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 主讲教师 王亚男 第3章固体中的扩散 3 1扩散定律及其应用3 2扩散微观理论与机制3 3扩散的热力学分析3 4影响扩散的因素小结思考题 固体中 扩散是唯一的物质迁移方式 研究扩散一般有两种方法 扩散定律 根据所测量的参数描述物质传输的速率和数量等 扩散机制 扩散过程中原子是如何迁移的 本章主要介绍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一般规律 扩散机制和扩散的影响因素等 第3章固体中的扩散 按物质中原子的扩散方式不同 可分为 化学扩散和自扩散 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称为化学扩散 由热振动而引起的扩散称为自扩散 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 由浓度低处向浓度高处的扩散称为上坡扩散 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的扩散称为下坡扩散 短路扩散 原子沿晶体中缺陷进行的扩散称为短路扩散 包括表面扩散 晶界扩散 位错扩散等 反应扩散 原子在扩散过程中由于固溶体过饱和而生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或相变扩散 3 1扩散定律及其应用 3 1 1扩散现象 人们对气体和液态中的扩散现象并不陌生 例如 当走进鲜花盛开的房间时 会感到满室芳香 往静水中加入一粒胆矾 CuSO4 不久即染蓝一池清水 这种气味和颜色的均匀化 是由于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造成的 是物质传输的结果 并不一定要借助于对流和搅动 扩散的方向是自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进行 直至各处浓度均匀后为止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可以作为固体物质中一种扩散现象的描述 固体中的扩散速率十分缓慢 不象气体和液态中扩散那样易于觉察 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为了进一步证实固态扩散的存在 可做下述实验 把Cu Ni两根金属棒对焊在一起 在焊接面上镶嵌上几根钨丝作为界面标志 然后加热到高温并保温很长时间后 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 作为界面标志的钨丝竞向纯Ni一侧移动了一段距离 x 经分析 界面的左侧 Cu 含有Ni原子 而界面的右侧 Ni 也含有Cu原子 但是左侧Ni的浓度大于右侧Cu的浓度 这表明 Ni向左侧扩散过来的原子数目大于Cu向右侧扩散过去的原子数目 过剩的Ni原子将使左侧的点阵膨胀 而右边原子减少的地方将发生点阵收缩 其结果必然导致界面向右漂移 这就是著名的柯肯达尔 kirkendall 效应 J D x 它仅适应于稳态扩散 即质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实际上稳态扩散的情况很少 大部分都是非稳态扩散 这就需要用菲克第二定律 3 1 2菲克第一定律 当固态中存在成分差异时 原子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 扩散中原子的通量与质量浓度梯度成正比 即 该方程称为菲克第一定律 J 扩散通量 kg m2 s D 扩散系数 m2 s 质量浓度 kg m3 扩散方向与 x方向相反 大多数扩散过程是非稳态扩散 即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扩散 需要用菲克第二定律处理 3 1 3菲克第二定律 在垂直于物质运动方向x上 取一个横截面积为A 长度为dx的体积元 设流入及流出此体积元的通量分别为Jx和Jx dx 作质量平衡 可得 dx A 体积元 即在 t时间内体积元中累积的扩散物质量为 m JxA Jx dxA t当dx 0 t 0时 则 流入质量 流出质量 积存质量 t D 2 x2 2 y2 2 z2 考虑三维扩散情况 并假定D是各向同性的 则菲克第二定律普遍式为 t D 2 x2 为菲克第二定律 如果假定D与浓度无关 则上式可写为 t D x x 将扩散第一方程代入上式 得 3 4 3 1 4扩散方程的解及其应用 1 确定方程的初始条件 2 确定方程的边界条件 3 用中间变量代换 使偏微分方程变为常微分方程 4 得到方程的解 求解方法 例1 扩散方程在焊接中的应用 质量浓度为 1 2的金属棒焊接在一起 且 2 1 形成无限长扩散偶 无限长扩散偶中的溶质原子分布 将焊接面作为坐标原点 扩散沿x轴方向 列出初始条件 t 0 x 0 则 1x 0 则 2边界条件 t 0 x 则 1x 则 2设中间变量 则有 代入菲克第二定律 t D 2 x2 得 整理为 可解得 再积分 通解为 式中 A1和A2是积分常数 3 9 根据误差函数定义 可证明 erf 1 erf erf 利用上式和初始条件 当t 0时 x0 将它们代入式 3 9 得 解出积分常数 代入式 3 9 得 3 11 在界面处 x 0 则erf 0 0 所以即界面上的质量浓度始终保持不变 例2 扩散方程在渗碳中的应用 质量浓度为c0的低碳钢渗碳 假定渗碳一开始 渗碳源一端表面就达到渗碳气氛的碳质量浓度cs并始终不变 初始条件 t 0 x 0 c c0边界条件 t 0 x 0 c csx c