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13张图纸/243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麦-摘要.doc---(点击预览)
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摘要.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A0-麦克风外壳装配图.dwg
A2-凹模.dwg
A2-动模座板.dwg
A2-定模座板.dwg
A2-推板.dwg
A3-凸模.dwg
A3-垫板.dwg
A3-导套.dwg
A3-导柱.dwg
A3-浇口套.dwg
A4-斜导柱.dwg
A4-螺纹型环.dwg
A4-麦克风塑件.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9635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5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麦克风 话筒 外壳 注塑 模具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50页,243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图纸共13张:
A0-麦克风外壳装配图.dwg
A2-凹模.dwg
A2-定模座板.dwg
A2-动模座板.dwg
A2-推板.dwg
A3-导套.dwg
A3-导柱.dwg
A3-垫板.dwg
A3-浇口套.dwg
A3-凸模.dwg
A4-螺纹型环.dwg
A4-麦克风塑件.dwg
A4-斜导柱.dwg

目录
第1章 绪论 3
1.1 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1.1.1 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 3
1.1.2塑料在成型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
1.2 塑料的组成及其特性 4
1.3 设计程序 9
1.3.1调研、消化原始资料 9
1.3.2 选择成型设备 10
1.3.3 拟定模具结构方案 10
1.3.4方案的讨论与论证 11
1.3.5绘制模具装配草图 11
1.3.6 绘制模具装配图 12
1.3.7 绘制零件图 12
1.3.8 编写设计说明书 12
第2章 模具方案设计 13
2.1 塑料模具的分类 13
2.2 方案的确定 14
第3章 麦克风手柄注塑模具设计 18
3.1 制件塑料的选择以及麦克风塑料制件的市场前景分析 18
3.2 注塑机的选择 20
3.2.1选择注塑机的相关计算: 22
3.3 麦克风手柄工艺分析 25
3.4 模具结构设计 30
3.4.1 分型面的选择 30
3.4.2 浇注系统设计 31
3.4.3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33
尺寸的转换 33
关于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35
关于凸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37
螺纹型环尺寸的计算 38
模具型腔侧壁的计算 39
模架的选取 39
模具导向机构的设计 39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40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42
凹模的造型 44
凸模的造型及加工仿真 47
结论 51
致 谢 52

任务书

题 目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意义模具设计工件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多年的经验才能胜任的。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模具设计工程师越来越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模具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找到五年以上设计经验的模具工程非常困难,而刚刚毕业的模具专业的学生又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实践, 采用CAD/CAM(MasterCAM、UG、Per/E)技术可以使设计者从繁沉计算和绘图工件中得到解脱。采用人机结合,各尽所长,充分发挥其人的创造思维能力,控制设计过程,使模具设计趋于合理化。而计算机则发挥其计算分折和储存信息的能力。两者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利于获得最优的设计成果,缩短开发周期。采用CAE技术,可以实现在计算机上“试模”,即对整个注射过程进行仿真分折’;抱括“填充、保压、冷却、纤维取向,结构应力和收缩,以及整个塑料封装成型和热固性塑料流动分折”预测未来产品可能纤维出现的缺陷,对存在的问题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直至提出最优的设计参数,使一次试模成为可能;实现并行工程,从而可以加快产品的开发进程,降低试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1、塑件制品分折;2、注塑机的确定 ;3、 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4、模具结构设计 ;5、注塑机的参数校核; 
6、模具凹凸模零件加工艺 ;7 、后置处理;8、后附翻译和实习报告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2 周)
第一部分 注塑模具设计资料收集 (1 周) 
第二部分 塑件制品分折、注塑机的确定 ( 1周) 
第三部分 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3 周)
第四部分 模具结构设计 ( 4周) 
第五部分 模具凹凸模零件加工艺 ( 1.5周)
评阅及答辩 ( 1周)

