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事主体.ppt_第1页
第二章 民事主体.ppt_第2页
第二章 民事主体.ppt_第3页
第二章 民事主体.ppt_第4页
第二章 民事主体.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民事主体 自然人 我国民事主体范围的立法演变 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 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并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 其他组织之间设立 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自然人与公民 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公民 凡具有我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 我国 民法通则 沿用原苏联民法理论 用 公民 概念 未直接用 自然人 我国 合同法 采用 自然人 概念 不再用 公民 自然人的定义 自然人 naturalperson 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的人 民商法上所谓自然人 是 法人 的对称 是指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在民法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是最基本和重要的民事主体 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民法上 公民与或曾与 如我国 民法通则 自然人同义 但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而自然人还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的能力主要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上自然人分类 各国民法典都根据一个人是否具有正常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或者丧失这种能力的程度 而将自然人分为 1 有 民事 行为能力人 2 无 民事 行为能力人 3 限制 民事 行为能力人 一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它是自然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 取得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 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统一性平等性广泛性 他们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开始 终止 出生 死亡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民法通则 第9条规定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 可见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何为出生 胎儿利益要不要保护 出生为民事权利能力的始期 关于何谓出生 学说上有一部露出说 全部露出说 独立呼吸说 通说 全部露出并独立呼吸说 出生的要件按照通说 所谓出生 须具备两项要件 其一 须全部与母体分离 分离之前为胎儿 非法律上所谓人 分离之后方才称为法律上的人 胎儿全部与母体分离 谓之 出 其二 须与母体分离之际保有生命 出生之 生 谓 生存 分离之际已无生命者 谓之死胎 分离之际保有生命者 称为 出生 而不论其出生后生命之久暂 婴儿从出生时起 就有了民事权利能力 出生是民事权利能力的起点 民法通则 规定 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不得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仅关于遗产分配 法律为保护胎儿将来出生后的利益 设有特殊规定 即按照 继承法 第28条 遗产分割时 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这一特别规定 严格贯彻以出生为民事权利能力的始期 不认胎儿有任何民事权利能力的原则 对胎儿的保护 甲于某年9月10日死亡 当时甲已有配偶乙和一子丙 且乙已怀孕 假设甲有遗产9万元 且甲没有遗嘱 也没有父母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 继承遗产时 就应当给胎儿保留3万元的继承份额 如果胎儿符合出生标准 则可以获得3万元的遗产 如果几天后又死了 这3万元就是他的母亲乙所有 丙只能拿到父亲遗留的3万元遗产 如果不符合出生标准 生出的胎儿是死体 则不能取得为其保留的3万元遗产 该3万元遗产仍然是甲的遗产 由乙和丙均等继承 这样乙和丙就能各拿到4 5万的遗产 二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 民法上讲的死亡 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 生理死亡的标志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因死亡而终止 死亡为自然人生命的绝对消灭 死亡为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死亡的时间 在法律上有重大意义 如决定继承开始 婚姻关系消灭 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领取权发生正确地确定公民的死亡时间也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相互有继承权的公民的死亡时间直接关系到其遗产的归属 如甲 乙夫妻两人同一天死亡 假设都没有遗嘱 若甲死于乙之前 则甲的财产乙有继承权 乙继承的甲的财产和乙自己的遗产一起由乙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否则则相反 法律上判定自然人死亡的通行标准是 以呼吸断绝 脉搏消失且心脏跳动停止之时为死亡之时 现有脑死亡说 自然人死亡的通行标准 法律以死亡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期 死亡原因不予考虑 但此处死亡是指事实死亡 不包括宣告死亡 被宣告死亡的人如生存于他方 其民事权利能力不因在原住所地被宣告死亡而受影响 死亡时间的证明与推定死亡时间的证明为事实问题 一般应以户籍簿登记的死亡时间为准 但户籍簿的记载仅有推定的效力 二人以上同时遇难 其死亡的先后无法证明时 各国民法设有推定制度 如德国 瑞士推定为同时死亡 法国则依年龄 性别的不同推定其中一方先死 我国依最高人民法院对继承法的解释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意外事故中死亡 如果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 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 各自都有继承人 如辈分不同 则推定长辈先死亡 辈分相同 则推定为同时死亡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 1985年9月11日 法 民 发1985第22号 案例讨论 甲和父亲带着12岁的儿子进山打猎 遭遇雪崩 三人全部遇难 闻听此讯 甲的妻子当即悲痛而死 甲的母亲和甲的岳父料理完丧事后 为争得甲父的12万元遗产和甲与妻子共有的18万元财产发生了争执 请问法院将如何判 二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 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区别 第一 民事权利能力每一自然人都具备 民事行为能力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 第二 民事权利能力通常始于出生 止于死亡 民事行为能力通常以达到一定的年龄标准并具备正常的精神状态为前提 联系 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 一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自然人具有的通过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自然人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3 