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含答题卡和答案)人教版诗歌散文选修.doc_第1页
2012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含答题卡和答案)人教版诗歌散文选修.doc_第2页
2012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含答题卡和答案)人教版诗歌散文选修.doc_第3页
2012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含答题卡和答案)人教版诗歌散文选修.doc_第4页
2012年高二语文周练试题(含答题卡和答案)人教版诗歌散文选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4月高二语文周练试题 一、补写名句(8分)1、 ,人亦念其家。奈何 ,用之如泥沙?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3、世间行乐亦如此,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5、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6、夫天地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为欢几何?7、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8、幽赏未已, 。开琼筵以坐花,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注: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4分)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1、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1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体的词语(4分)A二青亦渺( ) B俾得自适,寻复返( )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 D因而行旅相戒( )3下列各组句中加黑体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侍坐)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C且怒而仇焉者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左忠毅公逸事)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赵伯韬表面上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表示“和解”,实际上是在一步步完成吞并吴荪甫的计划。但吴毫不屈服,决定孤注一掷,做最后的决斗。吴在公债市场上彻底失败了,面对已去的大势,携妻离开上海。B.吴老太爷死后,吴府大办丧事。各界客人纷至沓来,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是打听战况,或是谈生意搞社交。这时,吴荪甫也与赵伯韬商谈筹办 “益中信托公司”。他拿着“益中公司”的草案,踌躇满志,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不禁微微地笑了。C.吴荪甫与杜竹斋正在小客厅里谈论朱吟秋的事情时,吴少奶奶走进小客厅,她的气色不太好,可是一心想着公债的吴荪甫没有过问她的身体,就匆匆与杜竹斋出去了。正当吴少奶奶失落时,她的昔日恋人雷参谋突然来访,他向她倾诉了爱意,并赠给她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D.因双桥镇失陷,吴荪甫为缓解公司危机,只好筹集资金投资公债。在交易所里,赵伯韬操纵管理机构为难吴荪甫,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见利忘义,临时变卦,致使吴荪甫彻底破产。E.吴荪甫从韩孟翔那儿,得到了新消息:据说美国的金融资本家打算投资中国工业,尚仲礼和赵伯韬将去充当买办,代理他们在华的事务。这必将大大地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将损害吴荪甫的利益。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但是刚刚跑出大餐室的门,后边追上朱吟秋来,劈头一句话就是:杜竹翁那边到期的押款,要请荪翁居中斡旋。”面对朱吟秋用“宣告破产”“停工”等略带威胁的请求,吴荪甫最后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2)简述流浪汉们攻打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巴黎圣母院)(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注释:陈;即“阵”,军师行伍之列。此言打仗布阵之法。俎豆之事:指祭祀礼仪之事。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1.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以“六艺”为学,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却不与卫灵公谈论,显示一个有仁爱思想的儒者,绝不放弃理想而去阿附有权势的人。B在陈国孔子师徒处于挫折、困境中,弟子们尽管受现实生活煎熬,但依然跟随着孔子,毫无怨言。C子路认为做了君子,就应该保证显达,不可能处于困境之中。D孔子认为,一个人有了生命价值的选择,那么穷与通就成为次要问题。通时要想到穷时,穷时要坚守志节。从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道德修为的差距。2.孔子在论语中还说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君子该怎样修为。(3分)四、现代文阅读(26分)曹雪芹无人见证的牺牲牺牲精神是伟大的,但牺牲者总还是希望自己的牺牲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见证,这是人之常情,无损于牺牲者的伟大。但我们能想象一种无需人们见证和理解的牺牲,一种既不为现世功利也不为流芳千古的牺牲吗?这样的人有,你信不信?他就是曹雪芹。曹雪芹的生平至今仍是一个谜,这个谜恐怕不可能有解开的一天了。甚至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还存在争议。而他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且,距今只有两百多年!后人只是朦胧地知道,曹雪芹少年时代曾经历了一段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家道确已大不如从前,晚年贫病交加,“举家食粥”,终于在四十多岁时“泪尽而逝“。