备 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洪慎章《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唐海翔《UG NX2注塑模具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编 机械工业 20005年 《注塑模设计与制造实战》 宋满仓 黄银国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开题报告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孔板的模具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孔板的模具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孔板结构,本文对折页方盒的注射模进行了设计。使用的塑料是热塑性塑料ABS,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简称高聚物,一般相对分子量都大于1万,有的甚至可达百万级。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可以利用模具成型为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件。
塑料制件在工业中的应用日趋普遍,这是因为他们有其特殊的优点所决定的。塑料密度小、质量轻,大多数塑料密度在0.9~2.3g/cm3 之间,相当于钢材密度的0.11和铝材密度的0.5左右,即在同样体积下,塑料制件要比金属之间轻得多,这就是“以塑代钢”的优点。根据美国80年代的统计,汽车在采用塑料零件后,平均每辆汽车的重量可减轻180kg,这样每升汽油可使汽车多行0.4km,美国每年可节约1400万桶汽油。塑料比强度高、绝缘性能好、化学稳定性也高;此外,塑料减摩、耐磨及减震、隔音性能也较好。因此,塑料以代替部分金属、木材、皮革及无机材料发展成为各个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化学材料。并跻身于金属、纤维材料和硅酸盐三大材料之列。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 上世纪30年代以前,科学家研制成了酚醛,硝酸纤维素及醋酸纤维素等塑料,它们的工业化特征值是间歇性、小批量生产。
2.发展阶段 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酰胺等热塑性塑料相继工业化,奠定了塑料工业的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 飞跃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塑料工业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原料。这一阶段,塑料的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成型加工技术更趋完善。
4. 上世纪70年代至今,由于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出现,原材料价格猛涨,塑料的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这一阶段塑料工业的特点是通过各种技术,如共聚、复合、增强和发泡等来改进塑料的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应用领域,生产技术更趋合理。
我国的塑料工业起步较晚,40年代才开始起步,50年代末的聚氯乙烯装置的投产和70年代初是由化工装置的建成投资,塑料工业有两次跃进,与此同时,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和工艺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加工工艺都已齐全。
塑料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材料,由于其不断开发与应用,加之成型工艺不断成熟与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塑料成型模具的开发与制造。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图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特种工艺等有关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塑件的用途,分析塑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如:塑件的原材料表面形状、颜色与透明度、使用性能与要求;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镶件等情况;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出现的可能与允许程度;浇口、顶杆等可以设置的部位;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等,此类情况对塑件设计均有相应要求。选择塑件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查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件的允许公差,能否成型出符合要求的制件。若发现问题,可对塑件图纸提出修改意见。
分析工艺资料,了解所用塑料的物化性能、成型特性以及工艺参数,如材料与制件必须的强度、刚度、弹性;所用塑件的结晶性、流动性、热稳定性;材料的密度、粘度特性、比热容、收缩率、热变形温度以及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周期等。并注意收集如弹性模量E、摩擦因素f、泊松比μ等与模具设计计算有关的资料与参数。
选择成型设备
模具与设备必须配套使用,因为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设计,为此,在设计模具之前,首先要选择好成型设备,这就需要了解各种成型设备的规格、性能与特点。以注塑机来说,如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方式与距离、喷嘴直径与喷嘴球面半径、定位孔尺寸、模具最小与最大厚度、模板行程等,都将影响到模具的结构尺寸与成型能力。同时还应初估模具外型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与使用。
拟定模具结构方案
理想的模具结构应能充分发挥成型设备的能力(如合理的行腔数目和自动化水平等),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塑件的工艺技术要求(如塑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等)和生产经济要求(成本低、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等),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可先从以下方面做起:
(1) 塑件成型 按塑件形状结构合理确定其成型位置,因成型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具结构的复杂性;
(2) 型腔布局 根据塑件的形状大小、结构特点、尺寸精度、批量大小以及模具制造的难易、成本的高低等确定行腔的数量与排列方式;
(3) 选择分型面 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气、脱模、塑件的表面质量及工艺操作等;
(4) 确定浇注系统 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浇口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排气方法、排气槽的位置与尺寸大小等;
(5) 选择脱模的方式 考虑开模、分型的方法与循序,拉料杆、推杆、推管、推板等脱摸零件的组合方式,合模导向与复位机构的设置以及侧向分行与抽芯机构的选择与设计;
(6) 模温调节 模温的测量方法,冷却水道的形状、尺寸与位置,特别是与模腔壁间的距离及位置关系;
(7) 确定主要零件的结构与尺寸 考虑成型与安装的需要及制造与装配的可能,根据所选材料,通过理论计算或经验数据,确定型腔、型芯、导柱、导套、推杆、滑块等主要零件的结构与尺寸以及安装、固定、定位、导向等方法;
(8) 支承与联接 如何将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支承块、模板、销钉、螺钉等支承与连接零件,按照使用与设计要求组合成一体,获得模具的总体结构。
结构方案的拟定,是设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它既是设计者的构思过程,也是设计对象的胚胎,设计者应将其结果用简图和文字加以描绘与记录,作为方案设计的依据与基础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熟悉设计课题,查阅资料进行设计方案分析
成型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其设计计算
画装配草图,画装配图
画工作零件图,编制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2010年3月10-2010年3年31)材料的搜集整理查阅相关资料;本阶段需要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调研工作,并对相关的文章进行搜集、整理,选出与设计有关的资料备用拟定设计草图,选出最佳方案。
第二阶段(2010年4.1-2010年5月10)方案设计 
第三阶段 (2010年5月11-2010年6月10) 绘制装配图 零件图 撰写设计说明书本阶段主要完成与方案相符合的文章的撰写,包括摘要、前言、设计步骤、内容、参考文献等。图纸的绘制、装配图、零件图。

