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doc_第1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doc_第2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doc_第3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doc_第4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半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 C科学研究 D调研采风2. 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 自然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人文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A. B. C. D. 3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4旅游业的作用有( )旅游业可成为重要的经济收入 促进和繁荣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只会造成破坏 发展旅游业无法带动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发展ABCD5北京故宫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是( )A具有多样性,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城市游憩景观的最佳结合点B给人以情观景的享受C具有非凡性和历史文化价值,能起到情感升华的巨大作用D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6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 B C D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8冬季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9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 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A. B. C. D. 10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A. 干旱 B. 洪涝 C. 地震 D. 风暴潮11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12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 )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13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14. 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 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 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 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15.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 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16. 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 水灾 B. 旱灾 C. 地震 D. 寒潮17. 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 A. 春季和夏季 B. 夏季和秋季 C. 春季和秋季 D. 秋季和冬季18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形成的B我国的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19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0. 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 A. 寒潮 B. 干旱 C. 雷雨 D. 洪涝21. 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22.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 冷锋过境 B. 暖锋过境 C. 气旋过境 D. 反气旋过境23.按旅游资源的分类,五大连池、神农架、青城山都江堰、安塞腰鼓一般分别归属于( )A地质地貌景观、生物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B水文景观、地质地貌景观、风土民情景观、古建筑景观C水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文化艺术景观 D地质地貌景观、气候气象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24. “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 防御寒潮和台风 B. 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C. 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 防治洪涝和滑坡25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 C D( )26. 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数量/次1110198727422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人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310204062906550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27我国东北地区农林业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生物天敌少 C人口多,诱捕多 D农药灭害强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28-29题。28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B亚寒带针叶林带向极地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 29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因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环境的突变 30.对于我国的工薪阶层来说,下列旅游形式中最适合在双休日进行的是( )A、地方性旅游 B.区域性旅游 C.全国性旅游 D.洲际旅游二、综合题(共40分)BCA0100E31. 2004年12月26日由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分析回答:(10分)材料一:新浪网2005年1月7日消息:印度洋海啸遇难总人数已上升至16万5千人。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灾后疫病流行可能导致死亡人数会急剧增加。(1)B岛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的依据是: 。(4)地震引发海啸后,该地区灾后疫情严重,其疫情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5)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性,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又导致疾病流行,说明了自然灾害的性。32石窟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并进行绘画和雕塑,以表达膜拜或宗教虔诚。图1为“三大石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5分)(1)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处石窟的重要价值有 。(3分)(2)在三大石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采取的环境保护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