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现代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现代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现代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现代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人:袁天夫 教学团队审核人:孔勇 开课院系审核人:邓琛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 课程代码:021508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讲课课时:32 实验课时:0 上机课时:0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广电通信与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教材: 郑少仁、罗国明、沈庆国等,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主要参考书:1 卞佳丽、邝坚、杨春放等,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第3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2 金惠文、陈建亚、纪红、马春燕,现代交换原理(第3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 桂海源等现代交换原理(第4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4 Franklin D.Phrtman,JR著.李晓东,许刚译.软交换技术(SOFTSWITCH),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 IETF Internet Protocol,RFC 2327,April 1988”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本课程是广电通信与网络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交换技术是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并理解、掌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交换、信令、路由等基本概念及话务基本理论。2. 使学生了解、掌握现代交换基本原理与技术。3. 使学生了解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 1. 掌握交换的基本概念、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特点、基本话务理论。 2. 了解、掌握电话交换机基本结构、基本原理;信令概念、分类及在通信网中的作用。 3. 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特点。 4. 掌握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基本原理。 5. 掌握软交换技术体系结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 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效果1效果2效果3效果4效果5效果6交换技术概论交换技术基础数字程控交换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原理与技术网络交换基础与IP互连多层次交换与宽带IP网络软交换技术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交换技术概论1. 教学内容(1)交换与通信网(2)交换方式(3)交换持术的发展演进(4)NGN与软交换2. 教学要求:(1)掌握交换的概念(2)了解各种交换方式及其主要特点(3)了解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过程3教学难点各种交换方式的特点理解第二章 交换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通信协议与网络分层(2)电信交换基本技术(3)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4)基本话务理论(5)通信网服务质量 2教学要求: (1)了解OSI七层参考模型 (2)掌握电信交换基本技术 (3)掌握T、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话务量初步分析、计算3、教学难点(1)T、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2)话务量分析、计算。第三章 数字程控交换1. 教学内容(1)概述;(2)交换硬件结构;(3)数字交换原理(4)交换机软件系统(5)呼叫处理程序(6)交换机相关指标2教学要求: (1)掌握数字程控交换机基本组成及各成份的主要功能 (2)了解数字交换原理 (3)了解交换机软件组成 (4)掌握交换机的相关性能指标 (5)了解交换机本局呼叫流程3. 教学难点(1)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包括话路系统及控制系统的部件及功能;(2)交换机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冗余配置(3)实时性、并发性、适应性的含义及其相应的实现思路(4)呼叫流程第四章 信令系统1. 教学内容(1)概述(2)随路信令(3)共路信令(4)电话用户部分(5)信令连接控制部分(6)信令网2教学要求: (1)掌握信令的基本概念及信令的分类 (2)掌握共路信令的基本特征 (3)掌握PCM 30/32路帧结构 (4)掌握信令网的组成及信令点编码方法(5)了解共路信令基本流程3教学难点(1)PCM基本过程(2)PCM 30/32路帧结构(3)NO.7信令功能级结构;各个模块的功能;(4)NO.7信令网组成、可靠性结构及信令点编号;(5)TUP、ISUP消息格式及信令流程。(6)SCCP的功能、消息格式及信令流程第五章 分组交换原理与技术1教学内容(1)概述(2)分组交换原理(3)X25建议(4)帧中继技术(5)ATM交换技术2教学要求: (1)了解分组交换原理的基本原理 (2)了解X25分层结构 (3)掌握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4)掌握ATM基本原理及特点3教学难点(1)掌握分组交换无连接的概念;(2)分组交换网的构成、编址;(3)流量控制与路由选择的方法;(4)ATM交换的基本思想;了解ATM接口类型,信元格式,交换类别,网络信令;ATM协议参考模型、分层结构;第六章 网络交换基础与IP互连1教学内容(1)概述(2)IP协议(3)TCP与UDP(4)局域网交换(5)路由器(6)路由选择协议2教学要求: (1)了解IP协议结构 (2)掌握IP地址、掩码基本概念及应用 (3)了解路由协议3教学难点(1)IP的分层结构;(2)IP地址、子网掩码;(3)路由协议第七章 多层次交换1教学内容(1)交换层次的多样性(2)二层交换(3)三层交换(4)多协议标记交换(5)四层、应用层交换2教学要求: (1)掌握二、三层交换原理 (2)掌握MPLS概念、原理3教学难点(1)二、三层交换原理;(2)MPLS原理;第八章 宽带IP网络1教学内容(1)宽带IP网络的关键问题(2)综合业务模型(3)区分业务模型(4)宽带IP承载网(5)高速路由器(6)自动交换光网络及其应用2教学要求: (1)了解宽带IP网络的关键问题(2)了解保证QOS的二种模型3教学难点(1)综合业务与区分业务模型;(2)光纤通信网组成;(3)流量控制与路由选择的方法;(4)ASON体系结构第九章 软交换技术1. 教学内容(1)NGN技术概述(2)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结构(3)软交换设备(4)软交换的主要协议(5)软交换组网技术(6)软交换的发展与应用2教学要求: (1)了解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结构(2)了解软交换的主要协议3教学难点(1)交换网络体系分层结构、设备功能(2)H.248/MEGACO中终端与关联的含义(3)SIP协议(4)软交换网络与PSTN互通的网络链接及呼叫处理过程六、课内实验、上机等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部分独立设课,开设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课。参见相关实践教学部分内容。但NGB专业未开设实验课。七、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课习题课翻转课堂实用案例训练上机小计交换技术概论44交换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