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班别、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或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和学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满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透明胶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睥睨(pn) 筋骸(ha) 桑梓(zh) 英姿飒爽(s) B.偃仰(yn) 冈陵(lng) 簪笏 (h) 开门揖盗(y)C.琼筵(yn) 收讫(q) 瓮牖(wng yu) 响遏行云()D.夙愿(s) 棨戟(qj) 潦水(lio) 命运多舛(chun)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不少人总是喜欢“以耳代目”,这些人最大的弱点是盲目轻信,往往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千真万确的事实,甚至充当义务宣传员,到处推销、贩卖。B.法庭认为,张晓华因正当防卫而致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C.今年第一个销售周期,地处内陆的泰安市的房屋均价已突破5000元大关,而市府附近的“国山墅”更达到每平方米14000元的高价,令工薪阶层望尘莫及。 D如今的国考公务员招考如火如荼,各级政府通过这个机制,把全社会的人才一网打尽,既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也抑制了教科研发展。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清明节,一群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来到民族英雄袁崇焕墓前深深下拜,告慰英雄在天之灵。B.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C.黄梅戏是安徽的一张重要的名片,加大对它的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黄梅戏、知道黄梅戏、了解黄梅戏,不然黄梅戏会走下坡路。D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而且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我不算有钱 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有钱不一定快乐 看你怎么用 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超然台记宋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糟:酒渣 醨:薄酒 岁比不登:连年没有收成 瀹: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离开 B.而列是夷狄 陈列C. 而适桑麻之野 到去 D.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差异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以修补破败B美恶之辨战乎中 庶几有隐君子乎C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为苟完之计D. 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7. 下列六个句子编为四组,全是直接表现作者“无往而不乐”的一组是( )凡物皆有可观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去雕墙之美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A B, C. D,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所有事物都有值得观赏的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很普通的东西,也都可以使人感到快乐。B 因为欲望太多,而当物类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时,忧伤的情感的自然产生。作者认为这是值得的悲哀的事情。C 作者虽调任胶西知州,生活简陋,但由于有自己喜欢吃的枸杞和菊花,使自己的白发变黑,所以由衷地感到快乐。D 作者在政治上虽失意,但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超然物外,随遇而安,无往而不乐的人生态度。9.断句与翻译。(9分)(1)用“/”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断句。(3分)北 俯 潍 水 慨 然 太 息 思 淮 阴 之 功 而 吊 其 不 终 台 高 而 安 深而 明 夏 凉 而 冬 温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余 未 尝 不 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耳。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 残(唐五代)翁宏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1)这首诗为什么以“春残”为标题,改为“残春”行不行?为什么?(3分)(2)有人说,这首诗第三句中的“落花”,第四句中的“双燕”,是写景,更是写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1)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3)六国破灭, ,战不善, 。(4)三顾频繁天下计, 。 ,长使英雄泪满襟。(5)须行即骑访名山。 , !(6)春江潮水连海平, 。 ,何处春江无月明。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清明节,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逝者,追思先人:在北川老县城,万人公祭遇难者;在北京,45万市民祭奠亲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如烧纸钱等也有了变化。诸如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在以清明上河图闻名的开封,昨天举行的2009清明文化节,诸如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这幅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从扫墓的习俗看,清明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节日。又因为,寂静的春天,万物吐旧纳新,满地都是生命的芬芳,都是刚刚苏醒的泥土的气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人们怎能不去怀念那些不能与之分享良辰美景的逝者?而且,于国于家,总有一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 然而,清明带给中国人的意象与价值,远不应止于此。虽然今天,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 从时间上看,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只是到了唐玄宗年间才与寒食合并,渐渐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也渐渐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与内涵。 如有文史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与“政治清明”等三重境界: 其一是来自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回想人世间的万般美景,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更让人心旷神怡? 其二是来自心灵境界的“清明”。哲家说,真正的哲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本身。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逝者碑上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净与“清明”。 其三则是“政治清明”,这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一种“清明”。“清”就是法制与规章明晰,就是清廉无贪腐;“明”则是光明正大,是阳光政治。君不见,在古代中国,为官者的大堂之内都会以“明镜高悬”标榜。虽然腐败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但它至少表明了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从自然、人心到制度,由“清明”勾勒出的三重境界,同样是三重理想。其包括的意义,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包括寻回人心的价值与内在的安宁,以及为此必须寻求的制度上的保障。 清明时节,哀思寂寂。面对那些已然逝去的生命,或淡或浓,伤感总难免。然而,如上所述,哀伤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清明更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清明还有更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清明连接生者与死者,连接生态、生命和生活。在此意义上,以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的名义,有必要重申“清明”所负载的三重理想。(选自2009年4月5日新京报)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5分)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清明节的祭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已很普及。B虽然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但是谈到清明,人们总会先想到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以致于不能在这美好的季节体会到些许的快乐。C作者认为,清明节虽然到今天在名义上还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但是,它应该带给中国人以更加丰富的意象和价值。D清明能让人从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而扫墓能使生者实现与死者的对话,内心变得宁净而“清明”。