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膜设计【9张图纸/194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膜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封面摘要.doc---(点击预览)
审查表.doc---(点击预览)
实习报告.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A0-装配图.dwg
A1-修改修边凹模.dwg
A2-修改下模固定板.dwg
A2-修改御料板.dwg
A2-修改成形修边凸凹模.dwg
A2-修改成形凸模固定板.dwg
A3-修改修边凹模固定板.dwg
A3-修改冲孔凸模.dwg
A3-修改成形冲孔凸凹模.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9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0139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75.2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离合器 壳体 中心 冲孔 成型 复合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39页。19400字。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实习报告一份。

图纸共9张,如下所示
A0-装配图.dwg
A1-修改修边凹模.dwg
A2-修改下模固定板.dwg
A2-修改御料板.dwg
A2-修改成形修边凸凹模.dwg
A2-修改成形凸模固定板.dwg
A3-修改修边凹模固定板.dwg
A3-修改冲孔凸模.dwg
A3-修改成形冲孔凸凹模.dwg

目 录

摘 要 2
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7
1.1 冲裁工艺性 7
1.2 成形工艺性 8
2 分析计算确定工艺方案 9
2.1 确定所需的冲压基本工序 9
2.2 确定工序数目 9
2.2.1 确定拉伸次数 9
2.2.2 顶面起伏成形加工次数的确定 10
2.2 确定工序顺序 11
2.3 确定工序的组合 11
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13
3.1 计算毛尺寸 13
3.2 计算冲压力 15
3.2.1 起伏成形的压力计算 15
3.2.2 中心冲大孔的冲裁力 15
3.2.3 修边时的冲裁力 16
3.2.4 冲中心大孔时的御料力 16
3.2.5 外缘修边时的御料力 16
3.2.6 冲孔时的推件力 17
3.2.7计算压边力 17
3.3 初选压力机 17
3.4 计算压力中心 18
3.5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18
3.5.1 冲中孔时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19
3.5.2 修边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20
3.5.3 成形凸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20
4 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22
4.1 修边凹模的设计 22
4.1.1 凹模的尺寸计算 22
4.1.2 凹模的结构形式 23
4.2冲孔凸模的设计 24
4.2.1 计算 24
4.2.2 凸模的结构设计 25
4.3凸凹模(冲孔凸模和修边凹模)的设计 26
4.4 冲模的导向装置 27
4.4.1无导向冲裁 27
4.4.2导板导向 28
4.4.3模架的导向 28
4.5定位装置 31
4.5.1条料的横向定位装置: 31
4.5.2.条料的纵向定位装置: 32
4.6卸料装置 33
4.6.1.固定卸料装置的形式 33
4.6.2.固定卸料板的固定方式 33
4.7推件装置的设计 33
4.7.1.推件板的结构形式 34
4.7.2.推件板的尺寸与公差 34
4.7.3.推件板的极点位置 34
4.7.4.打杆与打板的设计 34
5 其它冲模零件设计 35
5.1模柄的类型及选择 35
5.2凸模固定板 36
5.3垫板 36
5.4紧固件 37
5.5定位销 37
6 模具的装配 38
6.1复合模的装配 38
6.2凸、凹模间隙的调整 38
7 具体零件的工艺方案 39
总结 41
参考文献 42
致 谢 43

摘 要

复合模是冷冲压模具中加工精度、效率较高的一种设备。对于需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冲压完成的零件来说,应尽可能根据零件的工艺要求采用复合模加工。本文就是对离合器壳体的前道工序半成品的进一步加工时,所需的复合模设计。这套模具适合于离合器壳体的中心大孔冲孔、成形、修边加工,其后尚有几道加工工序。在对该复合模进行设计时,主要的问题是对原工序件的底部成形方式的设计,由于要保证原工序件的大致形状精度,在这里采用局部成形的方法对底部的凸起进行加工。因此,确定合适的压边力就成了起伏成形能否成功的关健。同时,成形锥形凸包时,成形凸凹模的设计也较重要。为了设计的标准化,尽可能选用了标准件,如模架,模座,压边机等。最后对模具的一个主要零件导套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本设计对于进行起伏成形模具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模具设计;复合模;压延成形

ABSTRACT
Compound die is an efficient and precise provision of normal stamp die. For 
the part can not finished in only one stamp working procedure,it is better machining on the compound di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demands of the part. In the thesis, designed a compound mold used to machining the half-finished clutch shell. This set of mold suits in the clutch shell punch central hole, stamp bottom convex shape, and shave fringe, after that still had several processing working procedures. When carries on the design of this compound mold, the main question is to confirm the way of stamp the bottom convex figuration. Because it is have to guarantee the fore working procedure’s approximate shape precise, uses partial-undulate stamp in here to processing the bottom bulge. Therefore, the key role to succeed of the partial-undulate stamp is to define reasonable blank holding force. At the same time, when stamped conical convex bulge, the design of convex-concave die is also important. In order to the standardized design, has selected the standard part as far as possible. Such as die frame, die bed plates, press machine and so on. Finally, set down the machining technical procedure of sleeve, a major mold component. The design in the thesis has some referenced value for analogical calendaring molding design.

