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本科.doc_第1页
儿童心理学-本科.doc_第2页
儿童心理学-本科.doc_第3页
儿童心理学-本科.doc_第4页
儿童心理学-本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春季本科儿童心理学复习题一、 选择题1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 C )。 A成人的翻版B有自己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体 C“小型成人” D环境的产物 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 。 (D) A华生, 高尔顿 B皮亚杰, 弗洛伊德 C弗洛伊德,皮亚杰 D高尔顿,华生 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共_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 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_。( A ) A270 , 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B360 , 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 C270 , 胚胎期、 胚种期、 胎儿期 D360 , 胚胎期、 胚种期、 胎儿期 4分娩过程通常要经过 ( B ) 明显的阶段。 A不确定的几个 B三个 C四个 D两个5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 即 ( A ) 。 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B脑瘫和早产 C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D缺氧、早产、脑瘫和足月低体重儿 6大脑_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_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B ) A右半球, 左半球 B左半球, 右半球 C中脑, 下丘脑D下丘脑, 中脑 7婴儿( A )的发展表现在其视觉与触觉的整合和视觉与听觉的整合中。 A知觉整合能力 B智力 C知觉 D感觉统合能力 8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 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 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 如把“情”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D )现象。 A词汇的过渡缩小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汇的过度扩张D.过度规则化 9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 B )发展三大领域。A道德 B情感和社会性C感知觉D游戏1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_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_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_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C )A皮亚杰、埃里克森、华生 B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C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D斯金纳、弗洛伊德、皮亚杰11( A )以发生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A皮亚杰B华生C弗洛伊德 D斯金纳12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 A )造成损坏的因子。A皮亚杰B华生C弗洛伊德 D斯金纳13对新生儿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 A )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A阿普加B埃里克森C比纳 D安斯沃斯14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神经元的( D )。A复制 B修复C髓鞘化D分化15视觉悬崖是用来研究婴儿( C )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A视觉 B听觉C深度知觉 D感觉16在简单句阶段,幼儿不但会用到成人语言中的一些规则,还会出现( A )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学会说“我们”后,4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A过度规则化B自我中心的特点C词义的过度扩大 D词义的过度缩小17( D )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A法国卢梭 B英国达尔文C捷克夸美纽斯 D英国洛克18( B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A皮亚杰B华生C弗洛伊德 D斯金纳19( C )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A唤起性的互动 B主动性的互动C被动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20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_,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_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A )A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B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C眨眼反射和游泳反射,吸吮反射和行走反射D行走反射和眨眼反射,吸吮反射和游泳反射21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_ “( C )”。A突起 B轴突C突触 D树突22“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 D ) 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而导致的生长障碍。A营养不良 B营养过剩C生长素分泌不足 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23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 A )为主。A复述 B组织C精细加D提取信息时的检索24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 ( A )A扩充 B重新塑造C澄清问题 D重复25在( D )的情况下,儿童更有可能表现出跨性别玩具选择行为。A与异性伙伴一起选择玩具 B与同性伙伴一起选择玩具C和同性父母亲一起选择玩具 D单独选择玩具26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语言加工中枢和( B )中枢。A视觉 B积极情感表达C触觉 D消极情感表达27属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的是( B )。A条件反射B强制性颈反射C吮吸反射D眨眼反射28儿童早期动作发展遵循( D )原则和远近原则。A大小 B左右C内外 D头尾29幼儿阶段指的是( C )岁。A08B06C36D3830( A )是维持幼儿认知操作的重要手段。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31(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A记忆B想象C感知觉 D思维32不属于玩物游戏的是( D )。A摆弄物体B象征游戏C建构游戏D趣味竞赛332岁的幼儿会对哀伤的同伴表现出一定的利他行为,这种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他们可能会要去打那个让同伴哀伤的人,这种反应方式是( B )。A冲动式 B激烈式C避开式 D忽略式34分娩过程共分为( B )个阶段。A2 B3C4 D535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体系,初步将其划分成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及 ( C ) 三大领域。A情绪的发展 B品德发展C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D自我的发展36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并能作为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的一种原始反射是 ( A )。A巴宾斯基反射 B摩罗反射C手掌抓握反射 D行走发射37大脑右半球包括视觉中枢、( C ) 中枢、触觉中枢、消极情感表达中枢。A言语 B动作记忆C非言语声音 D听觉38儿童的视敏度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约 ( A ) 个月时其视敏度水平接近成人。A24 B6C16 D1239(A )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C交往关系 D一般关系40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A3岁 B4岁C5岁 D6岁41 (A )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A出生后的第一年B出生后的第二年C出生后的第三年D出生后的第四年42媒体暴力会降低儿童对暴力事件的( A )。A敏感性 B兴趣C偏爱 D反应性43学前儿童颜色(辨色力)在( C ) 发生的。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44初步掌握本族口头语言的时期是( D )。A婴儿期 B学前期C少年期 D学前末期二、概念题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剌激出现时, 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 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但如果同样的剌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剌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2社会性参照 :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3自尊 :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自尊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经历、将来的行为表现以及长期的心理调整。