单 位技 术 标 准备 注设计速度Km/h30路基宽度米7.5路面宽度米6.5桥面全宽度米7.5土路肩宽度米0.521.0最大纵坡8荷载等级公路II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P1/100小桥涵及路基P1/50路面面层结构水泥砼路面1.5.3、路线走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该公路起于高兴镇的长迳,途经茶园乡的六科、罗坑,终于茶园圩,路线全长18.118公里。建设规模见表1-2。建设规模表 表12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路线长度公里18.1182土石方数量千立方米576.1443砼路面千平方米124.6134大桥米座5中桥米座115.44/26小桥米座25.72/17涵洞道478平面交叉处59占用土地亩163.51.5.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1、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通知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江西省交通厅赣交发1996146号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编制。估算费用按四级施工队伍取定各项费率,人工费单价为17.60元工日,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率按省交通厅的补充规定计算,材料单价根据现场调查提供的材料价格选用,运杂费按交通厅补充规定中的规定一律按社会运输计算。建设项目估算总造价为5071.6965万元。各方案估算成果见表1-4、1-5。人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表1-4序号工、料名称单位数量1人工工日2702732原木m3723锯材m3984级钢筋t895级钢筋t1416钢绞线t177钢材t188加工钢材t159水泥t1657710石油沥青t7011砂、砂砾m39311912片石m31970013碎石m326667总投资估算表表1-5名 称单 位估算金额(万元)公路建设里程公 里18.118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万 元3461.7145一、路基工程万 元1236.9828二、路面工程万 元1494.071三、桥梁涵洞工程万 元439.8465五、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万 元86.1454六、施工技术装备费万 元40.1842七、计划利润万 元53.5787八、税金万 元110.9059第二部分 设备及器具购置费万 元4.2034第三部分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 元746.2525一、建设用地费万 元491.0825二、建设单位管理费万 元154.6584三、勘察设计费万 元54.3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万 元29.6116五、专项评估费万 元16.6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万 元4212.1696预留费用(预备费)万 元379.0953估算总金额万 元4591.26492、资金筹措本项目经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主要考虑:申请上级补助资金543.54万元;地方自筹4047.7249万元。3、工期安排根据项目所需的人工及各分项工程量,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对各分项工程的实施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参考已建同类公路的经验,本项目的施工工期为十二个月。1.5.5、经济评价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推荐方案评价结果各项指标见表16、1-7。1、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 表1-6静态折现率8内部收益率EIRR()回收期N(年)净现值ENPV(万元)回收期N(年)效益费用比EBCR净现值ENPV(万元)5.2816277.386.71.793065.8713.63从表中可知该项目建成后,当折现率为8,效益费用比大于1,内部效益率大于8,在使用期内能收回投资,说明本项目效益好。本工程项目是可行的。2、经济敏感性分析经济敏感性分析主要指标表(当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 表17静态折现率8内部收益率EIRR()回收期N(年)净现值ENPV(万元)回收期N(年)效益费用比EBCR净现值ENPV(万元)7.2111985.1510.081.19901.629.54对本项目的经济敏感性分析,按工程投资增加20,效益减少20,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当折现率为8时,效益费用比为1.19,内部收益率为9.54%,回收期为10.08年,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1.6 问题和建议1、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进行平面、纵断面优化设计,落实好主要控制点的具体位置。2、本项目路线基本利用老路,施工期间交通干扰较大,因此应维持好交通秩序,以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3、拟建项目地方筹资占的比重较大,兴国县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之一,项目资金缺口大,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使该项目早日建成通车。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 研究区域概况 兴国县长迳至茶园公路的兴建,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将带动兴国县茶园乡及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加强对外联系。根据影响程度,将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其中兴国县为直接影响区,其余为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见表2-1。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表2-1指标区域人口(万元)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影响区域内74321525.1210.25占全市比重8.758.165.125.08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2.2.1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赣南土地面积3938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3.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赣州市现辖一区两市十五个县,2009年年未总人口877.04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2人。全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573.4毫米,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58.6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建设的十八大林区之一。赣南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稀有金属不稀有”之说,是全国重点金属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王国”之美誉。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宜人,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既是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的前沿腹地,又是通往闽西、粤北、湘南的交通要道。京九铁路的贯通自然把宋城赣州推到举世瞩目的位置上,与港、澳、台变成一衣带水,与东南亚也成了近邻。赣州市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是江西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现存的文物古迹又数宋代最多、品位高,被专家学者誉为“宋代博物馆”,有中国唯一的北宋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北宋建造的慈云塔、名扬海内外的八镜台、郁孤台,均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综合实力得到加强。