Keywords: mold design; compound die; calendaring molding

课题名称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模设计

内容及任务
模具零件图
模具总装图一张
全部模具零件图纸(其中至少有一张电脑绘图)
所有图纸折合成0号图不得少于3张。
自选一个重要模具零件编制加工工艺路线,进行相关的计算,并编制加工工艺卡和工序卡。
设计说明书
1、资料数据充分,并标明数据出处。
2、计算过程详细、完全。
3、公式的字母含义应标明,有时还应标注公式的出处。
4、内容条理清楚,按步骤书写。
5、说明书要求有计算机打印。

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 1、保证规定的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冲压件的同时,力求成本低、模具寿命长。
2、设计的冷冲模必须保证操作安全、方便。
3、冲模零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即制造装配容易、便于管理。
4、便于搬运、安装、紧固到冲床上并且方便、可靠。
5、保证模具强度前提下,注意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 

选取课题及编写开题报告;
英文论文翻译;
查询相关资料,产品基本要求分析。根据CAD二维图纸对设计模型进行Pro/E三维造型;
塑件材料选择、注射机的选择、成型方法及其工艺的选择;
模具相关结构的设计;
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设计;
整理设计说明书,按照学院得规范要求排版打印设计说明书;
上交毕业设计资料,评阅;
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刘心治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万战胜主编 铁道出版社
3、《冲模设计》 吉林人民出版社
4、《实用冲压技术》 机工出版社
5、《冷冲压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 机工出版社
6、《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冯炳尧等编 上海出版社
7、《冲压工艺模具设计实用技术》 郑家贤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8、《实用板金冲压工艺图集》 梁炳文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膜设计















内容简介:
湖南工学院 2011 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系: 机械工程系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郭雪娥 学生姓名 曹兴 课题名称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模设计 内容及任务 模具零件图 模具总装图一张 全部模具零件图纸(其中至少有一张电脑绘图) 所有图纸折合成 0 号图不得少于 3 张。 自选一个重要模具零件编制加工工艺路线,进行相关的计算,并编制加工工艺卡和工序卡。 设计说明书 1、资料数据充分,并标明数据出处。 2、计算过程详 细、完全。 3、公式的字母含义应标明,有时还应标注公式的出处。 4、内容条理清楚,按步骤书写。 5、说明书要求有计算机打印。 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 1、保证规定的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冲压件的同时,力求成本低、模具寿命长。 2、设计的冷冲模必须保证操作安全、方便。 3、冲模零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即制造装配容易、便于管理。 4、便于搬运、安装、紧固到冲床上并且方便、可靠。 5、保证模具强度前提下,注意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 进 起止日期 工作内容 备注 度安排 3 月 1 日 3月 2日 4月 1日 4月 2日 5月 4日 5月 5日 5月 7日 5 月 7 日 5 月 20日 5 月 21 日 5 月 23日 5 月 24 日 5 月 25日 5 月 26 日 5 月 29日 6 月 1 日 6 月 10日 选取课题及编写开题报告 ; 英文论文翻译 ; 查询相关资料,产品基本要求分析。根据 三维造型; 塑件材料选择、注射机的选择、成型方法及其工艺的选择; 模具相关结构的设计; 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设计; 整理设计说明书,按照学院得规范要求排版打印设计说明书; 上交毕业设计资料,评阅 ; 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刘心治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万战胜主编 铁道出版社 、冲模设计 吉林人民出版社 、实用冲压技术 机工出版社 、冷冲压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 机工出版社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冯炳尧等编 上海出版社 7、冲压工艺模具设计实用技术 郑家贤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8、实用板金冲压工艺图集 梁炳文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研室 意见 年 月 日 系主管领导意见 年 月 日 实习 报告 毕业实习结束了,总体感觉是这次我们很好地完成了实习内容,达到了实习的目的。这次实习的针对性特别强, 为我们进一步巩固了 基础知识, 让我们看到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了解了一个公司是如何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次实习是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实习了,回想以前,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次实习,可每次实习都会上升一个层次去思考,同样去一个地方,所思考的问题更深了;同样看一个设备所关注的东西更专业化。因此每次实习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第一次实习跟着带队老师从前走到后,看 到的是没有见过的巨大的设备,心里只有感慨、好奇和新鲜的感觉。后来陆续又参加了 金工 实习、生产实习,再次进到厂里时,还是看的同样的设备却没有了好奇没有了感慨,取而代之的 是思考和请教,思考车间设备生产的工艺流程,思考每一种工艺的原理 , 请教工人师傅不懂的问题 , 再也不象以前那样走马观花 ,看问题也看得更加深了。 这次是毕业设计实习,首先感到的是机会的难能可贵,想在走上社会走进工厂之前多积累一些经验。进厂后抓紧每一分钟尽量多的了解自己要设计的 产品 ,有一种急切的求知欲。在到达自己将要设计的 模具或产品 时,同学们都努力的去理解 相关模具 的工作原理,和自己设计部分的结构。有相机的绕着设备拍几张照片回去作为参考,没有的在现场做做记录。 总之,这次的实习看到了大四同学成熟了许多,不再有刚来时的幼稚,更多一些的是对走上工作岗位的向往。