这样一位才华卓著的人物,生前应得到社会的礼遇,死后应得到后人的追怀。可惜,这只是后人善良的愿望。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生命凝聚之作,我们无法了解其作者,也许我们只能凭作品去揣想他的心理能量和生命能量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付出一生,写这样一部“字字是血“的生命之作呢?是为了追求富贵荣达吗?早年的曹雪芹确实有过借登科取士来实现自己的富贵荣达的梦想,跟当时的同类子弟没什么两样。但事实是,他着手写这部惊世之作时早已“将富贵荣达视为过眼云烟”,多少人只将这话挂在嘴边来掩饰内心的渴望,而他却用生命真正去实践了。红学权威周汝昌则认为他是迫于眼下的生活。写这么一本书也许可以暂时改善他困顿不堪的境遇,而用不堪回首的往事换来自己和家人腹内的暂时充盈,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以曹氏的人格心性,这断不会长久。所以,写这么一本书实在不能使他从潦倒中完全解脱。何况以他的才情,做一个豪门清客,何处不留?又何至于衣食不给、举家食粥?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名声。名声是一种社会评价,这对任何文人来说都是基本的心灵动力。对一个文人来说,淡泊名声比淡泊富贵难得多。但在曹雪芹的时代,小说不是文学正途,为士大夫所不屑。更何况雍乾时代,文字狱遍布全国,文人动辄得咎,红楼梦这样一部怨世骂时之作,又何敢传世以求名?另外还有“为了身后的名声”一说,这似乎是对作者心灵动力的唯一解释了。但事实上,民间对红楼梦的传抄却是在曹氏在世时就存在了。曹雪芹是超凡的人,我们不能用凡俗的精神境界和价值标准去揣想他。也许极少有人能想到,他写红楼梦,只是为了一吐胸中之郁结,并希望后人理解这份情怀。这就够了。至于自己,他希望完全隐退。大精神,大境界,然后有大文章。将现世的名利欲求置之度外,这是极难得的;将身后的名声也置之度外,对于一个具有巨大心理能量的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即使如此,他仍愿主动地承受那样的精神重负!文学天才和道德圣者如此偶然而奇妙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由此看来,认为曹雪芹受了天大的委屈的人,也是用一双俗眼在看他,这无全不合他的心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曹雪芹最有资格接受这种景仰,虽然他本人对此毫不在意。1、下列选 项中关于“无人见证的牺牲”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曹雪芹是位才华卓著、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他的生平至今竟然还是一个谜。B、极少有人能理解曹雪芹的情怀,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写作红楼梦的心灵动力。C、“无人见证的牺牲”表明后人对曹雪芹所受的委屈感到不平。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可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却无人问津。2、下列不属于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A、早年的富贵荣达之梦对曹雪芹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周汝昌认为眼下困顿的生活逼迫曹雪芹不得不暂时通过写小说来养家糊口。C、有人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求取身前或身后的名声,但事实似乎不是这样。D、事实上,曹雪芹是为了一吐胸中的郁结,并希望得到后人的理解。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只是后人揣测曹雪芹当时的心境一个依据,我们不能借此完全了解作者。B、以曹雪芹的才华,他完全可以借科举实现富贵荣达之梦,但他不屑于此。以致沉沦下层。C、作者否定了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求取名声的说法和红学权威周汝昌的“生活所迫论”。D、曹雪芹写红楼梦并非为了表明自己内心的委屈,这体现了他的大精神、大境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7分)阿Q正传何以被“踢”出课本某地的高中语文教材把鲁迅先生阿Q正传“踢”出了课本,取而代之的是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此外,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 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尤其是以一个中学生读者的角度,也许有的人不喜欢读阿Q正传。说实话,阿Q正传确实太沉重了些,主题非常深刻,深刻得令人倍感压抑。再说句实话,有多少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能够真正读懂阿Q正传,能够深刻体悟鲁迅先生着力批判的“国民性”问题?更何况,这种对人性的批判几乎是“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不妨再接着说句实话,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阅读阿Q正传是否已经成为一件令人痛感十足的事情?几年前看过一套丛书,是复旦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编著的。在此书的前言中,这位博导坦言: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整整看了两遍鲁迅全集,结果基本上没看懂。总结一个结论,没有深厚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积淀,基本上是看不懂鲁迅的。其实,连鲁迅先生自己也说,一个人没有30岁以上的年龄,是很难看懂自己的作品的。由此看来,别说中学生看不懂,比看不懂危害更大的是由于看不懂而导致的厌烦心态。这恐怕不是教育的本来目标。看不懂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鲁迅先生的笔法。鲁迅先生在许多情况下运用了大量“春秋笔法”,行文相对晦涩。而且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差别,这也是鲁迅作品存在不小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那么阿Q正传到底该不该剔除出语文课本呢?我总觉得,看得懂、看不懂是一回事儿,剔不剔除是另一回事儿。我是不大赞成剔除这种做法的。把阿Q正传“踢”出课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编选教材者的一些选文思路。有的人讲,这是因为编委会大多是中青年专家的缘故。其实我倒不这么认为。