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doc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抽芯】【20张图纸/21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抽芯】【】【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论文正文.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中期报告.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
A0-注塑模具装配图.dwg
A1-动模板.dwg
A1-定模板.dwg
A2-动模座板.dwg
A2-动模支撑板.dwg
A2-垫块.dwg
A2-定模座板.dwg
A3-型腔.dwg
A3-型芯.dwg
A3-拉料杆.dwg
A3-推杆.dwg
A3-滑块.dwg
A3-顶杆固定板.dwg
A3-顶杆托板.dwg
A4-定位环.dwg
A4-斜导柱.dwg
A4-楔紧块.dwg
A4-浇口套.dwg
A4-滑块镶件.dwg
A4-照相机外壳工件.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2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9782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9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5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照相机 外壳 注塑 模具设计 抽芯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52页,21000字左右。
开题报告一份。
中期报告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图纸共20张,如下所示
A0-注塑模具装配图.dwg
A1-动模板.dwg
A1-定模板.dwg
A2-动模座板.dwg
A2-动模支撑板.dwg
A2-垫块.dwg
A2-定模座板.dwg
A3-型腔.dwg
A3-型芯.dwg
A3-拉料杆.dwg
A3-推杆.dwg
A3-滑块.dwg
A3-顶杆固定板.dwg
A3-顶杆托板.dwg
A4-定位环.dwg
A4-斜导柱.dwg
A4-楔紧块.dwg
A4-浇口套.dwg
A4-滑块镶件.dwg
A4-照相机外壳工件.dwg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摘 要
塑料注射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设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它不仅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照相机外壳是一类体积适中,形状、结构较为简单的塑料零件。根据照相机外壳的结构确定模具的结构方案,利用塑件的三维零件图,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方式,进而画出其模具的CAD装配图和零件图。
通过对塑件的结构分析,本次设计采用一模四腔设计,滑块侧抽芯机构,实现照相机外壳侧孔的生成;采用侧浇口形式;塑件的体积适中,采用推杆推出实现脱料。采用此模具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塑件的表面要求和尺寸精度,而且生产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可行性强,是一副实用性很强的模具。

关键词:注塑模具;照相机外壳;塑件;斜滑块

The camera shell injection mold design
Abstract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is the basis of process equipmen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electronic, automobile, motor, electrical appliance, instrument, home appliances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s, 60%-80% of the parts, must rely on forming die. It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products,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a country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ical level.
Camera housing is a kind of medium in size, shape, simple structure of plastic parts. According to the camera shell structure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scheme of the mould, plastic parts of the 3D part drawings, the main structure of dies, and then draw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 parts CAD parts and assembly plans.
Through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lastic parts, the design adopts the design of a mold four cavity, slanted slide block core-pulling mechanism, realization of generating camera housing side hole; the side gate; moderate volume of plastic parts, the push rod is introduced to achieve stripping. The die structure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surface requirements of plastic parts and precision, and high productivity, low cost, simple structure, strong feasibility, is a very practical mould.

Key words: injection mold; camera housing; plastic parts; Oblique slippery

主要符号表
G——注塑机的实际最大注射量, 或g;
T——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t;
q——熔融塑料在模腔内的压力, ;
S——注射机开模行程,mm;
——塑料的平均收缩率;
——制品的设计公差;
——模具制造公差;
——型芯或成型孔中心距;
——制品孔或凸台中心距;
——动模板受的总压力,MPa;
F——塑件浇注系统在动模上的投影面积, ;
P——型腔压力,一般取25~45MPa,取32MPa;
E——塑料的弹性模量, ;
——塑料的成型收缩率,查表取 ;
——型芯的脱模斜度,为1° 
——塑料的泊松比,查表得 
——与 及 有关的系数, 
——塑料与型芯间的静摩擦因数;
——推杆最大应力, 
c——型芯成型部分的平均周长,mm;
h——型芯被塑料包紧部分的长度,mm;
p——单位面积的包紧力,MPa
——推杆最大应力, 
——抽芯力,N