最后,在这次实习中,真诚地感谢带我们实习的任学平老师。 湖南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 题 目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膜设计 学生姓名 曹兴 学 号 212070216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郭雪娥 敬爱的老师 : 你们好!我的毕业设计内容综述如下 : 一 工艺分析:( 1)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特点,介绍其复合模结构及模具的工作过程。重点分析复合 模结构的设计方法。( 2)分析及阐述模具各个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工艺以及 塑件的结构要素,塑件的尺寸公差和精度的选择,塑 件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方法。 1)使用 件设计出 离合器壳体 二 方法: 量多的了解模具设计的理论。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装配图。 三 来定义所有模具远见的体积,合理设计浇注; 模斜度和塑件模型构建型腔,型芯的特征和尺寸; 义分模面及模块; 成冷却系统设计; 学生综述内容如上,特提出答辩申请。望老师能批准! 申请人签名: 日期: 资 格 审 查 项 目 是 否 01 工作量是否达到所规定要求 02 文档资料是否齐全(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定稿论文及其相关附件资料等) 03 是否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04 完成的成果是否达到验收要求 05 是否剽窃他人成果或者直接照抄他人设计(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小组意见: 符合答辩资格,同意答辩 不符合答辩资格,不同意答辩 审查小组成员签名: 年 月 日 注:此表中内容综述由学生填写,资格审查项目 由指导教师填写。 2011 届毕业论文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 成型 , 修边复合模设计 系 、 部: 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 曹兴 指导教师: 黄继承 职称 讲师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 级: 0702 班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28 号 2 摘 要 复合模是冷冲 压模具中加工精度、效率较高的一种设备。对于需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冲压完成的零件来说,应尽可能根据零件的工艺要求采用复合模加工。本文就是对离合器壳体的前道工序半成品的进一步加工时,所需的复合模设计。这套模具适合于离合器壳体的中心大孔冲孔、成形、修边加工,其后尚有几道加工工序。在对该复合模进行设计时,主要的问题是对原工序件的底部成形方式的设计,由于要保证原工序件的大致形状精度,在这里采用局部成形的方法对底部的凸起进行加工。因此,确定合适的压边力就成了起伏成形能否成功的关健。同时,成形锥形凸包时,成形凸凹模的设计也较 重要。为了设计的标准化,尽可能选用了标准件,如模架,模座,压边机等。 最后对模具的一个主要零件导套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本设计对于进行 起伏成形模具设计有 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 模具设计;复合模;压延成形 3 is an of in it is on to of In a to of in on of is to of it is to s in to to of is to At of is In to as as as so of a in 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题 目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膜设计 学生姓名 曹兴 班级学号 材料成型 0702 班 212070216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 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模设计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塑料制品之所以能够在各行各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是由于他们本身具有一系列特点。塑料相对金属,密度小,但是比强度高,绝缘性能优良,具有非常优良的抗化学腐蚀性,在机械、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塑料已经大规模的取代了金属。目前 塑料制件几乎在工业、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里无处不在。塑料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材料,发展势头极其迅猛,跻身于金属、纤维材料和硅酸盐三大材料之列。其仍在不断的开发与应用,并且随着成型工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大大促进了塑料成型模具的开发与制造。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这就促进 术的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器模具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开发 关结构的模具成为相关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课题采用 术完成 2132射模设计 模具 的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通过完成此次毕业设计的意义在于将我大学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性总结,提高我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实际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将来在工作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器模具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开发电器模具成为相关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课题采用 术完成电器旋钮模具的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通过完成此次毕业设计的意义在于将我大学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我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实际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为将来在工作岗 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该塑料制品选用的是 料, 丙烯晴、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及耐化学腐蚀性;它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及成型加工性能等综合的优良性能,且价格便宜,原料易得。 