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封面.doc

东风汽车发动机某通气叶片模具设计【9CAD图/8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东风汽车发动机某通气叶片模具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论文封面.doc---(点击预览)
论文.doc---(点击预览)
目录.doc---(点击预览)
毕业摘要.doc---(点击预览)
前言.doc---(点击预览)
A1-装配图.dwg
A2-凹模.dwg
A3-凸模固定板.dwg
A3-凸模垫板.dwg
A3-卸料板.dwg
A3-落料凸模.dwg
A4-冲孔凸模.dwg
A4-通气叶片.dwg
表2-75-2-77.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5995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80.0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东风 汽车发动机 通气 叶片 模具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32页,8000字左右.

图纸共9张,如下所示
A1-装配图.dwg
A2-凹模.dwg
A3-落料凸模.dwg
A3-凸模垫板.dwg
A3-凸模固定板.dwg
A3-卸料板.dwg
A4-冲孔凸模.dwg
A4-通气叶片.dwg
表2-75-2-77.dwg

目 录
第一章:引言…………………………………………………(1)
第二章:文章摘要………………………………………………(2)
第三章:冲压模具毕业设计题目及设计计算说明书详解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3)
1.1冲裁模设计题目…………………………………………(3)
1.2零件工艺性分析…………………………………………(3)
①结构与尺寸 ②精度要求 ③材料要求
第二节:设计过程………………………………………………(4) 
2.1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分析……………………………………(4)
2.2冲压工艺方案种类………………………………………(4)
2.3工艺方案比较……………………………………………(5)
3.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6)
3.1模具类型 …………………………………………………(7)
3.2操作与定位方式…………………………………………(7)
3.3卸料与出件方式…………………………………………(7)
3.4模架类型与精度…………………………………………(7)
4.模具设计与计算……………………………………………(7) 
4.1排样设计与计算…………………………………………(7)
4.2计算压力与确定压力中心………………………………(8)
4.3压力机选择………………………………………………(8)
4.4计算凸、凹模横刃口尺寸及公差…………………………(9)

5.设计选用模具零件、部件、绘制模具总装配图……………(10)
5.1凹模的设计…………………………………………………(10)
5.2凸模设计……………………………………………………(10)
5.3有关模具设计计算…………………………………………(12)
6.绘制正规模具总装配图和非标准模具零件图………………(15)
6.1大冲孔凸模…………………………………………………(16)
6.2落料凸模……………………………………………………(17)
6.3凹模…………………………………………………………(18)
6.4凸模固定板…………………………………………………(19)
6.5弹性卸料板…………………………………………………(20)
6.6凸模垫板……………………………………………………(21)

7.制定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7.1凹模加工工艺过程………………………………………(22)
7.2落料凸模加工工艺过程…………………………………(23)
7.3凸模固定板加工工艺过程………………………………(23)
7.4卸料板加工工艺过程……………………………………(24)
9.模具的装配…………………………………………………(25)
①上模装配……………………………………………………(25)
②下模的装配…………………………………………………(25)
第三部分:参考资料…………………………………………………(26)
第四部分:设计小结………………………………………………(27)
第五部分:附录……………………………………………………(29)
摘 要
东风汽车发动机某通气叶片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
该扇形通气叶片是汽车发动机内部零件,它是汽车运行过程控制气体流动及速度的控制核心,在大多数发动机中起着重要作用.被控对象都是功率的执行器件功率接口技术已是该通气叶片发动机系统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设计中分析了通气叶片零件的结构及工艺性,拟订该零件的冲压工艺为“冲孔—落料”,讨论了复杂冲裁零件毛坯展开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方法。对关键零件的结构设计作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模具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落料-冲孔级进模是本设计的重点,将落料冲孔集中于一套模具中,使得冲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较高,满足了生产需要。通过超链接使其能在AutoCAD环境下方便调用,由此将传统的模具CAD从计算机辅助绘图提升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层次。

关键词:冲压工艺 级进模的采用 AutoCAD软件的运用
前 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为我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一方面,国内模具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模具制造也逐渐向我国转移以及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采购的趋向也十分明显。因此,放眼未来,国际、国内的模具市场总体发展趋势前景看好,预计中国模具将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得到高速发展,我国不但会成为模具大国,而且一定逐步向模具制造强国的行列迈进。