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套题训练.doc_第1页
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套题训练.doc_第2页
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套题训练.doc_第3页
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套题训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综限时训练三(历史)单项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1、有位史学家这样来评价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要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释家2、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等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指(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3、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C、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D、太湖流域不再是经济重心4、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由、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劳永逸的解除了大臣弄权的问题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C、有力的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5、两宋时期,两浙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科举出身的进士占了全部进士人数的27%,而在南宋,这个数字达到了52%。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的推广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皇权得以加强 D、北方受战争破坏6、海国图志一书有关“大西洋欧罗巴各国”共十七卷,其中与英国有关的内容占了整整四卷的篇幅,约四分之一的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需要 英国是当时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当时只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A、 B、 C、 D、7、从一定的历史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具有的相同问题,那就是( )A、开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实践 B、有利于民主思想传播C、使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D、打破桎梏实现思想解放8、对于印第安人来说,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C 、“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9、1922年,孙中山感叹:“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醒民众觉醒。”孙中山后来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是( )A、发动民众,开展护国运动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 D、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10、“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A、西欧的地理大发现 B、中国新文化运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欧洲的工人运动11、1925年,德国外长在给前皇太子的一封信上表示,要“让那些掐着我们脖子的人松松手”。这一说法的提出时基于( )A、席卷全球的空前经济危机 B、纳粹党上台造成的政治威胁C、凡尔赛体系对德德严厉制裁 D、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的威胁12、丘吉尔认为,由于“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才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丘吉尔批评的是( )A、德国的扩军备战 B、英法的绥靖政策 C、日本侵华战争 D、意大利法西斯化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认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一切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也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材料三 阿诺德J汤因比说:1931年这一年因为一个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认真思考并坦率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失灵的可能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英国在1588年至19世纪中期是如何完成内部制度调整和对外扩张的?(10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英国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条件。(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们都在思考并坦率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失灵的可能性。”的历史背景。(2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社会是如何避免自身社会制度的失灵的?并概括自己对此的认识。(6分)15、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卷六十八材料二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三年,诏:“青苗钱不许抑配。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体量觉察禁止,敢沮遏愿请者按罚亦如之。”初,敕旨放青苗并听从便,而提举司务以多散为功。又民富者不愿取,而贫者乃欲得之,即令随户等高下分配,又兼贫富相兼,十人为保,以富者为保首。王广廉在河北,第一等给十五贯第五等一贯,民喧然以为不便。判大名府韩琦言:“熙宁二年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乘其急以邀倍息,今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上乃出琦奏示执政曰:“朕始谓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有青苗,而使者强与之乎?”材料四 而且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实际结果却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草泽人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一一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