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案分析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复习重点词语的含义3、准确无误地翻译重点句子,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4、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二、 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三、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四、 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尊石兽一起陷入水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搜寻石兽,竟然无法找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客观事物的原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一位镇守河防的老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颠倒吗?”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文学常识(出示幻灯片)(1)本文选自_,为_朝短篇_,河中石兽选自其中_,作者_,他编撰的_被称为文化史上的 “万里长城”。2、背诵课文(1) 、自由背诵(大约10分钟左右)(2)、各小组检查本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3、词语解释(1)解释句中加点词河干 山门圮于河 沉焉 阅十余岁 棹数小舟 曳铁钯 设帐寺中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可据理 臆断 欤(2)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古今义耳 物理 并 阅 是 盖 但4、译句 (1)山门圮于河 (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4)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求之下流,固癫;求之地中,不更颠乎?(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5、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二、内容理解1、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尔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句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分别说说他们“颠”在何处。3. 为寻得石兽,老河兵是如何推理的?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理由是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6、在寻找石兽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8、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一、1(2) 清 志怪小说 纪昀 四库全书二、1.“讲学者”凭借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认为石狮会沉入原来的水下,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然而“河老兵”因为常年和河水打交道,深谙其中道理,并且最终“果得于数里外”,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正如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僧人和讲学家。 僧人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认为石兽是逐渐被河中的沙埋沉了。3他认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以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5、“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6、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7、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一、1(2) 清 志怪小说 纪昀 四库全书二、1.“讲学者”凭借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认为石狮会沉入原来的水下,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然而“河老兵”因为常年和河水打交道,深谙其中道理,并且最终”果得于数里外”,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正如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僧人和讲学家。 僧人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认为石兽是逐渐被河中的沙埋沉了。3他认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以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5、“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6、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7、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一、1(2) 清 志怪小说 纪昀 四库全书二、1.“讲学者”凭借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认为石狮会沉入原来的水下,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然而“河老兵”因为常年和河水打交道,深谙其中道理,并且最终“果得于数里外”,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正如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僧人和讲学家。 僧人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认为石兽是逐渐被河中的沙埋沉了。3他认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以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5、“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6、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概预算培训
- 对称剪纸教学课件
- 基本句型趣味课件
- 课件服务器问题
- 课件最后一页底图
- 广东护理自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矿山钻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木屑筛选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口译听力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夺分金卷)附答案详解
- 部编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课堂作业课课练课时练
- 变形记作文六年级变成小鸟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
- GA 568-2022警服夏执勤短袖衬衣
- 上肢主要神经损伤诊断
- GB/T 38381-2019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知识元描述
- GB/T 24600-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 07FD02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图集
-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新进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