——冷却介质的体积流量, ;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注入模具中的塑料质量, 
——单位重量的塑件在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 
——冷却介质的密度, 
——冷却介质的比热容, 
——冷却介质的体积流量, 
——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传热膜系数, 
——模温与冷却介质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

目 录
1 绪论 1
1.1概述 1
1.2模具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1
1.2.1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1
1.3本课题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3
1.3.1本课题的内容 3
1.3.2具体要求 3
2 模具方案的论证和选择 4
2.1 ABS注射成型的原理及工艺过程 4
2.1.1注射成型的原理 4
2.1.2注塑成型工艺过程 4
2.1.3注射成形工艺参数 4
2.2 注塑模具的基本组成 4
2.2.1基本组成 5
2.2.2注塑模具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5
3 注射机的选择和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分布 6
3.1塑件材料的选择 6
3.2塑件的基本资料 6
3.2.1产品资料 6
3.3ABS注射工艺性 6
3.4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分布 7
3.5注射机的选择 8
3.5.1注射量的校核 8
3.5.2锁模力的校核 8
3.5.3最大注射容量校核 9
3.5.4注射压力校核 9
3.5.5模具厚度的校核 9
3.5.6开模行程的校核 9
3.6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0
3.6.1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0
3.6.2分型面的分类 10
3.6.3分型面的确定 10
4 排气系统的设计 12
5 浇注系统的设计 13
5.1浇注系统设计的原则 13
5.1.1了解塑料的成型特性 13
5.1.2布局合理 13
5.1.3防止型芯和塑件的变形 13
5.1.4减小流程及塑料耗量 13
5.1.5排气良好 13
5.1.6修整方便,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13
5.2主流道设计 13
5.3冷料穴设计 14
5.4分流道设计 14
5.5浇口设计 14
5.5.1浇口的主要作用 15
5.5.2浇口位置的选择原则 15
5.6浇口套的选择 15
6 拉料杆的设计 16
7 成型零件的设计 17
7.1凹模、凸模的结构设计 17
7.1.1凹模的结构设计 17
7.1.2凸模的结构设计 17
7.2成形零件钢材选用 17
7.2.1成形零件对钢材的要求 17
7.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17
7.3.1工作尺寸分类和确定 17
7.3.2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如下。 18
7.4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9
7.4.1凹模尺寸计算 19
7.4.2凸模和型芯的尺寸计算 19
7.4.3型芯中心距或成型孔中心距尺寸计算 20
7.5动模板强度校核 20
8 脱模机构的设计 22
8.1脱模机构的基本要求 22
8.2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22
8.3推出机构的确定 22
8.4脱模力的计算 22
8.5推杆强度的校核 23
8.6复位杆的设计 24
9 导向机构的设计 26
9.1导向机构的作用和设计原则 26
9.1.1导向机构的作用 26
9.1.2设计原则 26
9.2导柱导套的设计 26
9.2.1导柱的设计 27
9.2.2导套的设计 27
9.3导向孔的布局 27
10 抽芯机构的设计 29
10.1抽芯机构概述 29
10.2抽芯机构的确定 29
10.3斜导柱抽芯机构的结构设计 29
10.3.1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 29
10.3.2斜导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29
10.4斜导柱抽芯机构的有关参数计算 29
10.4.1抽芯距S 30
10.4.2斜导柱倾斜角 的确定 30
10.4.3抽芯力的计算 30
10.4.4斜导柱直径的计算 30
10.4.5斜导柱长度的计算 31
10.5斜导柱的结构 31
10.6滑块的设计 32
10.7楔紧块的设计 32
10.8导滑槽的设计 33
10.8.1设计要点 33
10.8.2导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关系 33
10.8.3导滑槽的结构 33
11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34
11.1温度调节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34
11.2温度调节系统的要求 34
11.3模具温度对制品质量的影响 34
11.3.1变形 34
11.3.2尺寸精度 34
11.3.3力学性能 34
11.4模具冷却装置的设计 34
11.4.1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 34
11.4.2确定冷却系统的参数 35
11.4.3水嘴的结构形式 37
11.4.4冷却水道的结构 37
12 其它结构零部件设计 38
13 模具的材料 39
13.1塑料模具对模具材料的要求 39
13.2塑料模具常用材料 39
13.3模具的淬火硬度 39
13.4模具的表面粗糙度 39
13.5热处理的选择 39
13.6模具材料性能分析 40
14 模具的可行性分析 41
14.1模具的特点 41
14.2经济效率与市场前景分析 41
15 结论 42
参考文献 43
致 谢 44
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45
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46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1题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1.2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2.1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模具工业起步晚,底子薄,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尤其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模具的商品化程度,推动了模具技术和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模具工业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所以还需花费大量资金向国外进口一些模具,特别是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的模具,仍主要依赖进口。
1.2.2国外研究情况
(1)CAD/CAE/CAM的广泛应用,显示了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优越性。
