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观察记录报告 生物观察记录报告裸子植物:三尖杉科裸子植物门种类不多的1科,又名粗榧科。 常绿乔木或小乔木,稀呈灌木状,髓心中部具树脂道。 枝、叶对生或近对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 叶线形至披针形,在侧枝上成两列,横切面上维管束下方有一个内生树脂道。 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611聚成头状花序,生于叶腋,雄蕊具24(多为3)个背腹面排列的花药,药室纵裂;雌球花具长梗,生枝顶或一年生枝基部的苞腋,花轴上具数对交叉对生的苞片,每一苞片的腋部生有两枚直立的胚珠。 种子翌年成熟,常数粒集生于轴上,核果状,全部包于由珠被发育的肉质假种皮中。 本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12。 花粉球形,略具棱角,外壁薄,层次不明显,表面颗粒较模糊。 本科仅有三尖杉属(即粗榧属)1属,共9种,分布于东亚南部及中南半岛,主产中国。 中国产8种,其中5种为特有种,零星分布于横断山脉以东、秦岭至大别山与江苏南部以南的省区及台湾,生于亚热带至北热带海拔2001900米的低山至中山地带的阔叶树林中,仅高山三尖杉生于海拔23003700米亚高山地带。 其中分布广、资源较多的为三尖杉与粗榧,分布狭窄、植株极少已处于濒危绝灭境地的为贡山三尖杉。 三尖杉科植物植体内除含有双黄酮类化合物外,主要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归为两大类,即粗榧碱类生物碱和高刺桐类生物碱,它们对人体非淋巴系统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型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 三尖杉木材坚实,结构细致,可做细木工用材。 三尖杉科建立以后,施尼1920年曾将它并入红豆杉科(Taxaceae),但多数学者认为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有明显的区别,只应包含三尖杉属,应隶属于松杉纲(Coniferopsida)或松杉目(Coniferales),其亲缘关系与红豆杉科和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较近,与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和柏科(Cupressaceae)较远。 根据化石,三尖杉属植物在第三纪已经分布于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 与三尖杉属相似的化石属拟粗榧属(Cephalotaxopsis)和似粗榧属(Cephalotaxites)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早期,前者发现于北美和东亚,后者见于格陵兰及捷克斯洛伐克。 康定云杉拉丁名Picea montigenaMast.中文名康定云杉拉丁科名Pinaceae中文科名松科保护级别2分布四川(康定)现状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很少,屡遭砍伐,已濒临灭绝。 海拔下限(米)3100海拔上限(米)3300形态特征本种与白皮云杉的区别在于树皮深灰色或暗褐灰色,小枝有密毛,叶下面每边有1一4条气孔线,先端钝或尖。 康定云杉(Picea montigena),又称瘦叶杉。 高山杉。 根据中国植物志和四川植物志的记载,该植物于20世纪初被发现,模式标本产于四川省康定县折多山,生长在海拔31003300米地带。 由于其形态与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近似,最初曾被分类学家列为丽江云杉的一个复合种和变种,后又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种。 康定云杉和丽江云杉、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以及白皮云杉(Picea aurantiaca)既有相似之处,又具各自不同的特征。 康定云杉小枝有密生毛,叶下面每边有14条气孔线,与川西云杉近似。 不同于丽江云杉和川西云杉的明显特征在于,球果成熟前种鳞露出部分背部为绿色,上部边缘为紫红色或红色。 与白皮云杉近似之处是球果成熟前种鳞露出部分颜色相同,不同之处是树皮呈深灰或暗褐灰色,小枝有密生毛,叶下面每边有14条气孔线,先端钝或尖。 康定云杉树干通直,木材坚韧,纹理致密,经久耐用,是建筑和家具的优良用材。 由于长期以来过度砍伐,早在20世纪50年代,它的分布数量已经十分稀少,70年代以后,几乎很难再见到它的踪迹,分类学家只能通过前人采集到的有限标本,来确定它在松科云杉属中的地位。 康定云杉是四川西部地区物种强烈分化的种类之一,对研究云杉属的系统发育和青藏高原隆起与物种演化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84年我国公布的首批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重点保长叶云杉现状稀有种。 本种为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针叶树种之一,在我国仅产西藏吉隆的局部地区,数量极少,应严加保护。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1米以上。 树皮淡褐灰色,具浅沟和圆形或近方形的裂片;枝下垂;小枝具凸起的叶枕,基部有宿存的芽鳞,1年生枝淡褐色或浅灰色,有光泽,无毛;冬芽纺锤形或卵圆形,芽鳞淡红褐色,先端多少开展。 叶辐射状伸展,内曲,前伸,钻形,细长,长3-5厘米,深绿色,先端渐窄成锐利的角质尖头,横切面菱形,通常高大于宽,每边有2-5条气孔线。 球果下垂,圆柱形,两端渐窄,长12-18厘米,直径4-5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种鳞平滑,有光泽,质厚,宽倒卵形,长约3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而全缘,基部渐窄;苞鳞短小,长3-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暗褐色,种翅膜质,长1.5-2厘米,宽约8毫米。 地理分布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南部吉隆县吉隆村,鲁嗄村以及冲色村一带,所在地海拔2400-3200米。 泥泊尔至阿富汁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种分布区气候特别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一定的雪被,生长季节要求有足够的湿度,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土壤为山地棕壤,呈酸性反应。 长叶云杉根系发达,具有耐寒、耐旱和抗强风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阴性。 常与乔松Pinus griffithiiMcClelland和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Smith混生。 花期5-6月,球果10月成熟。 保护价值长叶云杉在我国境内为近期发现,其叶较其他云杉长1-3倍,球果粗大,对研究植物区系及云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校意义。 材质优良,适在西藏南部种植。 保护措施的长叶云杉发现后,已被吉隆县列为重点保护树各之一。 因更新比较困难,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并可选为西藏南部山区的造林树种。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已作了繁殖试验,效果良好;国内有关植物园也应开展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选择与其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建立苗圃,用种子育苗,然后移植;在幼苗和幼树时,要提供具有足够的阴湿条件。 