“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工业水平不仅在质和量的方面有很大提高,而且在行业结构、产品水平、开发创新能力、企业的体制与机制以及技术进步的方面也会取得较大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问题也同样凸显出来,目前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各地模具企业普遍问题,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模具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模具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这就需要高校培养高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实验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塑性成形与模具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实验教学是工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成型工艺课程实验大多为验证型的,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设计探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品的外形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变的越来越复杂,而产品的制造离不开模具,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实验模具设计不但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而且还缩短了设计及加工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可以掌握一些高级的计算机软件,而DYNAFORM正是当代工业中一款CAE软件。CAE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分析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兴技术。CAE软件是由计算力学、计算数学、结构动力学、数字仿真技术、工程管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知识密集型信息产品。CAE的核心技术是有限元理论和数字计算方法。随着模具工业的发展。对金属板料成形质量和实验模具设计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基于经验的实验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需要一种能认识塑性成形过程规律,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优的或可行的设计方案的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有限元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发展了用有限元法对板料成形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的新技术。其中冷冲压成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金属加工工艺,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冷冲压技术和设备日益完善,在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行业中,冲压加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到汽车的覆盖件,小到钟表以及仪器仪表元件,大多是由冷冲压方法制成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冷冲压技术,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加速现代化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东风汽车发动机某通气叶片

东风汽车发动机某通气叶片模具设计











内容简介:
1 前 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为我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一方面,国内模具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模具制造也逐渐向我国转移以及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采购的趋向也十分明显。因此,放眼未来,国际、国内的模具市场总体发展趋势前景看好,预计中国模具将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得到高速发展,我国不但会成为模具大国,而且一定逐步向模具制造强国的行列迈进。 “十一五 ”期间,中国模具工业水平不仅在质和 量的方面有很大提高,而且在行业结构、产品水平、开发创新能力、企业的体制与机制以及技术进步的方面也会取得较大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问题也同样凸显出来,目前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各地模具企业普遍问题,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模具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模具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这就需要高校培养高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实验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塑性成形与模具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实验教学是工艺课程教学中的重 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 段。目前的成型工艺课程实验大多为验证型的,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设计探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品的外形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变的越来越复杂,而产品的制造离不开模具,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实验模具设计不但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而且还缩短了设计及加工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可以掌握一些高级的计算机软件,而 算数学、结构动力学、数字仿真技术、工程管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知识密集型信息产品。 着模具工业的发展。