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2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398.0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346.71亿元,增长12.4%。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8.7:28.3:30.0调整为36.7:28.6:34.7。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位运行。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1%。在减收增支因素多的情况下,2009年市财政收入1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08亿元,增长22.8%。财政支出208.27亿元,增长32.54%。2.2.2兴国县社会经济概况2011年,兴国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再创模范县”发展战略,坚持“抓项目、办实事、看结果”的工作主线,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力开拓,着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宏观调控中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态势。一、综合据初步测算:2010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88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280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49887万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215715万元,增长14.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5:45.1:28.4调整为25.1:46.3:28.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9.2%提高到39.6%。二、农业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921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农业产值111589万元,同比增长7.8%;林业产值9674万元,同比增长10.4%;牧业产值160298万元,同比增长15.1%;渔业产值25196万元,同比增长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64万元,同比增长9.3%。粮食、蔬菜、果业、生猪、水产等农业支柱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在近几年连续实现高产量的前提下,保持了稳中略升的状态,产量达到277535吨,同比增长0.3%。据年快报显示:2010年全县粮食产值54605万元,同比增长0.9 %;烟叶产值1185万元,同比下降34.4%;蔬菜产值32541万元,同比增长7.4%;果业产值14544万元,同比增长31.9%;生猪产值108427万元,同比增长15.4%;水产产值25196万元,同比增长7.4%。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42.89万头,同比下降10.8%;家禽出笼909.55万羽,同比下降1.4%;其中鸡出笼277.65万羽,同比下降4.8%;鸭出笼198.45万羽,同比增长0.2%;鹅出笼433.45万羽,同比增长3.5%。全县肉类总产量68821吨,同比增长12.7%,其中猪肉产量44425吨,同比增长10.1%。年末家禽存笼290.33万羽,生猪存栏30.07万头。水产品总产量达23074吨,同比增长2.5%,其中:常规水产16664吨,同比增长1.3%;特种水产6410吨,同比增长6.0%。2010年新增耕地面积345亩,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203亩,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428491亩。三、工业、交通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17728万元,同比增长55.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17080万元,同比增长54.9%;实现工业增加值181026万元,同比增长3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9115万元,同比增长62.3%;实现利税总额86026万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利润总额41464万元,同比增长49.2%。2010年,全县公路货运量599.5万吨,同比增长0.9%;公路客运量452万人,同比增长1.6%;公路货运周转量达439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2%,公路客运周转量3563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四、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全县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3813万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0288万元,同比增长37.5%。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7813万元;第二产业投资150809万元,其中工业投资150809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65191万元。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298148万元,农村投资1352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2140万元。五、商业、物价、招商引资及个私经济情况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2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611万元,同比增长19.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23660万元,同比增长14.9%。2010年,我县物价水平与上年相比较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1%。2010年,全县新签境外资金项目14个,比上年增长16.7%,签约境外资金6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6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新开工合同项目117个,项目投资金额58.6亿元,实际进资8.77亿元。2010年,全县个体工商户15203户,个体工商从业人员31417人,全县私营企业827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9902人。六、财政、信贷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9219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1669万元,比上年增长21.2%。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4543万元,比上年增长36.5%;非税收入7126万元,比上年下降12.7%。税收收入中:工商各税20576万元,同比增长45.1%;农业三税2271万元,同比下降8.2%。非税收入中:罚没收入1149万元,同比下降15.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685万元,同比下降18.3%;专项收入1253万元,同比增长34.3%。财政总支出139882万元,同比增长11.0%。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736565万元,比年初增加147909万元。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413465万元,比年初增加66521万元。2010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13288万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达到210740万元。七、教育、卫生2010年,全县教职工总数6436人,其中专任教师6095人。全县共有学校327所,其中小学293所。在校学生141209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95151人,初中在校学生33580人,高中在校学生12478人。全县校园占地面积234.5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7.74万平方米。