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采血前的准备.docx_第1页
患者采血前的准备.docx_第2页
患者采血前的准备.docx_第3页
患者采血前的准备.docx_第4页
患者采血前的准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患者采血前的准备1、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24h内应避免运动和饮酒,不宜改变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一般主张在禁食12h后空腹取血,门诊病人提倡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2、采血时间的影响:有些血液成份日间生理变化较大,因此应相对固定采血时间,以上午79时较为适宜,一般主张于清晨空腹抽血为宜(急症项目除外),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取血。3、体位的影响:有些血液成份存在体位(站立、坐位、卧位)的差异,为减少这种影响,取血病人的体位应相对固定。一般采用坐位取血,而且取血前应让病人有10分钟的时间稳定自己的体位。4、生活方式的影响:烟、酒、咖啡、高脂、高糖饮食及药物,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或低于正常,需与一般病理情况相区别,取血前几日应注意避免。5、情绪的影响:激动的情绪或激烈运动都会影响到一些血液成份浓度的变化,如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呼吸,使乳酸等升高。6、输液的影响:由于边输液边采血影响血液成份的测定,规定输液时应在输液的另一侧手臂取血,同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输液时采血”。7、生理差别的影响: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及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血液成份有一定的生理差异,应注意与病理情况区别。患者的状态患者的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因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个方面。 1.固定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等等,他们参考区间是不同的。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考虑的主要不是这方面的因素。 2.可变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等为外源性的因素。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1)情绪:首先患者对采集标本时的恐惧、紧张,有时造成标本采集的失败,尤其在骨髓、脑脊液、胸腹水穿刺时,偶而静脉取血时也可发生这样情况。有研究指出,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 (2)运动:可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酶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 (3)劳累或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可见白细胞的增高。 (4)体位: 体位从立位到卧位时 Hgb下降4%;Hct下降6%;K下降l%;Ca下降4%;Alt下降7%;AST下降9%;ALP下降9%;IgG下降7%;IgA下降7%;IgM下降5%;TG下降6%;T4下降ll%. (5)饮食(含饮料、抽烟): 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葡萄糖(GLU)增高15%。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可引起GLU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血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可引起TG的大幅度增高。 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其血清常出现乳糜状,可影响到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 饮料如咖啡可使淀粉酶(AMY)、AST、ALT、ALP、促甲状腺素(TSH)、GLU等升高。酒可使GLU降低、使TG、 r谷氨酰转移酶(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升高。 抽烟可使儿茶酚胺、胃泌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碳氧血红蛋白、血小板压积、癌胚抗原升高;使免疫球蛋白降。 由于人们饮食的多样性,消化,吸收及代谢等的生理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控制这一因素的唯一办法是空腹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标本。通常是早晨空腹采血,但空腹并非越长越好,空腹一般指时食后12小时,空腹时间过长,患者处于饥饿时间过久,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但急诊检验及受饮食影响较少的检验项目如某些抗原、抗体的测定,某些酶类、尿素、肌酐、胆固醇测定等等,则不受其限制。(6)药物的影响: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药物众多,每种药物对每项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还不可能完全做到,中药方面知道的则更少。不过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不都是无效信息,有许多信息对临床是非常有价值的。如维生素C可使CR、UA、BIL、ALT、AST、GLU、尿CR等增高;可使CHOL、TG、LDH等降低。 为观察治疗效果,某种药物造成检验结果的变动,恰恰是临床需要的信息,如服用降血脂药物观察血脂变化来观察疗效;有时还用某些特定指标作为治疗监测之用,如TSH、T3、T4、测定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药物剂量的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某些药物具有毒副作用,治疗中观察某些指标来调整用药剂量或考虑是否停药。如肿瘤化疗时,经常要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肾功能等等就是一个例子。有些药物可引起一时性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减少、ALT的增高或其他检验结果的异常,也提供临床医师用药时的参考。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有时可能对医师产生误导,尤其当医师不熟悉某种药物可能对某种结果产生影响时;另一种情况有些药物可能干扰试验,造成检验结果的不正确,如维生素C可影响基于氧化还原原理试验的正确性;有些药物可使血清颜色加深或呈乳糜状(如脂肪乳治疗)影响比色。此外输液亦影响检验结果,如单纯输电解质可使钾、钠、镁升高;如输葡萄糖可使葡萄糖升高,但可使无机磷、钾、淀粉酶、胆红素降低;输输入右旋糖苷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血细胞分析时产生假性凝集。输血使血PH降低等。(7)溶血:溶血标标对许多常用检验结果有影响如Cl、NA、K、P、CA、ALT、AST、LDH、CK、CR、UA、GLU、BUN等。(8)脂血: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如下: 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 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有时可达10%左右。 对吸光度的干扰。 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如杯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并影响电泳和层析。 糖尿病检查的8个必查项目一、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两小时采血测得的血糖值,反映的是胰岛(细胞的储备能力(进餐后(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毫摩/升为“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 7.811.1毫摩/升为“糖耐量异常”(IGT),IFG和IGT属于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二、尿糖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910毫摩/升)时,尿糖定性呈阳性。通常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平。需要提醒的是,尿糖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比如,病人有肾小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时,肾糖阈增高,即使血糖很高,尿糖也可呈阴性。再比如,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常降低,即使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三、胰岛功能测定主要用于了解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克葡萄糖或馒头100克,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人服糖0.51小时后,胰岛素分泌可达空腹时的510倍, 3小时后恢复正常。1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分泌也无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随着病程延长,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甚至衰竭,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不明显。2.C肽释放试验: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优点在于血清C肽测定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病人自身胰岛的分泌功能。四、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仅暂时升高,两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葡萄糖耐量试验先测定病人的空腹血糖,随后让病人口服75 克葡萄糖,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抽血测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96.1毫摩/升,半小时到1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血糖降低至7.8 毫摩/升以下,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有些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可正常,或虽偏高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可诊断为糖尿病,这部分人若不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就有可能被漏诊。五、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血糖易受饮食、活动、药物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随机血糖只能反映取血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可反映采血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观察短期血糖控制效果。六、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糖尿病病人易并发肾损害,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逐渐发展为尿毒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尿常规检查常为阴性,只有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能发现。七、酮体 是脂肪代谢的产物,糖尿病病人血糖严重升高时,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