c0设中间变量 则有 而 代入菲克第二定律 c t D 2c x2 得 整理为 可解得 再积分 通解为 根据误差函数定义 可证明 erf 1 erf erf 结合边界条件可解出 可得质量浓度c随距离x和时间t变化的解析式为 在渗碳中 常需要估算满足一定渗碳层深度所需要的时间 可根据 3 13 式求出 3 13 如 碳质量分数为0 1 的低碳钢 置于碳质量分数为1 2 的碳气氛中 在920 下进行渗碳 如要求离表面0 002m处碳质量分数为0 45 问需要多少渗碳时间 解 已知扩散系数D 2 10 11m2 s 由 3 13 式得 将质量浓度转换成质量分数 得 t 27 6h 代入数值得 查表3 1得 在扩散定律中 扩散系数是衡量原子扩散能力非常重要的参数 为了求出扩散系数 要建立扩散系数与扩散的其他宏观量和微观量之间的联系 本节主要从原子的微观跳动出发 研究扩散的原子理论 微观机制等 3 2 1原子跳动和扩散系数大量原子的微观跳动决定了宏观扩散距离 而扩散距离又与原子的扩散系数有关 故原子跳动与扩散系数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以间隙固溶体为例 溶质原子的扩散一般是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其近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 间隙原子从位置1跳到位置2的能垒为 G G2 G1 只有那些自由能超过G2的原子才能发生跳跃 3 2扩散微观理论与机制 面心立方结构的八面体间隙位置和 100 晶面上的原子排列 根据麦克斯韦 波尔兹曼 Maxwell Boltzmann 统计分布定律 在N个溶质原子中 自由能大于G2的原子数 同样 自由能大于G1的原子数 则由于G1处于平衡位置 即最低自由能的稳定状态 故n G G1 N 上式变为 此式表示在T温度下具有跳跃条件的原子分数 或称原子跳跃几率 在晶体中考虑两个相邻的并且平行的晶面 如图3 6所示 设溶质原子在晶面1和晶面2处的面密度分别为n1和n2 两面间距离为d 原子的跳动频率为 跳动几率无论由晶面1跳向晶面2 还是由晶面2跳向晶面1都为P 则在 t时间内 单位面积上由晶面1跳向晶面2或由晶面2跳向晶面1的溶质原子数分别为 图3 6相邻晶面间原子的跳动 如果n1 n2 在晶面2上得到间隙溶质原子的净值 按扩散通量的定义得到 3 20 设溶质原子在晶面1和晶面2处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1和 2 则由上面两式可得到将其代入式 3 20 则 3 21 与菲克第一定律比较 可得原子的扩散系数为 3 22 该式的重要意义在于 建立了扩散系数与原子的跳动频率 跳动几率以及晶体几何参数等微观量之间的关系 而且该式也适用于置换型扩散 对间隙型扩散 设原子的振动频率为 溶质原子最近邻的间隙位置数为z 则 应是 z和具有跳跃条件原子分数的乘积 即因为 G H T S U T S所以代入式 3 22 可得令 对间隙型扩散 其扩散系数为 D D0exp U kT D0exp Q kT 式中 D0为扩散常数 U是间隙扩散时溶质原子跳跃所需额外的热力学内能 等于间隙原子的扩散激活能Q 对置换型扩散或自扩散 原子迁移主要是通过空位扩散机制 其扩散系数为 D D0exp UV U kT D0exp Q kT 式中 Q UV U 表明置换扩散或自扩散除了需要原子迁移能 U外还比间隙扩散增加了一项空位形成能 UV 即置换型扩散比间隙型扩散所需的激活能要大 从上述两式可看出 扩散系数都遵循阿螺尼乌斯 Arrhenius 方程 D D0exp Q RT 3 25 式中 R为气体常数 Q为扩散激活能 T为绝对温度 此式表明 不同扩散机制的扩散系数表达形式相同 但D0和Q值不同 见表3 2 P89 3 2 2扩散激活能 当晶体中的原子以不同方式扩散时 所需的扩散激活能Q值是不同的 在间隙扩散机制中 Q U 在空位扩散机制中 Q U Uv 此外 还有晶界扩散 表面扩散 位错扩散等 它们的扩散激活能也都各不相同 因此 求出某种条件下的扩散激活能 对于了解扩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扩散激活能一般靠实验测量 首先将式 3 25 两边取对数 有 由实验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 并以1 T为横轴 lnD为纵轴绘图 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Q R值 与纵轴的截距为lnD0值 从而用图解法可求出扩散常数D0和扩散激活能Q 注意 在用Q Rtan 求Q值时 不能通过测量图中的 角来求tan 值 而必须用来求tan 值 因为在lnD 1 T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是用不同量的单位表示的 3 2 3扩散机制 c d b a 晶体中的扩散机制a 直接交换b 环形交换c 空位d 间隙e 推填f 挤列 e f 1 交换机制两个相邻原子互换位置 a为2个原子直接交换 b为4个原子同时交换即环形交换 扩散原子是等量互换 不出现柯肯达尔效应 2 间隙机制原子从一个晶格间隙位置迁移到另一个间隙位置 像C N H等小的间隙溶质原子易以这种方式在晶体中扩散 d为间隙扩散 对大的间隙原子提出推填机制和挤列机制 3 空位机制晶体中存在空位 使原子迁移容易 C为空位扩散 柯肯达尔效应支持了空位机制 多晶体材料 扩散物质可沿三种不同路径进行即晶体内扩散 晶界扩散和样品自由表面扩散 并用DL DB