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docx_第1页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docx_第2页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docx_第3页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docx_第4页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4-101.【来源】2014年(重庆卷)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2.【来源】2014年(重庆卷)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3.【来源】2014年(全国大纲卷)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4.【来源】2014年(四川卷)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收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5.【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北京卷)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6.【来源】2014年(北京卷)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7.【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北京卷) 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8.【来源】2014年(江苏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9.【来源】2013年(上海卷)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一)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老子韩非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商君列传(二)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隋纪唐纪(三)上世史 中国之中国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中世史 亚洲之中国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一统近世史 世界之中国自乾隆末年以至今日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 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C.刘知畿、司马迁、梁启超 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10.【来源】2013年(海南卷)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11.【来源】2013年(海南卷)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A B C D12.【来源】2013年(新课标II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焘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3.【来源】2013年(四川卷)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 D14.【来源】2013年(重庆卷_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15.【来源】2013年(江苏卷)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16.【来源】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 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17.【来源】2012年(四川卷) 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展现了汉代高潮的雕塑艺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增加了我们的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 B. C. D. 18.【来源】2012年(福建卷)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19.【来源】2012年(上海卷)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20.【来源】2012年(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21.【来源】2012年(大纲版)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22.【来源】2010年(北京卷)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23.【来源】2010年(全国卷2)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24.【来源】2010年(全国卷1)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25.【来源】(10年重庆卷)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26.【来源】(10年重庆卷)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27.【来源】(10年重庆卷)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28.【来源】(10年安徽卷).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水稻种子 B、 铜壶 C、青花瓷 D、漆器29.【来源】(10年北京卷)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30.【来源】(10年福建卷)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31.【来源】(10年全国卷2).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32.【来源】(10年全国卷2).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33.【来源】(10年全国卷1)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34.【来源】(10年江苏卷)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35.【来源】(09年广东文基卷)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36.【来源】(09年安徽卷)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w.w.w.k.s.5.u.c.o.m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37.【来源】(09年全国卷)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一下嘴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38.【来源】(09年四川卷)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 A. B. C. D. 39.【来源】(09年浙江卷)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40.【来源】(09年浙江卷)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41.【来源】(09年上海卷)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A甲 B乙 C丙 D丁42.【来源】(09年上海卷)将下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二、问答题 43.【来源】2014年(新课标卷)(25分)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44.【来源】2013年(海南卷)(12分)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45.【来源】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1分)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材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5分)(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4分)46.【来源】2012年(重庆卷)(32分)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回答问题。材料一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材料二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4分)(4) 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生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4分)47.【来源】2012年(重庆卷)(60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材料二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4分)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48.【来源】2010年(北京卷)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49.略(同48题) 50.【来源】(09年海南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隋书地理志下材料三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编摘自太平御览(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8分)(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4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4-10试卷答案1.C 2.D 3.C 4.B 5.C 6.B 7.D8.C9.A考察中国的史学体裁。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从给的三种史著的体例看:第一个正是史记的体例纪传体;第二个正是资治通鉴的体例国别体;而第三个正是近代史上梁启超的一种新的历史分期法。实际上,我们只要认定第一个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个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结合选项的特点,可将B、C、D三项排除掉。故应选A。10.C 11.C 12.B 13.D 14.C15.D考点:汉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甲骨文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成熟文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通过简单形态的刻画蕴藏一定的文化含义,从而奠定了现今文字发展的基础,所以D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隶书,甲骨文字是可以解读的文字,草书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16.B17.B这只是一中娱乐方式的说唱,排除;东汉说唱俑是陶塑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当时成都人的直观感受,故选【考点定位】 (旧人教)高三选修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文化(新课标)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化中国古代的雕塑、舞蹈、音乐。18.C【考点】古代文字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19.A20.A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能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故本题选A。21.B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22.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时间的掌握。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23.C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C正确。24.D活字印刷由北宋毕昇发明,还没普及,A不对;B题干未体现;C与题干无关。故选D25.C 从谢晋的生卒年月可以判断为明朝,永乐大典为朱棣时期编写,当时都成在今天北京当时叫北平,B是元朝,D是清朝。26.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27.C 阅读材料所说冶炼方法为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8.C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29.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时间的掌握。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30.【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解法一: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怀素是狂草名家,选D;解法二: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解法三:排除法,王羲之非唐朝,颜真卿和刘公权擅长楷体,故选D。【启示】以上不管哪种解法都必须建立在对几个书法名家生活朝代和擅长字体等知识掌握了解的基础上,故踏踏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高考取胜的基础。31.【答案】D【解析】重阳节是中原传统,属于中原文化精粹之一。而金朝也有重阳节,说明金朝吸取了中原的优秀文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2.【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33.【答案】D【解析】活字印刷由北宋毕昇发明,还没普及,A不对;B题干未体现;C与题干无关。故选D34.D解析: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正确答案为D。35.D解析: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 D项字体为小篆。而A为甲骨文; 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36.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37.A解析: 初唐书法“娟秀淡雅”反映了南方文化的特征。38.A解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39.C解析: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40.A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41.C 解析: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5世纪已经传入西方,甲说法错误,来自学者著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丁同学说法也是不合理的,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丙同学的说话是合理的。42.B 解析: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人发明的文字,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陶尊上的“”刻划符,属于象形文字,应该是中国的甲骨文,故选B。43.(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