4同伴 :就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儿童的同伴互动。5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6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7“补偿性生长”: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是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这种“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在5岁前营养不良,大脑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材也会特别矮小。8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9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10气质:是个体由神经类型决定的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11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12性别概念:就是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1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4图式:描述儿童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心理结构,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15脚本:对熟悉环境中重复发生事件的特定顺序和因果关系的概要性表征,这是为了保持特定经历而采用的一种图式。16移情:意识到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18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性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对许多人而言,气质这个词隐含着行为的个别差异的生物基础,这个基础是会遗传且稳定的。19社会性参照:婴儿通过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情,监控他人(比如: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绪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20自我中心性: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现点相区分和调节,并且认为他人都是以与自己相同的方法去观察、思考和感觉。三、简答题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l 分)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l分)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l分);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l分)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l分)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l分)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l分)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国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1. 5 分)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1. 5 分) 。 2简述过程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该理论认为, 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家庭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6 个方面。 (1) 问题解决能力。(1. 5 分);(2) 家庭沟通(1. 5 分);(3) 家庭角色分工( 1. 5 分);(4) 情感反应能力(1. 5 分;(5) 情感卷入程度( 1. 5 分) (6) 行为控制( 1. 5 分) 。根据家庭在上述6 个方面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出家庭功能发挥的程度(1分)。 3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剌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基尼语言的发展说明了语言敏感期的存在。 ( 4 分)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剌激。环境和学习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模仿和强化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 3分) 语言发展还受认知发展、信息处理策略的影响。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1、 2岁的婴幼儿心理表征能力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日渐成熟,这些都是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获得和运用的关键因素。 ( 3分)4如何对待孩子的“物权意识” ?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物权意识”常会引发一些冲突,这可能并不是孩子自私的表现,而是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的结果( 4分)。所以,当父母和老师遇到学前儿童争抢玩具时,可以首先将幼儿的占有欲理解成他们成熟的标志而加以肯定(“对,这是你的!”) .然后再鼓励他们让步(“但是,过一会你可以和其他人轮流玩吗?”)。而不是一味地从成人的眼光出发坚持让孩子分享( 3分)。同时,成人也应该允许孩子拥有某些为数极少的、只属于他自己的、可以不与人分享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3分。5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婴儿记忆的早期迹象表现于他们对刺激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中。当婴儿已习得了某个刺激时,他们就不再注意这个刺激(习惯化);而当新刺激出现时,婴儿会将新刺激与已习得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相匹配,注意则会再度出现。婴儿的记忆能力还表现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中。如见到妈妈或听到妈妈的声音,3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做吸吮动作,这说明他记住了妈妈的样子和声音。记忆的发展还表现在儿童的模仿行为中。婴幼儿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出生不到七天的新生儿就已经能够模仿成人的许多面部表情,如吐舌头、张嘴闭嘴。6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巴顿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6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7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过程,各系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8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如比较喜欢哭闹的孩子,当他们学会了自我控制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安静。第二,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如早期活动水平高的孩子,可能比较容易哭闹、不容易被安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更敏感、更喜欢探索。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父母的抚养实践、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气质产生重要的影响。9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遗传因素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弗林效应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IQ持续下降的儿童一般都生活在贫困的环境里。贫困的环境会阻碍智力的发展,而且这种抑制效应会随时间而累积,所以,个体处于贫困环境中越久,智力测验的成绩就越差。因此,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比如通过玩具、游戏和阅读材料提供刺激;语言刺激;物理环境的组织;骄傲、爱和温暖;学业行为的刺激;树立榜样和鼓励儿童社会成熟;各种日常刺激的变化;避免身体惩罚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10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为了减少消极的情绪体验,6个月大的婴儿会转身避开引起消极情绪的刺激,或是转而寻找可以吸吮的对象,比如吸吮自己的拇指或从照顾者那里寻求安慰。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如咬指甲)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而且,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如在等待食物、索要礼物、等待游戏的时候,他们能让自己把视线转移开。