DS表示三者的扩散系数 且DL DB DS 由于晶界 表面及位错等都可视为晶体中的缺陷 缺陷产生的畸变使原子迁移比完整晶体内容易 导致缺陷中的扩散速率大于完整晶体内的扩散速率 4 晶界扩散及表面扩散 从热力学分析可知 扩散的驱动力并不是浓度梯度 x 而是化学势梯度 x 即不管是上坡扩散还是下坡扩散 只要两个区域中i组元存在化学势差 i就能产生扩散 直至 i 0 3 3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 扩散结果导致浓度梯度减小 使成分趋于均匀 但实际上 物质也可能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 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度梯度 这种扩散称为上坡扩散或逆向扩散 1 扩散的驱动力 原子所受的驱动力F可由化学势对距离的求导得出 式中 号表示驱动力与化学势下降的方向一致 即扩散总是向化学势减少的方向进行 一般扩散如渗碳 扩散退火等 x与 x的方向一致 所以扩散表现为向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下坡扩散 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偏聚 调幅分解等 x与 x的方向相反 所以扩散表现为向浓度升高的方向进行 上坡扩散 原子所受的驱动力F可从化学势对距离求导得到 扩散原子的平均速度v正比于驱动力F v BFB为单位驱动力作用下的速度 称为迁移率 扩散通量等于扩散原子的质量浓度和其平均速度的乘积 由此可得 2 扩散系数的普遍形式 由菲克第一定律 比较上两式可得 式中 在热力学中 故上式为 3 33 该式为扩散系数的一般表达式 式中为热力学因子 当时 表明在理想或稀固溶体中 不同组元的扩散速率仅取决于迁移率B的大小 当时 表明组元是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迁移的 下坡扩散 当时 表明组元是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迁移的 上坡扩散 综上所述可知 决定组元扩散的基本因素是化学势梯度 不管是上坡扩散还是下坡扩散 其结果总是导致扩散组元化学势梯度的减小 直至化学势梯度为零 3 讨论 3 4影响扩散的因素 1 温度温度越高 原子热激活能量越大 越易发生迁移 扩散系数越大 2 固溶体类型不同类型的固溶体 原子的扩散机制不同 间隙扩散激活能比置换扩散激活能小得多 3 晶体结构结构不同的固溶体对扩散元素的溶解限度不同 造成浓度梯度不同 会影响扩散速率 如同一种元素在 Fe中的扩散系数比在 Fe中的大 其原因是体心立方结构的致密度比面心立方结构的致密度小 原子较易迁移 4 晶体缺陷若以QL QB和QS分别表示晶内 晶界和表面扩散激活能 DL DB和DS分别表示晶内 晶界和表面的扩散系数 则一般规律是 QL QB QS 所以DS DB DL 即晶界 表面和位错等缺陷对扩散起着快速通道的作用 这是由于晶体缺陷处点阵畸变较大 原子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 易于跳跃 故各种缺陷处的扩散激活能均比晶内扩散激活能小 加快了原子的扩散 5 化学成分第三组元对二元合金扩散原子的影响较为复杂 可能提高其扩散速率 也可能降低 或者几乎无作用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 应力的作用应力越大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越大 原子扩散的速度越大 小结 概念化学扩散 自扩散 稳态扩散 非稳态扩散 扩散定律菲克第一定律 J Dd dx 适于稳态扩散 即体积浓度不随时间而变 菲克第二定律 t D 2 x2 适于非稳态扩散 即体积浓度随时间而变 扩散机制 4种扩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套购销合同5篇
- 2025年的个人汽车租赁合同
- 礼仪小姐招聘考试礼仪知识与形象气质测试题
- 编辑面试稿件审核题及答案
- 2025生物质燃料购销合同
- 年城投公司个人融资试题及答案
- 2025版权授权使用合同书
- 坚果与蔬菜搭配的沙拉酱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广场、草坪照明管理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慢性病远程医疗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络热梗是否融入现实生活
- 乐乐课堂版奥数三年级
-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 汽车机械基础 课件 绪论
- 客车检车员-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编
- 胖东来收银管理制度
- 中医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修复技术规程》
- 产后骨盆修复培训课件
- 桥式起重机Q2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哈里伯顿Sperry定向钻井介绍专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