对金属板料成形质量和实验模具设计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基于经验的实验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需要一种能认识塑性成形过程规律,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优的或可行的设计方案的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有限元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 发展了用有限元法对板料成形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的新技术。 其中冷冲压成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金属加工工艺,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冷冲压技术和设备日益完善,在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行业中,冲压加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到汽车的覆盖件,小到钟表以及仪器仪表元件,大多是由冷冲压方法制成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冷冲压技术,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加速现代化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编 者 2008年 6月 2 摘 要 东风汽车发动机某通气叶片 学生姓名: 王 进 班级: 059014 学号: 31 指导老师: 董洪波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 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 该 扇形 通气叶 片是 汽车发动机内 部 零件 , 它是汽车运行 过程控制气体流动及速度 的控制核心,在大多数 发动机 中 起着重要作用 通气叶 片 发动机 系统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设计中分析了 通气叶片 零件的结构及工艺性,拟订该零件的冲压工艺为 “冲孔 落料 ”,讨论了复杂 冲裁 零件毛坯展开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方法 。 对关键零件的结构设计作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模具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落料 是本设计的重点,将 落料冲孔 集中于一套模具中,使得冲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较高,满足了生产需要。 通过超链接使其能在 境下方便调用,由此将传统的模具 计算机 辅助绘图提升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层次。 关键词: 冲压工艺 级进模的采用 件的运用 目 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文章摘要( 2) 第 三 章 :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题目及设计计算说明书详解 第 一节 : 设计任务书 (3) 裁模设计题目 ( 3) 件工艺性分析 ( 3) 结构与尺寸 精度要求 材料要求 第二 节 :设计过程 (4) 定冲 裁 工艺 方案 分析 (4)压工艺方案 种类 ( 4) 艺方案比较 ( 5) ( 6) 具类型 (7) 作与定位方式 ( 7) 料与出件方式 ( 7) 架类型与精度 ( 7) 计算 ( 7) 样 设计 与计算( 7) 算压力与确定压力中心( 8) 力机选择( 8) 算凸、凹模横刃口尺寸及公差( 9) 件、绘制模具总装配图 ( 10) 模的设计 ( 10) 模设计 ( 10) 关 模具 设计计算 (12) ( 15) 冲孔凸模( 16) 料凸模( 17) 模( 18) 模固定板( 19) 性卸料板( 20) 模垫板( 21) 模加工工艺过程 ( 22) 料凸模加工工艺过程 ( 23) 模固定板加工工艺过程 ( 23) 料板加工工艺过程 ( 24) ( 25) 上模装配( 25) 下模的装配( 25) 第 三部分 :参 考资料 (26) 第 四部分 :设计 小 结 ( 27) 第五部分:附录 (29) 第二章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题目及设计计算说明书详解 1. 冲裁模设计题目: 本设计 东风 汽 车发动机 某 通气 叶 片的冲裁零件如图 图 品零件图 该零件的材料为 08钢,厚度 t=已知年产量为 20万件,试确定冲裁工艺方案,并编制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 ( 1) 结构与尺寸 该零件 为非圆扇形型, 其 结构简单,形状对称,尺寸较大。其中,扇形外 轮廓直径 50径 圆 孔 直径 20+中 圆环宽度 10小孔径 适宜冲裁加工 20+防止冲裁时扇形与圆弧 衔接处发生破裂, 故采用了 扇形最外边缘与中心轴的夹角为 60。 。 因此,均适宜冲裁加工。 4 ( 2)精度 零件尺寸公差除 20+称,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由 文献 ( 4)附 表 55得,冲裁件内外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 中心与边缘距离尺寸公差为 0. 12以上精度与零件简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公差相比较, 除尺寸,结构,形状要求,还要具有较高的耐热与耐腐蚀性, 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其它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也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可认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其它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也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故决定采用利用凸模 进行定位、刚性卸料装置、 弹性卸料 方式的冲孔落料模进行加工 . ( 3) 材料 该材料为 08钢,抗剪强度为 T=300后伸长率为 25%。此材料有良好的机械 性能,强度不大便于加工,而且密度小,冲裁加工性好。 根据以上分析,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可以冲裁加工。 3.