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58页,25000字左右。
开题报告一份。
中期报告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图纸共19张,如下所示
A0-装配图.dwg
A2-动模垫板.dwg
A2-动模座板.dwg
A2-型腔固定板.dwg
A2-型芯固定板.dwg
A2-定模座板.dwg
A3-型腔镶块.dwg
A3-垫块.dwg
A3-推杆固定板.dwg
A4-回程杆.dwg
A4-塑件零件图.dwg
A4-定位圈.dwg
A4-导套.dwg
A4-导柱.dwg
A4-拉料杆.dwg
A4-推件杆.dwg
A4-推杆垫板.dwg
A4-斜导柱.dwg
A4-浇口套.dwg
工艺卡片.dwg
遥控器电池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遥控器电池后盖注塑模具的设计,共分十四节,主要包括:塑件材料的分析与设计方案的论证;注塑机的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成型零件的设计;导向机构的设计;脱模机构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等。
本次设计为一模两腔,塑件材料选用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即工程材料ABS),浇口形式选用了侧浇口,模具结构为直接分型——推杆推出机构。通过以下计算和设计是可行的,并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一种塑料遥控器电池后盖进行模具设计。本文先介绍了注射模具国内外的发现状况及发展趋势,其次介绍了注射成型原理和工艺过程;根据塑件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塑机,进而选择合适的浇注系统与冷却系统;通过计算,对导向机构、脱模机构和侧向分形与抽芯机构进行设计。
该模具的凸凹模均采用嵌入式的型腔和型芯,精度高,节省材料,改善了模具加工的工艺性,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成本。该模具采用单分型面设计,通过滑块和斜导柱实现开合模动作,模具运动平稳可靠。塑件能顺利脱模,该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合理,模具的制造成本低。成型的壳体塑件质量合格稳定,使塑件质量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关键词:遥控器电池后盖;注塑模具;侧抽芯机构;导向机构;脱模机构
The Design of the Telecontroller Injection Mold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elecontroller,and consisted 14 parts.Mainly include analysis of plastic material and argumentation of design project; selecting injection machine; devising mold structure;devising molding parts; devising oriented framework; devising stripping framework; devising side parting and pulling framework.
The mold is consisted of two cavities. The plastic material select 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 (i.e.engineering material ABS). The sprue form choose a side gate, die structure for direct classification--push rod pushing mechanism.By the following calculation and design is feasible, and can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production.
The design is mainly remote control battery cover of a plastic mold design.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jection mold found at home and abroad, followed by injection mold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plastic parts require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then select the appropriate gating system and cooling system;, oriented agencies, stripping agencies and lateral fractal design core-pulling mechanism.
The mold punch and die are embedded in the cavity and core, high precision, material savings, improved mold process, reducing the cost of production of the mold. The mold with a single parting surface design, mold opening and closing action slider and Bevel Pillar, the mold movement is smooth and reliable. Plastic parts smooth stripping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old design, mold manufacturing costs low. The molding of the plastic parts of the housing of acceptable quality and stability, so that the quality of plastic parts comply with the design and use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elecontroller; Injection Mold; Devising Side Parting; Devising Oriented Framework; Pulling Framework
主要符号表
额定锁模力
模腔压力
安全系数
最小模具厚度
最大模具
塑件尺寸误差
塑料的最大收缩率
塑料的最小收缩率
塑件尺寸
塑料的平均收缩率
塑料的公差
模具制造公差
型腔许用变形量
型腔材料的弹性模量
型腔材料的需用压力
脱模斜度
摩擦系数
脱模力
推杆长度系数
总脱模力
应力
屈服极限
目 录
1绪论 1
1.1题目背景 1
1.2题目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
1.3中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2
1.4塑料模具发展走势 2
2塑件材料分析与方案论证 4
2.1塑件材料的选择及其结构分析 4
2.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 4
2.3塑件收缩率与模具尺寸的关系 6
2.4方案论证 7
3注射机的选择 11
3.1确定零件的体积 11
3.2选择注射机及注射机的主要参数 11
3.2.1注射机的类型 11
3.2.2注射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12
3.2.3注塑机的校核 13
4模具结构设计 15
4.1浇注系统 15
4.1.1浇注系统的作用 15
4.1.2浇注系统布置 15
4.2浇注系统设计 15
4.2.1浇口套的设计: 15
4.2.2冷料井设计 17
4.2.3分流道的设计 18
4.3浇口设计 18
4.3.1浇口的类型 19
4.3.2浇口的位置 19
5成型零件设计 20
5.1分型面的设计 20
5.2成型零件应具备的性能 21
5.3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21
5.3.1凹模(型腔)结构设计 21
5.3.2型芯的结构设计 21
5.4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22
5.4.1影响塑件尺寸和精度的因素 22
5.4.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3
5.4.3成形型腔壁厚的计算 25
6导向机构的设计 27
6.1导向机构的作用 27
6.2导柱导向机构 27
6.2.1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 27
6.2.2导柱的设计 28
6.2.3导套的设计 28
7脱模机构的设计 30
7.1脱模机构的结构组成 30
7.1.1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30
7.1.2脱模机构的结构 30
7.1.3脱模机构的分类 30
7.2脱模力的计算 31
7.3简单脱模机构 31
7.3.1顶杆脱模机构的设计要点 31
7.3.2顶杆的形状 32
7.3.3顶杆强度的计算 32
7.4复位装置 33
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34
8.1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 34
8.2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4
