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导学案课题.doc_第1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课题.doc_第2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课题.doc_第3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课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中高效课堂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芦花荡 主备时间2011.9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课前预习知识链接: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2.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二)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三)环境要素: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总结: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3.给加粗的字注音: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吆喝一梭机枪蹿仄歪趴扒飒转弯抹角4.课堂自学(、复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时间:一天夜里 地点:芦苇塘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流血,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2再读课文,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第二部分:(9-54)叙述老头子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开端、发展) 一层:写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回苇塘找队伍。 二层:写大女孩在冲破敌人封锁线时负了伤。 三层:老头子为没能完成护送任务而内疚,发誓要为女孩报仇。第三部分:(55-末尾)叙述老头子智斗日本鬼子的经过。(高潮、结局)(3、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合作研讨1.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本文使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分别找出下列描写方法的据体语句。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景物描写:(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找出相关语句。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深层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学生思考,讨论。(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4、分析文中环境描写(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划出,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2.)引导学生分析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6、把握文章主题本文写的是残酷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却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作者仍以沉静从容的姿态书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镌刻白洋淀的英雄代表老头子。设想你就是孙犁,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表现家乡祖国的美以及人们为此作出的努力,老头子身上所展现的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团中高效课堂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主备人:田洪星 班级:初二语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情感。2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写法。3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身后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2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3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4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自学导航1、 读课文,把你所发现的生字词整理下来。2、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2、 再读课文,(1)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 。明确:(写作手法)(2)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教师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3)、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4、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