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_第1页
2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_第2页
2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银市三中导学案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王艳梅 教研组长: 苏文红 教务处:李光成 上课时间:2014 年 9 月 18 日课 题2.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 时1课 型新授班 级姓 名评价成绩学习目标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重 难 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一、 自主预习1、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出现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2、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距相同时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爬山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省力。3、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山谷集水区,山脊分水岭。4、读图描绘,完成P24,练习五,并填写A至F所在部位的地形名称。二、合作交流1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1)山顶A位于湖泊C的_方向。(2)山顶A的海拔为580米,湖泊C的海拔为24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米。(3)丙坡与丁坡相比,坡度陡的是_,理由是_。(4)丙和乙中,位于山谷的是_,三、展示拓展四、检测反馈1.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 ) A台湾海峡 B长江三角洲C围湖湖田 D欧洲的阿尔卑斯山 2.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 C、日本人口众多 D、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3.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下列哪个海域正在不断扩张?( )A、地中海 B、红海 C、南海 D、孟加拉湾4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运动造成陆地下陷,沉入海底C、砍伐的森林大量丢弃到海中 D、陆地上的树木被河水冲到海中5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6落基山脉是由下列哪些板块相撞造成的?(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