六、预期结论
本次模具设计尽量借用计算机来完成复杂的计算和建模分析,总结前人的设计经验,结合塑件的具体结构和塑料材料的具体性能,尽量设计出高的,科学的,自动化高的先进的模具。在模具的结构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件,降低模具设计工作量,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模具结构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在完成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和在工厂师傅的讲解下,同时在现场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

七、参考文献
[1] 魁葵 黄丽.模具实用技术设计综合手册. 广州:华南理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史铁梁.模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 全国模具编辑委员会.模具钳工工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 全国模具编辑委员会.模具制造工艺装备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于华 .注射模具设计技术及实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6] 王树勋.模具实用技术设计综合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7] 王旭.塑料模具结构图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8] 冯丙先.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9] 许发樾.模具标准应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1]全国制图委员会.机械制图(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2] 章飞、陈国平.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3] 全国模具编辑委员会.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4]何满才编著 《模具设计与加工——Mastercam 9.0》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5]戴向国编著 《Mastercam 9.0数控加工基础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16]严烈编著 《Mastercam 8模具设计超级宝典》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
[17]王孝培编著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8] 唐俊、龙坤、张浩等编著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实力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麦克风塑件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外壳装配图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凹模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定模座板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动模座板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推板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导套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导柱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垫板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浇口套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凸模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螺纹型环