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 年满18周岁的智力正常的公民2 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以自己的劳动的公民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2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法通则 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 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 的相关规定 第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1 某甲现年17岁 父母早逝 主要靠自己外出做工维持生活 应视其为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 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 2 某甲现年15岁 大学生 智力超常 生活自理能力强 某甲应属于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 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民事活动要具有法律效力 应 A 与其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想适应B 通过委托代理人C 通过法定代理人D 通过委托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 二 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我国立法对精神病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采取宣告制度 民法通则 第19条规定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 是指其民事行为能力的消灭 自然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须以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和条件 自然人失去权利能力 其民事行为能力随之终止 三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 宣告失踪1 概念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 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 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法律意义 它是人民法院在法律上以推定方式确认自然人失踪的事实 结束失踪人财产无人管理 所负担的义务得不到履行的不正常状态 从而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制度 一 宣告失踪 在我国 依据 民法通则 第20条的规定 宣告自然人失踪须具备以下条件 1 须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 2 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3 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 一 宣告失踪 2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财产如何处理 人身关系如婚姻关系如何处理 一 宣告失踪 不发生继承 也不改变与其人身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 宣告失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 代管人管理失踪人的财产 应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不得侵害失踪人的合法权益 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或者侵犯失踪人财产权益的 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财产代管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 父母 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朋友代管 代管有争议的 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 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失踪人所欠税款 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 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一 宣告失踪 3 失踪宣告的撤销 民法通则 第22条规定 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 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 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二 宣告死亡 1 概念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 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 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二 宣告死亡 在我国 宣告自然人死亡须具备以下条件 1 自然人下落不明须达到法定的期间 2 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包括配偶 父母 子女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孙子女 外孙子女 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如债权人 债务人 人寿保险合同的受益人 3 须由人民法院进行宣告 第二十三条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 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 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 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依 民法通则 第23条及 民事诉讼法 第167条的规定 符合宣告死亡的情形有三 1 下落不明满4年的 2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 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 3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 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 注意 前两种情形有4年或2年的期间经过的要求 而第3种情形并无任何期间经过的要求 如美国2001年的 9 11 事件中 失踪的人即属第3种情形 2 宣告死亡的程序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 民法通则 司法解释第25条确认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是有顺序的 其顺序为 1 配偶 2 父母 子女 3 兄弟 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孙子女 外孙子女 4 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但申请撤销死亡宣告则不受上述顺序限制 申请尽管申请人的范围与宜告失踪并无区别 但应特别注意 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是有先后序位之分的 民法通则意见 第25条 即前一序位的人不申清 后一序位的人不得申请 