(2)为了缩短制模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普遍采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3)快速成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获得普遍应用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主要内容
(1)绘出塑件零件图 
(2)完成注射模具装配图设计 
(3)绘出所有成型零件图 
(4)至少有一张3号图纸应用AUTOCAD软件绘出
(5)设计方案的拟定 
①确定成型方法
②确定模具类型及型腔数
③型腔的布置
④选择注射机规格(包括对注射机几个参数的校核)
⑤确定分型面
⑥确定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 
⑦选出顶出方式及抽芯机构
⑧确定拉料杆的形式
⑨确定加热与冷却系统
(6)3000字文献综述 
(7)经济和环保分析 
(8)典型零件材料及热处理路线分析 
(9)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卡片 
2.2拟采用的研究方案
塑件为照相机外壳(长*宽*高=110*64*21mm),厚度为1mm,选用多型腔模具(一模两腔),选择底面作为分型面,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顶杆推出,机动抽芯机构(斜导柱抽芯)。
浇口设计类型有:直接浇口,侧浇口,点浇口,潜伏式浇口。
由于照相机外壳采用一模两腔式分布结构,而且外壳注塑件事属于薄壁小型塑件,宜采用侧浇口。
脱模机构为简单脱模机构(顶杆脱模机构,顶管脱模机构,推板脱模机构)和复杂脱模机构,根据塑件特征,此次设计选择顶杆脱模机构。
导向机构可分为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类型。导柱导向机构主要用于动、定模之间的开合模导向;锥面定位机构主要用于动、定模之间的精密对中定位。根据设计需求,此次设计采用导柱导向机构。
抽芯机构分为:机动抽芯(斜导柱抽芯,斜滑块抽芯,齿轮齿条抽芯等),手动抽芯(螺纹机构抽芯,齿轮齿条抽芯,活动镶块芯,其他抽芯等),液压抽芯。
机动抽芯具有脱模力大,劳动强度小,生产率高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采用。手动抽芯机构结构简单,但生产强度大,生产率低,在无法采用机动抽芯时,就必须采用手动抽芯 。液压抽芯机构抽拔力大,但由于成本较高,增加了操作工序,故很少使用。综上所述,此次设计抽芯机构选择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斜导柱抽芯机构。
2.3研究方法或措施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每个人的设计步骤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和程序是非常重要的。模具设计人员按照一个规范的设计程序来进行设计,对于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后续的模具管理与制造工作艘是大有裨益的。
具体步骤如下:
(1)塑件工艺分析
①塑件原材料分析
②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分析
③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④塑件注射工艺的参数的确定
(2)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①分型面选择
②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
③浇注系统设计
a主流道设计
b分流道设计
c浇口设计
④抽芯机构设计
a确定抽芯距
b确定斜销倾角
c确定斜销的尺寸
d滑块与导滑槽设计
⑤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a凹模的结构设计
b型芯结构设计
(3)模具设计的有关尺寸计算
①下凹模镶块型腔侧壁厚度及底板厚度计算
②上凹模型腔侧壁厚的确定
(4)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设计
(5)相关模具零件结构的强度、刚度校核,以及模具与注册成型机的相关参数的校核
(6)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零件工作图
(7)复核设计图样
3.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3.1研究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结构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分型面、模具型腔数的确定、抽拔力的计算、浇注系统、顶出机构、抽芯机构、加热和冷却装置和推出机构的设计;重要零件的校核和注射机的选择等问题。难点是抽芯机构、顶出机构、推出机构、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校核、注射压力的校核和抽拔力的计算问题。
3.2前期已开展工作
(1)学习相关课程,掌握注塑模具设计的流程及其步骤
(2)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
(3)绘制出塑件图
4.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1)1-2周:查阅资料,熟悉设计内容
(2)3-4周: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
(3)5-6周:结构方案设计与选择
(4)7-12周:装配图零件图设计。
(5)13-14周:零件强度的校核
(6)15-17周:撰写毕业论文
(7)18周: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 詹友刚 《PRO/ENGINEER 快速入门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詹友刚 《Pro/ENGINEER 模具设计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何满才 《pro/engineer 模具设计与 mastercam 数控加工》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6
[4] 齐晓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5
[5] 徐庆仁 《国外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2 年第4期
[6] 靖永慧 《浅析现代模具制造行业发展》 《模具技术》2001 年第 5 期
[7] 周永泰 《中国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电加工与模具》2005 年第 S1 期
[8] 齐晓杰 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7
[9] 罗晓晔 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
[10] 冯炳尧、韩泰荣、蒋文生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
[11] 刘莹, 宋满仓. 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 J ] . 机械工人,2002( 11) : 42.
[12] 李德群, 唐志玉. 塑料与橡胶模具设计[ M ] .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3]刘玲,周旭东.模具CADV CAE/ CAM的发展和展望[J]. 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7(3):5-8. 
[14]赵丹阳,宋满仓,王敏杰.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综述[J].模具制造, 2003,(8):2. 