比较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比 ,尺寸稳定性好,收缩率在 围内,若经玻纤增强后可以减少到 而且绝少出现塑后收缩。 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制品表面光洁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涂装性和 染色性,可电镀成多种色泽。 具有良好的配混性,可与多种树脂配混成合金 (共混物 ),如 C、 之具有新的性能和新的应用领域, 与 混可制成透明 光率可达80%。 吸水的塑料,于室温下, 24 小时可吸收 分,虽然这种水分不至于对于机械性能构成重大影响,但注塑时若湿度超过 塑料表面会受大的影响,所以对 定要事先干燥,而且干燥后的水分含量应小于 注塑成型时的 主要缺陷为容易产生溢料飞边、气泡、熔接痕、烧焦及黑纹、光泽不良;采取相关的消除措施为增大注射压力、提高模具温度、加排气槽、充分预干燥。结构上该塑件总体形状为长方形,塑件壁厚均匀,边缘过度圆滑。尺寸精度无特殊要求,右上方分布 6 个直径为 7通孔,右下方对称分布有 4 个 6 毫米的孔,同时还有几处下沉的阶梯结构,所以应设计抽芯机构。该塑件要求表面光泽,无飞边、毛刺、缩孔、留痕。所以在成型时要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浇注系统应缓慢散热,冷却速度不宜过快。 三、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的增长,促进了我 国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或者相关的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内具有优势的热门专业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模具销售额以年平均 20%左右的速度增长, 2006年模具销售额达到 720亿元人民币,居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位;模具出口突破了 10亿美元。我国模具生产厂、点达到了约 3万家,从业人员近 100万人。这些都说明我国模具工业有了相当的规模。期中,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约占 30%左右。国内塑料模具市场对注塑模具需求量日益增长。专家普遍预测,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 将逐步提高,且发展速度将高于其他模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塑料模具行业的设计。大大的促进了我国注塑模具技术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模具加工的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模具的复杂程度、 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周期等。所以,我们仍需不断的努力奋斗,用我们国家人民的聪明才智去开发模具行业,使我国的模具设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塑料模具主要分为种类很多,一般按照制品的成型材料性质可分为热固性塑料膜和热塑性塑料膜;按照产品的成型工艺划分又可分为压缩模 、压注模和注射模,其中注射模在塑料模具应用面中较为广泛;还有按照模具装卸方式分类、按照模具行腔数目分类、按照分型面特征分类等多种分类方式。 塑料产品成型材料有很多种,目前世界投入生产的大约有 300多种,其中常用的有 40余种。名称多以其所有合成树脂作为名称来称呼: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氧树脂 ,俗称:电木(酚醛树脂)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玻璃钢(热固性树脂用玻璃纤维增强) ;英文名称:尼龙(聚酰胺) 乙烯 。一般根据受热后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模具生产的过程一般包括:接受任务书(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数据,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是否合理等;消化工艺数据,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确定成型方式,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选择成型设备,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 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确定模具类型,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其中有型腔的布置、分型面的确定、选择顶出方式、确定浇注系统脱模方式、主要成型零部件计算等;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做准备;最后模具的校核,包括基本结构方面和设计图纸方面 6。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我国模具工业的前进。 使其在现代模具的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7。 拟与制造一体化 , 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与制造系统 ,按设计好的模具零件分别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是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个必然过程。总之 ,它已成为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给模具制造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这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 ,节约了工作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新产品的开发及创新上。 参考文献 1 高军,李熹平,高玉田,褚兴荣 . 注塑成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9. 2 叶久新,王群 .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7. 3 伍先明,张蓉 . 塑料模具设计指导 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6. 