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中的采样系统定稿.ppt_第1页
考古发掘中的采样系统定稿.ppt_第2页
考古发掘中的采样系统定稿.ppt_第3页
考古发掘中的采样系统定稿.ppt_第4页
考古发掘中的采样系统定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技术与要点 第一课概述第二课采样方式与技术第三课适用性及注意要点 第一课概述 采样的重要性采样的原则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采样方法全部采样随机采样判断采样 目的性采样 系统采样 第一课概述 采样方法全部采样随机采样判断采样 目的性采样 系统采样 第一课概述 系统取样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 引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构成采样系统合理性的因素采样对象与采样方式样本的提取方式样本的大小样本的数量样本的计量方式 第一课概述 土样中可获取的不同类型遗存及其可供分析的信息 参考MurphyandWiltshire1994 MusemofLondonArcheologyService3rdEdition1994 采样对象与采样方式 采样对象与采样方式 样本的提取方式 译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引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样本的大小 译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译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样本的数量 译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译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样本的计量方式 译自CliveOrton Sampling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一个合理的田野采样系统的制定步骤 总结抽样统计方法本身不能够回答考古学问题 然而它提供了一套方式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同时有它自己的语言来释读这些信息 由于考古学面对的全体是不完整的 时空的不完整 通过采样方法永远无法直接评估整体 尽管我们无法通过样本来直接评估个体 但是通过对样本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 我们的目的是找寻遗址形成过程中的不变性 通过比较获得对差异的认识 第二课田野发掘中的采样方式与技术 干筛湿筛浮选剖面采样 基本原理浮选与筛选 筛选 浮选 基于两个分离不同物质的基本原则 尺寸与重量 引自松井章FundamentalsofZooarchaeologyinJapanandEastAsia 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2007 译自松井章FundamentalsofZooarchaeologyinJapanandEastAsia 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2007 补湿筛的照片 浮选机原理 机械浮选的基本原理 引自赵志军课件 土壤样品要干燥 充分分散 看标签是否完整 进行登记 准备设备 在浮选仪器中放满水 先检查一下浮选到什么 把小筛子中的浮选物转移到白布上准备晾干 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拿炭化物 浮选到的炭化植物遗存要阴干 加浮选机使用过程 水桶浮选原理 重选物的拣选分类 剖面采样 译自RichardMacphail MarieAgnesCourty PaulGoldberg Soilsandmicromorphologyinarchaeology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9 引自RichardMacphail MarieAgnesCourty PaulGoldberg Soilsandmicromorphologyinarchae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9 引自C P Murphy Thinsectionpreparationofsoilsandsediments Berkhamsted A B Academic c1986 引自C P Murphy Thinsectionpreparationofsoilsandsediments Berkhamsted A B Academic c1986 引自C P Murphy Thinsectionpreparationofsoilsandsediments Berkhamsted A B Academic c1986 第三课适用性及工作要点 不同采样技术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基于特定研究目标的采样要点采样记录的要点 不同采样技术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根据不同土壤条件选择筛选方法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遗址中微化石遗存的代表性 引自松井章FundamentalsofZooarchaeologyinJapanandEastAsia 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2007 松属花粉产量大 故飞翔能力强 一般松属花粉可以随气流搬运到950 1200公里处 属于高代表性植物 大多数阔叶树花粉基本降落在森林区内 在离森林2 3公里的表土中已经是偶然出现 草本植物传播距离不远 栽培的禾本科大部分花粉降落在植物生长地范围内 野生禾本科植物的花粉属于风媒植物 花粉产量高 其传播距离可能稍远些 花粉的自然传播特性 摘自靳桂云课件 a 空气传播 b 伴随货物 c 建筑所用材料 d 居民和家畜的排泄物 e 垃圾的再次沉淀 遗址中花粉的来源 引自DeborahM Pearsall Paleoethnobotany AHandbookofProcedures AcademicPress 2ndedition2000 来自文化层的孢粉组合 不能代表自然状态下植被环境的变化 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在一个考古遗址中 由于史前人类活动扰动了自然沉积物 所以 采自文化层或遗址内其它部位的孢粉样品反映的不是自然的孢粉组合 而是受到了人类活动影响的孢粉组合 因而无法反映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 第二 考古遗址不利于孢粉化石的沉积和保存 致使文化层中的孢粉含量偏低 在遗址范围内 有房屋等建筑可能阻挡了孢粉的沉积 在遗址使用时期 地面总是处于氧化条件下 这种环境不利于孢粉化石的保存 只有少量的甚至没有孢粉沉积下来 在遗址被废弃到现在这段时间中的某些时段 遗址中的这种堆积经常受到氧化或微生物活动等破坏因素的作用 摘自靳桂云课件 植硅石的保存及埋藏特性 来自植物的不同部位广泛存在于土壤堆积中相对具备原址性一般条件下不会分解 问题 不同植物产生植硅石的能力不同植硅石可以来源于任何渠道 特定研究目的采样及注意要点 1 研究残留物样品的清洗保存比对样品 周围土样 其他器物 使用面和非使用面 实验2 研究包含物 如墓葬内随葬器物 样品的包装保存比对样品 周围土样 其他器内填土 3 研究搀合料 陶片为例 比对样品 其他陶片 周围土样 切片分析等 实验4 年代学研究样品系列样品样品性质的多样性样品数量的要求详细的背景信息 石器植硅体分析方法 每个石器都是先刷洗两遍 理论上达到将石器被埋藏后的附着物清晰干净 案例一 石器功能的研究 解决方案 1 周围土样的比较2 实验的比较 案例二 陶片的分析 解决方案 1 周围土样的比较2 其他类型陶片的比较3 实验的比较 测年样品的采集 样品采集造成年代的不确定性及解决方案 样品的年代与地层堆积形成年代的关联性 选择合适的系列样品样品本身的寿命 多种类别测年样品的选择地层堆积形成过程与其中包含物的等时性问题 同一堆积单位尽量多的提供测年样品 测年样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