[15]李志刚.模具 CAD/CAM[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6]Dania Brunello, Giancarlo Calvagno,Member, IEEE, GianAntonioMian, and Roberto Rinaldo,Member, IEEE.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Video Using Temporal Information. IEEE Tran. On Image Processing, Vol12,No. 2, February 2003
[17] Brunello, D. ; Calvagno, G. ; Mian, G. A. ; Rinaldo, R. ;Lossless video coding using op timal 3D p rediction. Image Processing. 2002. Proceedings.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me 1,22 - 25 Sep t. 2002 Page ( s) : I - 89 - I - 92 vol. 1
[18]XWu. Lossless Comp ression of Continuous - Tone Imagevia Context Selection,Quantization andModeling[ J ]. IEEE Trans.On Image Processing, 1997, 6 (5) : 656—664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内容简介:
_ de 0609, 44306 +332 40 68 31 71, +332 40 68 31 41 F N R. 607, 0609, , 2 1100 In on in to as In we a of on is by It of We on of is We of as of an of It is to be to is an of in of In of is is of of of of is to of on of 12. As a be as as so as to of of of on of of to So of be as an he of in is a to of to of as in In of is is as of is by s be in a an is of 3. an be 5% 0% 3. of in it to in In of be to It be in of is of of be of of of 010 2010) 3 : 16 13N n on et 4 an to a in 5 to in i.e a 6 of a so be is a of 6. is at to in to of of in of in to an 47. is on a 6 a of on of on Xu et 8 go in on o is by 7 or 4. of is of to be is of to is on of In a is is to To et 4 s et 7 is a on It be et 5 a to of is it a of of In be a an is 2 he in is to of a ). is in so be in et 4. : on a of as of ). of is a as in a to of is an in of of is of in to of at of so n be of of is by of it is to in of is In to be is of is as of an of at of 1). of 1is to a of 2in 47 to at of to 4 of by It be is to On of is ()+=222112. ) T : ) ),0(,0 21X , is =of at 3 et 4 of by of to ) w=4): , 3643= in s : : of a . ) in is in . on of . at ,2,1 = on ) at We of is 15K K). a of is it be as a : : a )( (by is . : : on is to ) s ). in a to of ). is to of is to we of at is 5 (20K 5K). In is to at it is a of in : )( . (by . . : : he of 2is . of in is as of on is 340K a 36 K). at at to a of in if is be a by of in is . of is ). : n an to on a to a in to in it a of in a of to by 1 . F. 2001. 2 104, 1997. 3 S. Y. N. T. S. C. of on of 23:2211995 4 L. Q K. C. S. A he of J. 120:1651998. 5 J. G. M. of 123:2262001. 6 J. C. of a an J. 120:2262002. 7 E. L. F. of of 222004. 8 X. E. S. of in 41:12652001. 16关于注塑模有效冷却系统设计的方法 摘要 :在热塑性注塑模设计中,配件的质量和生产周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阶段。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的是确定能减少像翘曲变形和不均匀性收缩等的不必要影响的冷却条件。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能优化设计冷却系统的方法。基于几何分析,使用形冷却概念来定义冷却管路。它定义了冷却管路的位置。我们只是沿着已经确定好了的冷却水路来分析强度的分布特征和流体的温度。我们制定了温度分布作为最小化的目标函数,该函数由两部分组成。它表明了两个对抗性的因素是如何调解以达到最佳的状态。预期的效果是改善零 件质量方面的收缩和翘曲变形。 关键词 :逆问题 热传递 注射模 冷却设计 1 简介 在塑料工业领域,热塑性注射模应用非常广泛。这个过程包括四项基本阶段:加料、塑化、冷却和脱模。大约整个过程的 70%的时间都在进行产品的冷却。此外,这一阶段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产品必须尽可能统一冷却达到最小化凹痕、翘曲变形、收缩和热残余应力等不必要影响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的最有影响力的参数有冷却时间、冷却管路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冷却液的温度以及流体和管道内表面的热传递系数。 冷却系统的设计主要基于设计师的经验,但是 新的快速成型工艺的发展使非常复杂的管路形状制造成为可能,这是先前的经验理论达不到的。所以冷却系统的设计必须制定为一个优化问题。 传递分析 由于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在注射工具方面热传递的研究是一个非线性问题。然而,像热导率和热容量这些模具的热物理参数在温度变化范围内都恒为定值。除了聚合物结晶的影响被忽视外,模具及产品之间的热接触阻力也常常被认为是常数。 温度场的分布是在周期边值条件下求解傅里叶方程得到的。这个演化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循环部分和一个平均瞬时的部分。循环部分常常被忽略,因为热渗透的深 度对温度场的影响不显著。许多做着所使用的平均循环分析简化了微积分学,但平均波动范围在 15%到 40%之间。越接近水路的部分,平均波动范围越高。因此,即使在静止状态,模拟瞬态热传递也变的非常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温度的周期瞬态分析优于平均周期时间的分析。 应该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作为工具设计的最后一步。