小学生入学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达97.8%。 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不含诊所),病床位数119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11人(不含诊所和村卫生室),其中:执业医师390人。全县共有各类诊所16个,村卫生室946个。八、人民生活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54元,同比增长9.0%;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2元,同比增长11.0%。2010年末,全县共有在岗职工21884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2268元,同比增长11.6%。2010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万人和1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2%。九、人口状况据公安人口年报资料显示:2010年,全县人口总户数234594户,总人口77806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0.6%。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54134人,非农业人口123930人,农业人口比上年增长0.9%,非农业人口比上年下降0.7%。出生人口9839人,死亡人口8066人,人口出生率为1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2.2.3于都县社会经济概况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一是人口大县,总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83.7万人,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拥有富余劳动力45万人。二是千年古县,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2010年,于都县实现生产总值89.2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6.35亿元,增长 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55亿元,增长 2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7亿元,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增长21.3%;工业用电量2.8亿度;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呈现出经济总量稳步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喜人局面。2.2.4宁都县社会经济概况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3县接壤。其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2003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8.48万亩,林业用地440.1万亩,水面23万亩。县城距省会南昌324公里,至赣州市162公里。宁都是农业大县和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宁都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赣南粮仓”之称,年产粮食30万吨以上,2004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3亿元,财政总收入4.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7元,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2.73万。2.2.5赣县社会经济概况赣县是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东经11442-11522、北纬2526-2617。总面积2993平方千米。总人口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人。全县辖9镇10乡;国土面积2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万亩,山地360万亩,水面23万亩.赣县境域地形属丘陵山地。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迂回起伏,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赣县境内河流密布,700多条大小河流纵横全境,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77公里,水力资源丰富。年均径流量 21 亿立方米,水力蕴藏 24.4 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 1.1 万千瓦,水面资源丰富,面积达 23 万亩,其中河流 16.4 万亩,水库、库湾 5 万亩,山塘 1.6 万亩,已开发库塘水面 2.6 万亩,年水产品总量达 8150 吨。 全境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年均气温 19.3 ,年均日照 1092 小时,年均降雨量 1076 毫米,无霜期 298 天,四季常青。赣县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山上盛产脐橙、柑桔、油茶及木、竹、柚、李、梨、枣等;田园主产水稻、葡萄、席草、烟草和蔬菜等;地下埋藏有钨、煤、铜、铁、钼、稀土、莹石、钴土、砂金、水晶、瓷土、石灰石、大理石等资源;加工产品以板鸭、蜜饯、腐竹、白砂糖、桐油、瓷器最为出名。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使赣县以稀土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大批企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稀土、钨、板鸭、蜜饯、腐竹等名特优产品。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增幅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6.63亿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4.48亿元,增长29.4%;完成财政支出13.68亿元,同比增加4.25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增长19.3%,增幅列全市第一。2.2.6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赣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根据今后五年规划,赣州市基本形成与人口大市相适应的较强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比重超过40%,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一番;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2、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人口预测 表中数据可见,各各影响区的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基本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增长,在本省人口计划政策控制下,预计未来年各影响区的增长趋势比较平稳,选用一元线性模型预测未来人口值。具体模型及预测值见下表: 未来特征年人口预测(万人) 表2-2人口-年份R2009年2013年2020年2025年2032年回归曲线赣州市25.509x-468280.912690093399510401109 兴国13.568x-267810.9367777982.587.590(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根据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先慢再快后慢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测,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集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的方法进行预测。个影响区未来年的经济增长率及预测值,如下表:未来特征的GDP增长率(%)表2-3赣州兴国正常方案2009年2013年892013年2020年89.22020年2025年7.58.52025年2032年5.56.5未来特征年的GDP预测值(亿元) 表2-42013年2020年2025年2032年正常方案赣州市1227210330194391兴国971803194952.3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2.3.1交通运输现状1、赣州市综合运输网全市运输体系是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运、航空为辅的主体交通网络。