36岁的幼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们已经能够使用很多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用语言和认知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自言自语,“打针不疼,打了针病就好了。”);通过限制感觉输入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例如,“快闭上眼睛,我怕大鲨鱼”,或是闭上眼睛挡住强光,捂住耳朵防止刺耳的声音);通过改变目标来转换心情(如被一个游戏小组拒绝后,决定参加另一个小组的游戏);用一些愉快的念头来克服负面情绪(“妈妈离开我,但是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去看电影了”);重新解释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他(电影演员)没有死,是在演戏,是假的”)等。11如何分析父母的教养行为? 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几个维度?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影响深远。在学前和学龄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有两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温暖和控制维度。父母教养行为的温暖维度,是指父母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父母的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根据这两个维度,可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专制型教养、放纵型教养、忽视型教养。12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试分析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具体地说,同伴有以下作用:(1) 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同伴具有强化作用。同伴间的互动(接受、拒绝、冲突、和好等),会强化、惩罚、或消退幼儿的某种行为,从而影响该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同伴具有示范作用。同伴还会作为一个榜样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一个害怕狗的儿童,在看过同伴与一条他认为很恐怖的狗愉快地玩耍之后,就可能会克服这种恐惧。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由于同伴的年龄相似(因而也会被认为在许多其它方面都是相似的),因此同伴就成为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2) 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同伴能成为儿童知识学习的“小导师”。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中、大班,有些幼儿已经能认识很多字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的让这些孩子来教其他孩子“识字”,对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都会很有助益。13请简述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分别为:(1)0l岁,处于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基本任务为学习信任别人,克服不信任。此阶段的儿童需要其自身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母亲需要能积极、敏感的回应孩子的需要。(2)13岁,处于自主对羞愧阶段,基本任务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怀疑、羞耻感,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父母亲需要给予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36岁,处于主动对内疚阶段,基本任务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家人需要让儿童承担责任和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予保护性态度。14请就“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进行解释和举例。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举例去习惯化:如果同样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举例15请任意选取两个智力理论加以介绍。智力理论包括二因素论、群因素论、层次结构模型、三维结构模型、多元智能理论、三元智力理论。16请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游戏中,儿童与同伴建立了最初的人际关系。游戏促进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儿童有机会学习和表现、检验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的技能;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消极情绪;游戏有助如儿童学习对诸如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17请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心理现象的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不同。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有三个:(1) 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2) 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3)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18请说明影响幼儿期身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请分别举例。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激素、情感、营养、疾病和受伤。19请简述鲍尔贝的婴儿依恋行为的发展阶段,并对其中的某个阶段加以举例说明。运用鲍尔贝的理论,婴儿依恋行为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对人有选择反应阶段、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的依恋期和交互关系形成阶段。注意举例说明。20请简述影响同伴接受性的因素。有五个影响因素:父母的教养行为、出生次序的影响、认知技巧、名字和生理特征。四、论述分析题(l6分) 1当一个8 岁的儿童看到父母谈论外地人时态度轻蔑,那么他也可能学会了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外地人。请用班杜拉的理论解释这个学习过程。班杜拉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3分)。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4分)。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 3分)。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 2分)。当一个 2岁的儿童观察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与小狗建立积极的关系( 2分);而当一个 8岁的儿童看到父母谈论外地人时态度轻蔑,那么他也可能学会了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外地人( 2分)。2家庭功能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什么是家庭功能?在和谐健康的家庭中,家庭功能有什么特点?从家庭功能的执行过程来看,家庭功能是指家庭为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如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还要为他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养条件。从家庭功能的结构来看,家庭功能就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包括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关系、相互关怀、应对能力、家庭零距离以及在家庭应对外界压力事件中所体现的家庭生活质量。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家庭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 家庭功能执行情况良好的家庭,面对家庭问题时,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强);(2) 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顺畅,每个人都能坦诚相待,言所欲言、知无不言(家庭沟通顺畅);(3) 家庭角色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既没有人越俎代庖,也没有人推卸责任(家庭角色分工明确);(4) 家庭成员间互动充分、情感交流深入,经常有爱与相互接受的身体的、语言的沟通(如拥抱等)(情感反应能力强);(5) 家庭成员间有较高的情感卷入,家庭成员对家庭有较高的认同,家庭成员间也有较高的接纳和认可(情感卷入程度高);(6)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控制能力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功能执行情况不好的家庭(如有婚姻冲突、冷战或离异的家庭),各有各自的问题,但基本上都可从以上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是六个方面进行分析。3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 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