不过冷却影响零件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热设计应该是工具设计的第一阶段之一。 型技术的优化 在文献中 ,各种优化程序被使用 ,但都关注于相同的目标。唐孙俐使用了一种优化程序 ,获取了零件的均匀温 度分布,得到了最小坡度和最少冷却时间。黄试着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于零件和高生产效率下的最小的冷却时间。林总结了模具设计在 3个事实方面的目标。零件的冷却均匀 ,就能达到预期的模具温度,所以 ,接下来就可注射和减小周期时间。 冷却系统的最优配置是均匀时间和周期时间的折衷。实际上,模具型腔表面和冷却通道之间的距离越远,则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越高。相反 ,距离越短 ,聚合物的散热速度越快。然而模具表面不均匀的温度会导致零件的缺陷。达到这些目标的控制参数有管路的位置和大小 ,冷却液流量和流体的温度。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个是寻找管 路的最优位置以此尽量减小目标函数。这第二种方法是建立在一种形冷却管路。林在冷却通道的位置设计了一个冷却管路。最佳冷却条件 (冷却位置和管路大小 )都是对冷却线路的研究得到的。徐孙俐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把冷却水路分成一个个单元并对每个冷却单元进行优化。 算法则 方案的计算,数值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进行传热分析 ,可以通过边界元素法或有限元素法。第一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未知数量的计算要低于有限元素法。边界元素法的唯一问题是网格划分所花费的计算解决方案的时间短于有限元素法。然而这种方法只提供边界问题的结果 。在本研究中有限元法是首选,原因是零件的内部温度需要制定为优化问题。 为了计算能最小化目标函数的最优参数, et et 用了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它是一基于梯度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找到传统的确定方法也可以找到进化方法。 et 遗传算法实现解决方案。这最后一种算法是非常耗时的因为它的计算范围很广。在实际操作中,模具设计的时间必须最小化,于是一个可以更快达到预期解决方案的确定性方法(共轭梯度 )应优先选择。 2 方法论 标 本文所 描述的方法应用于一个 (图 1)。这种形状在很多论文中都出现过,因此能比较容易做到。 零件 模具 图 1 基于零件的形态分析 , 1 和 3 两个表面分别介绍了零件的侵蚀和扩张 (冷却线 ) (图 1)。沿着冷却水路 3 边界条件的导热问题是第三类在无限的温度条件下流体温度的影响。优化就是寻找这些流体的温度。在优化前使用冷却线路阻止冷却管路的数量和大小的选择。这对于那些冷却管路不直观的复杂零件很有效。零件侵蚀线的位置对应于凝固聚合物的最小厚度 ,以便冷却结束阶段可以消除部分汽压铸模的损害。 标函数 在冷却系统优化时,产品的质量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最低冷却时间被零件的厚度和材料性能所影响 ,因此在特定的时间达到最优的质量是很重要的。 流体温度直接影响模具及配件的温度,且对湍流流体流量唯一的控制参数是冷却液温度。接下来 , 优化的参数就是流体温度,且零件最优分布的制定是在冷却时期的最后阶段由最小化的目标函数 方程 (1)。 期运用于许多工作中,旨在均匀零件表面的温度分布 ,从而减少沿 2表 面和零件厚度方向的热梯度。这两个步骤都是为了引入变量 须指出的是当 时参考标准会减少到第一时期。相反 , 当 0第二个时期的比重会增加。 3 数值计算结果 数值计算结果是与 et 理论结果比较而来的, 他们认为 个冷却管道和冷却剂的最佳流体流量的最佳位置的确定得到的。第一步是复制他们的结果 (图 2的左部, )获得下列条件 (W= T = 303K、流体流动速率 Q= 364 s 每个冷却通道 ,t= 23.5 s。 图 2 例 1:冷却管路与有限数目的渠道使流体温度恒定。 冷却系统中的 7 条管道和模具表面的平均距离 (d = 为了确定冷却线 3 的位置。此外 ,的扩张部分。 在插图 3 中沿零件表面 2的温度曲线是与脱模时间比较得来的。所有表面的温度曲线都是沿逆时针方向绘制的 ,只是从 A 到 B 的部分。我们观察到采用冷却线的温度值比采用 7条管路更不均匀。因此用有限数目的通道计算出来的最佳冷却配置计比冷却线更好,这将作为一种参考。 图 3 例 2: 在变流体温度下的冷却管路和 下的比重因子。 流体温度 的最小目标函数下计算得到的,这里忽略了第二时期。结果如图 4和 5所示。 图 4 图 5 在图 4 中,侵蚀部分的温度曲线很不均匀,比较接近我们脱模温度。 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最高值都保持在 应于的筋的顶部位置(图1中的 这些热点是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产生的,很难冷却。 然而在图 5 中 ,我们注意到零件表面的温度曲线比第一种情况更不均 匀。总之 ,第一部分对于零件表面的均与性还不够完善,但达到预期的温度水平是足够 的。 例 3: 图 6 图 7 所示。这个阶段使得零件的表面温度均匀。实际上 ,在 T = 10 个 2表面上的温度都类似恒定的,除了之前解释的热点之外。然而对于 侵蚀时的温度是不被接受的,因为平均气温过高 (340K 相对于理想水平 336 K)。接着第二阶段提高分界面的均匀性 ,但对解决方案不利。使分界面的温度均匀化,同时提取需要的所有热通量 ,来获得零件的理想温度,如果这水平太低,将会 成为对抗性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质量和效率的统一。例如 T = 100 = 10 K 时更不均匀。然而这种方案还是比 件的最佳流体温度曲线如图 8所示。 图 8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冷却线温度分布优化方法来获得零件的均匀温度场,从而得到最小的梯度和最短的冷却时间。与参考文献相比 ,显示出了它的效率和效益。特别是它不需要指定冷却通道的数量。对于确定管路的最少数量需要进一步比较已提出的最佳流体温度曲线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 F. 2001. 2 104, 1997. 3 S. Y. N. T. S. C. of on of 23:2211995 4 L. Q K. C. S. A he of J. 120:1651998. 5 J. G. M. of 123:2262001. 6 J. C. of a an J. 120:2262002. 7 E. L. F. of of 222004. 8 X. E. S. of in 41:12652001.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题目: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系 别 机电信息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2013 年 03 月 20日 1. 设计(论文)进展状况 1) 完成一篇于本设计课题相关的外文翻译。 2) 通过对 塑件的整体结构、外部形状、用途等分析,选择工件的材料为热塑性塑料,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3) 注射机的选择:初选注射机的型号为 2。 4) 外壳注塑模采用一模两腔对称式分布结构,属于薄壁小型塑件,所以采用侧浇口。模具采用单分型面设计,顶杆脱模机构,导向机构为导柱导向,塑件有侧孔,采用斜导柱 滑块抽芯机构。 5) 用 塑件图 模具主视图 模具俯视图 模具左视图 2.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 冷却系统还未确定 2) 塑件图三维图转成 2注: 1)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 20磅,单面打印;其他格式要求与毕业论文相同。 