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1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本题考查事物是运动、变化的。A表述错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旨在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故选B。【答案】B2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导学号:25520063】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解析】A强调“谁”在运动,而材料强调的是“用(运动)”的作用,排除;C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答案】B3下列对“飞矢不动”评价正确的是()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BCD【解析】观点明显与题中的“不动”相悖,排除。【答案】C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材料强调“率皆有法”,即规律具有普遍性,D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A、C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D5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陈化榜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在庞杂的基因组序列中找到了控制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并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使糯玉米也拥有这一基因,从而培育出我国首个异交不亲和糯玉米。这表明() 【导学号:25520064】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自然发展的规律B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认识利用的D规律具有普遍性【解析】在庞杂的基因组序列中找到了控制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并培育出我国首个异交不亲和糯玉米,说明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利用的,C项符合题意。人不能改变规律,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6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解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项草木的荣枯有其自身的规律,符合题意,入选。【答案】D7“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说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解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律。因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A符合题意;B、C、D观点错误。【答案】A8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规律具有客观性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或创造规律【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规律的关系。A本身正确,但没有说明人与规律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应选;C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答案】B92016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人们再次感受到了雾霾的威力。据分析,雾霾的成因主要是城市及周边区域的人为源污染物(汽车尾气、工厂污染物、采暖排放的CO2等)排放,加上气象条件不佳,导致大量污染物无法扩散出去,从而在城市密集的中东部形成了大面积的区域性雾霾现象。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为减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题目要求为减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要根据“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先在材料中找到产生雾霾的原因,再根据教材内容说明减轻雾霾的“建议”。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应尊重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角度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说明。【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减轻雾霾需要我们尊重自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减轻雾霾需要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违背规律,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我们要在认真研究雾霾成因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能力提升10下列观点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江河竞注而不流C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正确反映了这种关系。B项体现了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C项是唯心主义运动观,D项是否定相对静止存在的诡辩论,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11成年人每天摄入和吸收2 000卡左右的能量,同时每天消耗和释放2 000卡左右的能量,从而使体重保持基本不变。这表明() 【导学号:2552006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BCD【解析】“摄入和吸收、消耗和释放”这是人的新陈代谢,是运动;“使体重保持基本不变”即相对静止,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正确;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不正确。【答案】B12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BCD【解析】认为世界是火,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认为是“活”火,燃烧且熄灭,体现了;强调“在一定的分寸上”体现了;与材料无关。【答案】A1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导学号:25520066】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复杂但有其内在规律认识规律就能实现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BCD【解析】认识规律只是防灾减灾的必要条件,说法片面;人们应该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能一味顺从自然,说法错误。【答案】A14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变”与“不变”相统一的合理性。【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把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然后据此审读材料,弄清“变”与“不变”的内涵,再用观点统率材料,具体说明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答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十八届三中、四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