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受理受理法院同宣告失踪的相同 公告依 民事诉讼法 第168条的规定 宣告死亡的公告期分为两类 1 前述第1 2种情形的 公告期为1年 2 前述第3种情形的 公告期为3个月 宣告死亡日期的确定依 民法通则意见 第36条的规定 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之日 3 宣告死亡的效力 被宣告死亡人丧失民事主体资格 婚姻关系自然解除 个人合法财产变成遗产开始发生继承 夫妻的另一方可以自己决定送养子女给他人 宣告死亡毕竟属一种事实推定 若与自然事实状态不符 如该人未死亡或死亡日期与宣告死亡日期不符 则应以自然事实状态为准 即被宣告死亡人在自然死亡之前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 在上述情况下 死亡宣告判决的效力如何 应当区分两种情况 原则上 死亡宣告判决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 但是 如果该后果与该人自然死亡前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相抵触 则以后者为准 参见 民法通则意见 第36条第2款 例题 甲被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日期为2002年3月1日 3月15日 遗产被妻子乙和子女共5个第一顺序继承人分割完毕 经查 甲实际上是2002年4月1日死亡的 并曾于2002年3月20日自书遗嘱 规定遗产留给其子丙 问 甲与妻乙的婚姻关系是否自然解除 甲的遗产应如何处理 如果上例中甲未立遗嘱 在2002年3月1日至4月1日之间经商又赚了6万元 则谁为这6万元遗产的继承人 答案 自然解除 遗产只给其子丙 其余4个继承人应将分得的遗产返还给丙 4个子女都是 原妻乙已经不是 4 死亡宣告的撤销当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 或者有人确知他没有死亡时 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 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撤销的法律后果 被宣告死亡期间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 已被继承的财产如何处理 配偶与其婚姻关系如何处理 第二十四条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 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 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第二十五条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 应当返还原物 原物不存在的 给予适当补偿 死亡宣告被撤销的效力 婚姻关系 1 配偶尚未再婚的 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2 配偶再婚且后一婚姻正在存续的 不得自行恢复 3 配偶再婚但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死亡的 也不得自行恢复 收养关系 民法通则意见 第38条 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 仅以未经本人同意为由而主张收养无效者 一般不准许 但收养人 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死亡宣告被撤销的效力 返还原物分解如下 见 民法通则 第25条及 民法通则意见 第40条 1 依继承取得财产的 应返还原物 2 上述情形下 原物不存在的 适当补偿 而非相应补偿 3 原物已为第三人合法取得的 不要求其取得方式为有偿 只需合法即可 如赠与 第三人无返还义务 4 上述第 3 种情形下 依继承取得原物的人 应负返还原物 种类物 或适当补偿 原物不存在的 的义务 案例讨论 在唐山大地震中王某失踪 其妻子 儿女生还 虽经多方寻找仍毫无下落 四年后 妻子向法院提出宣告王某死亡 法院依法律程序发出寻找公告 一年后 法院宣告王某死亡 其财产由妻子和女儿继承 后妻子改嫁 女儿送予他人 几年后 王某出现 请问法院该如何处理 某甲被宣告死亡后 其妻乙改嫁丙 其后某丙死亡 1年后乙确知甲仍在世 遂向法院申请撤消死亡宣告 死亡宣告撤消后 甲与乙的原婚姻关系 A 即自行恢复B 并未自行恢复C 视为自行恢复D 一经甲同意即自行恢复 例题 某甲被宣告死亡后 其遗产依法定继承被分割 其妻乙分得房屋一幢后改嫁 其子丙分得汽车一辆后赠与其女友丁 其女戊取得粮食1万斤 已经消费完毕 现甲重新出现 并申请撤销了原死亡宣告判决 问甲的财产应如何处理 1 乙返还房屋给甲 2 丁取得汽车 勿需返还给甲 但丙应给甲适当补偿 3 戊应适当补偿甲 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关系依 民法通则意见 第25条 第29条 二者关系有如下四点 1 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2 申请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 即使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 也应当宣告失踪 不告不理原则 3 第一序位且同一顺序申请人有的申请宣告死亡 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的 应宣告死亡 4 第一序位且同一顺序申请人有申请宣告死亡 有申请宣告失踪的 应宣告死亡 四 监护 一 监护的概念监护是依法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 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与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是监护人 被监督 被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二 监护的特征 1 监护范围 身心监护 财产监护2 监护对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 监护人的范围 主要是有亲属关系的自然人 必要时可由法人担任4 监护内容 监督 代理 保护5 监护制度的目的 被监护人利益 社会利益6 一般是随着亲属关系产生7 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8 监护人可以是一人 也可以是数人 三 监护人的设定 监护人可以是一人 也可以是数人 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法人 但应当是具有监护能力的人 如何认定有监护能力 根据 民法通则 司法解释第11条 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 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经济条件 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四 监护的种类 根据 民法通则 的规定 我国监护人的设定方式有 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委托监护 以监护关系产生的前提与方法作为标准 我国 民法通则 第16条及第17条规定了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两种 在一定情况下 我国法律认可遗嘱监护与委托监护 1 法定监护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由法律直接规定而设置的监护 法定监护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与精神病人 1 关于未成年人监护人范围及顺序的界定 按我国当前法律 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是监护制度的核心内容 所谓未成年子女是指不满18周岁的人 由于未成年人尚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或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 故对未成年人需要设置监护制度予以保护 我国 民法通则 第16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 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 祖父母 外祖父母 二 兄 姐 