长白松学名Pinus sylvestrisvar.sylvestriformis别名又名美人松分类松科,松属,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 现状渐危种。 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 由于未严加保护,在二道白河沿岸散生的小片纯林,逐年遭到破坏,分布区日益缩小。 已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5-32米,胸径25-100厘米;下部树皮淡黄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中上部树皮淡褐黄色到金黄色,裂成薄鳞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红褐色;一年生枝浅褐绿色或淡黄褐色,无毛,3年生枝灰褐色。 针叶2针一束,较粗硬,稍扭曲,微扁,长4-9厘米,宽1-1.2(-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树脂道4-8个,边生,稀1-2个中生,基部有宿存的叶鞘。 雌球花暗紫红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 球果锥状卵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5厘米,成熟时淡褐灰色;鳞盾多少隆起,鳞脐突起,具短刺;种子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种翅有关节,长1.5-2厘米。 地理分布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长白松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 年平均温4.4,1月份平均温-15-18,7月份平均温20-22以上,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40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90-100天。 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针叶森林土,二氧化硅(Sio2)粉沫含量大,腐殖质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pH值4.7-6.2。 长白松为阳性树种,根系深长,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较低的地带常组成小块纯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Sieb.et Zu.、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Nakai、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var.komarovii(V.Vassil.)Cheng etL.K.Fu、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Trautv.)Maxim.、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Henry等树种组成混交林。 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结实间隔期3-5年。 保护价值:长白松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仅分布于长白山北坡,对研究松属地理分布,种的变异与演化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它是该地区针叶树中较好的造林树种,树态美观,又适作城市绿化树。 保护措施长白松分布地区已划分保护区,并列为重点保护树种,今后应促进天然更新,提高母树结实率,采种、育苗,扩大其造林面积。 目前哈尔滨、白城、沈阳等地均已引种栽培,长势良好。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 长白松种子既可秋采春播,也可在低温干燥条件下长期保存。 播种前要消毒、催芽,条播或散播,播种后7天出土,出苗后要预防立枯病。 在高生长速生期结束前,要注意灌溉。 2年即可出圃造林。 避免营造纯林。 台湾翠柏植物名称台湾翠柏别名大鳞肖楠长柄翠柏英文名补充拉丁名Calocedrus macrolepisvar.formosana科名柏科属名柏木属适应地区原产台湾北部及中部。 生态分类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观赏分类林木类高度范围补充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15-30m,胸径达1m;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小枝上面的叶深绿色,下面的叶具气孔点,被白粉或淡绿色。 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着生雌球花的小枝圆或四棱形。 孑遗种。 生长习性生长快,枝叶茂密而浓绿。 繁殖培育种子繁殖,扦插法也能繁殖。 景观用途可作为城镇绿化与庭院观赏树种。 孢子植物: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的植物总称,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五类。 Laminaria japonica海带属褐藻门、海带属植物。 又名昆布、海带菜、江白菜。 植物形态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般长2-6米,宽20-30厘米。 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 固着器假根状,柄部粗短圆柱形,柄上部为宽大长带状的叶片。 在叶片的中央有两条平行的浅沟,中间为中带部,厚2-5毫米,中带部两缘较薄有波状皱褶。 也是藻类植物,象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状物,象叶的部分叫叶状体。 产地、产季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北部沿海均有养殖,野生海带在低潮线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 由于从北到南温差、光照等诸因素差异的影响,使海带的生长成熟期有早有迟,在同一海区或同一苗绳上的海带,其成熟期也有先后,所以,收获期从5月中旬延续到7月上旬。 经济价值海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干海带中含:粗蛋白8.2克,脂肪0.1克,糖57克,粗纤维9.8克,无机盐12.9克,钙2.25克,铁0.15克,以及胡萝卜素0.57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69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16毫克,能发出262干卡热量。 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 海带是一种含碘量很高的海藻。 养殖海带一般含碘350,多可达710汛。 从中提制得的碘和褐藻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 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缺碘会患甲状线肿大,多食海带能防治此病。 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与脂的积聚。 海带可以制海带酱油、海带酱、味粉。 