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尾市2012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后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题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谨慎嗔怪 仰慕和睦 浮躁害臊 B馥郁束缚 窈窕杳无音信 蟾官折桂谗言 C.涟漪绮丽 富庶宽恕 方壑争流赫赫有名 D.幽婉文苑 荣膺赝品 央浼分娩2下列语段中成语运用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人们期望着有更多的在品德上和才能上出类拔萃人才涌现出来。但是,当今的“人才”却令人忧虑。他们当中,有的好为高言大论,欺世盗名;有的竟拼凑一些验方,将人的生命视如草芥,不顾人们死活的看起病来;有的提笔分不清“沧海”和“苍海”,却含糊其词创作起作品来。所以,越是希求人才出现的时候,越是要认真的鉴别人才,以便找到真正的有用之才。 A出类拔萃 B欺世盗名 C.视如草芥 D.含糊其词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入世十年,中国在宏观经济层面取得的巨大成功,直接体现为产业与企业国际竞争力 的显著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向世界政要学领导力在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以及普及性上都将超越同类图书, 可谓成功的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法宝”。 C.对于欧盟峰会结果,南盛发布报告认为,峰会重点关注的是长期性改革举措,但似乎对 短期内如何化解希腊、意大利债务危机,以及欧洲银行业危机并无解决方案。 D由于太阳光中红光的波长比较长,易于被折射到月亮表面,使月亮变成了“红月亮”, 而不是“蓝月亮”。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南方的秋,没有北方的秋来得那么迅捷,仿佛是个调皮的小孩,踮着脚尖,悄悄地来 到人们的身边。 不过,无论是缓慢的南方的秋,还是急性子的北方的秋,都为人们带来的一样愉悦的 感受,感受到了秋的美好,秋的香甜,秋的硕果累累。 北方的秋,仿佛是一刹那间就到来,惊醒人们模糊的季节感,瞬间,满目金黄。 这就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天气慢慢凉爽可人,人们才慢慢感知。 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样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至是,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与其客杜浒十二人,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一月,避屯潮阳县。湖州盗陈懿、刘兴数叛附,为潮人害。天祥攻走懿,执兴诛之。十二月,趋南岭,邹洬、刘子俊又自江西起兵来,再攻懿党,懿乃潜导元帅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吞脑子,不死。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牧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策:计策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第:但是 C.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希望 D.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 寻:不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 衷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B.天祥与其客杜浒十二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D.南乡拜而死 城入赵而璧留秦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 (3分) 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左右命之拜,不拜 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珠从容 南乡拜而死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长江防线告急之时,文天祥为国而急,多方奔走号召,结集兵力,并抱着必胜的信念率万余兵力去抵抗元兵的进攻。 B文天祥认为国家养育了臣民,臣民应该共赴国难;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他也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而起保卫国家。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样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其 衣 带 中 有 赞 曰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读 圣 贤 书 所 学 何 事 而 今 而 后 庶 几 无 愧 (2)翻译下面句子。(6分)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3分)懿乃潜导元帅张弘范兵济潮阳。(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晓。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1)这首词上阕哪个字统摄了下阕内容?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6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 _,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3)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4) _,_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三、本大厦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和之内涵与定位李中华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 “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 “继者,续也。”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随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 “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嚼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 “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新华文摘 2009年第1期)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5分) A.