三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经未成年人的父 母的 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患精神病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 适用我国 民法通则 第16条之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与未成年人系直系血亲 他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法律联系 我国 婚姻法 第21条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时 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第23条规定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 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 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承担监护责任 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所谓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是指除父母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兄 姐等近亲属之外的亲属 如未成年人的叔 伯 姑 舅 姨等 如果未成年子女无上述亲朋好友 则由未 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 村委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监护人的认定常是争议的问题离婚仅解除夫妻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不受影响 因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对子女仍有平等的监护权 但因抚养方式的变化 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承担对子女的直接监护责任 根据我国 婚姻法 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周岁以下的子女 原则上以母亲为监护人 2周岁以上10周岁以下 可由父母双方协商 协商不成 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裁决 10周岁以上的子女 应征得其本人意见 对父母双方因监护发生争议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 可以诉至法院 2 关于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及顺序的界定 根据 民法通则 第17条第1款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由下列人员担任监 护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亲属 五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第3款进一步规定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 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范围包括下列3类 1 近亲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12条之规定 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 包括配偶 父母 子女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与孙子女 外孙子女 2 关系密切的其他近亲属和朋友愿承担监护职责的 3 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 由此可见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范围比未成年人要广 增加了配偶和成年子女 孙子女 外孙子女等 注意 在涉及精神病人的离婚案件中 配偶不可作为对方的法定代理人或法定监护人 否则很容易侵犯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在保护精神病人配偶离婚权益的同时 要注意保护精神病人在离婚诉讼中的合法权益 2 指定监护指定监护是指没有法定监护人或者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 由有关社会组织或法院指定监护人而设立的监护 根据我国 民法通则 第16条及第17条之规定 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监护问题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 由未成年人的父 母所在单位或精神病人本人所在单位 或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 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注意 监护人不得自行变更指定 否则应由原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共同承担责任 对指定不服 可在接到指定通知后30天之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人民法院裁决 未经指定 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法院不予受理 全面理解上述法律规定 应从下列几方面分析 首先 有权指定监护的机关有 1 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 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 2 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无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住所地居委会或村委会 3 人民法院 应指出的是 上述有权指定监护人的机关在行使权利时 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进行 只有在近亲属对未 成年人父母和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委会 村委会指定的监护人发生争议并起诉到法院时 才有权以裁决的方式为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指定监护人 其次 指定监护人的范围与条件 可以被指定为未成年人与精神病人监护人的 应是未成年人与精神病人的近亲属 这里的近亲属是指被监护人的配偶 父母 成年子女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与孙子女 外孙子女 为精神病人指定监护人与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在指定机关与指定的法律效力上相同 两者的区别在于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的近亲属的范围窄于为精神病人指定的监护人的范围 3 遗嘱监护遗嘱监护是指父或母以遗嘱方式为未成年子女指定监 护人 民法通则 未明确界定遗嘱监护 但实践中还是有条件的认可这种监护方式 遗嘱监护须符合下列条件 1 被指定的人具备监护能力且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2 遗嘱监护对监护人无不利之情形 3 父或母不得以遗嘱方式否定其他合法监护人的资格 4 委托监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22条之解释 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地委托给他人 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 应当由监护人承担 但另有约定的除外 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 负连带责任 第160条规定 在幼儿园 学校生活 