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自主预习】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黄土高原地区经常遭受 灾,只能种耐旱的作物,如 、 等;有暴雨时,又会发生 灾害,还会引起 、 、 。2.黄土高原 历史悠久,随着 的增加,人类活动对 的压力日益加大。3.读图8.10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图,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11. 和 是我国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被称“ ”。12.分析7172页活动1,延安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 ,夏季 ,降水集中在 季节;并且延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读图8.13,延安发生旱灾的频率达 %。四、生态建设1.读“生态建设”,现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改善环境,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 等生物措施与建 、修 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 ,如陡坡地 、 , 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教师点拨】3脆弱的生态环境(l)水土流失;(2)旱涝灾害。4生态建设的措施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生物措施(陡坡地植树种草,缓坡地建梯田种果树)工程措施(坡脚建挡土坝,护坡工程等)合理生产(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圈养良种畜禽等)效果(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精选例题】1.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湖泊面积减少 酸雨灾害严重A B C D2.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最主要的目的是(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3.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首先要( ) A 加固黄河大堤 B 跨流域调水 C 制止滥垦土地 D 修建土地 4.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 ) A 植树种草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相结合 B 陡坡上开垦耕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 引进良种,增加牲蓄数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D 发展第二产业,减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蓄的人数 5.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鼓励农民多开垦耕地种粮食 B 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C 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和落实,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D 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增加扶贫款的下拨,提高农民脱贫能力6.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为( )A.地表沟壑纵横 B. 水土流失严重C.自然灾害频繁 D. 自然环境容易遭受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安保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暴雨考试题及答案
- 前置胎盘考试题及答案
- 铁路维修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及答案
- 日语试题试卷及答案
- 税法总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合成氨工艺操作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阜阳市颍泉区选调区内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达州市大竹县城区学校考调教师笔试试题(含答案)
- 数学集体备课汇报展示
- 食品生产企业采购管理制度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培训试题(含答案)
- 《鸿蒙应用开发项目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电缆测试技术课件
- 政协大走访活动方案
- 个人养老金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氧化钪行业需求状况及未来趋势前景研判报告
- udi追溯管理制度
- 新能源产业园区厂房物业管理及绿色能源应用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