“和”的内涵是把不同东西的因素相加,构成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体,使其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 B“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解释了“和”的“丰长而物归之”的含义。 C.“和”虽与“同”不一样,但两者又互有联系,体现了中国哲学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D.晏婴说“济英不及,以泄其过”的意思是“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 E.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周”的哲学命题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13下列行为,不符合“和谐理念”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多少人说他文章空洞无文,多少导师要他“不写三岁小孩的玩意”,他都以一笑而报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 B屈原“疾王之不听”,故忧愤幽思而作离骚,消失在汩罗江。 C白居易写诗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与百姓沟通,使诗文平实质朴,诗人的诗与百姓的话如出一辙。 D.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也请来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 14.阅读全文理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 (4分) 15.“和”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 - 18题。黄叶小谈钟敬文 小雨霏霏,轻寒凄恻,虽说远赶不上北国的彤云密布,雪纷飞,但住惯或生长在岭南的 人,总会感觉这是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了。记得从前有一首五言律诗云:梅动芳春近,云低远树微。雨兼残叶下,风带暗沙飞。坐看三冬尽,回思百事非。浊醪连日醉,未足破愁围。 前四句,说的便是这个时节的景象。 一月来,我的心情的凄惶纷乱,是有生以来所不曾经验过的。劫后余生,欲去不能,欲住不得,这种难挨的情味,惟有过来人能够领悟。否则尽管说的很逼真,可是终不能希冀其体味于十一,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声呢?带住!这样轻轻提过就算了。在此当儿,不能做用心的事,自然在意料中。堆积着的文债何时才让我竣工毕事呢?思之黯然! 真是一个意外了的事! 昨天无意中在朋友处翻看了“贡献”第二期伏园先生题名红叶的一篇文章,却引起了我一时的兴味,教我在这酒余慵困的今天,伸纸来抒写这篇小文。自己惊怪之余,不能不谢谢孙先生文章鼓舞我的魔力了。 “黄叶”与“红叶”,虽然是两种很相似的东西,但在我们的观感上,颇各饶着不同的情调。如容我做点譬喻,那么,黄叶像清高的隐士,红叶她却是艳妆的美人了。古人句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便是红叶的气味有些近子女性的春花的证明。,对于黄叶,则只有令人感到孤冷清寒,或零落衰飒,不会再有什么绮思芳情了。 我自己不知甚么缘故,对于渔洋老人的诗会有如此嗜好的怪癖。如果在中国过去诗人中,我愿去自找什么老师,那么,他老,当是首先屈指的一个。他流览景物的诗,几乎没有一首不是我所爱读的。他诗里常常喜欢用红树、红叶、黄叶等名词,如: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溪曲逐枫林转,红叶无风落满船”“路入江州爱晚睛,青山红树眼中明” (先生蜀道驿程记云:第七日晡抵江津县,距县;里许,小山多桐子树,叶如渥丹,与夕霞相映)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青山初日上,黄叶半江飞” “数听清罄不知处,山鸟晚啼黄叶中。”诸如此类,都是很佳丽的语句,和东坡的“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同为诗中的画。先生尝呼崔不雕为“崔黄叶”,他所最激赏的关于他的佳句,便是: “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可见他老对于黄叶的爱好了。 我忆起旧事来了。当我初进中学校读书时,颇喜欢胡诌些歪诗。我们的校长周六平先生见了,竞大大地加以赞赏。一回,他把二幅山水车嘱我题诗,我勉强给他写上了下面二十八个字:霜重溪桥落晓枫,寒烟消尽露晴空。野人领得秋风味,家在青山黄叶中。 他和诗,以崔不雕相拟,至谓“比似桐花论衣钵,座中惟有阿龙超”,则更以渔洋的赏识江东阿龙乐府者自况,令我真感愧无地了! “风流我愧秦淮海,竟许苏门夺席来”,这是我当日报呈他老夫子的诗之末韵。一别将十年,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我呢,一事没有成就,只剩着这样副残病的身躯和凄惶的心情,在这世上东飘西泊地过活,辜负了他老人家深深的期望了。唉!这何消说,更何忍说呢! “前此空挥忧国泪,斯行差慰树人情”,这两句当我离开故乡来广州时留别他的诗。一度遭吟着,便一度感伤到衰伤了! 上面一大段的话,似乎有些过于跑马,赶紧回到我的黄叶吧。 红叶不是到处皆有的,自然是指的大规模的枫柏、柿叶等,不是零片的任何林木的叶子黄叶则普通极了,只要到了相当的时候。岭南气温和暖,冬季的景象,只相当于北方的一秋天。在这分儿,自然可以看到枝间及地上,满缀着黄金的叶子了。日来偶纵步东郊北园一带,看到它们那样稀疏地清寂地挣扎于萧索的气运中,不免一股哀戚之情为之掀然鼓动起来。回想数年前,我因为乱事,合家人由市镇迁入山村中的故居。那时的生活真是清隽可味。一个人竹笠、赤足,漫步于水湄林际。金黄的叶子,或飞舞于身边,或缭绕予足下。冷风吹过,沙沙地作响。我的思想,也和头顶晴空一般的宇谧而清旷,偶而拾起一片,投在回曲的山溪中,它急遽地或迂徐地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飘,我的神思也好像随之而俱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不知人间何世了?现在,不但这浮浪的身,未易插翼飞回故乡,就是去得在那毒烟流弹之下,幽秀的山光:美丽的黄叶都摧毁焚劫以尽了!哦!时间的黑潮啊!你将永恒不会带回我那巳逝的清福了么? 我竟会这样的动起感情来了,为了区区的黄叶,黄叶的回忆!算了,我愿意过去了的永成为过去!无力的我,只合对当前和未来的一切,去低吟那赏味之歌,虽然这也怕只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话。 十七年,正月,二日,于广州新迁寓次 【注】该文作于民国十七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战时期。钟敬文( 1903.3.30-2002.1.10),原名钟谭宗。广东汕尾海丰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渔洋:王渔洋,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的别名。崔不雕:崔华,王渔洋的学生。阿龙:清朝诗人龙燮,常于王士祯、庞皑等唱和。 16.文章的题目是“黄叶小谈”,但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写“红叶”,有什么作用?(4分) 17.“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分) 18.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迁入山村中的生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 “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荚。