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1页
2018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2页
2018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3页
2018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4页
2018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上盛会的欢乐气氛,了解盛会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俗。 重点难点1.教学描写盛会的欢乐场面的段落,体会盛会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2.懂得盛会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蒙古大草原有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之美。2.出示草原上的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和游艺活动。(让学生对草原的盛事产生兴趣和向往。)3.出示本课生字词组,指名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第1段,揭示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课文第一段,指名读,齐读。 3.理解“那达慕”一词,并板书。 4.出示草原上盛会视频,引出本课课题“草原上的盛会”,并板书。 5.会认“慕、娱”等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描写蒙古大草原场景的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千里草原,草绿水碧,牛壮羊肥)指名读,男女读。 3.理解“绿”,“碧“,这两个表示颜色的字。以及“壮”和“肥”表示体形的词。 4.根据字形理解二类字“初、待”,出示图示。 5.理解盛会象征的含义,了解蒙古族同胞欢度节日的独特风俗习惯。(那达慕已经有接近八百年的历史,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6.理解“黄金季节、热切”等词,体会蒙古族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 四、 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2.课件出示:“那达慕”的会场设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水草丰美的开阔地带)会场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彩旗飞扬,雪白的蒙古包.)3.课件出示:盛会都有哪些项目?(学生回答: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和游艺活动等) 3.小结,齐读课文。草原上盛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五、板书设计: 草原上的盛会千里草原 草绿水碧 牛壮羊肥 水草丰美 那达慕六、课后反思:一堂课里,老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而学生的“学”要得益于老师的“导”。一开头,老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引导、启发、暗示等把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天堂。在本堂课中,我用一个个的问题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融入到蒙古族人民隆重而欢乐的盛会的气氛中,从而将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语文教育绝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而更应该重视涵养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学生很少会去到云南的西双版纳,有的甚至听都没有听过。学习这篇课文的难度就在于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蒙古族人民在一年一度盛会中幸福的感觉。单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学生很难了解。然而听音乐,看视频录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事也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视频录像就更加能够在视觉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带动他们学习的兴趣。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和蒙古族人民一同欢度他们一年一度的盛会。(齐读课题) 2指导难写字的生字书写:描红“或”:“戈”主笔是向右伸长的撇、钩画,形成偏斜之势。书写时要顺其体势,斜中求稳。内部的部件药酒紧凑。描红“丰”:书写时要长短不一,俯仰有变。在字上部为仰横,在字中部为平横,在字下部为俯横。竖用悬针竖。3蒙古族人民非常爱马,马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你们看,一群漂亮的马儿在热烈欢迎你们呢!(出示:群马) 5齐读前四段。 二、理解第五段。 1出示:图片蒙古人摔跤。师问:在盛会的体育比赛中什么比赛项目最受欢迎?(学生回答:摔跤) 2.出示:问题:摔跤手的服装有要求吗?(摔跤服)。摔跤手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给出答案:彪形大汉、身手不凡)3.获胜的摔跤手有什么奖励吗?(生回答:丰厚的奖励,而且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4.反复朗读第五段,熟读各生字、生词:跤、赏等5.理解“英雄”一次,体验盛会的欢乐以及象征意义。三、理解最后一段1.出示:本段写的是什么项目?(学生:骑马)。2.为什么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学生:骑马是蒙古族同胞的拿手本领,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摸爬滚打。)理解解释:拿手本领及摸爬滚打。3.出示问题:赛马手都是哪些人?(学生:有老有小)4.理解盛会的隆重程度,老少都参加.精彩极了。四、整体梳理。盛会感染了老师,老师祝福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向上。你们高兴吗?欢乐的音乐响起,让我们把刚才看到的、感受到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全文! 建议学生做:现在互相介绍蒙古族的草原上盛会。让欢乐、难忘的草原上盛会深深印在你们的脑海里。 五、 板书设计 草原上的盛会马背上的民族彪形大汉 身手不凡 摸爬滚打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体验那种盛会的欢乐喜庆场面,也锻炼学生朗读,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热烈的气氛,感染学生,这点我做得不够:由于急着完成,学生活动开展的不多;另外还有一些环节衔接不好,最后准备的主题阅读,也没有来得及读,这是这堂课的不足和欠缺,如果有下次,我想一定会完成的比这次好。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你。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huzhe jji m mn f y bio sh hn zi附答案:或者 季节 牧民 发育 表示 汉子2.辩字组词:季( ) 丰( ) 表( )李( ) 主( ) 麦( )附答案:季节李子丰收主人表示麦子3.思考问题,给妈妈讲一讲。为什么说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呢?附答案:示例:骑马是蒙古族同胞的拿手本领,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摸爬滚打。因此,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备课资料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鸟岛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对鸟岛、对鸟类的喜爱之情,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知道要爱护鸟类。