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洞口二中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考生注意:1、试卷总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生答题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第卷(选择题,36分)一、语言知识及应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吟啸(xio)樯橹(qing) 天堑无涯(qin) 玉簪螺髻(zn)B.羌管(qing)暮霭(i) 料峭春风(qio) 寻常巷陌(m)C.罗绮(q) 凝噎(y) 羽扇纶巾(Ln) 佛狸祠下(f)D.箫鼓(xio)憔悴(qio) 鲈鱼堪脍(kui) 舞榭歌台(xi)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狼狈 良晨好景 江山如画 红巾翠袖B.萧瑟 封狼居胥 暗香盈袖 惊涛拍岸 C.遥想 人生如梦 薄雾浓云 玉枕纱厨D.寻觅 因噎废食 壮志难酬 暴风骤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那些保健品柜台的推销员们,身穿白大褂,正襟危坐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高深莫测的仪器后面,让你错以为是医院里前来义诊的医务工作者。B.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莱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C.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播出,它采用现代科技并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D.虽然是艳阳高照,但太阳似乎变得温柔了许多,没有了往日的毒辣,微风吹过,竟还有些凉爽之意,一想日子,原来是秋天到了,古人说七月流火,还真是这样。4.下列句子中,语意不明、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年11月下旬发生在印度孟买的恐怖袭击事件,是继美国“911”后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实实在在说明了恐怖主义的幽灵在世界的肆虐。B.科幻小说般的“脑控武器”为莫利斯带来了巨额利润,莫利斯的公司现在每年收益“上亿美元”,全部来自美军的反恐战争。C.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将控制房价列为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社会上甚至有人说,能否调控房价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D.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飞向太空;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5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B、戏剧按艺术表现手法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情节简繁和结构形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C、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日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D、词开始于宋代,由于词最初主要是供宴饮娱乐之需,所以词的内容多写离别相思、风花雪月,格调上多是委婉、柔媚的。两宋时期的词人和创作,从总体上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 。 。 。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A B C D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国人究竟起源于何地? 人类究竟起源于何地?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持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人类的起源地在非洲,而且是唯一的起源地。2000年8月,美国和以色列的地质、考古专家公布了他们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人类远祖至少在78万年前就从非洲迁居以色列,地中海东岸是人类祖先“走出非洲”迁往欧洲、亚洲的“走廊”。此前,持“走出非洲”之说的考古学家一般认为,原始人类十几万年前从非洲来到地中海东岸,也有的估计这发生在50万年前。而这次美、以考古专家的结论把原始人“走出非洲”的年代提前了几十万年,并进一步支持了人类源于非洲的说法。 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的古人类与古生物学家不断在我国大陆找到远古人类的化石和活动遗迹,开始有学者提出人类的起源可能源于中国大陆的观点。1985年,我国科学家黄万波在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一颗牙齿化石,经年代测定距今约204万年,据此称该牙齿与在该地点出土的一块下颌骨断片成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由此将我国人类演化的时间往前推进了100万年,并推断中国人也许并非起源于非洲大陆。但吴新智院士却认为,这块下颌骨化石属于古猿而不属于人。 2006年7月,美国科学家斯蒂文奥尔森通过建立家族树模型并计算得出结论: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一带,甚至是中国。奥尔森的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一公布,立刻引起争议。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认为,从单纯的数学角度看,奥尔森的理论很有道理,但是单纯数学理论上的推理是无法用事实加以证明的,数学逻辑不能代替人的繁衍逻辑。 2007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尚虹、同号文,以及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特林库斯教授等人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称,研究者在北京周口店以南的田园洞发现的一批早期现代人类化石距今42万385万年,这是迄今在欧亚大陆东部所测出的最早的现代型人类遗骸。他们发现的田园洞人的一些特征对现在比较流行的现代人非洲起源学说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007年11月,黄万波研究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主办的“巫山龙骨坡远祖之谜研讨会”上再次强调:中国人的祖先并非是一百万年前来到中国的“北非型”人,而是起源于长江三峡。 7.下列说法中,不能有力说明古人类并非起源于非洲的一项是( ) A.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一颗牙齿化石,经年代测定距今约204万年,据此称该牙齿与在该地点出土的一块下颌骨断片成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B.美国科学家斯蒂文奥尔森认为,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一带,甚至是中国。 C.尚虹、同号文,以及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特林库斯教授等发现的田园洞人的一些特征对现在比较流行的现代人非洲起源学说提出了严重的挑战。D.黄万波研究员在“巫山龙骨坡远祖之谜研讨会”上再次强调:中国人的祖先并非是一百万年前来到中国的“北非型”人,而是起源于长江三峡。8.下面的理解,和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美、以科学家将古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提前了几十万年,进一步支持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 B.