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 1) 方案种类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采用落料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5 , ( 2)方案的分析比较 根据以上三种方案 :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 进 入第二道工 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 可考虑采用的冲裁工艺方案后俩种; 即: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 。 方案 二 , 采用复合模加工。复合模的特点是生产率高,冲裁件的内孔与外缘的相对位置精度高,冲模的轮廓尺寸较小。但复合模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复合模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冲裁件 。 方案 三 , 采用级进模加工。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减少了模具和设备的数量,工件精度较高,便于操作和实现生产自动化。对于特别复杂或孔边距较小的冲压件,用简单 模或复合模冲制有困难时,可用级进模逐步冲出。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较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型冲压件。 比较方案 二 与方案 三 ,对于所给零件, 该零件尺寸不大,料薄,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可采用复合冲裁 ,但冲件上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受凸凹模强度的限制,其出件和废料清除较麻烦,工作安全性和生产率不如级进冲裁,不宜采用复合冲裁而宜用级进冲裁 6 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 1) 模具类型 根据零件的冲裁工艺,采用级进冲裁模。 ( 2) 操作与定位方式 虽然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但合理的工送料方 式能够达到批量要求,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安排生产可用手式。考虑零件尺寸较小,材料厚度薄,为了便于操作和保证零件的精度,宜采用凸模和固定挡料板定位方式。 ( 3) 卸料与出件方式 采考虑到零件厚度薄用自然卸料方式。为了便于操作,提高生产率,冲件和废料采用由凸模定位直接从凹模孔推下, 可以采 用弹性卸 料出件方式。 ( 4) 模架类型及精度 由于零件厚度薄,冲裁间隙小,以级进模,因此采用导向平稳的后侧导 模架:考虑零件精度要求不高,但冲裁间隙较小,因此采用 I 级模架精度。 5. 工艺与设 计计算 ( 1) 排样设计与计算 该 零件形状简单、对称,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 , 材料厚度薄,尺寸小,形状对称,因此可采用直线排样 。如图 7 如图 根据排样图的几何关系,通过查 文献 ( 1) 表 2查文献( 2)表 2 2a= =Z=y=0因采用无侧压装 置,故条料宽度为: =( a)=(50+2 进距为: S=100+1=101导料板间距为: +Z=a+Z=52+2 B1+y=由零件图可以近似 算出 1 个零件的面积为: S 零件 =S 大圆 354注: 面积除零件外的毛坯面 积 ) 1 个进距内的坯料面积为 B S=101= 8 因此材料的利用率为: =A/100%=3354/54 101 100% ( 2)计算冲压力与压力中心 冲裁力:根据零件图可算得 1 个零件外周边之和 2 R/3+4 r/3+120= 该零件的内 孔 周边长度之和为内圆之周长 故整个零件的内外周边冲裁长度之总和 L= 文献 ( 1) 表 1 2T=250t= K= : F 冲 =250 0089N; 卸料力 : 查文献( 2) )表 2x= : F 卸 =30089= 推件力: 根据材料厚度 ,可由一般经验公式 F 推 =30089=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模时: F= F 冲 +F 卸 +F 推 =30089+以总的冲压力 F 总 35 ( 3) 压力机的选择 : 在实际 生产中, 为了防止设备的超载,可按 F 压 =( F 总来估算压力机公称压 。 9 根据以上得出的总冲压力,应选取的压力机公称压力: (F 总 =( 35=零件尺寸较小, 冲裁力不大, 按公称压力选择。考虑工厂实际情 况 可以取大些的压力机 ,因此由文献( 3) 表 1力 机机 型号为 其主要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 =160 块行程 =55滑块行程次数 =120 次 /s;最大 闭合高度 =220合高度调节量 =45作台尺寸前后 =200 左右 =300直径 =210垫板尺寸厚度 =15柄孔尺寸:直径 =30度 =55身最大可倾斜角 =350; 因冲裁件尺寸较小 ,冲裁力是很大 ,且选用了后侧导柱模架 ,受力平稳 ,估计压力中心不会超出模柄端面积之外 ,由零件图故可知压力中心的位置。 ( 4)计 算凸 、 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由于该零件采用级进冲裁模的加工,由于材料薄,模具间隙小,故采用配作加工 。加工时以凹模为制造基准,只需计算凹模刃口尺寸 及公差,并将计算值标注 在凹模图样上即可。各凸模仅按凹模对应的 尺寸标注其基本尺寸,并注明按凹模的实际刃口尺寸配 双 i 落料 凹模刃口尺寸 据由图分析 落料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 增大 情况计算。 10 凹模磨损后增大的尺寸,按公式 X ) +0 /4 由文献( 2) 查表 2X= 40+ = 100 +=孔 凹 模刃口尺寸 冲孔凹模均为圆形,故可按公式 +0 /4 由文献( 2)查表 2X= 20+ d=(= 设计选用模具零件 部件 绘制模具总装草图 ( 1) 凹模设计 凹模采用矩形板结构和直接通过螺钉 销钉与下模座固定的固定方式。因生产批量较大,考虑凹模的磨损和保证冲件的质量,凹模刃口采用直刃壁结 构, 刃壁高度取 8料部分沿刃口单边扩大 1 凹模轮廓尺寸计算如下 : 该零件凸模刃口各部分尺寸按上述凹模的相应部分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值 11 沿送料方向 的凹模模型孔壁间的最大距离为: L=101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型孔壁的最大距离为: b=50送料方向的凹模长度为: L=C=101+2 1=103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宽度为: B=b+2C=50+2 模厚度 H=1/3 =1 (42000)1/3 (取 , 根据算得的凹模轮廓尺寸,选 取与计算值相接近的标准凹模板轮廓尺寸 ,其大小 为 : L B H=20016040模材料选用 作部分热处理淬硬 60 2) 凸模设计序中 落料凸模刃口部分设计成阶梯行结构,安装部分设计成便于加工的长圆形,通过铆接方式与固定板固定。 落料工序中,采用 凸模配合加工,以定位销孔型凸模定位,基本型卸料型凸模落料。以以上工序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以上凸模的的材料也选用 作部分热处理淬硬 60 冲孔凸模刃口部分为圆形,结构简单。 可采用直接卸料方式。 