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林教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林教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林教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林教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施耐庵以及水浒传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字词读音及含义;2. 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的情节和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变化的心理过程。2.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3. 掌握文章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2. 认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变化的心理过程。(2)掌握文章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2.教学难点:(1)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以及水浒传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叱咤风云、令后人无限敬仰。大家能说出水浒的哪些英雄呢?()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二、单元导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第一单元。我们先看到单元导读,本单元学习的是小说,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所以我们为了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应该从对个方面学习小说。首先,我们应该从理论上认识小说。(一)小说以及发展历程朝 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例 子规 律魏晋南北朝以前(上古时期)起源神话传说山海经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3、古代小说的创作立足于现实。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魏晋南北朝发展志人志怪小说世说新语 搜神记唐成熟传奇小说柳毅传李娃传宋元继续发展话本小说“三言”、“二拍”等明清顶峰拟话本小说、章回小说四大名著等(二)小说三要素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1.人物形象:(1)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2)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3)人物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外貌、肖像、心理、行动(动作)、语言、神态侧面描写:从其他人物的行为反应来展现。2.故事情节:内容一般包括: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3.环境: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2)社会环境: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3)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心情,表现性格;D.推动情节发展;(三)小说的考察要点1主题: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2情节: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人物形象: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4人物描写: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5环境: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6写作特点: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我们对于小说的学习就集中针对以上的目标进行。三、作品以及背景介绍(一)水浒传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二)关于林冲的故事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本文中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2.有关情节: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字音字形2.理清文章的情节,概括文章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明确生字词的字音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二、自读文章,概括文章的情节任务:发问: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1. 主要人物:林教头、店小二、陆虞侯中心事件: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2.情节概述: (1)林冲沧州遇旧知(2)林冲接管草料场(3)陆虞侯谋害林冲(4)林冲风雪夜复仇三、再读文章, 理清文章的结构浏览课文,权衡后看看哪些段落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情节内容,列出情节结构树系表。故事情节:内容一般包括: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第二部分( 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树系表: 一、引子(1段):路遇小二 行侠仗义,扶危济困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听天由命 平和、善良、仗义 二、开端1(2-5段):买刀寻敌 1.酒店密谋(2) 2.小二探秘(3)“性急”(侧面):易冲动、暴怒,不计后果 3.小二告密(4)(语言) 4.买刀寻敌(5)(行动)血气方刚,秉性耿直、疾恶如仇(言行印证) 三、发展2(6-9段):发配草场 1.“心慢”受命(6)心存侥幸,安于刑徒,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2.草场交割(7) 3.天寒沽酒(8-9)随遇而安;生性豪爽 四、高潮(结局)(10-12段):雪夜复仇 1.借宿古庙(10-11)心细,忍耐,吃苦 2.枪搠三贼(12)嫉恶如仇,毅然决然,奋起反抗四、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五、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逼上梁山 杀死陆虞侯(奋起反抗)情节 林冲接管草料场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 林冲沧州遇旧知 (善良安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2.把握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3)人物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外貌、肖像、心理、行动(动作)、语言、神态侧面描写:从其他人物的行为反应来展现。一、人物形象分析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二、把握文章主题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相国寺里辱娇妻 白虎堂上遭陷害 野猪林里谋性命 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 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三、板书设计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奋起反抗) 亲忍 闻无 听说陆谦到来 阴可 谋忍 买刀寻敌三五日未见消耗沧州遇旧 自心下慢 (善良安分) 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第四课时【教学要点】1.细节描写以及其作用2.分析文中“风雪”的描写,体会本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心情,表现性格;D.推动情节发展;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三、赏析“风雪”描写的片段,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温故回忆下列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着青白的光。(鲁迅药) 渲染一种阴暗、凄清的气氛。同时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时代的沉寂、肃杀。 2.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文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有如铜丝。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中,仰面看那乌鸦;也似的飞去了。(鲁迅(药) 烘托了环境的荒凉与阴冷,反衬人物的失望与茫然。 3.日历的年底毕竞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声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鲁迅祝福)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整个的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4.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地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瞒珊,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鲁迅祝福) 呼应开头,用沉闷的祝福环境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烘托作者愤激、沉痛的心理。(二)鉴赏本文“风雪”的描写(一)教师讲述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真实地反映社会背景。(二)探究本文中的环境描写“风雪”描写: 1.作者是如何将风雪之景呈现给读者的(怎样呈现环境)?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直接写物绘景。 侧面烘托“言在此,意在彼”:写它物以烘托所写景物;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所写景物。2.找出课文中对风雪进行的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品味其作用。(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