日本人用海带磨成粉,作为红肠等食物的添加剂,把海带茶作为表示喜庆的高贵食品。 工业上用海带提取钾盐、褐藻胶、甘露醇,用来代替面粉浆纱、浆布,制酒时用作澄清剂,还可作医疗用品。 海带中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对动脉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减少放射性元素锶-90在肠道内的吸收。 褐藻酸钠具有降压作用。 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近年来还发现海带的一种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 海带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性脑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 脾胃虚寒者少食用。 海带为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ea belt,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 海带的谐音词是海待,指有在国外留学工作经历,回国后不能适应国内环境,不得不待业的人。 松仁海带蔬菜紫菜英文名laver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的统称。 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鲜美,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温带为主。 现已发现约70余种。 自然生长的紫菜数量有限,产量主要人工养殖。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yezoensis)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简史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北魏齐民要术中就已提到“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则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则紫色”的记载。 至北宋年间紫菜已成为进贡的珍贵食品。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态和采集方法,还指出紫菜主治“热气烦塞咽喉”,“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 养殖历史很悠久。 日本渔民可能在17世纪上半叶已用竹枝和树枝采集自然苗,并进而用竹帘和天然纤维水平网帘进行养殖。 长期以来紫菜苗只能依赖天然生长,有限,故养殖活动的规模不大。 1949年英国K.M.德鲁首先发现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长时期是在贝壳中度过的,这为研究天然苗的开辟了道路。 接着,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国曾呈奎分别于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过程,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论基础。 此后,紫菜养殖才进入全人工化生产时期,产量开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生物学特性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 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 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 叶状体行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 成长为丝状体。 丝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 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岩石或人工设置的木桩、网帘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 此外,某些种类的叶状体还可进行无性繁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单孢子,放散附着后直接长成叶状体。 单孢子在养殖生产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 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 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 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 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 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养殖整个过程可分为丝状体培育与叶状体养殖两个阶段。 丝状体培育即人工采集果孢子,经培育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最后形成壳孢子的过程。 一般在育苗室内进行。 分贝壳丝状体培育和自由丝状体培育两种方式。 培养贝壳丝状体在 2、3月到9月进行。 育苗室多为东西走向,以天窗和侧窗采光,或增设人工光源。 培育池可分平面与立体两种。 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养基质贝壳(多为文蛤壳)平放池底;后者池深5070厘米,贝壳吊挂于池中。 春季进行培育时,挑选优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制成果孢子水,均匀喷撒在贝壳上,使之钻入壳内,经45个月即可形成壳孢子。 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调整光强。 初期为3000勒克斯,到形成壳孢子囊枝后逐渐降至500勒克斯左右;施加营养盐。 可根据不同生长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控制水温。 使在整个丝状培育期间不受夏季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校招生办主任面试指南与预测题集分析
- 2025年高级炼油操作工面试题预测及应对策略
- 电业规程培训课件
- 2025年炼钢初级技能提升模拟题集
- 初中生阅读兴趣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
- 写人物小传教学课件
- 田单史记课件
- 用车知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用电防火基本知识培训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表
- GB/T 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
-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2
- 轴孔用YX型密封圈规格尺寸
- 肾上腺疾病外科治疗
- 第9章探放水钻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使用.
- 水调歌头·游泳-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 卫浴店面管理
- 清表施工方案4常用
- 广西壮族自治区尾矿库注销及小型尾矿库闭库工作指导意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