教学重点:通过对文本的朗读品味,想象和感悟鸟岛的景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鸟岛、鸟类的喜爱之情,知道要爱护鸟类。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鸟岛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音节“dao”,谁能拼读?2.出示汉字“岛”,(师板书,生书空)3.什么是岛?请大家查查字典,找找“岛”字的解释。(示“岛”的解释条和相应的图片。)4.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特别的岛,(出示18、鸟岛)齐读课题5.播放录像,整体形象感受鸟岛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说明:帮助学生复习音节的拼读,尤其是第三声的拼读要到位。老师示范性地板书“岛”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怎样写好这个字并掌握正确的笔顺,同时字形和字义相结合,有利于更牢固地识记生字。在课题揭示,以学习“岛”字为突破口,将音节拼读、了解字义、指导书写等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我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鸟岛在什么地方?(1)指名读第一段(媒体出示)(2)引读第一段教师讲解,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记。青海湖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原名就叫,它的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出示青海湖鸟岛的图片),别看岛小,名气却很大,它就是。(3)师:“闻名中外”表示名气很响,全世界都知道。(出示:闻名中外)指导读好“闻名中外”(4)自由读句,准备当小导游,简单介绍鸟岛。(5)师介绍青海湖西部“海西皮”闻名中外的鸟岛。(学生介绍)(6)齐读句子。边读边想一想,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7)出示:“海西皮”岛为什么会被称为鸟岛?而且还是闻名中外的鸟岛?2.师: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相关的内容,本单元我们的重点学习目标是“读课文,了解内容”。3.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4段,说说你对鸟岛有了哪些了解?(1)交流随机出示:鸟: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伸手鸟窝: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鸟蛋:到处都是、随手说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喜好、观点,并从互相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得到启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这些重点词语,并为后面完成课文内容的填空做好准备。(2)引读板书随机出示:多,鸟的世界4.指名分段朗读(24),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出示:(教师要提示学生先读课文,再根据提示读读、想想、说说)(1)每年春天_,的鸟儿就_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_、_。(2)到了六月,“海西皮”岛成了_,鸟窝_、鸟蛋_。(3)来岛上游玩的人,_就能_幼鸟,_都能_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_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_。(4)引读:鸟岛真是一个_,那儿鸟_,鸟窝_,鸟蛋_,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游玩,的确是_。说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想想、说说,帮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静心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把自己了解的内容说清楚。在组织交流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5.再次播放播放录像。三、深入学习课文积累有关语段1.读读课文的24段,用直线画出描写鸟岛上鸟多的句子。2.交流第二段:(1)指名读句(“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飞到那儿去的鸟很多。“一群一群”读的时候,语速要放慢。)(2)学生演一演“陆续”(扮成小鸟陆续从座位上飞上来)(3)引读每年春天,这里天气变暖,湖水解冻,湖里水草丰满,鱼虾成群,吸引了成千上万只鸟儿,瞧,这些鸟儿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它们在这里(4)出示: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给“养育”找个近义词(5)小鸟回到岛上,心情非常高兴,请女同学一起高兴地读好这一节。第三段:(1)指名读(2)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读好它(3)指导读句(读好“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是”)(4)引读:每年春天开始,成千上万只鸟儿就陆续飞来,到六月就是鸟岛在0.27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竟生活了10万余只鸟儿,密度之大实属世界罕见,小岛成了这么多的鸟儿要在这儿筑巢安家(板书“筑巢安家”),当然少不了鸟窝,一眼望去鸟儿们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可以安然在此养育后代(“养育后代”),瞧,窝里窝外(5)出示三张图片,自由准备,选择一张解说交流(6)齐读第三段:第四段:(1)指名读(2)边做动作边齐读这一段(3)引读因为岛上到处都是鸟,小鸟们就在游人的身边飞来飞去,鸟蛋随处可见,游人不管走到哪儿,随随便便就能拾到几个,所以他们但是,事实上游人都没有这么做,他们这是因为(4)引读板书六月的鸟岛热闹非凡,简直成了,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到处都是,遍地都是,不愧是。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作相应的点评、总结,指导读好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一般较容易找到24段中的相关语句,教学时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阅读课文。如通过介绍图片训练积累词句;通过动作表演激发兴趣,理解词义等。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把生字记住,把课文的语言积累在心。3.学到这儿,谁能说说“海西皮”岛为什么能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a青海湖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生活b游人爱护鸟类(1)交流(补充资料)(2)随机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4.欣赏鸟岛组图5.自由读文,回忆课文内容(同桌互练)(再次出示内容填空)6.借助板书完成内容的填空交流说明:在学生已基本能口头完成且了解了每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再动手写一写,既让学生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些重点词语,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体现课堂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7.