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5页,23400字左右.
任务书。
开题报告。
PPT答辩稿。
模具图【7张】.dwg
A1-模具装配图.dwg
A3-动模垫板.dwg
A3-动模板.dwg
A3-型芯.dwg
A3-定模板.dwg
A3-工件.dwg
A3-滑块.dwg
一、毕业设计(论文)
摩托车尾灯罩注塑模具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目标
1、产品外型设计:以产品外型素描、外貌图片或图形文件形式之一,提供产品设计方案;
2、所设计产品(或部件)尽量贴近市场需要,设计实用,价廉,质量过关,外形美观之产品;
3、制品总装结构及零件的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尺寸、尺寸公差及配合、电器件或液压件安装尺寸等;
4、制品结构零件的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设计:包括制品的工艺分析、工艺计算、成型机选择、模具结构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
三、进度安排
时间(周次) 工作内容 预定目标及检查方式
2010年12月6日 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0年12月7日-13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 完成开题报告的编写工作,内容齐全
2010年12月7日-2011年1月8日 完成毕业设计第一稿 完成设计任务的基本任务(模具总体结构方案的确定,模架选定、三大系统确定、模仁与主要零件草图,完成说明书初稿,)
2011年1月9日-2011年2月21日 完成毕业设计第二稿 在第一稿的前提下,对结构方案进行修正,完成模具总装图与零件图的绘制,完成说明修改稿的撰写。
2011年2月22日- 5月21日 完成毕业设计第三稿 在二稿前提下,继续完成设计任务的细节修正,基本定稿
2011年5月31日前 完成毕计任务 提交设计任务相关材料
2010年6月 毕业设计答辩
四、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于
2010年 12 月 6 日发出,论文应于
2011年 6 月 1 日前完成,
然后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进行答辩。
五、本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完成的内容
按规范要求完成与选题相关的3000字以上正文一份,以及至少相当于2张A0图图量的任务。完成质量要求如下:
1. 独立完成课题要求的全部工作,格式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
2. 设计(研究)方案合理、可行,在某些方面应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收集信息丰富,处理信息能力强;
3. 正确地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准确,能较好地联系生产实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4. 能密切联系专业理论及应用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毕业设计成果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现实意义,或能体现较强的动手能力;
5. 在整体设计中有组织、管理、施工能力;
6. 对设计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问题,表述概念应清楚无误;
7. 说明书结构规范,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笔流畅。
其中所涉及到的图纸要求有:
1) 模具总装图
2) 样品零件图
3) 所有模具零件图(非标件)
其中所涉及到的说明书要求:
1) 设计过程
2) 相关尺寸公差计算
3) 相关模具结构
4) 相关数据校核
8.提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份。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属于设计类型的题目,设计对象是日常熟悉可见的摩托车尾灯罩,要求设计的模具为注塑模具,根据塑料成型的原理与工艺特点、塑料制作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的绘图软件的操作,并结合实践的经验进行设计
二、选题依据(来源)及其意义:
本栏填写:
1、 为什么选这个题。
毕业设计将总结专业基础和专业技的学习成果,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题要求根据图纸以及任务书设计出结构优化的模具,改塑件为摩托车尾灯罩,它是配在摩托车上用的一种灯罩子,批量很大,为大批量生产。这个课题能充分体现专业知识,对模具设计能力有一定的锻炼。
通过对摩托车尾灯罩的注射模具的设计,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从事本专业
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也同时有一定的初步开发模具能力。另
加深了对 机械基础知识的应用。提高了整体的设计能力。
2、 选题是否企业、公司的课题或项目,是与他人完成,还是独立完成;或是校内课题或实验室建设项目,或是参与教师的课题
利用所掌握的绘图软件与相关注塑模具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部分消费者理想中的产品进行设计,整个设计过程是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帮助下个人独立完成。
三、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1.前期工作:明确设计要求并对产品进行分析,与指导老师沟通,通过身边同学对产品的
造型与其他问题进行调查,通过网络、书籍收集该产品设计的有关资料,综
合产品的实用经济性确定设计思路。
2.过程步骤: ①根据设定的思路对产品进行三维造型,要求产品贴近大众消费要求,模
具能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并易于加工;
②通过三维实体对模具各部分结构进行受力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初步确定模具设计方案;
③对模具设计方案进行最终确定,其中包括模架的选用、型腔的数量及排
布、分型面的确定、流道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推出系统的设计还有
注塑机的选用等;
④根据模具设计方案用AutoCAD绘制2D模具装配图,用UG、ro/E
3D造型,绘制产品的相关零件图;编写零件加工工艺,制作模具零件清单
⑤撰写《设计说明书》并阐述设计思路与流程。
3.后期工作:检查绘制的图纸及《设计说明书》,通过老师指导进行修改工作,从而更好
完成此次的模具设计。
四、论文(设计)工作进程:
阶 段 日 期 安 排
完成开题开题报告 2010 年12 月10 日前
完成产品的工艺分析以及产品 处理,绘制好产品二维图纸 2010 年12 月16 日前