2)中期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不装订入册。 3) 滑块是整体式设计还 是 组合式设计尚未确定 这些问题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与老师探讨解决。 3. 后期工作安排 1) 9配图零件图设计 2) 13零件强度的校核 3) 15写毕业论文 4) 18周: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 1 -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系 别 机电信息系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2012 年 12 月 25 日 2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 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情况) 模具是工业生 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 60%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我国模具工业起步晚,底子薄,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改革开放以来,在 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尤其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模具的商品化程度,推动了模具技术和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模具工业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所以还需花费大量资金向国外进口一些模具,特别是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的模具,仍主要依赖进口。 ( 1) 广泛应用,显示了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优越性 。 ( 2) 为了缩短制模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普遍采用高速切削加工 技术 ( 3) 快速成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获得普遍应用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 1)绘出塑件零件图 ( 2)完成注射模具装配图设计 ( 3)绘出所有成型零件图 ( 4)至少有一张 3号图纸应用 件绘出 ( 5)设计方案的拟定 确定成型方法 确定模具类型及型腔数 型腔的布置 选择注射机规格(包括对注射机几个参数的校核) 3 确定分型面 确定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 选出顶出方式及抽芯机构 确定拉料杆的形式 确定加热与冷却系统 ( 6) 3000字文献综述 ( 7)经济和环保分析 ( 8)典型零件材料及热处理路线分析 ( 9)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卡片 塑件为照相机外壳(长 *宽 *高 =110*64*21厚度为 1用多型腔模具(一模两腔),选择底面作为分型面,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顶杆推出, 机动抽芯机构(斜导柱抽芯)。 浇口设计类型有:直接浇口,侧浇口,点浇口,潜伏式浇口。 由于照相机外壳采用一模两腔式分布结构,而且外壳注塑件事属于薄壁小型塑件,宜采用侧浇口。 脱模机构为简单脱模机构(顶杆脱模机构,顶管脱模机构,推板脱模机构)和复杂脱模机构,根据塑件特征,此次设计选择顶杆脱模机构。 导向机构可分为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类型。导柱导向机构主要用于动、定模之间的开合模导向;锥面定位机构主要用于动、定模之间的精密对中定位。根据设计需求,此次设计采用导柱导向机构。 抽芯机构分为: 机动抽芯(斜导柱抽芯, 斜滑块抽芯,齿轮齿条抽芯等),手动抽芯(螺纹机构抽芯,齿轮齿条抽芯,活动镶块芯,其他抽芯等),液压抽芯。 机动抽芯具有脱模力大,劳动强度小,生产率高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采用。手动抽芯机构结构简单,但生产强度大,生产率低,在无法采用机动抽芯时,就必须采用手动抽芯 。液压抽芯机构抽拔力大,但由于成本较高,增加了操作工序,故很少使用。综上所述,此次设计抽芯机构选择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斜导柱抽芯机构。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每个人的设计步骤 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和程序是非常重要的。模具设计人员按照一个规范的设计程序来进行设计,对于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后续的模具 4 管理与制造工作艘是大有裨益的。 具体步骤如下: ( 1) 塑件工艺分析 塑件原材料分析 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分析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塑件注射工艺的参数的确定 ( 2) 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分型面选择 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 浇注系统设计 抽芯机构设计 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 3) 模具设计的有关尺寸计算 下凹模镶块型腔侧壁厚度及底板厚度计算 上凹模型腔侧壁厚的确定 ( 4) 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设计 ( 5) 相关模具零件结构的强度、刚度校核,以及模具与注册成型机的相关参数的校核 ( 6) 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零件工作图 ( 7) 复核设计图样 3.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5 注: 1.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 22 磅。 2. 开题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 点及难点 重点是结构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分型面、模具型腔数的确定、抽拔力的 计算、浇注系统、顶出机构、抽芯机构、加热和冷却装置和推出机构的设计;重要零件的校核和注射机的选择等问题。难点是抽芯机构、顶出机构、推出机构、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校核、注射压力的校核和抽拔力的计算问题。 ( 1)学习相关课程 ,掌握注塑模具设计的流程及其步骤 ( 2)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 ( 3)绘制出塑件图 4.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 1) 1阅资料,熟悉设计内容 ( 2) 3写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 ( 3) 5构方案设计与选择 ( 4) 7配图零 件图设计。 ( 5) 13零件强度的校核 ( 6) 15写毕业论文 ( 7) 18周:论文答辩 5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6 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管领导: 年 月 日 6 参考文献 1 詹友刚 速入门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 詹友刚 具设计教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何满才 具设计与 控加工人民邮电出版社 4 齐晓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徐庆仁 国外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02 年第 4期 6 靖永慧 浅析现代模具制造行业发展 模具技术 2001 年第 5 期 7 周永泰 中国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电加工与模具 2005 年第 8 齐晓杰 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9 罗晓晔 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浙江大学出版社 10 冯炳尧、韩泰荣、蒋文生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刘莹 , 宋满仓 . 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 J . 机械工人 ,2002( 11) : 42. 12 李德群 , 唐志玉 . 塑料与橡胶模具设计 M .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7. 13刘玲 ,周旭东 发展和展望 J.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4,7(3):5 14赵丹阳 ,宋满仓 ,王敏杰 J 2003,(8):2. 15李志刚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6o. 2, 003 17 D. ; G. ; G. A. ; R. ;op D p 2002. 2002 ,22 - 25 t. 2002 s) : I - 89 - I - 92 1 18 J . 1997, 6 (5) : 656 664 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摘 要 塑料注射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设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 60% 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它不仅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照相机外壳是一类体积适中,形状、结构较为简单的塑料零件。根据照相机外壳的结构确定模具的结构方案,利用塑件的三维零件图,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方式,进而画出其模具的 通过对塑件的结构分析,本次设计采用一模四腔设计,滑块侧抽芯机构,实现照相机外壳 侧孔的生成;采用侧浇口形式;塑件的体积适中,采用推杆推出实现脱料。采用此模具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塑件的表面要求和尺寸精度,而且生产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可行性强,是一副实用性很强的模具。 关键词:注塑模具;照相机外壳;塑件;斜滑块 is of in in 60%of on It of is a of a is a of in of to of of D of of AD of of a of of is to of is a 主要符号表 G注塑机的实际最大注射量, 3 g; T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 t; q熔融塑料在模腔内的压力, 2 S注射机开模行程, 塑料的平均收缩率; 制品的设计公差; z 模具制造公差; 型芯或成型孔中心距; 制品孔或凸台中心距; 1P 动模板受的总压力, F塑件浇注系统在动模上的投影面积, 2 P型腔压力,一般取 2545 32 E塑料的弹性模量, 2 塑料的成型收缩率,查表取 % ; 型芯的脱模斜度,为 1 塑料的泊松比,查表得 k 与 及 有关的系数, k 塑料与型芯间的静摩擦因数; 推杆最大应力, 2c型芯成型部分的平均周长, h型芯被塑料包紧部分的长度, p单位面积的包紧力, 推杆最大应力, 2抽芯力, N 冷却介质的体积流量, m ; W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注入模具中的塑料质量, 1Q 单位重量的塑件在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 冷却介质的密度, 3/1c 冷却介质的比热容, )/( 冷却介质的体积流量, h 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传热膜系数, )/( 2 模温与冷却介质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 I 目 录 1 绪论 . 1 . 1 . 1 . 1 . 3 . 3 . 3 2 模具方案的论证 和选择 . 4 . 4 . 4 . 4 . 4 塑模具的基本组成 . 4 . 5 . 5 3 注射机的选择和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分布 . 6 . 6 . 6 . 6 . 6 . 7 . 8 . 8 . 8 . 9 . 9 . 9 . 9 . 10 . 10 . 10 . 10 4 排气系统的设计 . 12 浇注系统的设计 . 13 . 13 . 13 . 13 . 13 . 13 . 13 证塑件外观 质量 . 13 . 13 . 14 . 14 . 14 . 15 . 15 . 15 6 拉料杆的设计 . 16 7 成型零件的设计 . 17 模的结构设计 . 17 . 17 . 17 . 17 . 17 . 17 . 17 . 18 . 19 . 19 . 19 . 20 . 20 8 脱模机构的设计 . 22 . 22 . 22 . 22 . 22 . 23 . 24 9 导向机构的设计 . 26 . 26 . 26 . 26 . 26 . 27 . 27 . 27 10 抽芯机构的设计 . 29 . 29 . 29 . 29 . 29 分型与抽芯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 29 . 29 . 30 的确定 . 30 . 30 . 30 柱长度的计算 . 31 . 31 . 32 . 32 . 33 . 33 . 33 . 33 11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34 . 34 . 34 . 34 . 34 . 34 . 34 . 34 . 34 . 35 . 37 . 37 12 其它结构零部件设计 . 38 13 模具的材料 . 39 . 39 . 39 . 39 . 39 . 39 . 40 14 模具的可行性分析 . 41 . 41 . 41 15 结论 . 42 参考文献 . 43 致 谢 . 44 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 45 1 绪论 1 1 绪论 塑料注射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设备。