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案二.doc_第1页
《白鹭》教案二.doc_第2页
《白鹭》教案二.doc_第3页
《白鹭》教案二.doc_第4页
《白鹭》教案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鹭教案二 白鹭教案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