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导学案 课题 桃花源记 导学案总编号NO.21八年级语文组:刘均卓、张玉凡、徐莹 备课组长:刘均卓 主备人:张玉凡 审批: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关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4、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5、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教学重点:1、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2、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学法指导: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等。 (二)、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借助书下注释和文言文常用字字典为生僻字、通假字等注音。2、认真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可以画在书上),读出感情。3、了解文学常识及相关写作背景。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写作背景: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4、课外阅读陶渊明的诗句,尝试理解其情感和内涵,走近作者。教师建议篇目: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预习反馈: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 ) 诣太守( ) 刘子骥( )语( )云 2、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桃花源记作者( ),他是( )时人,名( ) ,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 桃花源记是一篇( )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 的意愿。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参考答案:1、见文常2、3、陶渊明;东晋;潜;诗人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情境导入: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自读教材初步研读课文:阅读文章: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在文中标注:(1)书下注释重点词语(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要求:学生利用15分钟时间翻译课文,整理笔记,并完成以下练习。班级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订正翻译。知识积累:(一)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1.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2.欲穷其林(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3.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 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竟 B.就 C.才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皆:皆叹惋皆出酒食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四)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A. B. C. (六)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再读课文,根据“自学导题”,探究课文内容:(15分钟)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并做好交流记录,明确小组意见后确定小组发言人。(一)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二)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三)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四)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五)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六)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七)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八)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班级交流展示:每个小组指定发言人发言,其他组点评(内容、表达等方面)检测反馈:(第二、三题为小组竞赛题,口头快速抢答。)(一)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发现桃花源( )( )(二)第二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三)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三读课文,深入探究桃源世界的奇特之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一)想像桃源之“美”。 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 。(二)理解桃源之“乐”。 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三)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班级交流展示:每个小组指定发言人发言,其他组点评(内容、表达等方面)检测反馈: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但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和平安宁、富足快乐,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 B、这种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托。C、这一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空想,但它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国演义鉴赏解读课件
- 2025-2030中国工业防坠落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工业废水(工业污水)处理产业投资机遇及营销策略探讨报告
- 2025-2030中国尾矿综合利用行业全景解析及投资潜力综合判断报告
- 三减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美团AI面试实战题库精 编
- 三八节化妆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新应用推广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高潜力营销岗位面试题集:创意策划篇
-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 老年专科护士学习培训汇报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招聘《机动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2025年机械设备安装工试卷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
- 老旧小区改造知识课件
- 2025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灯具户外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二级中式面点师(技师)理论知识考试真题汇编(后附专业解析)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考试题库(附答案)
- 捐赠助学活动方案
- 仓库超期物料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