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高三文科实验班历史单元考试卷(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0广东文综).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2(2010全国卷1)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2010安徽文综)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2010全国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2010年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2010广东文综)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2010江苏)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8.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平民地位地位时间 贵族地位地位时间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BCD9.(2010江苏)“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0.(2010福建)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1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秦朝历史的“原始史料”是A.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 秦简的记载 C.史记秦始皇本纪 D. 王国维的秦郡考1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13.(2010北京)右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14.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 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从材料中可见元朝设立的御史台主要职能是( ) A监察官吏 B征收赋税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15.(2010上海)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16.200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安阳曹操墓考察分析后,在结果报告中提出的几大证据中,可以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下列证据中哪一证据属于间接证据?A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魏武王、魏武帝”的称谓相符B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其中刻有“魏武王”的铭牌共有七块C出土物陶器都是素面陶,符合曹植所说的“鸣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D墓葬中发现的男性遗骨年龄为六十岁左右,与曹操去世时年龄相符17.中国避讳制度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如,为避秦始皇嬴政讳,改“正月”为“端月”;避汉武帝刘彻讳,用“通”代“彻”;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书王世充作“王充”,空 “世”字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汉字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古代皇帝具有天下独尊地位封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避讳加大历史学习的难度A. B. C. D.18.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19.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D 郡县制20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即“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五更相当于现在的A1点到3点 B3点到5点 C5点到7点 D7点到9点21.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22. 唐太宗在位时废太子,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并传位于他(即后来的唐高宗);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对这种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对王位世袭制的补充 B违背了宗法制度C.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D破坏了世官制度23.秦时实行郡县制。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时郡守由中央任命,不得世袭 B.郡守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C. 闽中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 D.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24.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25.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26.在下列甲骨文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A.四手共抬一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27.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是指 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 B大都周围的河北、山东、山西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 D淮水以南原南宋地区28.苏州博物馆有两种百家姓古籍,姓氏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刻本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刻本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宗法制度的强化 C.姓氏文化的丰富 D.文化专制的扩展29.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A B C D30.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姓名座号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题号27282930答案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www.ks5u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27.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4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4分)2011届高三文科实验班历史单元考试卷(4)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CDCDBAABB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ADACBCBCDDCBD题号27282930答案BAAC26(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6分)(2)主张: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4分)(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6分)(4)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4分)27.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12分)(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4分)(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4分)文史常识:什么是天干地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起来简称“干支”。干支在我国古代有广泛的用途,主要有:(1)用干支依次组合的方式纪年,即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如甲子、乙丑、丙寅等纪年,六十年一循环。古人称年龄相同为“同甲”或“同庚”。以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肖兽)相配合,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六十年中有子年、丑年等各五年,子年称为鼠年,丑年称为牛年,余类推。人到六十岁,旧称“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干支交错配合,由甲子年至另一甲子年,历六十年。(2)用地支纪月。按阴历(夏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余类推。(3)用干支配合的方式纪日,六十日一循环。(4)用干支纪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称子时、丑时等。具体如下:子:23-1点 丑 1-3点 寅3-5点 卯 5-7点 辰 7-9点 巳 9-11点 午 11-13点 未 11-13点 申15-17点 酉 17-19点 戌 19-21点 亥21-23点夜半子时(23点至1点)称子夜,也称午夜。古人又分一夜为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称五更或五鼓。(5)用地支表示方位。子是正北方,午是正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