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顶点向对边画垂线段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高 在同一三角形中 可以作三条高 上节回顾 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 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在同一三角形中 可以作三条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过一个顶点的角平分线与对边交于一点 对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同一三角形中 可以作三条角平分线 A C B F E D O BE是 ABC的角平分线 ACB 2 2 ABE CBE ABC ACF CF是 ABC的角平分线 BCF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 思考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角平分线的理解 三角形稳定性 用三根木棒钉一个三角形 你会发现再也无法改变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固定了 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 在数学上把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有广泛的应用 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人们往往通过改造 将其变成三角形从而增强其稳定性 练一练 1 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直角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 C 2 要使下列木架不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3 下列图中具有稳定性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C 9 解 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 至少要再钉上1根木条 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 至少要再钉上2根木条 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 至少要再钉上3根木条 要使n边形木架不变形 至少要再钉上 n 3 根木条 议一议 P9 n边形呢 n 3 在多边形中 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连线段称为多边形的对角线 利用对角线 我们可以将不稳定的多边形变为稳定的三角形 请问 从一个顶点出发 四边形可画条对角线 五边形可画条对角线 边形可画条对角线 一个十二边形有条对角线 从 中可知 一个 边形实际上可画条对角线 因为 边形有 个顶点 所以若可重复计算 总共可画条对角线 1 2 n n 3 54 一天数学小博士听到三角形和四边形在一起争论 具有稳定性好 没有稳定性好 且听它们是怎么说的 三角形 具有稳定性的我最好 因为我牢固 不易变形 所以我最受欢迎 不像你四边形 你没有坚定的立场 四边形 灵活性强 可伸可缩 我的这些优点比起你三角形那呆板 简单 一成不变的形式不知有多优越 三角形 我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 如三角尺 钢架桥 起重机 屋顶的钢架 我的用途大 四边形 我的用途广 像活动衣架 缩放尺 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房产分割协议范本:房产继承权与抚养权协调
- 离婚诉讼中第二次财产保全解除及执行合同
- 拍卖市场风险评估系统构建-洞察及研究
- 堆栈溢出检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基因选择性剪接体功能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软件质量检验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士理论竞赛试题及答案
- 供水管网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 防电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分析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耳鼻喉科眼科门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 党章党纪党规知识竞赛案例分析30题(含答案)
-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DLT783-2023年
- 艾滋病梅毒丙肝检测与解释
- GB/T 22076-2008气动圆柱形快换接头插头连接尺寸、技术要求、应用指南和试验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释打印版
- 产品技术规格书模板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