4 石富安,龚云表 . 工程塑料手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 5 塑料模具设计手册编写组 . 塑料模设计手册 M. 第二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 6 唐志玉 ,李德群,徐佩弦 . 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 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7 陈锡栋,周小玉 . 实用模具技术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3. 8 詹友刚 . 文野火版 M. 第二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0. 9 冯炳虎,韩泰荣,殷振海,蒋文森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王卫卫 . 材料成型设备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0. 四、方案拟定及进度安排 一、产品基本要求分析 二、根据 维图纸对设计模型进行 三维造型 三、塑件材料选择 四、成型方法及其工艺的选择 五、注射机的选择 六、模具相关结构的设计 七、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设计 八、模具材料的选择 九、模具工作过程分析 十、绘制相关图纸 十一、编写设计说明书 十二、自选一个重要模具零件编制加工工艺路线,进行相关的计算,并编制加工工艺卡和工序卡。 进度安排: 1、 3 月 1 日 选取课题及编写开题报告; 2、 3 月 2 日 4 月 1 日 英文论文翻译; 3、 4 月 2 日 5 月 4 日 查询相关资料,产 品基本要求分析。 根据 维图纸对设计模型进行 三维造型; 4、 5 月 5 日 5 月 7 日 塑件材料选择、注射机的选择、成型方法及其工艺的选择; 5、 5 月 7 日 5 月 20 日 模具相关结构的设计; 6、 5 月 21 日 5 月 23 日 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设计; 7、 5 月 24 日 5 月 25 日 整理设计说明书,按照学院得规范要求排版打印设计说明书; 7、 5 月 26 日 5 月 29 日 准备答辩; 8、 6 月 1 日 6 月 10 日 上交毕业设计资料,评阅。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 年 月 日 注:可另附 1 目 录 摘 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 4 冲裁工艺性 . 4 成形工艺性 . 5 2 分析计算确定工艺方案 . 6 确定所需的冲压基本工序 . 6 确定工序数目 . 6 确定拉伸次数 . 6 顶面起伏成形加工次数的确定 . 7 确定工序顺序 . 8 确定工序的组合 . 8 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 10 计算毛 尺寸 . 10 计算冲压力 . 12 起伏成形的压力计算 . 12 中心冲大孔的冲裁力 . 12 修边时的冲裁力 . 13 冲中心大孔时的御料力 . 13 缘修边时的御料力 . 13 冲孔时的推件力 . 14 . 14 初选压力机 . 14 计算压力中心 . 15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 15 冲中孔时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 16 修边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 17 成形凸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 17 4 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 19 边凹模的设计 . 19 2 模的尺寸计算 . 19 模的结构形式 . 20 . 21 算 . 21 模的结构设计 . 22 冲孔凸模和修边凹模)的设计 . 23 模的导向装置 . 24 . 24 . 25 . 25 . 28 . 28 . 29 . 30 . 30 . 30 . 30 . 31 . 31 . 31 . 31 5 其它冲模零件设计 . 32 . 32 . 33 . 33 . 34 . 34 6 模具的装配 . 35 . 35 模间隙的调整 . 35 7 具体零件的工艺方案 . 36 3 总结 . 38 参考文献 . 39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冲裁工艺性 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 裁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冲裁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等级是否符合冲裁加工的工艺要求。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等等。通常对冲裁件的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对几何形状的要求是冲裁件的形状应尽可能简单、对称,最好采用圆形、矩形等规则的几何形状或由这些形状所组成,使排样时废料最少;冲裁件的凸出悬臂和凹槽的宽度不宜太小,以免凸模折断;冲裁件的外形或内形的转角出,要避免夹角出现,应以圆弧过渡,以便于模具加工,减少热处理或冲压时的在 尖角处开裂的现象,同时可以防止尖角部位的刃口磨损过快而使模具寿命降低。对精度的要求是冲裁件的经济精度一般不高于 高可达 0 级,冲孔比落料的精度约高一级。 该零件的形状如图 1,其冲裁工艺性为: 结构与尺寸:该零件结构较简单、形状对称,完全由圆弧和直线组成,没有长的悬臂和狭槽。 精度:零件尺寸最大凸缘尺寸精度为 度尺寸略低于 余尺寸均为自由尺寸,中心大孔的冲孔尺寸要求不高,可以经过普通的冲裁方法加工形成。 修边时,相应的尺寸要求和冲孔时相比较高,其凸缘尺寸为 精度,因此,进行模具设计时,应保证修边时所用模具的精度。另外,零件图中还对下顶面与下底面的平行度,下底面的平面度有一定要求,因此加工时最好能使外缘的修边和顶面的成形在同一付模具上进行加工,以保证相对的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而在冲模加工方法中,复合模能在一付模具上对工件进二道或更多的工序加工,而保持被加工零件没有相对的位移,有利于得到较高精度的加工件。因此,相对来说,该零件的冲裁加工要求可以得到保证。 材料:该零件材料为 10 号钢,屈服强度为 206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塑性,其冲裁加工性较好。 生 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根据以上分析,该零件的冲裁性较好,可以冲裁加工。 5 图 1 工件图 成形工艺性 上图所示零件为离合器壳体的剖视图。是经过本道模加工后应达到的要求,其前一道工序的零件图和该图相比,没有顶面的下凹锥形及中心的大孔,其它形状尺寸和本道工序的尺寸几乎相同,只是下凸缘留有修边余量。为了得到本道工序所要求的形状,要对该离合器壳体的顶面进行局部拉延的变形加工,其成形特点为伸长类与形。 伸长类成形的破坏形式主要是由于材料的延伸率不足而造成的破裂,如伸长类翻边、扩口、扩孔、凸 包,平板的圆筒、锥台及各种复杂曲面胀形等。当其各部分材料伸长不均匀时,常伴有起皱、翘曲等缺陷。 对于该种破裂的成形,常用其变形前后的相对伸长与材料延伸率之比来衡量成形极限。