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案(西师版)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4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灵活选择口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多媒体出示金秋的收割画面)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 k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20000 kg。学生2:另一个村产玉米大约27000kg,产稻谷比班米多18000千克。学生汇报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以上四条信息。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1: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2: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3:另一个村的稻谷产量是多少千克?学生汇报时教师用课件同步显示以上3个问题。教师:孩子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板书课题)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1.探究例1(1)列出式子,口算结果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课件显示去掉后两个问题,只留下第一个问题。)学生: 260000 320000 。(课件显示算式)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加法的结果吗?学生:能。教师:谁来说说看?学生:260000 320000 580000。(课件显示结果)(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小组交流后汇报。(可让学生上台边板书边介绍自己的口算方法)学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 580000了。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0,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学生2:因为 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学生3:我把260000看成26个万,把320000看成32个万,26个万加 32个万就是58个万,也就是580000。教师: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学生汇报完各自不同的做法后,教师小结(教师边小结,边用课件展示这两种口算方法):看来同学们的口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一种是把这两个数先改定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再口算。(3)相互比较,优化算法教师:同学们的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这些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呢?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学生汇报后,教师用课件闪烁第二种算法。)(4)尝试练习,初步运用教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课件出示问题2)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学生:320000260000=。(课件显示算式)教师:谁会计算?学生:因为32万减26万等于6万,所以320000260000=60000。(课件演示算法)(5)再次尝试,独立练习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课件出示问题3)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算法。教师小结(课件同步显示结语):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1完成练习六第1题小猴摘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课件同步显示连线方法)。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40003000”和“90002000”的时候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六第2题。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课件显示答案)3、想一想、算一算。4000-300 500004000 80000000-6000000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种是先去掉相同个数的0,相减后再添0;一种是把4000看成40个百,300看成是3个百,40个百3个百37个百,就是3700。(课件显示答案)4、独立练习。数学书练习六36页第3、4题。第4题在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发现不同做法。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2及第36页练习六5、6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估算多位数加减法。2、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多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熟练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估算。【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出示以下各题,学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答案。)开火车,一名学生汇报,其余学生判断。X| k |B| 1 . c|O |m同上。3、省略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6004305 97005 2039800 401535让学生说出求以上各近似数的方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明明,上网查到了这样一条信息。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师:明明查到一条怎样的信息?学生:明明查到的是2001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和2002年退耕还林达2039800公顷。教师:如果你是明明,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以后,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交流交流。同桌互动。教师:谁来发表想法?学生1: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多少公顷?学生2:2002年退耕还林比2001年多多少公顷?学生汇报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以上两个问题。教师:知道这两个问题分别该怎样列式吗?学生:算式分别是2039800+401535和2039800-401535。(课件显示算式)教师:这两个算式的数字都很大,算起来肯定比较麻烦。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也不需要得到非常精确的结果。如果这两个算式只需要得到一个大约的值,问题应该怎样变一变?学生:问题一变为“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大约多少公顷”,问题二变为“2002年退耕还林比2001年大约多多尔公顷?”(学生汇报后,课件显示变动后的问题。)教师:加上大约就是要我们对结果进行估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板书课题)2.引导释疑,探究方法教师:能估算出2039800-401535这道题的结果吗?四人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课件显示小组学习要求:议一议。)小组探究。教师:谁来汇报一下?学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2039800看作204万,把401535看作 40万,再用 204万一40万,结果大约就是 164万。学生2:老师,我的方法更简便,我把2039800看作200万,把401535仍然看作40万,200万-40万,结果大约就是160万。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估算方法。教师小结:真是聪明的孩子,敢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大家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我们通常就是把两个数看作整万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3.尝试练习,初步运用教师:掌握了估算方法,能很快估算出2039800401535的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1:200万+40万,结果大约是 240万。学生2:204万+40万,结果大约是244万。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1.课堂活动完成第35页的课堂活动。课件显示卡片,学生开火车估算,并说一说估算方法。2.独立练习练习六36页5、6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汇报时课件显示答案)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6题学生在分组完成的基础上汇报。注意启发学生提出估算的问题并计算。四、课堂总结说一说:怎样进行多位数的估算?(用四舍五入法把多位数看成是“整万数”再计算)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起引入、准备学习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生:算盘)课件显示算盘。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不过现代人们拥有更方便的计算工具计算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1.了解计算器多媒体课件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689753299126 7830678013600 732816802099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学生:计算器。(课件闪烁此选项)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学生3:不用打草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学生:(略)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课件显示计算器优点)。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一)。)2.认识计算器(1)说一说: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计算器,你认识上面的哪些按键,小组内说一说。上台给班上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器和自己认识的按键。(2)认一认:课件出示计算器示意图,教师指,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教师适时介绍相应按键的作用。教师: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这些是计算器的功能键,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会用到这些功能键了。3.探究例1(1)初次尝试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完成后请学生上展示台。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学生边说边演示)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2)再次尝试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企业的保洁合同范本
- 窗子外包安装合同协议书
- 注塑厂生意转让合同范本
- 租用农地建厂房合同范本
- 终止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书
- 私人对私人加工协议合同
- 物业维修承包合同协议书
- 高质量门窗采购合同范本
- 自建楼房买卖合同协议书
- 私人买房合同赔偿协议书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配备标准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五套)
- 飞行机器实验室 PX4FLOW智能光流传感器使用说明 V1.3
- 万科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手册
-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培训课件
- 电厂新员工安规考试
- 山东省济南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连锁药店店面设计及要求
- 铁路劳动安全预防机动车辆伤害
-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 数学好玩第03课时《包装的学问》课件
- 混凝土构件之梁配筋计算表格(自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