查阅参考文献,确定模具结构草 图,对模具各部分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1稿 2011 年01 月17 日前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2 稿,并配合指导教师完成中期检查 2011 年03 月16 日前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3 稿 2011 年05 月28 日前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定稿 2011 年06 月06 日前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Pro/e计实例教程/陈胜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
[2] UG NX4 模具设计实用教程/陈已明,谢龙汉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3] UG NX4.0中文版基础教程/张云杰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4] 公差配合与测量/胡瑢华,甘泽新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5] Auto CAD 绘图基础与技巧 刘俊英 梁丰 殷小清 主编;
[6]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屈华昌主编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7.8;
[7]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黄志辉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
[8] 机械制造基础/孙学强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
[9]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10] 机械制图/刘力主编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11] 工程力学/顾晓勤主编—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12] 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
[13] UG模具设计实例与技巧 张屯国主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8;
[14] 模具设计指导/史铁梁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15]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周文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16] 模具拆装及测绘实训教程/王晖,李大成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0。
摘 要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盖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设计了注射模具中的各个系统,如浇注系统、导向与定位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并对塑料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根据塑件的产品数量要求,以及结构要求,该模具采用一模一腔。整个设计过程都是用CAD软件进行参数化设计,使整个模具设计过程简单明了。利用MPA软件进行模流分析,为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的指定提供参照依据。使用CAD软件设计成型零件以及非标零件,从而进行全方面的参数化设计,即对模具进行分模、生成元件、装配、试模、开模等设计。调用标准模架以及标准件,从而完成模具的整体设计。直接指导生产。针对塑件的特点,本模具设计了侧抽芯滑块机构,也构成了本次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注射模,参数化设计,侧抽芯和滑块,灯罩
目录
摘 要 I
第一章 前言 1
1.1模具行业发展的现状 1
1.2我国模具发展的现状 1
1.3参数化技术慨述 2
1.4 选题目的以及意义 3
第二章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4
2.1摩托车尾灯罩二维图 4
2.2结构特征分析及成型工艺性分析 4
2.2.1结构特征分析 4
2.2.2成型工艺性分析 4
2.2.3 塑件材料的基本性能 5
2.2.4 塑料的成型收缩率 5
2.2.5 塑件材料的流动性 5
第三章 塑件成形工艺与设备 6
3.1注塑成型工艺条件 6
3.1.1 温度 6
3.1.2 压力 6
3.1.3 时间 7
3.2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8
3.2.1 由公称注射量选择注射机 8
3.2.2 由锁模力选择注射机 8
3.3 型腔数量以及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9
3.3.1型腔数量校核 9
3.3.4 注射压力校核 10
3.3.5 安装尺寸校核 11
第四章 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13
4.1型腔的确定 13
4.2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 13
4.3 浇注系统设计 13
4.3.1 主流道设计 14
4.3.2 冷料穴的设计 15
4.3.3 分流道设计 16
4.3.4 浇口的位置、数量的确定 17
4.3.5剪切速率的校核 18
(1)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18
4.3.6 排气系统设计 19
4.4 成型零部件设计 19
4.4.1凹模结构设计与计算 20
4.4.2 型芯结构设计与尺寸计算 21
4.5模架的选用 23
4.5.1 型腔侧壁以及底板厚度尺寸 23
4.5.2模具高度尺寸的确定 24
4.6导向与定位机构 25
4.7脱模机构的设计 25
4.7.1脱模力的计算 26
4.7.2推件板脱模机构设计 26
4.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27
4.8.1斜导柱的设计 27
4.8.2滑块的设计 30
4.8.3楔紧块的设计 31
4.8.4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干涉现象 31
4.9.2.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34
4.10模具成型零部件材料的选择 34
4.12模具的装配过程 35
4.13 模具运动分析过程 36
模具运动分析过程 36
第五章 试模 36
5.1试模过程 36
5.2 试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原因以及调整方法 37
5.3 试模过程记录 38
第七章 总结 38
参考文献: 40
致谢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