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问和空闻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婪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 “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0“人淡如菊”概括了林璎的特质,文章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了林璎的这个特质?(4分)20.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为何说“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请简要分析。(5分) 21.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 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趣6分,共12分。22.请根据下面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表,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语意 完整,语句连贯。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总值上均处领先地位,但 ,所以,有人认为广东省应当_ _, ,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23下面是一段描写校园早晨的语段,请你用平实说明性的语言进行概述,不超过45个字。 校园的早晨是恬静的,雾气弥漫在大地,像一层薄纱,把校园围了起来。太阳渐渐地升起来了。刚开始,先是一丝一丝的,像一根根火红的线。接下来又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露出了半张笑脸。一瞬间,太阳一下子腾空而起。太阳升起来了!太阳露出笑脸了!它仿佛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花革树木们也被唤醒了。你瞧!这菜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晶莹透亮的露珠呢!不一会,露珠又从花瓣上滚落下来。校园里的空气也十分的新鲜,它有点清凉,有点湿润,也会让你感到十分的轻松。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看见一位盲者打着灯笼走来,问道: “你是盲者,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 “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 “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样师更迷惑了,问道: “为什么呢?” 盲人说: “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 “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请以“给自己点灯”为题,写一篇作文,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D解析 A读shn/chn,m,zo/so。 B.f,yo,chn。 C.y/q,sh,h . D.wn/yun,yng/yn,mi/min . 2D D含糊其词,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语段中“提笔分不请”就不存在“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了,故运用错误。A.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B欺世盗名,欺:欺骗;世人:指当时的人。欺骗世人;窃取名誉。C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极端轻视。 3C A句式杂糅,“体现为显著提升”,“为打下坚实基础”,B句语序错误,“成功的领导干部”应为“领导干部取得成功”D句,“使月亮”前面缺少主语“折射到月亮表面太阳光中红光的波长”。 4C从的总结句就可以判断语段应该先说“南方的秋”,再说“北方的秋”和是紧接说的。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A策论。 6A A的,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他的,人称代词;C用,介词;D连词表承接关系。 7B是表现文天祥赴敌营请和的孤胆;是表现文天祥拒绝写劝降书的态度;是表现文天祥赴死的从容。 8A“抱着必胜的信念”与原文“吾亦知其然也”意思相悖。 9【断句与翻译】 (10分) (1)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4分。每错、漏二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要以身许国。 【3分。“恨”1分,“徇”1分,大意1分。】 陈懿就秘密导引忽必烈的都元帅张弘范率领军队乘船渡海到了潮阳。 【3分。“潜”1分,“济”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在童子时,年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 咸淳九年,起用任湖南提刑,十年任赣州知府。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诏令天下起兵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哭泣,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各位英雄都回应,集中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友人阻止他,文天祥说: “我也知道会这样。但国家养育群臣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急难,征集天下军队,却没有一个人一匹马进京门,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要以身许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闻风而起的。道义高就能使谋略成功,人多了就能成就大事,按照这样的话,国家还能保住。”这时,自己痛加裁减,将全部家产都用作军费。每当与宾客和左右的人谈及时事,就流下眼泪,拍着桌子说道: “享受别人给予的欢乐的人也应分担别人的忧虑,吃了别人东西的人也应为人家的事情效死力。” 第二年正月,任临安府知府。没多久。宋朝投降,陈宜中、张世杰都逃出。不久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到军中请求讲和,同大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直言争论。丞相发怒扣留他。文天祥和他的门客杜浒十二人,在夜里逃进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一月,文天祥进入潮阳县,陈懿与他的党羽刘兴时而叛变时而归降,成了当地人民的祸害,文天祥攻打陈懿党羽,陈懿逃走,捉到了刘兴,就把他杀了,十二月,前往南岭,邹洬、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来,第二次攻陈懿党羽,陈懿就秘密导引忽必烈的都元帅张弘范率领军队乘船渡海到了潮阳。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来到。文天祥慌忙要跑,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他。文天祥吞下龙脑香,却没死。 