因冲 12 孔凸模直径很小 ,所以需对最小凸模 20+ 凸模最小直径的校核(强度校核) 孔径远大于材料厚度,故凸模的强度和刚度足够。取凸模与卸料板的双面间隙 起导向作用 ) 。 根据文献( 1)表 2模的 最小直径 d 应满足 d t 压 =250/1200=取 t 压 =1200而 因 凸模强度足够。 凸模最大自由长度的校核(刚度校核) 根据文献( 1)表 2模最大自由长度 L 应满足 L 90d2/=90 20/(250)1/2 以,冲孔的凸模工作部分的长度不能超过 冲孔凸模 工作部分 的长度为 42料凸模 工作部分 为 45 ( 3) 有关模具设计计算 卸料弹簧的选择:根据卸料力 F 卸 =可 采用 2 个弹簧,此时 每个弹簧负担的卸料力 F 预 =再根据 F 预 的大小,由文献( 1)查表 1选冲模常用的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 2089料 60处理 48,弹簧两端拼紧并磨平。弹簧的选用参数为: 材料直径 6取 弹簧中 径 24用应力 T=610验载荷 13 725,应使选用的弹簧最大工作负荷 预 ,即 预 冲裁时卸料板的工作行程 t+1)=虑到凸模的修磨量簧的预压量为 故弹簧的总压缩量为: h=h1+h2+虑卸料的可靠性,取弹簧在预压量为 50N 的压力。根据 文献( 1)查表 1 自由高度 压缩高度 d;总圈数 n1=n+2( d 8; 工作极限负荷下变形量 效圈数 n= 工作极限负荷 /8 根据以上公式可分别得出: 315N ;n=1; 5 该弹簧在预压量 压力达 750N,即: 预 50 315=故 : h=+ (注: k=(4c;c=D/d) 弹簧装配高度 h 装 =据凸 、 凹模及弹簧、卸料螺钉等的布置,取卸料板的平面尺寸为: 200160度为 15 根据文献( 1)查表 10模板及模柄 :采用 据最大轮廓尺寸 220180取相近规格标准模板为: L B=200160模板厚为 45模板为 5014 由文献( 1)查表 10 80压入式模柄 . 垫板、凸模固定板:考虑推件装置在上模内 挖窝,采用垫板加固 垫板厚度取 15定板厚度取 20定板与垫板直径均取 110与凹模直径相同 )。 闭合高度:模具闭合高度应为上模板、下模板、凹模、固定板、垫板等厚度的总和;即; 25+15+45+55+15+= 是考虑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根据生产现场调整、可略有 增减,以制件完全分离为准。 所选压力机闭合高度 20220150足 0 导柱、导套:按 d=28中导柱长度有 110180具闭合高度 最长的导柱长 L=130 按 d=32中长度有 80、 85、 100、 110选较大的 100 卸料螺钉 :按 d=10带肩卸料螺钉,螺柱长L=80 15 ( 1) 模具总装配如图所示,落 料凸、凹模,冲孔凸模、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分别如图 如图 件冲孔落料级进模总装配图 16 图 冲孔凸模 17 图 料凸模 18 图 模 19 图 模固定板 20 图 性卸料板 21 图 模垫板 22 凹模、落料凸模和凸模固定板的加工工艺过程分别见文献( 1) 表 2表 2示; 表 2 凹模加工工艺过程 注 : 凸 、 凹模为配作件 ,并同属板类零件且用线切割加工 ,其加工工艺过程与凹模板加工工艺完全相同 ,最后只需保证 :凹模 、 凸模的最小合理间隙值 23 表 2料凸模加工工艺过程 表 2模固定板加工工艺过程 24 表 2料板加工工艺过程 注 : 形状及高度相似 ,故其加工过程可参照 其 加工工艺制作 . 25 9 模具的装配 根据级进模的特点 ,先装上模 ,再装下模较为合理 ,并调整间隙 ,试冲 ,返修 1、上模装配 仔细检查各将要装配零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形状并作好划线 ,定位等准备工作 . 先将凸模与凸模固定板装配 ,再与凹模板装配 ,并调整间隙 . 把已 装配好的凸模及凹模与上模座 ,并在次检查间隙是否合理后 ,打入销钉及拧入螺丝 . 2、下模装配 仔细检查各将要装配零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形状并作好划线 ,定位等准备工作 . 先将凸凹模放在下模座上 ,再装入凸凹模固定板并调整间隙 ,以免发生干涉及工件损坏 活动挡料销 ,弹顶橡胶块及卸料板 ,检查间隙等合理后拧入卸料螺钉 ,再拧入紧固螺钉 ,并再次检查调整 . 将经调整后的上下模按导柱 ,导套配合进行组装 ,检查间隙及其它装配合理后装机进行试冲并根据试冲结果作出相应调整 ,直到生产出合格制件 . 26 第 三章 . 参考文献 1 实用 冲压模具设计 手册 曹立文 王冬 丁海娟 郭士清 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姜奎华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中国模具工程大典 肖祥芷 王孝培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4 冷冲压模具工艺与模具设计 张海星 主编 浙江大 学出版社 5 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郝滨海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6 冲模设计应用实例 许发樾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7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钟毓斌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8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 编著 冲模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版社 9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冯炳尧 韩泰荣 殷振海 蒋文森 编 27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设计小结 通过对本套 东风汽车发动机通气叶片冲孔落料级进模的 设计、计算,使我对冲裁模的设计流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包括冲裁件的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必要的工艺计算、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压力机型号的选择、总装图及零件图的绘制。在设计过程中,有些数据、尺寸是一点也马虎不得,只要一个数据有误,就得全部改动,使设计难度大大的增加。在这次设计中,我感觉要完成这次设计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计算机基础作保障,方才能很好的完成这次设计。所以说我们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学好应该所学的 ,还要尽可能多的去拓展我们在其它方面的领域,只有这们我们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东风汽车发动机某通气叶片模具设计【9CAD图/8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9954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