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1页
《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2页
《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3页
《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4页
《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教案 课题 苏州园林 课型 新授 课时 2【教学过程】(三模块:自学感知、研讨探究、反思拓展.六环节:课前预习交流、课堂自学感知、分组合作交流、个人反思环节、当堂检测环节、拓展延伸环节) 1、导语 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我国现代着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2、先朗读课文,再欣赏图片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鼓励学生运用诗句、成语) 3、研讨探究 (1)全文是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其中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57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 (2)找出39段中与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相呼应的句子。 (3)语言欣赏。“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文章的布局要眉目清晰,文章的语言也要经得起咀嚼优秀的文章,用好一个词语,就是送给了读者一枚橄榄果。” 【互动方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也是一本大书。 交流,整体感知。 分析探究。 品味欣赏,语言习得。 教 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 难点 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预习作业】 1、叶圣陶,原名_,_家_家_家,有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 2、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匠师们自出心裁建造成不同的园林。 园林中的建筑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充满画意。 古老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 3、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段指出苏州园林地位的一句话是_ 第二段指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的一句话是_ _ 从全文看,作者介绍苏州园林采用了_的说明顺序。 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互动方式】 预习,根据课文内容解题。必要时可翻阅参考书。 课文注释也要用好。 以“树木的修剪也着眼在画意”一段,抓住“俯仰生姿”和“不感到寂寞”两个词语来品味。揣摩“不感到寂寞”的人情味,体味两个词语相互呼应当关系。 第七段“补”的情味。 第八段“图案美”协调吗? 4、大自然中有各种花草树木,山上有各种奇石清流,城市有各种华厦美屋,喜欢它们,我们出去看就是了,人们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搬到自己家里来不可呢?从中你能体会出古人什么样的园林情结,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审美取向? (引领学生体味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追求“自然之趣”的生活情趣,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古代园林艺术所包含的人文意识和社会意识,深化文本的文化认识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 【小结反馈】 结尾作者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说明苏州园林美的地方还很多,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用智慧和劳动给游览者带来美的享受,应该感谢他们。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说明让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我们揭示了苏园美丽的奥秘。 【达标测试】 阅读第三、四段,回答。 1.(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和_。 2.(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假山的特点是_。 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互动方式】 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文化认识和文化积累要求较高,主要靠教师的示范讲解,给学生初步的人文启蒙。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 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2)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 8.(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