引读填空青海湖鸟岛是个非常适合鸟类生活的地方,每年春天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那儿成了 ,鸟窝 ,鸟蛋 ,岛上的鸟儿实在太多了,以至于 ,可事实上 ,因为大家都知道 四、语言实践活动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鸟岛,看到那么多的鸟和鸟蛋,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台湾的蝴蝶谷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蝴蝶谷名称的由来及蝴蝶谷的迷人景象。3.听说读写结合,渗透培养学生利用名种途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意识。4.文道结合,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渗透祖国大团圆的美好祝愿。教学重点:了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蝴蝶谷的名称由来。教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学法:品读、欣赏、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暗示学法1.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2.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信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月亮湾、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3.对,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到台湾去走走看看,这可是一次特殊的旅行,只有会读书的小朋友才能真正享受到旅行的快乐,欣赏到美丽的风光。二、介绍台湾,理清文脉1.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读读课文,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2.随着学生的回答齐读第一自然段,板画台湾的地形“山多。山谷也多”。三、动画感知,读中感悟1.当学生介绍到台湾的蝴蝶谷时随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对,台湾又被称为“蝴蝶王国”,每年春天许多蝴蝶便一路飞行,到山谷聚会,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奇异的自然景观!2.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通过你的读感受出来吗?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下面读读吧!4.谁想来读?四、读写结合,学习生字1.读本课7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2.你记住了哪些字的字形?小组讨论。3.教师点拨“随、游”的书写要领。第二课时一、导入:听说:1.祖国的宝岛台湾条件适宜,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2.蝴蝶谷景象迷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过渡:蝴蝶谷,多美的名字呀!(一起读课题)今天我们就跟旅行团一起去游览一下,看看那儿究竟有多美。二、学习课文学习第二段:1.游览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蝴蝶谷名称的由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找资料?2.从课文第二段去找。读文,交流。(1)从有关词语体会蝴蝶的多。(2)从系列动词,体会用词的精妙及蝴蝶跋山涉水的情景。(3)朗读。学习第三段:1.游览开始,(图片出示)你不想说些什么?2.蝴蝶谷景象迷人,书上写得多美呀,读第3节,想想书上写了几种景象,你从哪知道的。(文字出示第三段)3.你最喜欢哪一种景象,认真读读,仔细想想,把喜欢表达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要点:第一种景象中,金光闪闪十分壮观第二种景象中,上下飞舞随风飘来,随风飘去等词语重点体会朗读)4.师生分。师生分背。5.(出示图片)前来游览的有许多外国游人,他们对此美景赞叹不已,看图,说说他们的不同表现。(先单句说,再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学习第四段:1.是呀,所以说“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引读第四段。2.卡片出示并读好“团团围住”“翩翩起舞”,读出蝴蝶的多、美。3.齐读第四段。三、总结:其实,不光是蝴蝶谷欢迎大家,台湾的山山水水、台湾的人民更是欢迎大家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旅游就要结束了,你不想对蝴蝶谷、对台湾说些什么吗?四、作业:1.把台湾的蝴蝶谷介绍给爸爸妈妈听。2.推荐课外阅读台湾的小朋友阿里山日月潭第三课时一、深情颂读,再次神游台湾的蝴蝶谷真是太迷人了,你们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一部分呢?试着朗诵给大家听,让人们在你的诵读中感受到那美丽的景色。二、导游上岗,再造语言1.迷人的景色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让我们作小导游领他们去游览蝴蝶谷吧!2.学生准备导游词。3.师生互动,游览蝴蝶谷:一学生当小导游,其余学生和老师扮游客,跟随课件画面游览蝴蝶谷,学生相机作解说。三、搜集汇报,再次互动1.对于台湾,对于蝴蝶谷,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努力的成果!比如:(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台湾岛图)板书:台湾比如:台湾有好多好风景名胜,有美丽的日月潭,有耸立的阿里山、玉山、有气势宏伟的天祥大瀑布2.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光。3.台湾是我国的宝岛,那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等着小朋友们将来去游览,去建设,让它变得更加美丽!板书:19.台湾的蝴蝶谷环境:气候水源花草得名:飞过穿过越过景象:迷人有的欢乐的泼水节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教学重难点、关键】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课题。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二、初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tong hu shi lin2.(出示词语)水桶 互相 湿淋淋 幸福jiao sai ken li ban na象脚鼓 赛龙舟 不肯 离去 西双版纳feng huang dai ji凤凰 傣族 吉祥(1)自读生字词。(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字音:“赛”:读平舌音。“湿”:读翘舌音。“幸”:读后鼻音。“离、淋”:读边音。字形:“幸”:不能跟“辛”混淆。(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4)去拼音,齐读词语。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5.再指名分段朗读。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2.指名回答。3.齐读课文。四、学习第1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五、教学生字。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1.分析字形。“互”: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2.指导写字。“迎”: 笔顺为:撇, 竖提, 横折钩, 竖, 点, 横折折撇, 捺。“幸”:第三笔横要长。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 ( ) ( ) ( )pang bian li qu ken ding shi lin lin( ) ( ) ( ) ( )二、数笔画,填空。“追”:共( )画,第7画是( )。“互”:共( )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2.指名分段读课文。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二、新授。1.教学第12自然段。(1)齐读第1自然段。(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