由于该零件采用 10号钢进冲压成形,材料的延伸率较大,朔性较好。经过初步的估算可知,该零件的成形工艺性较好。 6 2 分析计算确定工艺方案 确定所需的冲压基本工序 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主要外形是留有小凸缘的锥形件,锥形件开口向下。其顶面还有一小锥形的下凸包,凸包下底面冲有一个大中心孔。 要加工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冲压件,必需要 进行成形加工,如为了得到零件的外轮廓锥形,要对零件进行拉伸或纯胀形加工。由于进行冲压加工的毛坯多为板材或型材,面拉伸成形一般要求其毛坯外形为圆形或尺寸一定的非圆毛坯,因此在拉伸加工前需进行落料冲裁。而在拉伸加工时,为了拉伸的计算的简便,有时不需要对拉伸件的毛坯进行精确的计算,只需留有一定的修边余量,在其后的加工中再把多余的材料去掉。这就需要在后续工序中配有修边加工。上顶面的小凸包加工时,可以采用与外面大锥形成形方法一致的拉伸成形,也可以根据其形状和尺寸确定其它的冲压加工。由于上顶面凸包的高度尺寸相对较小,而 径向尺寸较大,可利用胀形加工方法对其进行加工。 因此,该零件的加工所需要的冲压基本工序有:落料、拉伸、拉延成形、冲孔及修边。 确定工序数目 确定拉伸次数 零件外形的拉伸属于圆锥型件的拉伸成形,圆锥型零件厚度不同,可以分为下述的三种情况: 浅锥型件 相对高度 h/d=般半锥角 =500 800 ,在成形过程中毛坯的变形程度小,拉深后 的回弹大,为保证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必需加大径向拉应力,提高胀形成分。具体措施有: 1 无凸缘可以补加凸缘。 2 采用带拉深筋的凹模。 3 用像皮或者液压代替凸模进行拉深。 中锥形件 相对高度 h/d=般锥角 15 45 ,中等深度的锥形件毛坯的 7 变形程度不大,由于有很大一部分毛坯在压边圈外呈悬空状态,因此成形的主要工艺缺陷是悬空 部分拉深变形的起皱失稳。同样,可以利用加在径向拉应力的方法来防止。根据毛坯相对厚度 t/D 100 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当 t/D 般半锥角 10 30 ,深度较大的锥形件毛坯的变形程度较大。只靠息坯与凸模接触 局部面积传递成形力,极易引起毛坯的局部过度变薄乃至破裂,所以需要经过多次过渡渐渐成形。具体方法有: 1 阶梯过渡法 用这种方法是将毛坯分数道工序逐步拉深成阶梯,阶梯与成品的内形相切,最后在成形模内整形。 缺点是:壁厚不均匀,有明显 的印痕,工作表面不光滑,所用模具套数多,结构、加工都较复杂。 2 锥面逐步成形法 这种方法是将毛坯拉成圆筒形,使其等于或大于成品圆锥表面积,而直径等于圆锥大端直径,以后各道工序逐步拉出圆锥面,使其高度逐渐增加,最后形成所需的圆锥件。与阶梯法下比,表面光滑与壁厚均匀方面都有所好转,但所需的模具套数仍然较多。 在这个零件的拉伸加工中, h/d=56/248=锥角为: =65 属于浅锥型 件的拉伸,在成形过程中毛坯变形程度小,可以一次拉伸成功。 顶面起伏成形加工次数的确定 起伏成形是依靠材料的延伸使工序件或工件形成局部凹起或凸起的冲压工序。起伏成形中材料厚度的改变为非意图性的,即厚度改变形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设计指定的要求。 对于一定厚度及性能的材料,要使起伏成形能够顺利进行,则材料的变形程度必需要在材料本身充许的变形程度范围之内。因此,当材料性能一定时,有一个极限的变形程度,该变形程度就决定了起伏成形时,材料所能成形的一个极限 8 尺寸。当实际尺寸超过此成形极限尺寸时,起伏成形 不能顺利进行或者需要经过几道成形工序才能达到零件所要求的尺寸。 起伏成形的变形程度,可用延伸率表示: 10 0)( 1 1) 式中 1L 变形的沿截面的材料长度 ( L 变形前材料原有长度 ( 延伸率 ( ); 一次起伏成形的延伸率 ,不能超过材料拉伸 试验的延伸率 的 70 75,即 ( 由于零件材料为 10号钢,查表得其延伸率 为 29( )。 变形长度尺寸如下所示: 图 2 工件图 L=132 45s 000 所以: 5100132)00)( 1 29 故顶面凸包可以通过一次工序加工完成。 确定工序顺序 对于外锥形轮廓的加工,采用先落料再拉伸。 对于顶面的内凸包和冲孔加工时,为了使孔在冲压后尺寸不受到较大影响,采用先成形凸包,在成形快终了时,对中心大孔冲孔。 修边是为了保证离合器壳体的大凸缘尺寸,因此应该在胀形和冲孔完成时再进行,作为该步骤零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确定工序的组合 工序的组合方案及比较 9 方案一: 1)落料; 2)拉深; 3) 成型 ; 4)冲孔; 5)修边。 方案二: 1)落料与拉深复合; 2) 成型与冲孔复合; 3)修边。 方案三: 1)落料; 2)拉深与 成型 复合 ; 3)冲孔与修边复合。 方案四: 1)落料与 拉深复合 ; 2)形型、冲孔与修边复合。 方案一: 采用单工序生产 ,模具结构简单,安装、调试容易,但生产道次多,效率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故很少使用。 方案二:将落料与拉深进行复合,工序少,生产效率较高,但模具结构较复杂,安装、调 试难于控制,同时模具强度较低。 方案三:将拉深与 成型 复合 方案四:复合程度最高,模具结构复杂,安装调试困难,模具成本提高,同时可能降低模具的强度,缩短模具的寿命。 根据以上四个冲压工艺方案的比较,四种冲压工艺方案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为了提高生产率,保证模具结构简单,冲压件尺寸稳定、精度高,故在此设计中选择方案四进行冲制 离合器壳体 。 加工出该形状的零件需要经过两付模具。这付复合模加工的零件毛坯为经过前一付模具加工的半成品。在后面相关的设计计算中,主要钉对第二付模具的设计进行计算。 10 3 主要工艺 参数的计算 计算毛尺寸 由于所设计的本套模具用于离合器壳体的第二步的冲裁加工,其前一步骤为板形条料的落料及拉伸。为了对本道步骤的加工方法有更好的了解,仍需对上一道步骤加工时所用材料的毛坯尺寸进行计算。以确定所留的合理修边余量,便于本工序加工时得到可靠的数据。 拉深时,由于板料在扎压或退火时所产生的聚合组织而使材料引起残存的方向性,反映到拉深过程中,就使桶形拉深件的口部形成明显的突耳。此外,如果板料本身的金属结构组织不均匀、模具间隙不均匀、润滑的不均匀等等,也都会引起冲件口高低不齐的现象,因此 就必需在拉深厚的零件口部和外缘进行修边处理。这样在计算毛坯尺寸的时候就必需加上修边余量然后再进行毛坯的展开尺寸计算。 由于第一道工序拉伸的零件是锥形件,其拉伸工艺与圆筒形件的拉伸基本相似,因此可以根据圆筒形件拉伸时的修边余量来确定该锥形件的修边余量,其误差相比较不大。 在拉深时,虽然拉深件的各部分厚度要求发生一些变化,但如果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则其厚度的变化量还是并不太大。在设计工艺过程时,可以不考虑毛坯厚度的变化。同时由于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保持体积不变,因而,在计算拉深件的的毛坯展开尺寸时,可以认为在 变形前后的毛坯和拉深间的表面积相等。 图 3 如图:凸缘直径为: 252d= 206 相对凸缘直径 : 52/ 得修边余量为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11 故修边前的凸缘直径为 : 6412252 ) 计算零件的毛坯尺寸时,把 拉伸形件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计算,即:凸缘直边段、凸缘圆角段、倾斜直边段、顶部圆角段以及顶部圆底段。 