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 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 60% 80%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作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 “效率放大器 ”,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因此,塑料模具技术,特别是制造精密、复杂、大型模具的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a.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 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 48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 面粗糙度 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 10 30万次,淬火钢模达 50 1000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 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等厂家成功地在 29 34 英寸电视机外壳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运用气辅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有的厂采用率达 20以上,一般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 10,与国外的 50 80相比,差距较大。 在制造技术方面的 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 ,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的 美国 G 软件,美国参数技术公司的专业 / 国简历公司的 国 本 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的毕业设计(论文) 2 能支持两院技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的 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模的 ,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 子图板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 些软件具有适应国内模具的具体情况,能在微机上应用且价格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普及模具的 近年来,国内已较广泛地采用一些新的塑料模具钢,如 :3M 、 等,对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但总体使用量仍较少。塑料模标准模架、标准推杆和弹簧等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并且出现了一些国产的商品化的热流道系统元件。但目前我国模 具标准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一般在 30%以下,和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已达到 70%比,仍有很大差距。模具市场的总体趋热是平稳向上的,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其它模具,在模具行业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塑料模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是正常的,因此,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塑料模具的发展将高于总量发展速度。同时,由于近年来进口模具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所以,从减少进口、提高国产化率角度出发,这类高档模具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大。 b. 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 方向 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比例 这是由于塑料模成型的制品日渐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精度要求以及因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致。 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 术 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近年来模具 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网络的 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分工协作要求的 问题 ;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 ;塑料制件及模具的 3 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塑料制件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所以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塑料模具的一大变革。制订热流道元器件的国家标准,积极生产价廉高质量的元器件,是发展热流道模具的关键。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成本。目前在汽车和家电行业毕业设计(论文) 3 中正逐步推广使用。气体辅 助注射成型比传统的普通注射工艺有更多的工艺参数需要确定和控制,而且其常用于较复杂的大型制品,模具设计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开发气体辅助成型流动分析软件,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塑料件精度,继续研究发展高压注射成型工艺与模具以及注射压缩成型工艺与模具也非常重要。 开发新的塑料成型工艺和快速经济模具。以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 提高塑料模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率 我国模具标准件水平和模具标准化程度仍较低,与国外差距甚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为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 本,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要大力推广。为此,首先要制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严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照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抽芯】【20张图纸/21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9782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