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进入历史.doc_第1页
第五课进入历史.doc_第2页
第五课进入历史.doc_第3页
第五课进入历史.doc_第4页
第五课进入历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五课 进入历史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教案编写人:邹维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3、教学难点:在认识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绘画题材中发现不同的艺术美的能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分析:高中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美术欣赏,但对于美术鉴赏这样有着更高的要求,1、是感悟式鉴赏;2、是形式鉴赏;3、是社会学鉴赏;4、是比较式鉴赏。学生对于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的表现还没有专门的了解。也就是说,现学生专门的分析和研究艺术的形式美感的也不多,对于艺术的审美表现也较为薄弱。二、教材分析:教材有两种含义:高中生对艺术品接触较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相对薄弱,对于文字和绘画中的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所知不多,教师在参照历史故事讲解画面内容之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只有主动在欣赏活动中发现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才能更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把其他视觉资料与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开国大典照片与董希文开国大典画作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明白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有何不同。 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中外著名作品,从中感受美。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什么是历史画: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历史。广义上包括以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为题材的绘画。画家在表现上,一般都呈现理想化、典型化的方法。因此,历史画的意义,与其说在于对史实的忠实记录,不如说在于对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宏伟场面情节的追求。美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可以说在历史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历史画的起源,在西方可追溯至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14世纪,历史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广泛流行。至19世纪初期,历史画被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奉为最正统、最高贵的绘画题材。在印象主义兴起后,历史画的正统地位迅速崩溃。中国的历史画始于汉代,现存汉墓壁画及画像石和画像砖上都有表现,至唐代尤其获得重视。宋代以后,历史画随着水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兴盛而式微。至20世纪,历史画又有新的发展,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是其一。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教学过程:导入:艺术家的作品,有时候就是一本“历史著作”,只是,这本著作不是由文字写成,而是由生动的视觉形象组成,向我们展示历史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瞬间故宫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建筑群。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到清朝(公元14201912年)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传说,玉皇大帝有10000个宫殿,而皇帝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宫修建了9999间半宫殿,据实际统计,共8704间。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展示图片:故宫博物院游览图#展示故宫视频欣赏步辇图 唐代 阎立本 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 藏于故宫博物院提问:作品描绘是什么历史事件?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提问:画面中人物比例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禄东赞在画面中是哪个人物?人物表情怎样?荆轲刺秦王东汉文姬归汉图张踽 金 借历史题材表现民族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身心痛苦瑞鹤图(北宋)赵佶 宋徽宗 “瘦金体” 特点:瘦直挺拔,“如屈铁断金”(仿宋体)开国大典董希文 现代 油画与真实照片对比,#展示历史视频美杜萨之筏 法国 藉里柯 画中是什么样的构图? 三角形拿破仑加冕 法国 达维特 #展示电影视频 加莱义民 青铜 法国 罗丹格尔尼卡 西班牙 毕加索大卫 1、1430年 青铜 多纳太罗 2、1501年 米开朗基罗3、1623年 法国 贝尼尼 课堂总结当历史事件被时间之流冲刷淡薄的时候,描写历史事件的绘画可能让历史事件继续引发人的感情波澜;当历史人物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遥远的时候,表现这些人物的绘画可能重新赋予远去的人物以精神力量。进入艺术作品,就是进入历史。作品分析与评价序号作品作者或朝代、国别构图与形式美感1故宫明清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左右对称;“前朝后寝”式布局;按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营造;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成对称布局。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威严、庄重和神秘。故宫为什么要建间。2步辇图阎立本 宋皇帝的高大与宫女的娇小的对比禄东赞的惶恐不安与唐太宗的亲切的对比。3荆轲刺秦王东汉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偷偷地逃回燕国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文姬归汉图张禹 金文姬在战乱中被匈奴人掳去,为南匈奴左贤王妻,居12年,生二子,后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金璧赎回。卷前,一汉人乘马执汉家圆月旗前导,骑下一匹小马驹紧随,以小马恋母暗喻文姬对故乡的眷恋。构图疏密有致,主体突出,相互呼应,人物表情生动自然,线描遒劲挺拔、富于变化,轮廓比例准确,敷彩简淡,晕染得体。5开国大典董希文 现代19521953年喜庆的节日气氛,民族特色,色彩对比强烈,响亮人物主次分明,层次感强。在画中抽掉一根柱子,使画面的视野更加开阔。6瑞鹤图赵佶 北宋7拿破仑加冕达维特 法国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 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构图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为画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没有。8加莱义民罗丹 法国1886年, 英雄纪念碑组雕六尊雕像,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最年轻,显得有点踌躇,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安。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像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9美杜萨之筏籍里柯 法国1816年7月,船上有400多位乘客,船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筏上发生了一幕骇人听闻的惨剧。恶风大浪,饥饿煎熬,竟至啃吃死者的肉,直至精神失常,互相残杀,至第13天被救时,筏上仅剩下15人。其中5人登陆不久便死去。悲剧性的结局、求生的欲望和本能,金字塔构图。10大卫米开朗基罗雕像做得很大,有2.5米以上的高度,连基座高约4.34米。大卫双目凝视着远方,左手拿着挂在肩上的投石器,正准备着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少年大卫用投石器杀死了哥利亚,挽救了民族。表现健美人体,典型的英雄形象。多纳太罗14301432年优雅安详,表现一个胜利者的愉悦。贝尼尼16231624年摆出好战和攻击的姿势。教学评价建议:(一)、评价内容:A、能否发现构图的不同形状、色彩效果、明暗调子、雕塑的肌理质感和量感等美感,而恰到好处地巧妙地应用在绘画上和雕塑上,使得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美观和富有创意。B、有否认识到绘画和雕塑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位有否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评价方式:(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通过网页课件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 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画面内容以及作品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在不揭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做出猜测或回答。 讲述步辇图历史故事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简要讲述阎立本的生平与艺术特长,唐太宗向阎立本提出的绘画任务,以及魏晋以来人物画的发展。适当放映初唐章怀太子墓中的人物画图像,与阎立本画作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阎立本所在的初唐人物画的了解。也可以放映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出行的画作图像,看不同时代帝王乘坐的交通工具。 2欣赏文姬归汉图。 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同样是和亲题材,它跟步辇图表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欣赏荆轲刺秦王。 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并且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