凸缘直边段 和 凸缘圆角段的计算如下: 图 4 凸缘直边段 的表面积计算: 2221 6 3 4 3)2 4 92 6 4(4/ 凸缘 圆角 段 的表面积计算: 22 其中: 圆角 段 母线重心到旋转轴 距离; L 母线长度; ) 5c o 65(180)c o (180 0000 b 圆弧中心角; R= 5(360 00000 4 5 0651 8 0 000 A 同理可得到其它 段 的表面积为: 3A 12 A A 因此,毛坯尺寸为: 54321204 543214 2179958032988011939604440 D 3100 D (计算冲压力 起伏成形的压力计算 采用刚性凸模对平板毛坯进行胀形时所需的胀形力 F= N) ) 式中 K 胀形区周边长度 ( T 板料厚度 ( b 板料抗拉强度 ( K 考虑变形程度大小的系数,一般取 K=1 。 查表取材料的抗拉强度为:b=300 所以 式中 凸包的相对直径,取锥形凸包的大端直径与小端直径的中间值。经计算为 d=144.3 F 310 ( N) 中心冲大孔的冲裁力 冲孔力可按下式计算: 1) 式中: 1冲孔力( N); L 冲件的内轮廓长度( t 板料厚度( 13 b 材料的抗拉强度( 因此,该零件的冲孔力为: 33 0 10 (N) 修边时的冲裁力 修边时冲裁可按下式计算: 2)2修边冲裁力 ( N) ; L 冲件的内轮廓长度( t 板料厚度( b 材料的抗拉强度( 因此,该零件修边时的冲裁力为: 33 0 22 10 (N) 冲中心大孔时的御料力 一般情况下,冲裁件从板料切下以后受弹性变形及收缩影响。会使落 料件梗塞在凹模内,而冲裁后剩下的板料则箍紧在凸模上。从凸模上将冲件或废料卸下来所需的力称卸料力。影响这个力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材料力学性能、模具间隙、材料厚度、零件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情况等。所以要精确地计算这些力是困难的,一般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1 ) 式中 冲孔时的冲裁力; 1K 卸料力系数;其值可查表得到,在此取 1K =F X 331 缘修边时的御料力 2 ) 式中 冲中心大孔 时的冲裁力; 1K 卸料力系数;其值可查表得到,在此取 1K = 332 ( N) 14 冲孔时的推件力 将卡在凹模中的材料逆着冲裁力凹模中的所需要的力称为推件力。在这付模具设计中,当上模上行时,推件块把该次冲压形成的废料或工件推出凹模口外,凹模口内没有废料积存,取 n 为 1,推件力为: CT ) 式中 推件力; 意义同前; n 同时卡在凹模孔内的工件或 废料片数; 2K 推件力系数,其值由表查得,在此取 2K = 33 ( N) 平 板胀形及起伏成形本质上是以伸长变形为主的局部成形,其外缘尺寸一般不发生变化。但在靠近凹模口附近(低碳钢 4d,铝 5d,黄铜 )的材料仍有径向伸长(为主)、切向收缩(为辅),并伴有厚度变薄的变形。在非旋转体胀形起伏成形中,也会由于材料流入 不均匀产生横向应力松弛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工件在凸缘或侧壁上出现皱褶,因而需要足够的压边力。压边力 冲模设计基础 ,3 ( P成形力) ,3 1 ,3 1 式中 D 毛坯直径 ( ; d 凹模口直径 ; Q 压边力 ; 因此,在该零件的成形加工中取压边力为: Q=200 310 ( N) 初选压力机 压力机吨位的大小的选择,首先要以冲压工艺所需的变形力为前提。要求设备的名义压力要大于所需的变形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力量储备,以防万一。从提高设备的工作刚度、冲压零件的精度及延长设备的寿命的观点出发,要求设备 15 容量有较大的剩余。 由于在起伏成形快终了时再进行冲孔和修边 ,此时所需成形力不是 很大 ,因此在计算冲压力时以只把冲孔和修边所需的力相加。另外起伏成形时提供压边力的压料板在上模上行时,以充当外缘修边时的御件板,而压边力比御料力大很多,则在回程时还能提供一定的压力以作御料。因而外缘修边时的御料力可以不必计算在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之内。则总的冲压力为: 121 0) = 310) =10 (N) 因此初选开式压力机 1600 计算压力中心 为了保证压力机和模具平稳的工作,必须使冲模的压力中 心与压力机滑块中心线重合,对于使用模柄的中小型模具就是 要使其压力中心与模柄轴线相重合,否则将会使冲模和压力机滑块承受侧向力,产生偏移,引起凸、凹模间隙不均匀和导向零件加速磨损,还会引起压力机导轨的磨损、影响压力机精度,严重时会损坏模具和设备,造成冲压事故。 任何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其压力中心。对于复杂工件和多凸模冲裁的压力中心,可利用力矩原理用计算法求得,即分力对 某坐标轴力矩之和等于其合力对该坐标轴的力矩。 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冲模压力中心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冲压变形的情况,或者由于冲压件形状的特殊性,从模具结构考虑不宜于使压力中心与滑块中心重合,这时应注意使压力中心偏离不致超出所选压力机所允许范围。 因为本零件为圆形其压力中心就在其圆心,所以不必计算它的压力中心。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取决于凸、凹模刃口部分的尺寸。冲裁间隙的合理也要靠凸、凹模刃口部分的尺寸来实现和保证。所以正确确定刃口部分的尺寸是相当重要的。在决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制造 公差时,需考虑以下原则:落料件的尺寸取决于凹模的磨损,冲裁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尺寸。考虑到冲裁时凸、凹模的磨损,在设计凸、凹模刃口尺寸时,对基准件刃口尺寸在磨损后变大的,其刃口公称尺寸应取工件尺寸范围内较小的数值。对基准件刃口尺寸在磨损后减少的,其刃口公称尺寸应取工件尺寸范围内较大的数值。这样,在凸模磨损到一定程度的 16 情况下,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在确定模具刃口制造公差时,要既能保证工件的精度要求,又要保证合理的间隙数值。 采用凸凹模分别加工,凸凹模分别加工是指在凸模与凹模分别按各自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及公 差进行加工,冲裁间隙由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保证,这样就需要分别计算出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尺寸及公差,并标注在凸凹模设计图样上,这样加工方法具有互换性,便于成批制造,主要用于简单,规范形状(图形,方法或矩形)的冲件。由于零件中心冲孔及外缘修边都是简单的圆形,可以采用凸凹模分开加工,即采用公差法制模。冲孔、修边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如下所述。 冲中孔时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冲孔时,因为冲孔件表面尺寸与凸模刃口尺寸基本一致,应该先计算 刃口尺寸,合理间隙值依靠改变凹模刃口尺寸获得。 冲中心孔时: 0( TP 1) 02) 式中 冲孔 凸模刃口设计尺寸 ( 冲孔 凹模刃口设计尺寸 ( 工件充许最小尺寸 ( ; x 补偿刃口磨损系数; 工件公差数值; T 凸模尺寸下偏差,上偏差为零; A 凹模尺寸上偏差,下偏差为零; 最小冲裁间隙; 对于未注尺寸公差取 且对于“轴类尺寸”取单向负偏差,“孔类尺寸”取单向正偏差。则中心孔的相关尺寸为: 。 