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 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 单位有过错的 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赔偿 法定监护 民法通则 第16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 应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1 祖父母 外祖父母 2 兄 姐 3 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 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又经未成年人父 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没有以上监护人的 由未成年人父 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指定监护 民法通则 第16条规定 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 由未成年人父 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 由人民法院裁决 法定监护 民法通则 第十七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亲属 五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 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指定监护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 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 由人民法院裁决 五 监护人的职责 民法通则 第18条规定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 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 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 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第18条第3款规定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 应承担责任 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 应当赔偿损失 为了加强监护人的责任 民法通则 第133条进一步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10条明确规定监护人主要有以下五项监护职责 1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监护人主要是对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行使这一职责 对未成年人人身方面的监护实为是亲权的延伸 因为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方面的监护具有与亲权中的人身照顾权相同的内容 2 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之外 监护人无权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只有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 监护人才有权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同时对被监护人的财产有妥善保管的义务 3 担任被监护人的代理人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 第14条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被监护人可以依法进行与其年龄 智力 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当被监护人的人身及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监护人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请求法院给予法律保护 并代被监护人参加诉讼活动 应注意离婚过程中配偶不得作为法定代理人或法定监护人 应由下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 否则很易侵犯精神病人在离婚方面的合法权益 这不意味着不允许精神病人的配偶提出离婚 恰恰相反 是为了更合法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4 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监护人要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与教育 促使被监护人在德 智 体全面发展 5 承担被监护人致人侵害的民事责任被监护人侵权责任 补充 被监护人侵权责任 概念 被监护人侵权责任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国家 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 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规定 我国 民法通则 第133条第1款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 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被监护人有财产的 可以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不足部分 先由监护人适当赔偿 但单位作为监护人的例外 被监护人侵权责任 具有以下特征 它是无过错的特殊侵权责任它以被监护人实施侵权行为为前提它是替代责任 它是对他人行为责任 监护人责任的确定受行为人财产状况的约束 构成要件有被监护人的致害行为有被监护人致害的事实致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被监护人与责任承担人之间存在监护关系 责任的承担监护人承担责任有财产的无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害 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不足部分 由监护人适当赔偿 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 可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特别注意 1 侵权行为发生时 行为人不满18周岁 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 并有经济能力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 应当有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此处注意侵权行为发生时 行为人已满18周岁的 抚养人的垫付责任 2 如果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 也不能免除其赔偿责任 只是可以适当减轻其责任 思考 高中生钱某于1980年9月2日出生 1998年6月1日将同学李某打伤 致其花去医药费2000元 钱某毕业后进入一家炼钢厂工作 1999年2月 李某起诉要求钱某赔偿医药费 该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A 钱某承担 因钱某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 且有经济能力B 钱某之父承担 因钱某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末满十八周岁 没有经济能力C 主要由钱某之父承担 钱某适当赔偿D 主要由钱某承担 钱某之父适当赔偿 思考 精神病患者甲在其妻陪伴下外出散步 顽童乙前来挑逗 甲受到刺激追赶 甲妻见状 竭力阻止无效 甲将乙头打破 乙的医疗费用应如何承担 A完全由甲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