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斜导柱


内容简介:
本科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 学 号: 课 题 名 称: 指 导 教 师: 研究起止日期: 2010 年 3 月 2010 年 6 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 1 -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 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5 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 7408 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 2002 年 4 月 26 日”或“ 200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 2 - 一、 论文选题 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 势的日趋好转,在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 “ 进入富裕的原动力 ” ,德国则冠之为 “ 金属加工业的帝王 ” ,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 “ 模具就是黄金 ” 。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 1989 年 3 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 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孔板的模具设计 。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 孔板的模具 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 孔板 结构, 本文对折页方盒的注射模进行了设计。 使用的塑料是热塑性塑料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 料、手册、标准、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 、 国内外 研究现状 及发展趋势 : 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简称高聚物,一般相对分子量都大于 1 万,有的甚至可达百万级。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可以利用模具成型为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件。 塑料制件在工业中的应用日趋普遍,这是因为他们有其特殊的优点所决定的。塑料密度小、质 量轻,大多数塑料密度在 间,相当于钢材密度的 铝材密度的 右,即在同样体积下,塑料制件要比金属之间轻得多,这就是“以塑代钢”的优点。根据美国 80年代的统计,汽车在采用塑料零件后,平均每辆汽车的重量可减轻 180样每升汽油可使汽车多行 国每年可节约 1400 万桶汽油。塑料比强度高、绝缘性能好、化学稳定性也高;此外,塑料减摩、耐磨及减震、隔音性能也较好。因此,塑料以代替部分金属、木材、皮革及无机材料发展成为各个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化学材料。并跻身于金属、纤维 材料和硅酸盐三大材料之列。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 3 -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 上世纪 30 年代以前,科学家研制成了酚醛,硝酸纤维素及醋酸纤维素等塑料,它们的工业化特征值是间歇性、小批量生产。 2发展阶段 上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酰胺等热塑性塑料相继工业化,奠定了塑料工业的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 飞跃发展阶段 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末,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塑料工业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原料。这一阶段,塑料的产量和品 种不断增加,成型加工技术更趋完善。 4. 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由于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出现,原材料价格猛涨,塑料的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这一阶段塑料工业的特点是通过各种技术,如共聚、复合、增强和发泡等来改进塑料的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应用领域,生产技术更趋合理。 我国的塑料工业起步较晚, 40 年代才开始起步, 50 年代末的聚氯乙烯装置的投产和 70年代初是由化工装置的建成投资,塑料工业有两次跃进,与此同时,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和工艺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加工工艺都已齐全。 塑料作为一种新的工 程材料,由于其不断开发与应用,加之成型工艺不断成熟与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塑料成型模具的开发与制造。 。 三 、 研究的主要内容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图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特种工艺等有关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塑件的用途,分析塑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如:塑件的原材料表面形状、颜色与透明度、使用性能与要求;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镶件等情况;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出现的可能与允许程度;浇口、顶杆等可以设置的部位;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等,此类情况对塑件设计均有相应 要求。选择塑件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查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件的允许公差,能否成型出符合要求的制件。若发现问题,可对塑件图纸提出修改意见。 分析工艺资料,了解所用塑料的物化性能、成型特性以及工艺参数,如材料与制件必须的强度、刚度、弹性;所用塑件的结晶性、流动性、热稳定性;材料的密度、粘度特性、比热容、收缩率、热变形温度以及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周期等。并注意收集如弹性模量 E、摩擦因素 f、泊松比等与模具设计计算有关的资料与参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 4 - 选择成型设备 模具与设备必须配套使用,因为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成型设 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设计,为此,在设计模具之前,首先要选择好成型设备,这就需要了解各种成型设备的规格、性能与特点。以注塑机来说,如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方式与距离、喷嘴直径与喷嘴球面半径、定位孔尺寸、模具最小与最大厚度、模板行程等,都将影响到模具的结构尺寸与成型能力。同时还应初估模具外型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与使用。 拟定模具结构方案 理想的模具结构应能充分发挥成型设备的能力(如合理的行腔数目和自动化水平等),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塑件的工艺技术要求(如塑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等)和生产经济要求(成本低、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等),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可先从以下方面做起: ( 1) 塑件成型 按塑件形状结构合理确定其成型位置,因成型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具结构的复杂性; ( 2) 型腔布局 根据塑件的形状大小、结构特点、尺寸精度、批量大小以及模具制造的难易、成本的高低等确定行腔的数量与排列方式; ( 3) 选择分型 面 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气、脱模、塑件的表面质量及工艺操作等; ( 4) 确定浇注系统 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浇口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排气方法、排气槽的位置与尺寸大小等; ( 5) 选择脱模的方式 考虑开模、分型的方法与循序,拉料杆、推杆、推管、推板等脱摸零件的组合方式,合模导向与复位机构的设置以及侧向分行与抽芯机构的选择与设计; ( 6) 模温调节 模温的测量方法,冷却水道的形状、尺寸与位置,特别是与模腔壁间的距离及位置关系; ( 7) 确定主要零件的结构与尺寸 考虑成型与安装的需要及制造与装配的可能,根据所选 材料,通过理论计算或经验数据,确定型腔、型芯、导柱、导套、推杆、滑块等主要零件的结构与尺寸以及安装、固定、定位、导向等方法; ( 8) 支承与联接 如何将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支承块、模板、销钉、螺钉等支承与连接零件,按照使用与设计要求组合成一体,获得模具的总体结构。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 5 - 结构方案的拟定,是设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它既是设计者的构思过程,也是设计对象的胚胎,设计者应将其结果用简图和文字加以描绘与记录,作为方案设计的依据与基础 。 四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熟悉设计课题,查阅资料进行设计方案分析 成型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其 设计计算 画装配草图,画装配图 画工作零件图,编制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五 、 课题的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 ( 2010 年 3 月 10 3 年 31)材料的搜集整理查阅相关资料 ; 本阶段需要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调研工作,并对相关的文章进行搜集、整理,选出与设计有关的资料备用拟定设计草图,选出最佳方案。 第二阶段 ( 2010 年 5 月 10)方案设计 第三 阶段 (2010 年 5 月 11 6 月 10) 绘制装配图 零件图 撰写设计说明书本阶段主要完成与方案相符合的文章的撰写,包括摘要、前言、设计步骤、内容、 参考文献等。图纸的绘制、装配图、零件图。 六、预期结论 本次模具设计尽量借用计算机来完成复杂的计算和建模分析,总结前人的设计经验,结合塑件的具体结构和塑料材料的具体性能,尽量设计出高的,科学的,自动化高的先进的模具。在模具的结构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件,降低模具设计工作量,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模具结构 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在完成大学 四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和在工厂师傅的讲解下,同时在现场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 6 - 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 ,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 七 、参考文献 1 魁葵 黄丽 广州:华南理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 史铁梁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 全国模具编辑委员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 全国模具编辑委员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5 于华 及实例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6 王树勋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7 王旭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8 冯丙先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1 9 许发樾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10 申开智 二版) 2002 11全国制图委员会 三版) 1995 12 章飞、陈国平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3 全国模具编辑委员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14何满才编著 模具设计与加工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5戴向国编著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麦克风外壳注塑模具设计【13张图纸/243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9635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