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doc_第1页
三明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doc_第2页
三明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doc_第3页
三明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doc_第4页
三明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明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固时俗之工巧兮, 。(屈原离骚) (2)州司临门, 。 (李密陈情表) (3)士大夫之族, ,则群聚而笑之。(韩愈师说) (4)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琵琶行) (5)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6) ,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陈公弼传苏 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姓陈氏。始为长沙县。后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会公筑县学,腆以家财助官,悉遣子弟入学,卒为善吏,而子弟有登进士第者 先赵元昊未反,青州民赵禹上书论事,且言元昊必反。宰相以禹为狂言,徙建州,而元昊果反。禹自建州逃还京师,上书自理。宰相怒,下禹开封府狱。公言禹可赏,不可罪。与宰相争不已,上卒用公言 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丞相荐公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致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劳其余而遣之,使甲以捕盗自赎 迁京东转运使。维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博平隶河北。公移捕甚急,卒流之海岛,而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山东群盗,为之屏息。徐州守陈昭素以酷闻,民不堪命,他使者不敢按。公发其事,徐人至今德之。 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公发十二万石以贷。有司忧恐,公以身任之。是岁大熟,以新易陈,官民皆便之。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物无数,其徒入市掠饮食,人户昼闭。公闻之,谓其僚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虏人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则虏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亦素闻公威名,至则罗拜庭下,公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诸境,无一人哗者。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仕至太常少卿,赠工部侍郎。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公少年易之 易:轻视 B公戒而舍之 戒:训诫 C徐人至今德之 德:感激 D经略使以客礼享之 享:享受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陈公弼见义勇发、胆识过人的一组是(3分) 与宰相争不已 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劳其余而遣之 初不知公官军也 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有司忧恐,公以身任之 A B C D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公弼担任房州知州时,注重保境安民,训练士卒和百姓,加强地方的防备,盗贼不敢来犯。即使是殿侍雷甲也为公弼所折服。 B陈公弼为官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检举查处不少为非作歹的官员,使贪赃枉法的官吏感到害怕。 C陈公在风翔任职遇到荒年,把十二万石粮食借给百姓。官吏担心害怕,陈公自己担当。这年大丰收,用新粮换出旧粮,官民都从中获利。D于阗的使者入朝,路过秦州,停留一个多月,损坏旅馆的用具数不清,很骄横。陈公当面用法令约束使者,使者害怕就不敢胡作非为了。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移捕甚急,卒流之海岛,而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3分)译: (2)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3分)译:(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夜泊牛渚怀古李 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简析“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一句中的“空”字有何深意。(2分)(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人感情加以分析。(4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送给了堂弟。葛朗台很生气,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为此,妻子被吓病了。他从公证人口中得知,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继承母亲的遗产,他才把女儿放出来。(欧也妮葛朗台) B贾雨村看中了甄士隐的丫头娇杏,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后来贾雨村因贪酷被革职,便来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处,给他的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正是这一件事,贾雨村攀上了贾府的关系。(红楼梦) C为了实施对曹军的火攻,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故意大唱反调。周瑜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下令将他打得皮开肉绽。随后周瑜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使曹操相信黄盖,于是黄盖诈降曹操成功。