由表 10号钢冲裁时间隙值为: 7Z t= ) t= ) 对于凸凹模的偏差按四六分配原则处理 ,即 4.0 m i n m a n ( ) 6.0 m i n m a n ( ) 所以 00 i n ( TP ( ) 17 i n 7 ( ) 修边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修边时 ,修边废料留在凸模外面 ,工件留在凹模里面 工后的尺寸精度 ,应该先计算凹模的刃口尺寸 , 合理间隙值依靠改变 凸 模刃口尺寸获得。 AD 0( 3) 0( 4) 式中 落料凹模刃口设计尺寸 ( ); 落料凸模刃口设计尺寸 ( ); 工件充许最大尺寸 ( ); 由于零件的公差要求为 尺寸及偏差为 252 7Z t=7 ) t= ) 对于凸凹模的偏差按四六分配原则处理 ,即 4.0 m i n m a n ( ) 6.0 m i n m a n ( ) 所以 a x ( AD ( ) 0 i n 5 9 1)1 7 1()( ( ) 成形凸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由于成形加工与相同尺寸的拉伸加工有点类似,其凸凹模的结构形式可以与拉伸时的凸凹模结构形式一致,只是成形极限尺寸不同,所需压边力不同。 在计算该零件的局部成形凸凹模尺寸时,可以依照拉伸相同尺寸的锥形件凸凹模的设计尺寸进行计算。 拉延 凸模的轮廓确定,一般情状下,取拉延件侧壁与压料面的交线。 如下图所示: 是凸模的外轮廓直径。 经计算得到的工件尺寸。取 公差,则其实际尺寸为: 18 图 5 锥形凸模大端尺寸为: 41 5) 式中 1 锥形凸模大端工作尺寸; d 成形 件内形尺寸。 ) 同理 2 1 ) 工件的圆角半径值, 8 ( ) 成形凹模尺寸的计算 凹模磨损后,冲压成形的零件尺寸有增大的倾向。因此其工作尺寸应接近工件尺寸的极限最小值,其大端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如下: m a dd d ( ) 凹模圆角半径取工件的圆角半径值, ) 2 1 ( ) 19 4 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边凹模的设计 模的尺寸计算 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参见前面的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其他部分结构寸的计算如下: ( 1)凹模壁厚 C 凹模壁厚 模壁厚将直接影响凹模板的外形尺寸,即长度与宽度( L x B)。故在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凹模壁厚 C。 凹模壁厚 时也能保证凹模强度和刚 度,在选择凹模壁厚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工件落料时取表中较小值,反之取较大值;型孔为圆弧时取小值、为直边时取中值、为尖角时取大值;当设计标准模具或虽然设计非标准模具,但凹模板毛坯需要外购时,应将计算的凹模外形尺寸 L X B 按模具国家标准中凹模板的系列尺寸进行修正,取较大规格的尺寸。所以根据以上的要求查表 9零件毛坯直径为 157,板料厚度为 为 42 ( 2)凹模厚度 H 凹模板的厚度 H 主要不是从强度需要考虑的,而是从连接螺钉旋入深度与凹模刚度的需要考虑的。凹模板的厚度一般应不小于 10别小型的模具可取 8着凹模板外形尺寸的增大,凹模板的厚度也应相应的增大。 整体凹模板的厚度可按如下的经验公式估算: H = K1 x K2 x( 1/3 6) 式中 F 冲裁力( N);在前面计算冲裁力得: F=299929N; 凹模材料修正系数,合金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 凹模的材料为 取 凹模刃口 周边长度修正系数,见表 2凹模厚度按刃口长度修正系数 把 F=299929N;代入 H = K1 x K2 x( 1/3 可得: H = K1 x K2 x( 1/3 20 =1.3 x x (0.1 x 299929)1/3 =求得凹模壁厚和厚度后,就初步有了凹模的外形的尺寸,这个外形尺寸,还须向国家标准靠拢。由凹模壁厚 C=42 模厚度 H= 凹模长 L=157+2 x 42 =241 凹模宽 B=157+2 x 42 =241模板外形尺寸: L x B x h=241 x 241 x 表 14形和圆形凹模外形尺寸知 : 将上述凹模板外形尺寸改为 : 250 x 250 x 40模 外形尺寸形状如下图所示 : 图 6凹模外形尺寸图 凹模的外形尺寸已标准化,用以上方法求得的外形尺寸应向接近的标准尺寸靠拢。故凹模尺寸、强度和刚度足够,一般不再进行强度和刚度的核算。 模的结构形式 当冲裁形状复杂,公差等级高,尺寸大或尺寸较小的零件时,可以采用镶拼式凹模,但对于此零件的冲裁其凹模结构简单,故采用整体式结构。其凹模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 7修边 凹模结构形 式 21 凹模的固定方法用螺钉固定,具体的固定方法见装配图。 在确定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方法之前,首先要考虑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方法。 冲孔部分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冲孔凹模按间隙值配制。既以落料凹模、冲孔凸模为基准,凸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具体计算如下 : 由于未注尺寸精度都为 机械设计手册摩擦系数 X=大冲裁间隙为 小冲裁间隙为 B=(x )0- /47) =(95+冲孔凸凹模尺寸按凸模 计算 确定各零件结构尺寸: 冲孔凸模 L=固定板 +垫板 +工件高度 +工件厚度 +自由高度 =30+40+46+122型凸凹模 1 L=固定板 +压料板 +成型高度 +成型余量 =30+30+10+7 =77胶块的选择和高度 根据该模具的工作要求和环境选用耐油聚氨橡胶 橡胶极限压缩量 式 9其中 橡胶预压量 式 9式相减得 H= y hg=t+1 j= y=()/(=钉的选用 90的内六角螺钉与模板的装配关系如图 : 材料 45钢 22 圆柱销的装配 :选用 90 材料 45钢 模的结构设计 ( 1) 凸模的结构设计的三原则 为了保证凸模能够正常工作,设计任何结构形式的凸模都满足如下三原则。 精确定位 凸模安装到固定板上以后,在工作过程中其轴线或母线不允许发生任何方向的移位否则将造成冲裁间隙不均匀,降低模具寿命,严重时可造成啃模。 防止拔出 回程时,卸料力对凸模产生拉伸作用。凸模的结构应能防止凸模从固定板中拔出来。 防止转动 对于工作段截面为圆形的凸模,当然不存在防转的问题。可是对于一些截面比较简单的凸模,例如长圆形、半圆形、矩形等,为了使凸模固定板上安装凸模的型孔加工容易,常常将凸模固定段简化为圆形。这时就必须保证凸模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否则将啃模。 以上三条原则主要是从凸模安装固定方法考虑的。在设计各种凸模的时, 23 应注意都要满足这三条原则。 ( 2) 冲孔凸模结构 根据以上凸模设计的三个原则,在设计拉深 凸模时应满足这三个原则。在学习拉深成形这一章节时我们知道,拉深凸模结构比较简单,可参见设计模具装配图,在此仅就其结构设计的一些要点作一简要的介绍。首先每个拉深凸模需钻一通气孔,以防当工件脱离凸模时在凸模端头与工件底之间的空间形成真空,增加额外的卸件力,严重时会将工件底部抽瘪。通气孔直径一般可在 3 8间选取,本设计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离合器壳体中心大孔冲孔,成型,修边复合膜设计【9张图纸/194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0139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