这种选文思路的背后,体现的是当代社会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那就是用娱乐性取代严肃性、用可读性取代思想性。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个以轻浮替代沉重、以低俗排挤崇高的倾向。如今这种倾向也开始影响我们的教育。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的社会永远沉重,那当然是不合理的,更不现实。但是一个不重视思想的社会,一个不保持沉重的社会,一个把轻浮当宝贝的社会,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这倒是为许多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其实,类似阿Q正传、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作品,完全可以保留在课本之中、。在某些情况下,作品的难读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这个环节加以弥补。一个好的教师,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一个敬业的教师,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将作品的深义传递给学生的。而现在打着所谓“不符合时代要求”、“离现代较远”等旗号,却真的有些不靠谱。陈焕生进城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对农民地位的深刻剖析,对农村生活的适度揭露,对城乡二元对立的隐喻性批判,联系我们生活的实际,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这些特点,不知道那些编委们是否意识到?不知道教师们是否能真正把它传授给学生们?所以,有的时候,问题并不全出在作品身上,也有我们“自身”的不少责任。所以,有的时候,鲁迅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却主动拉开了与鲁迅的距离。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阿Q正传主题深刻,深刻得令人倍感压抑,年纪小,阅历少,学识浅的人很难看懂它。B、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阅读阿Q正传已经成为另中学生头痛的事情。C、阿Q正传这部小说给教育带来的最大弊端是学生看不懂。D、作者不赞成把阿Q正传剔除课本的做法,因为这是用娱乐性取代严肃性,用可读性取代思想性,这种做法拉开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E、作者认为类似阿Q正传这样难读的作品,可以通过老师的能力,将作品的深义传递给学生,完全可以保留在课本里。2、文章标题中“踢”字,有何表达效果?试简要分析 (3分)3、文章中提到的阿Q正传不受欢迎,看不懂的原因有哪几条,请分条陈述。(4分)4、如果你认为阿Q正传应该保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1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 ( )(3分)A. 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B.面对战略上的调整,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与默克尔就欧债问题交换意见时,温家宝表示,中国支持维护欧元稳定,但要想真正解决欧债问题,关键在于欧盟自身起决定性作用。B最近,严寒天气袭击北半球,乌克兰3200所学校停课,波兰数千人饮水问题难以解决,冻死的人越来越多,谁能否认这场灾难没有对人们产生大的影响呢?C瑞典沃纳什堡地方法院19日下午宣布,批准瑞典萨博汽车公司提出的破产,至此,拥有六十年辉煌历史的萨博汽车公司走到了尽头,这让很多车迷黯然神伤。D针对长治市公务员考录违规事件,国家公务员局表示,这是一起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恣意破坏考录秩序的恶劣事件,严重违背了公务员录用的公平公正原则。3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4分)情境一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修改:情境二 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白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修改: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修改: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来源:七彩教修改:六、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两年前,一支由7名队员组成的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7名队员中,有两个人引人注目。一个是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对于登山,他充其量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何况已经50多岁。另一个是比王石小10岁的队友,身体素质和状态特别好。人们纷纷预测,这名队员应该能第一个登顶。整个登山过程中,那名呼声最高的队员身兼数职,他要接受记者采访,每天还要抽空上网,关注网友发的帖子,回复人们的关心和祝福。他还要全程拍摄登山过程,并把一些相关图片,按时发给家乡的电视台。王石表现得极为低调,事先约定不接受记者采访,不面对摄像机,专心登山。在海拔8000米营地宿营时,风景异常绚丽,队友们兴奋异常,纷纷跑出去欣赏美景,只有王石不为所动。到达海拔8300米的高度,那名呼声最高的队友不得不放弃登顶,此时,他的体力已消耗殆尽。最终,只有4人成功登顶,其中包括王石。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见闻或感受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语文周练试题【答题卡】 一、补写名句(8分)1、 ,人亦念其家。奈何 ,用之如泥沙?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3、世间行乐亦如此,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5、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6、夫天地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为欢几何?7、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8、幽赏未已, 。