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1页
民乐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2页
民乐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3页
民乐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4页
民乐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乐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肖银年 张胜载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要求考生一律用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品味的艺术魅力。戏剧的真实,其基本品质之一是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乃是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悦。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说:“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如果一出戏能令人相信事情正是这样的,那么,即使它缺点很多,仍不失为好戏。”如果一出戏连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观众在看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就难以进入审美状态,有时甚至感到智力受了伤害。这样的戏还有什么价值呢?戏剧的真实,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情感之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15921674)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而戏剧的情感,是感性状态的理性,总是包含着是非判断的。表现美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感,都是经过了艺术家理性之光的照耀,是审美化了的东西,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所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会染上麦克白的野心、理查三世的残忍、奥赛罗的猜疑。戏剧中的真总是要引人向善的。现代戏剧在对人性的描写上,会超脱于过去的价值判断,其表现方式也不一定黑白分明,有些作品还着力于表现“灰色地带”,仍然不会泯灭是非善恶,泯灭理性精神。那种不包含是非善恶的愉悦,只是一般的消遣性娱乐,成不了高尚的娱乐,不是戏剧真正的审美愉悦。戏剧的真实,还应当是有力量、有力度的。这种力量,源于戏剧的真实、真情,不是细琐的、卑微的,而是表达了某种“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黑格尔语),或者如恩格斯说的“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我们不能要求许多作品都有思想力度、深度,但如果太缺少这类作品,现代戏剧就没有脊梁骨了。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感性状态的理性”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包含着是非判断的内容情感化,表达在戏剧中感染观众。 B、理性是内核,情感是外在,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 C、包含着是非判断,表现为一定的情感,是审美化了的东西。 D、先由艺术家体验到的情感,外化为理念,然后传达给观众。2、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实是戏剧的重要因素,它在艺术真善美的统一体中应排在第一位。 B、有了虽假犹真的审美愉悦,观众就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而引起联想。 C、品格高尚的娱乐是要引人向善的,其表现形式是情感与理智的结合。 D、失去真实性,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就会产生疑问,难以进入审美状态。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靠情感的真实影响观众,但完全没有理性的戏剧不能让人产生真正的审美愉悦。 B、现代戏剧描写人物并不一定黑白分明,理性倾向不太明显,这与传统戏剧有所不同。 C、戏剧要有思想的力度与深度,就要表现大题材,表现历史的内容以及对历史的感悟。 D、能够“表现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的戏剧,具有一定的力度,是戏剧的脊梁。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别弟文(清)施补华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2泉:钱。 3莒(j):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赢数百金 赢:背着。 B岁又大凶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 C禄养既不逮 逮:及 D适在体 适:舒适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母子乃得半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恐其开口假贷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以今日为过望则乐 慎勿为妇死 D则左宜右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主张弟弟“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来养活自己和妻儿,觉得这样比做剥削百姓的官员要强。 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5分) 。 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5分) 。(二)、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89题。(8分)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8.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10分)(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2) ,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3)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 。 (4)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 。 (5) ,使我不得开心颜? (6)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11、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玩笑法莫泊桑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6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 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苦闷中的求索陈孝全1922年春为生计所迫,朱自清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他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因为曾答应六师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1)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文章最后一段所勾勒的六师学生造家拜访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D朱白清认为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主张“刹那主义”。E.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2)朱自清的“刹那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它?(6分) (3)从全文看,朱自清先生在苦闷中求索,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分) (4)文章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传记有关内容,探究朱自清认真处世给你的启示。(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题(20分)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夙愿(s) 呜咽(yn) 促膝谈心(q) 铩羽而归(sh)B狙击(z) 兑现(du) 自怨自艾(y) 长歌当哭(dng)C摇曳(y) 熨帖(y) 熠熠闪光(y) 命运多舛(chun)D叱咤(zh) 佳肴(xio) 蹑手蹑脚(ni) 曲水流觞(shng)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在文学自由谈杂志上陆续刊发时,引起热议,其影响是近年文坛鲜见的景观。B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C近日在宜宾城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当三名男子在持刀抢劫一女子时,将交通一度阻断。在长达近十分钟的抢劫过程中,数十名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