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doc_第1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doc_第2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doc_第3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 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2分) A间或jin 阔绰 zhu 附和 h 笔砚yn B猗郁y 涸辙h 忐忑不安tn C.皲裂jn 秀颀q 冠者五六人gun D婆娑s 禀赋bng 虎视眈眈dn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2分) A脑羞成怒 坦荡如砥 断章取义 求枝 B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歇斯底里 揠苗助长怀古伤今 禀副 D不屑质辩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3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比喻) B石榴,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拟人) C黑云压城城欲摧。(夸张)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排比) 4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5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6、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0分) (1)子曰:“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曾子谈人要有抱负,有毅力的一句话是:“士不可以不弘毅,_。” (3)水调歌头表现诗人对亲人良好祝愿的一句是_,_。 (4)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爱情的佳句是 _,_。后来常被人们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的崇高品质。 (5)浣溪沙中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_,_。(6)(2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_,_。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_,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_,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7、综合应用(10分)1)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6分)林敏同学计划利用假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不知先读哪一部好。请把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推荐给林敏。 (1)请写出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2分) 作品名称: 作者: (2)请就上题中你推荐的作品,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一项说说你推荐的理由。(4分) 答: 2)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说话。(2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进入家家户户;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频道增多了,电视内容日趋丰富。对于看电视,同学们可谓是“情有独钟”。很多同学一有空就急不可待地打开电视机贪婪地观看,恨不能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一口气吞下去。 中学生看电视,究竟有利还是有弊?为此班里举办了一次“看电视的利与弊”的辩论会。代表正方的甲同学说:“看电视利大于弊。看电视可调节学习,松弛神经,提高学习质量。其中的优秀节目,还可以激发我们努力向上,文明做人。”假若你是反方的代表,你会说: 3)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利用森 林 木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 二 阅 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各题。(11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已。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的人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9、甲文“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孔乙已虽然穷困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已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筹。C、说明孔乙已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D、说明孔乙已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独特。10、甲文中加点字“排”表现孔乙已怎样的心理?(3分)答: 11、 甲文最末一句写道:“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种笑声贯穿了整篇小说,充满了笑的咸亨酒店与乙文中第一段中提到的“铁屋子”的环境是否完全相悖?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 12、乙文是鲁迅的呐喊自序中的选段,孔乙已就收在呐喊里,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力作,也是鲁迅发自内心的呐喊。在他的呐喊里你能听出鲁迅对孔乙已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不超出15个字)(3分)答:(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11分)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 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 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多大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 笑,但不知怎的,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 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 放心。”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补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3、下面句子,不能表明“我”和父亲“很疏远”的一项是( )(2分) A.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B. 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呢,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C. 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也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总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D.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侯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 14、第5段中写到,“他冷竣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下面对父亲这种反应 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 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 B. 这是父亲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C. 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为儿子读大学没有学费而伤感。 D. 这是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感到欣慰的同时又为儿子的将来而感到忧虑的真情流露。15、 父亲外表冷峻,其实对“我”藏着深深的爱。这种爱,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感受到的?3分)答: 16、下列对有关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第8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一句的含义是指父亲在冷竣的外表下对“我”有一 种深深的爱。 B.“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 C. 文章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第1段的“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相照应。 D.“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作者这样说,是因为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17、文章说“我总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己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当你和你父亲或母亲产生“代沟”后,你认为应怎样解决?(2分) (三)阅读马说,回答各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本文选自 作者是 (谁)。(2分) 19、给下面句子中括号前的字注音。(2分) 骈( )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食( )之不能尽其材 一食或尽粟一石( ) 20、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 21、回答下列问题。(4分) 1)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文中“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人? 22、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文章涉及了“人才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课题。请在这些文章中选择两个人,以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对“人才的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问题的见解。(2分)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50分)23请按要求作文。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那么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500字以上。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 B 2 B 3D 4C 5A 6.(1)见贤思齐焉(2)任重而道远(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像加过人工似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7、1)符合题意即可。2)、看电视弊大于利。看电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习,使人变得懒惰、不爱动脑子,限制其思维活动和创造力;而且容易使人患上精神疾病。(言之有理即可)3)越来越多的人大量利用森林资源,致死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或森林面积越来越小)。8.(5分)(1)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2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