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八下及九年级文言文巩固复习八下:(一)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 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C、窥谷忘反 窥镜而自视 D、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从( )流漂荡,何意东西( ) (2)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3、翻译下列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文意理解:(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2)这篇文章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填空:文中第一段中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出作者 心情;以“ , ”句概括了全文所写景物的特点;文中“水”异在 ,“山”奇在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完成下列各题。1、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期在必醉 度已失期 B、每有会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家贫不能常得 得之则生 D、亲旧知其如此 其如土石何?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环堵萧然( ) B、短褐穿结( )C、造饮辄尽( ) D、晏如也( )3、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文意理解:(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2)、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特点?(3)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名称: ; 作者: 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我的介绍: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如: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三)、阅读马说(韩愈),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A、骈死于槽枥之间(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执策而临之( ) D、才美不外见(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文意理解:(1)本文通篇运用的是 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中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阐述的是一个什么道理?(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益慕圣贤之道 得道者多助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卒获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无从致( )书以观 B、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C、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D、俟( )其欣悦3、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文意理解:(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2)、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读完全文,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4)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 (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流漂荡 B、闻水声 闻寡人之耳者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怡然不动( ) B、往来翕忽( ) C、悄怆幽邃( )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翻译下列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文意理解:(1)、文中写小石潭的顺序是:由“发现小石潭”写到“ ”再写到“ ”再写到“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中 的心境。 (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行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先“心乐之”,后又觉“悄怆幽邃“?(小石潭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作者因改革失败而被贬,内心苦闷抑郁,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因而见到景美而产生了暂时的“乐“,后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六)、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 B、朝晖夕阴 朝服衣冠 C、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中有足乐者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横( )无际涯 B、 薄( )暮冥冥 C、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3、翻译下列句子:(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文意理解:(1)、读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强调了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贡献了一生;周恩来总理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他们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榜样。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应学习古人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国。)(4)、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写“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是为了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也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抱负。)(5)、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6)、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7)、请有课文第三、四段中任意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答:如第三段内容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之情;写法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用了排比、对偶等恰当的修辞手法。)(8)、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情怀。)(七)、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C、朝而往暮而归 云归而岩穴暝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者歌于途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C、C、树林阴翳( ) D、颓然乎其间者( )3、翻译下列句子:(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文意理解:(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八)、阅读满井游记(袁宏道),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郊田之外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呷浪之鳞 锦鳞游泳 D、余寒犹厉 余之游将自此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娟然如拭 ( ) B、泉而茗者( ) C、汗流浃背( ) D、柔梢披风( )3、翻译下列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4、文意理解:(1)、这篇游记抓住了初春景象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 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 ,厌倦 的情怀。(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的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又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环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蛮,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又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间明而又形象。)(3)、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在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 、 等。九上:(九)阅读陈涉世家(司马迁)选段,完成下列各题。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B、会天大雨 ( )C、度已失期( ) D、夜篝火( )3、翻译下列句子:(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文意理解:(1)、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十)、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刘向)选段,回答下列各题。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 1.疏通字词: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秦王怫然怒( ) 免冠徒跣 ( ) 休祲降于天( ) 天下缟素( ) 2.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3.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4.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十一)、阅读隆中对(陈寿)选段,回答下列各题。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诚如是,则霸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谓为信然 信义著于四海C 、遂用猖蹶 此用武之国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屏人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A、由是先主遂诣( )亮 B、利( )尽南海 C、此殆天所以资( )将军 D、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3、翻译下列句子:(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4、文意理解:(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3)、“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十二)、阅读出师表(诸葛亮)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臣本布衣,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 以讨贼兴复之效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以弱为强者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遂许先帝以驱驰 ( ) B、庶竭驽钝 ( )C、猥自枉屈 ( ) D、至于斟酌损益( )3、翻译下列句子:(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文意理解:(1)、选段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以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读过本文,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个怎样的形象?如: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4)、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示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九下:(十三)阅读公输(墨子)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曰:“喏。”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不可谓知类( ) B、愿借子杀之( )C、然胡不已乎( ) D、胡不见我于王( )3、翻译下列句子:(1)、吾义固不杀人。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4、文意理解:(1)、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2)、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十四)阅读孟子两章,回答下列各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多助之至 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此教我先威众耳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B、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C、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D、必先苦( )其心志3、翻译下列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文意理解:(1)、文中“人和”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与“人和”相关的事例。(2)、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十五)阅读鱼我所欲也(孟子),回答下列各题。“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C、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 B、故患( )有所不辟( )也。 C、乡( )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3、翻译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文意理解:(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2)填空:作者用“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食“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 言或行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十六)阅读故事两则,回答下列各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B、于是鸱得腐鼠( )C、安知鱼之乐( ) D、请循其本( )2、翻译下列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文意理解:(1)、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2)、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示例:a、庄子胜出,因为庄子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赏事物的美,并且巧妙地偷换概念 (把“安知”故意曲解为“从哪里知道”“如何知道”),他解了惠子的发难。b、惠子胜出,因为惠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求实的,并且论辩逻辑严密,逼得庄子只能诡辩了。(开放题,两种观点均可。)(十七)阅读曹刿论战(左传),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遂逐齐师 当余之从师也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牺牲玉帛( ) B、肉食者鄙( ) C、小惠未徧( ) D、小大之狱( )3、翻译下列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文意理解:(1)、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3)、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十八)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皆以美于徐公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时时而间进( ) B、闻寡人之耳者( ) C、王之蔽甚矣( ) D、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文意理解:(1)、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什么?(2)、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3)、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十九)、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非梧桐不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且秦灭韩亡魏 且焉置土石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惩山北之塞 ( ) B、荷担者三夫( )C、寒暑易节( ) D、一厝朔东( )3、翻译下列句子:(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文意理解:(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态度和语气有什么不同?(2)、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有何作用?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0092010八下及九年级文言文巩固复习答案(一)、与朱元思书1、C 2、略3、略4、(1)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2) 表现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以及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或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3)陶醉于美好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清澈疾速 山势高峻,景色优美(二)、五柳先生传1、C 2、略 3、略4、(1)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2)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作者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或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3)略 (4)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3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三)、马说1、略2、略3、(1)托物寓意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3)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4)略(四)、送东阳马生序1、A 、2、略 3、略 4、(1)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 虚心求教 (2) 参考示例: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3)如: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坚守信用(五)、小石潭记1、A 2、略 3、略 4、(1)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幽静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 示例:我喜欢“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3)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4)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六)、岳阳楼记1、B 2、略 3、略 4、(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慨,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 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既是自勉,也是希望朋友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七)、醉翁亭记1、D 2、略 3、略4、(1)、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从启示、结合生活、语言表达三方面评分)(3)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4)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5)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八)、满井游记1、C、2、略 3、略 4、(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喜悦、欣赏和赞美 热爱美好自然,厌倦都市官场生活的(2)、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哈新绿的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又如”如倩女之hui面而髻环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蛮,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又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阐明而又形象。(3)始、乍、新九、陈涉世家1、A 2、略 3、略 4、(1)、答案要点:这些反应说明了戍卒们对陈胜的敬畏及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侧面烘托出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2)、答案要点: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做事周密细致;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十)、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略)(十一)、隆中对选段 1、A、 2、略 3、略 4、(1)、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工厂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个人贷款购房合同范本
- 产品研发合同范本模板
- 物联网服务合同范本
- 餐饮正规加盟合同范本
- 养殖鱼苗购销合同范本
- 减水剂代理合同范本
- 工装集成吊顶合同范本
- 年产24万吨环保粘合剂及1000吨锂电池正极粘结剂配套溶剂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