开琼筵以坐花,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诗歌1、 (3分)2、 (3分)(二)古文(14分)1、 (1分)2、A( )B( ) C( )D( )(4分)3( )(3分)4、(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6分)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1.( )(5分)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二)1.( )(3分)2. 四、现代文阅读(26分)(一)1、( )2、( )3、( )(9分) (二)1、( )(5分)2、 3、 4、 五、语言文字应用(10分)1.( )(3分)2( )(3分)3修改1: 修改2: 修改3: 修改4: 2012年4月高二语文周练试题【答案】一、略 二、古诗文阅读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或: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及对两人友情的珍惜,表达了离别之际对参寥子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志向。(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赏析:苏轼一生仕途偃蹇,历经迁贬.先后两次出官于杭州。此词为他第二次被召还朝时所作。参寥 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时,参寥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着重渲染潮声和潮势,并不含有别种寓意。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西兴,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这里指与参寥多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斜晖”,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时分,二则此景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 “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这几句,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在杭的游赏活动。“空翠烟霏”正是春山风光之西湖美景的陪衬,是这一份“诗人相得”之情,固真当为千古所稀,至今日读之,犹使人艳羡不已。而在写了如此美好的景物情谊之后,词人遂写了今日之别情与他日之期望,“约他年”六句,苏轼借用一个典故,表明自己归隐之志始终不渝,他希望重返杭州与参寥重聚。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知道后大哭而去。词人借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象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此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情意,气势雄放,意境浑然。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二)1、蒲松龄 2、A、没有影踪B、不久、一会儿C、立刻、马上D、告诫3、B项,于是;A项,凭借/因为;C项,表并列/可是,表转折;D项,竟然/就是。4、(1)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 (得分点:省略句、逝、小侣、荐。)(2)有一天,耍蛇人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走了二青。(得分点:省略句、倒装句、祝。)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 B E B 是在双桥暴动后,吴荪甫不是和赵是和杜E.吴荪甫从李玉亭那儿,得到了新消息2、吴荪甫向来挺恨这种又笨又狠的人,当杜同意展期时,吴则建议杜竹斋,使之同意将到期的八万先结账,并以中间人的身份另外新做一笔十五万的押款,扣去那八万的本息。但新做的十五万押款,只给一个月期,单要干茧做抵押,到期不结账,债权人可以自由处置抵押品。为的是赚得那批干茧并把朱厂的那副意大利新式机器转到他的有经验而严密的管理之下。(二)1. B 2.富而无骄,君子是容易做到的,但面对挫折、困境君子能处之泰然,固守其志向、操守,才是最难的。这也正是君子的修为【参考译文】卫灵公问孔子打仗怎样布阵。孔子回答说:礼仪方面的事,我曾听说过:军队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米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于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四、现代文阅读(一)1.D“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却无人问津”说法错误,原文第段说“民间对红楼梦的传抄却是在曹氏在世时就存在了”。2.A 原文第段有“但事实是,他着手写这部惊世之作时早已将富贵荣达视为过眼云烟”,这句话表明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富贵荣达之梦对他早已没有影响。3.B“他不屑于此,以致沉沦下层”说法错误。另外,文章只说他早年也“有过借登科取士来实现自己的富贵荣达的梦想”,并没有说他“完全可以借科举实现富贵荣达之梦”。(二)1、(项“主要原因”错,项应是由于看不懂而导致的厌烦心态)2、“踢”体现了一种力量,透露了一种深恶痛绝带有鄙视的心态,(分)也形象地表明了教材编写者轻浮、缺乏理性的思想倾向。(分)3、()阿Q正传确实太沉重了些,主题非常深刻,深刻得令人倍感压抑,与当今娱乐至上的时代不相吻合。(分)()阿Q正传大量应用了“春秋笔法”,行文相对晦涩,与当代人阅读习惯有差距。(分)4、本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侧重于个性化、创新性阅读。可以从阿Q正传所代表的积极意义出发来阐述,也可以从批评娱乐至上的角度入手,当然也可以对老师教授阿Q正传时如何将思想性和批判性与现实结合的问题谈谈看法。五、语言文字应用(10分)1. 答案D解析D、“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A 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2. 答案:D。A选项句式杂糅,B选项否定失当,C选项成分残缺 。3.(1)“笑纳”改为“收下”(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或者把“府上”改为“家中”(3)“光顾”改为“游览”(4)“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文言文译文参考: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