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八次备课.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次备课.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次备课.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次备课.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次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青海高原一株柳年级备课 主备人: 课时编号:001年级备课 主备人: 课时编号:001年级备课 主备人: 课时编号:001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李英妮 课时编号:044备课时间:2007年11月5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投影、小黑板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教学进程: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李英妮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 、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2遍。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李英妮 课时编号:045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课时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指名读课文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1、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3) 3、4节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2、学习第二部分(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B朗读第五节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李英妮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六、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经历)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三、学习课文第八节。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2)齐读这节。四、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4817、麋鹿备课时间:2007年11月8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观察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17 麋鹿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2)讨论分段。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4小结。三书写指导1分析字形。2描红、临写。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49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课时目标: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2)理解第一层内容。指名读。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指名读。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引读练习(4)理解第三层内容默读第三层,思考: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交流。2、学习第三段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1)指名读课文(2)出示“传奇”,齐读。说说“传奇”的意思。(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三、总结1、课堂练习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2交流复述方法。(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3练习复述。四、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0练习五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3日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学习写毛笔字。5、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重点: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教学方法:观察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课时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1、 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1)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2)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1)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2) 给出恰当 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2)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1)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2)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3) 指名读,教师指导。(4)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2、欣赏(1)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2)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第三题、口语交际课时目标: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进程: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1)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2)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二、教学口语交际。1、 审题(1)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A、 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B、 为什么喜欢?C、 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2、指导(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 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3) 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4) 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2、反馈(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2)评议小结。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2实践活动 (五)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2日活动内容:校园绿化设计活动目标:1.尝试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2.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护生物和热爱学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竞争意识。活动重点:1.尝试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2.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护生物和热爱学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竞争意识。活动方法:创新点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现有绿化状况及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皮等知识。2、学生准备组织设计的校园绿化方案及有关材料。活动进程:一、组织教学,激情导入教师:前不久,我们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种类。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想要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美丽。上一节课,我们开始了校园绿化的设计活动,从全班十四个小组十五个方案中选出五个方案参加今天的决赛。今天,我们将从这五个方案中,再评选出最经济、最合理、最美观、最实用的最佳设计方案。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今天的评委就是在座的每一位。也就是说当有小组同学发言时,你应当适当作记录,记录下该组设计的优缺点以及特点和创新点。最后评出最佳设计方案。二、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方案按照小组顺序进行。1、各组派代表上前进行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2、其他小组同学可提出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评论。三、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第七组好。因为该组方案最经济,而且绿化带多,较实际。四、对最佳方案进行完善同学提出食堂附近花坛的环境不适宜栽种花卉。五、呼吁学生投身到绿化校园、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第六单元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5日教材简析:本单元共安排了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四篇课文,及一个介绍家乡名人的习作(6)和一个练习(6)。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钱学森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詹天佑课文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朴实通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鞋匠的儿子一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全文语言朴实易懂,展现了林肯自信、潇洒、宽容、仁爱、正义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林肯的敬佩之情。习作6是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家乡的名人,获取真材实料,然后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练习6安排了五个项目,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内容是“有趣的倒顺词”)和口语交际(内容是“说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两部分。教学理念:形象直观的东西容易让人接受,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尽量采用感性的教学手段,同时引导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本语言,品析人物的特点。2、在教学的同时,结合文本素材和当今时代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爱祖国、实事求是、 乐于奉献、宽容大度的思想品德教育。3、继续指导学生领悟和运用一人一事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倒叙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表达的好处。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书信的格式,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书信与别人交流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方式进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课时安排:18给家乡孩子的信 2课时19钱学森2课时20詹天佑2课时21鞋匠的儿子2课时练习6 2课时综合实践6 1课时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318给家乡孩子的信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5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方法:观察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教学进程: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一、揭题,审题1、出示课题。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2、组织交流。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4、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5、小结:一(1)二(25)三(6)6、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三、小结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听写词语;(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4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课时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进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分节读课文。3、组织交流搜集的有关巴金爷爷的知识。二、指导精读1、导入:了解了这些知识,我想对于巴金爷爷你一定有更深入的认识。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为大家朗读你最喜欢的小节? 2、现场采访:(1)你认为这一小节哪儿写得好?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吗? (2)你认为可以怎么读出这种感受来呢?需要注意一些什么?3、阅读相关小节,相机出示思考题:第一小节反映了巴金爷爷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从两个“多么”可以看出什么来?这样的感情还从哪儿可以看出来?4、仔细阅读第三小节,边读边体会巴金爷爷的感受,并且思考以下问题:巴金爷爷说他写作的秘诀是什么?他对于自己的一生有着什么样的评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巴金爷爷小结自己的一生,小结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对于这个真理,巴金爷爷是怎么透彻的解说的?对于巴金爷爷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谈谈对于你有什么启发吗?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5、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巴金爷爷的话吧。6、齐读这一节。7、提问:(1)“让我们的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 (2)巴金爷爷是怎么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 (3)对于这一段话你还有什么疑问? (4)从这一段话中,你们对于巴金爷爷有什么样的认识? (5)如果让你选一句巴金爷爷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8、齐读全文。三、小结1、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造句:多么多么不是而是(3)写出课后句子的含义板书设计: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收信的感受 对回信的歉意让生命开花 寄予深厚的期望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穆红梅 课时编号:05519、钱学森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6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教学方法:观察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进程: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穆红梅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1、一读课文。(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检查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2、二读课文。(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2)检查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3、三读课文。(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分段,理清课文脉胳。三、分段读课文1、指读。2、分组读。四、教学生字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3、学生描红。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穆红梅 课时编号:056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课时目标: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进程:一、复习检查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二、精读课文1、精读第一段。(1)默读。圈画出这一段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句,结合书上的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2)抓住重点句品读。(投影显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火箭的舱壁啊!(3)感情朗读。2、精读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2)出示钱学森的话(投影显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诵读中领悟,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道他在美国发愤攻读,是要将来回国为祖国做贡献。)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穆红梅朗读加深理解。(3)小结。3、精读第三、四段。(1)指名读。(2)导语: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怎样,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3)出示重点句,品读感悟。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勉励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引导生从读中全会主人公对祖国的眷念、热爱。)(4)读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的话,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5)小结。4、精读第五段1)指名读第五段。2)“卓越”是什么意思?(超出一般)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引导学生理解钱学森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为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能明白“中国导弹之父”这一高度评价的内涵。)三、总结全文1、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2、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读,加以体会。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穆红梅 课时编号:05720、詹天佑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7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2、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难点: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学方法:观察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穆红梅 教学进程: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对詹天佑的了解。2、一提起詹天佑,我们就会想起一条铁路,那就是京张铁路(板书)。3、同学们,一条铁路的诞生,真的那么重要吗?京张铁路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心头占据着如此重的分量?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1、一读课文。(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2、二读课文。(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