(1)公路全市公路由二纵二横4条国道(105、206、323和319国道),总长964.75公里)、59条省道和1万多公里的县乡道路构成三级公路网络。2009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量程25525.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2.51公里,有3451个行政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9.57%。省养公路2710公里,县乡公路22815.76公里,2009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928万人,客运周转量5.53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2517万吨,货运周转量129.07亿吨公里。(2)铁路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赣南路段262公里,经过兴国赣县、赣州、南康、信丰、龙南、定南七个县(市),结束了赣南没有铁路的历史,1998年京九复线通车后,使其更成为带动赣南腾飞的龙头。赣龙铁路赣南段260公里于2005投入运营,赣韶铁路、赣龙铁路复线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铁路完成客运量1156万人,货运量687.5万吨。(3)水运主要有赣江航线,赣南境内通航里程285公里,其次有贡水航线和章水航线。因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河床升高,航道正在萎缩,航程逐渐缩短。赣州港为江西六大港巷口之一,可停泊300吨级的轮船。(4)民航赣州黄金机场始建于1937年,解放后经多次改建,2008年赣州新机场已建成通航,新机场为国际4C级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目前已开通了南昌、广州、厦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航线。(5)公路运输网的地位和作用 在区域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运输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区域运输的主力军,特别是随着赣州市路网的不断改善和高等级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得到体现。赣州市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网中地位和作用见表22。各种运输方式客运比重表(%)表22年份公路铁路水运民航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85年98.9499.151.060.8595年98.8599.321.150.6805年88.6199.89.891.460.20.0510年85.299.613.31.450.220.052、赣州市运输发展水平及特点2010年全市拥有汽车149800辆,是2000年的6.34倍,年均递增率为20.3%,全市近年机动车拥有量见表23。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比重表(%)表23年份公路铁路水运民航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85年87.8963.2212.1136.7895年96.7585.793.2514.2105年73.8582.839.9216.2117.1710年73.6383.7811.7714.6016.220.0023、兴国县交通运输网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邻近闽、粤和港澳等地区。中国第二大动脉京九铁路贯穿全县,并设有三级货运站,公路通车里程1700余公里,泉南高速(兴国段)将于2009年建成通车,“319”国道穿县境东西与“105”“323”国道、 “昆厦”高速公路相连接,兴赣(州)、兴宁(都)、兴永(丰)、兴(万)安公路相互沟通,连接赣州、吉安的空运和万安的水运,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铁路:京九铁路经高兴、潋江、埠头、龙口四个乡镇,全长47公里。兴国火车站是三级站,日流量500人左右,货运站年吞吐量3000万吨。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1813.2公里。319国道途经高兴、潋江、江背、樟木、古龙岗、梅窖6个乡镇,兴国段全长56公里。省道古高公路经高兴、崇贤、方太、城岗、良村、蕉坑进入永丰县,兴国段全长36公里。省道兴江公路由兴国县城至赣县江口,途经潋江、埠头、龙口,兴国段全长20公里。乡村道路1701.2公里。兴国县2010年营运客、货车拥有量见表2-4,营运机动车拥有量见表2-5。2010年营运客、货车拥有量表表2-4合计交通部门非交通部门个体辆座位吨位辆座位吨位辆座位吨位辆座位吨位营运客车1201348182885080052260营运货车2021288120960823282010年营运机动车拥有量表表2-5其它机动车出租车(辆)拖拉机(辆)总计(辆)载客载货辆座位辆吨位3221201348202128825562.3.2相关公路技术状况泉南高速公路兴国段:路基宽26米,沥青路面宽2x7.5+2x3米。国道319线,兴国境内由江背镇入境,经埠头、兴国县城、高兴、在老营盘出境,路线全长81公里,采用的是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水泥砼路面宽9米,日平均交通量为1689辆。省道S227线,路线全长35公里,起于高兴镇、途径崇贤乡后出境,采用的是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0米,水泥砼路面宽8.5米。省道S229线,路线全长45公里,起于赣县江口、途径龙口乡、埠头至潋江镇,采用的是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0米,沥青路面宽8.5米。县道新开岭至良村公路:路线全长35.4公里,起与新开岭,途经兴莲、良村,终于焦坑林场。采用的是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6.5米,水泥砼路面宽4.5米乡道高兴至茶园公路,路线全长22公里,起与高兴圩镇,途经樟坑、黄群、义渡、终于茶园乡。采用的是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7.5米,水泥砼路面宽6.5米。可与本项目形成环形交通网络。2.3.3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一)、赣州市 依据赣州地区公路网规划(19962020年)中得知:赣州市公路网规划布局分为三个层次:公路网骨架、干线网、次干线网。(1)、公路网骨架(二纵三横)二纵:1、赣粤高速公路 2、广昌宁都瑞金上犹寻乌三横:1、隘岭赣州小梅关 2、老营盘兴国宁都石城宁化 3、翁源龙南坪石安远寻乌其中,公路网主骨架为二纵一横,即赣粤高速公路,广昌寻乌和隘岭赣州小梅关(2)、区域干线网:由省道组成,勾通赣州市各市、县城的公路交通联系。(3)、区域次干线网:由县道组成,起加密干线网的作用,沟通赣州市各县(市)到乡(镇)及(镇)内的公路交通联系。(4)、具体建设布局方案:19962000年,公路网总里程达9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2.84公里/百平方公里;20012010年,公路网总里程达10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5.38公里/百平方公里;20102020年,公路网总里程达11032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8公里/百平方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项目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监理合同
- 2025年中小企业融资连带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可持续发展合同
- 2025年风力发电场电线电缆配套供应协议
- 2025版历史遗迹拆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新技术项目融资服务合同范本二
- 2025年度塑料包装袋环保回收利用采购合同
- 2025版新型节能电器贴牌生产销售合同
- 2025年二层商铺楼房租赁合同及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健身房室内涂料施工协议
- 高产小麦品种介绍
- HemiView森林冠层图像分析系统
- 创新方法教程题库题库(449道)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
- D500-D505 2016年合订本防雷与接地图集
- 北邮社电机拖动与调速技术教学包课后题解
- 学校门卫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 JJG 1105-2015氨气检测仪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