中国的古人类与古生物学家不断在我国大陆找到远古人类化石和活动遗迹,开始有学者提出人类起源于中国大陆的观点。C.吴新智院士却认为,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一颗牙齿化石属于古猿而不属于人。 D.根据我国科学家黄万波的考古发现,人类的历史最迟也有100万年的历史。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中外考古学家在我国所获得的大量考古数据证明,古人类起源非洲的论断将有可能被中国起源说取代。 B.大量的事实证明,古人类也许起源于非洲,但中国的祖先确实起源于长江三峡。C.人类究竟起源于何地,这个问题还将在学术界继续研究、争论D.现代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它起源于中国长江三峡。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9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 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师:师从、学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B.童子何用知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吾得其为人 其如是,熟能御之 D.而公独不识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童年时进入乡校读书,有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了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苏轼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庆历圣德诗文中的语句。B.“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等语句直接表现了苏轼对范仲淹景仰之情。C.苏轼一辈子没有见过范仲淹,但范仲淹的次子、三子和四子托付苏轼为范公遗稿作序。苏轼接受他们的托付,才写了这篇序文。D.这篇序言行文朴素,如话家常,叙写了苏轼童年时一些往事及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第卷(综合题,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3)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四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一 剪 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3分)(2)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3分)15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5分)(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2) ?杨柳岸,晓风残月。(3)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 (4)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5)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6)想当年,金戈铁马, 。(7)莫道不消魂, , 。(8)寻寻觅觅, ,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读 柳 永 梁 衡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传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要这种气候下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了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盘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一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了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16.选文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永对词的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4分)17.结合上下文,理解“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这句话的意思。(4分)18.通读全文,回答:(1)文章题为读柳永,说说“读”字的妙处。(2分)(2)概述“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的原因。(2分)19.文章从柳永的人生遭遇和做人成事的经历中论述了一个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请你从古今名人中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加以说明。(4分)六语言运用。(8分)20(1)“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些诗句出自红楼梦中 所唱的 。 作品既表现了她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她 的个性,全诗充满落花飘零,人去楼空的悲哀。(3分)(2)经典名篇之所以传布久远,就在于文学形象魅力感人,清仿照下面示例将下列人物用描述及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评论其形象意义。(5分)经典人物:祥林嫂 窦娥 高老头 贝多芬 文天祥 史可法示例:屈原,一位伟大歌吟诗人,也是一位孤独的行者:他心系怀王,眷念楚国;他志洁行廉,方正不苟,滚滚而逝的汨罗江至今流淌着深沉悲壮的回响。答: 七作文(60分)21 命题作文“让心底盛开一朵花”要求:(1)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洞口二中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答卷(A卷)一、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3456789101112CACDACBACCAB二、II卷(共114分)13、翻译下面句子。(9分,每小题3分)(1)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1)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2)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15、古代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5分)略五、文学类散文阅读(16分)16.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改变了词的题材,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地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17.这句话是说,某些人某些成就的取得完全不是他们个人主观追求而来的,完全是一种机缘巧合,是某一个特定的条件成熟之后,无意的促成的结果。就像那墓碑上的字一样,它的书写者是谁人们也不知道,但却无意中成为后世人们临摹的范本。柳永的成就也是如此,柳永当初创作时,绝不会想到他的创作能成为千古绝章,更不会想到后人如此地推重他,使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如此重要的地位。18.(1)一方面,作者对柳永的认识,是读他的诗文而获得的。“读”字用得准确。另一方面,本文侧重探索的是柳永的精神世界,“读”字用得传神。(2)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