文天祥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令他下拜,不拜,张弘范便用客礼见他,同他一道进入崖山,让他写信招张世杰前来。文天祥说: “我不能捍卫父母,却教人背叛父母,可能吗?”还是坚持向他索要招降信,便写下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们。诗的末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放过了他。崖山攻陷,张弘范派使者护送文天祥到京都。 文天祥在燕共三年,皇上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召进宫中告诉他道:“你还有什么请求?”文天祥回答说: “文天祥蒙受宋恩典,担任宰相,怎么可以事奉第二国?希望赐我一死就足够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对吏卒说: “我的事情结束了。”向着南方拜别以后就义。几天后,他妻子欧阳氏收他的尸体,面色如生,享年四十七。他的衣带中写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惟有取义,才能仁至。读圣贤书,学习何用,从今以后,可以问心无愧。” 10【古诗鉴赏】 (7分)答案: (1)(3分)一个“闲”字统摄了下阕内容,词人在描绘春景时,用清新、自然语言,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作者醉酒昼寝,寄情黄鹂;青山绿水、花红柳翠,流水潺潺、黄鹂鸣啭,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点出“闲”字1分,简要说明3分。言之成理即可】 (2) (4分)全词抒发词人洒脱放达之情,在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词人描绘春景鲜明秀丽、清俊娴静,临水的茅屋,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生活安逸恬淡,丽作者的心志、才情就寄寓于这画面之中。(言之成理即可) 11(1)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2)折戟沉沙铁未销,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分。每空1分。任选三句作答,多答的按前三句计分。凡多、错、漏字,该空均不给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答案:B、E【A项,从“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的信息可知是正确的。B从第三段中,“这样的道理”的指向来看,应该是指上段中“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不是“和”的概念,本项是不正确的。C项,整合第四段“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及最后一段的“和同之辨”可知是正确的。D项,由第6段对晏婴语意的解说可知是正确的。E项,由最后一段的相关信息可知,“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并不是孔子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后来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所以本项说法是错误的。】 13答案:B项,屈原的忧愤幽思和消失于泪罗江是不“和”的结果:其他几项都符合“和谐理念”。 14.答案: (1) “和”是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体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 (2)“同”是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的单一体,是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每点2分) 【4分。第(1)点,答对“共同体”“多样性的统一”得1分,答对“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得1分。第(2)点,“简单同一”1分,“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1分。】 15.答案: (1)殷周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 (2)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与“同”对举和“和实生物”命题。 (3)春秋时晏婴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体现“中庸”思想;春秋末期,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将“和”的思想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中。(4)先秦诸子对“和”进行了深入讨论,使“和”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 (每点1分)四,(一)16.写“红叶“是为了表现“黄叶”与“红叶”的区别,以表明“黄叶”有“清高的隐士”的象征意义。(4分) , 【4分。“区别”2分,象征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 17.“他”指校长周六平先生,因为离别之久,国难当头,那让我感愧无地的校长是否还在人间呢?暗含作者对校长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5分。(1)写出“他”指周六平先生1分:“对校长的思念之情”2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2分。意思对即可】 18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考前冲刺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刑法学-公共关系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内科护理学(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综合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每日一练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企业管理概论-政治学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员工对外合同(标准版)
- 80年血火淬炼此刻亮剑正当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对初中生的启示-2025-2026学年初中主题班会
- 2025-2026学年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27)
- 2025年大型集团财务审计外包服务合同风险防控条款规范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辅警考试真题(含答案)
- 新式茶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巧堆肥劳动课件
- GB/T 45777-2025水泥中石膏掺量评估方法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课件)
- 气管插管导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