E“政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政治理想,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回人心的价值和内在安宁都需要的政治制度的保障。13以下各项中,不能表现“清明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的一项是( )(3分)A清明时节,万物的生长,都清洁而明净B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C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D清明让人们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14从全文看,清明节的意义和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4分)答: 。15作者为什么要“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4分)答: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客”,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生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我又看出绿树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头,回复了初春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出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种种的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树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略有改动)16文章的第二、三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7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梧桐的光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18解释文中最后一段中划线一句话的含意。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19.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有两个镜头的脚本已经写出,请续写其他两个。要求: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合理;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场景】湖边。采莲船上。【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镜头二: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的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 20.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仿写: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答案:4. C(从两方面回答了上文“有钱与没钱”的问题,为首句;承的后半句;承,回答有钱人是否快乐在于他“怎么用钱”;回到自己,与下文相连,是下文“奴隶”、“主人”等观点的论据。)二、5.A (舍弃) 6.D (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组成名词性短语。A,连词,因为/连词,来。B,介词,在/助词,相当于“吧”。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10、(1)【参考答案】不行,“春残”表现了春光正在慢慢流逝,良辰美景正被时间慢慢吞噬,更让人触目惊心,触景生情,而“残春”仅仅表达一个时令,不具有这样的表现力。行,因为“残春”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了落红满地的暮春凄清气氛,给读者以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2) 【参考答案】落花与孤独的主人公互相映衬,双燕与孤独的主人公构成反衬,以景写情,表现了主人公凄凉愁苦的心境。11、默写(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三、参考答案12AB(A“已很普及”错误,第一段中提到这些新的祭祀方式只是“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B“不能在这美好的季节体会到些许的快乐”错误,第一段中提到了“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对一个2分)13 D(文中第五段中说“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因而“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不属于清明负载的“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15(4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因为清明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有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连接着生者与死者,生态、生命和生活,有助于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四、16、(1)极力写了梧桐树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2)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着梧桐叶落的光景”蓄势,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2分)【解析】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写出了叶子密、多、大的特点;与芭蕉、丁香对比,作者觉得梧桐“绿意实在太多了”,“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写出绿意的浓、深。18(1)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或:邻居家虽然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它们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3分)(2)对事物要充分地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生活需要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拥有生活。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围绕其中一点回答均可。)(3分)【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回答时要结合全文的主题或情感倾向,抓住关键词。该句两次用“不能被占有的”,句中的“占有”意味着“拥有”,但“拥有”并不意味着已经理解了,已经体验到了。(2)“启示”是“收获”的意思。根据第一问,它强调的是“占有”的前提是理解和欣赏。五、19、【简析】这是一道扩写题,要求将一首诗逐句扩写成一个个电影镜头,所以既要求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又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且要注意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特别要注意“贪看”“抛”的动作和“羞”的心理活动。这类扩写题是有一定限制的,还要注意整个故事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参考答案】(示例)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船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不好意思。【解题技巧】(1)联想想象法:情景描写需要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要对提供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扩展,所以要求辨情景,要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九课 我们都能守纪律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鄂教版一年级-鄂教版
- Unit2 What's your numbe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参考活动2 做出正确的决定》说课稿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第8课 金鱼饲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小学高年级湘教版(广西)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Unit 2 No rules,no order Section A 2a-2f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蔬果种植理论与实践课件
- 《包身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3 三维模型创作-教学设计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道路运输驾驶员心理与行为分析考核试卷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中文版(机翻)
- 《路基路面工程》全套教学课件
- DL∕T 2582.1-2022 水电站公用辅助设备运行规程 第1部分:油系统
- 【幼儿园园长论文:我将成为一名合格的园长4000字】
- 清廉经营声明函-餐饮服务
- 2024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2年黑龙江统招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
- 初中历史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告法理论与实务
- 法学研究中的案例比较与对比研究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