8.2.1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要点 34
8.3斜导柱的计算 35
8.3.1抽拔力的计算 35
8.3.2抽芯距的计算 35
8.4斜滑块的设计 36
8.5开模结构设计 37
9排气系统的设计 38
10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39
10.1温度调节系统的作用 39
10.1.1温度调节系统的要求 39
10.1.2温度调节系统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39
10.2冷却系统的机构 40
10.2.1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40
10.2.2模具冷却系统的结构 41
11塑料模具用钢 42
11.1注塑模材料应具备的要求 42
11.2模具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42
11.3本模具所选钢材及热处理 42
12模具工作过程 44
13模具的可行性分析 44
13.1本模具的特点 45
13.2市场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45
14总结 46
参考文献 47
致谢 48
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49
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50
附录 5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有“模具工业是进入富裕社会的源动力”之说,可见其受重视之程度,当今“模具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塑料注射磨具是成型塑料制件的一种重要工艺装备,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 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615 kg 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CAD/CAE/CAM
系统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我国模具的设计水平和加工能力。目前在国内应用的主要软件有美国PTC 公司的CAD/ CAE/ CAM集成化系统PRO/ ENGINEER、美国EDS 公司的CAD/ CAM软件UG- Ⅱ,我国目前的产业组织结构现状:目前我国的磨具生产企业可划分为四大类,即专业模具厂,专门生产磨具外供;专门生产模具外供;产品厂的模具分厂或车间,以供给本产品厂所需的模具为主要任务;三资企业的模具分厂,其组织模式与专业模具厂相类似,以小而专为主;乡镇模具企业,与专业模具厂相类似. 其中以第二类数量最多,模具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 %以上。近些年来,由于塑料制品的不断发展,对于塑料模具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其用钢方面也提出了不少的要求,选用不同的钢材来制造塑料模具所表现出来的质量和性能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塑料模具钢的制造工艺,特别是热处理工艺也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a低碳钢及低碳合金钢制模具,:下料-锻造模坯-退火-机械粗加工-冷挤压成形-再结晶退火-机械精加工-渗碳-淬火、回火-研磨抛光-装配。b高合金渗碳钢制模::下料-锻造模坯-正火并高温回火-机械粗加工-高温回火-精加工-渗碳-淬火、回火-研磨抛光-装配。c调质钢制模具: 下料-锻造模坯-退火-机械粗加工-调质-机械精加工-修整、抛光-装配.d碳素工具钢及合金工具钢制模具: 下料-锻成模坯-球化退火-机械粗加工-去应力退火-机械半精加工-机械精加工--淬火、回火-研磨抛光-装配.e预硬钢制模具: :下料-改锻-球化退火-刨或铣六面-预硬处理(34~42HRC)-机械粗加工-去应力退火-机械精加工-抛光-装配[4]。
2. 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遥控器电池后盖注塑模设计,了解一些模具行业的新技术,并且熟悉并应用一些设计软件,为今后从事机械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3.1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了解模具设计的特点及内容(包括拟定设计方案,确定塑件的工艺和模具类型腔数、确定成型方法等);
(2)明确模具的分型面,和加热与冷却系统等
(3)了解应用注塑模具的过程。
4.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4.1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拟定设计方案,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和公差,成型腔壁厚;型芯垫板厚度。
(2)模具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工艺路线分析。
(3)确定加热与冷却系统
(4)模具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工艺路线分析。
(5)对设计中典型模具零件编制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卡片
4.2 前期已开展工作:
(1)明确设计要求,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 零件的结构和技术要求分析
5.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1)1-4周,下达任务书,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5-6周,对给定的塑件进行测绘,绘出塑件零件图;
(3)7-10周,完成方案设计、装配图设计,完成外文翻译、撰写中期报告,准备中期答辩;
(4)11-15周,完成全部零件设计,并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剖析,作出模具开合图; (5)6-17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6)18周,整理资料,准备答辩。
5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周永泰。模具工业2003年经济运行展望【j】。模具工业,2003,(1):57-58
[2] 罗继相. 浅析我国模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对策[J ] . 模具技术, 2001 ,
[3] 王 颖. CAD 技术在模具行业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J ] . 天津理工院学报, 2003 , 19 (2) : 54256.
[4] CHOI B K. C2spoace based CAPP algorithm for freeform die2cavity machining [J ] . Computer2Aided Design ,
2003 , 35 (2) : 1792189.
[5] MIAOHKJ , SRIDHARAN N , SHA HJ . CAD2CAM integration using machining features[J ] . Int Jou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 2002 , 15 (4) : 2962318.
[6] 韩向东, 陈 炜. 基于网络的模具CAD/ CAE/ CAM/ 一体化系统研究[J ] . 农业机械学报, 2001 , 32
(6) :84287.
[7] LIMT, CORNEYJ , RITCHIE J M, et al . Optimizing tool selection[J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ion Re2
search , 2001 , 39 (6) : 123921256.
[8] 陈光明. 压铸模CAD/ CAE/ CAM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 . 铸造技术, 2004 , (2) : 1482149.
[9] 戴国洪. 数控加工CAD/ CAPP/ CAM集成系统的研究[J ] . 机械制造, 2000 , (8) : 18220.
[10] 张海鸥. 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 . 模具技术,2000 , (6) : 35237.
[11 ] 姚真裔. 模具CAD/ CAM/ CAE 集成制造在铸造中的应用[J ] . 铸造技术, 2003 , (4) : 2802281.
[12] 金涤尘,宋放之.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13] 王 都. 加速模具工业发展[J ]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2 , (3) :35237.
[14] 周华民,李德群. ASP:注射模CAE 软件应用新模式[J ] . 塑料科技, 2002 , (1) : 47249.
[15] 杜 鹃. CAD/ CAM/ CAE 技术在模具生产中的应用[J ] . 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 , (1) :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