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doc_第1页
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doc_第2页
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doc_第3页
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诗词鉴赏 班级: 姓名: 一 复习目标: . 品读感悟诗词名篇,明确鉴赏术语。. 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题型,提高解题能力。二读例题,析考点。 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题。(4分)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8、(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题。(4分)() 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簟(din):竹席。觉(jio):睡醒。8.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例.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8题。(4分)望江南 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8.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3分)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2分)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1分)【考点归纳】三、巧归纳,明方法。(一)找寻意象,探究内涵。(1)名词解释:意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意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2)题目类型: “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4)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 (1)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2)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3)其实画眉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之情。(5)练习 春日(宋)晃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注释】阴阴:草木阴阴。趁:追逐。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 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二)把握意境,触摸心灵。(1)名词解释: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能引起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2)题目类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5)练习: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三)情感主旨类(1)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2)答题步骤: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3)示例: 渔歌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趣?参考答案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4)练习:略(四)分析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2、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3、修辞手法的使用: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4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1)题目类型: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4)练习: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注】耐可:哪可,怎么能够。赊:赊欠。(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2分)(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五)赏析妙字: (1)题目类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2)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