(三国演义)D涅赫柳多夫跟着犯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对他们有了深入的认识。他认识到:监狱里的罪犯,一部分是根本无罪的,被诬陷的;一部分是道德水平高于一般水平的,如政治犯西蒙松是个情操高尚、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复活) E.巴黎派人告知查理父亲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查理痛不欲生,而葛朗台却嘲笑道:“这年轻人真没有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当欧也妮央求他救济查理时,葛朗台还威胁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根本不把女儿和侄儿的痛苦放在心上。(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小题100字左右)(5分) (1)刘备领兵伐吴,连连告捷。东吴将领阚泽担保力荐一人,这人是谁?他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有何出色表现?(三国演义)(2)请简述“马斯洛娃案”的上诉在枢密院被驳回的原因。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 “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注至:极。幽、厉:谥号名。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曲尺和圆规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孟子由此引出“圣人”是做人最高境界的观点。B人们行事是否做到“敬”、“爱”,孟子认为应以“君”、“臣”为标准。C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治国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D君主应施仁政,否则得到“幽”、“厉”之类的谥号,就“百世不能改”。(2)孟子曰:“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请结合文段画线中“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l2题。“和”之内涵与定位李中华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网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别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洪文网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未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10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是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的单一体。B“和”体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C周的统治者“去同而取和”,一味地追求“和”而抛弃“同”,这是周衰败和灭亡的主要原因。 D“和”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同”会使单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和实生物” 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B“和同之辨”体现了中国哲学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C晏婴的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体现了儒家所谓的“中庸”思想。D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12“和”的理念包含哪些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野渡柯 灵你可曾到过浙东的水村?一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村外照例傍着个明镜般的湖泊,一片烟波接着远天。跑进村子,广场上满张渔网,划船大串列队般泊在岸边。小河从容向全村各处流去,左右萦回,彩带似的打着花结,把一个村子分成许多岛屿,如果爬到山上鸟瞰一下,恰像是田田的荷叶。-这种地理形势,乡间有个“荷叶地”的专门名词。从这片叶到那片叶,往来交通自非得借重桥梁了,但造了石桥,等于在荷叶上钉了铁链,难免破坏风水;因此满村架的都是活动的板桥,在较阔的河面,便利用船只过渡。渡头或在崖边山脚,或在平畴野岸,邻近很少人家,系舟处却总有一所古陋的小屋临流独立。-是“揉渡”那必系路亭,是“摇渡”那就许是船夫的住所。午后昼静时光,溶溶的河流催眠似的低吟浅唱,远处间或有些鸡声虫声。山脚边忽传来一串俚歌,接着树林里闪出一个人影,也许带着包裹雨伞,挑一点竹笼担子,且行且唱,到路亭里把东西一放,就蹲在渡头,向水里捞起系在船上的“揉渡”绳子,一把一把将那魁星斗似的四方渡船,从对岸缓缓揉过,靠岸之后,从容取回物件,跳到船上,再拉着绳子连船带人曳向对岸。或者另一种“摆渡“所在,荒径之间,远远来了个外方行客,惯走江湖的人物,站到河边,扬起喉咙叫道: “摆渡呀!” 四野悄然,把这声音衬出一点原始的寂寞。接着对岸不久就发出橹声,一只小船咿咿呀呀地摇过来了。摇渡船的仿佛多是老人,白须白发在水上来去,看来极其潇洒,使人想到秋江的白鹭。他们是从年轻时就做起,还是老去的英雄,游遍江湖,破过命运的罗网,而终为时光所败北,遂不管晴雨风雪,终年来这河畔为世人渡引的呢?有时机我曾谛视一个渡船老人的生活,而他却像是极其冷漠的人。这老人有家,有比他年轻的妻,有儿子媳妇,全家就住在渡头的小庙里。生活虽未免简单,暮境似不算荒凉:但他除了为年月所刻成的皱纹,脸上还永远挂着严霜似的寒意。他平时少在船上,总是到有人叫渡时才上船,平常绝少说话,有时来个村中少年,性情急躁,叫声高昂迫促一点,下船时就得听老人喃喃的责骂。老人生活所需,似乎由村中大族祠堂所供给,所以村人过渡的照例不必花钱。有些每天必得从渡头往返的,便到年终节尾,酬谢他一些米麦糕饼。客帮行脚小贩,却总不欠那份出门人的谦和礼数,到岸时含笑谢过,还掏出一二铜子,跄琅一声,丢到船肚,然后挑起担子,摇着鼓儿走去。老人也不答话,看看这边无人过渡,便又寂寞地把船摇回去了。每天上午是渡头最热闹的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照着翠色的山崖和远岸,河上正散着氤氲的雾气,赶市的村人陆续结伴而来了,人多时俨然成为行列,让老人来来回回的将他们载向对岸;太阳将直时从市上回村,老人就又须忙着把他们接回。 一到午后,老人就大抵躲进小庙,或在庙前坐着默然吸他的旱烟,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天晚了,夕阳影里,又有三五人影移来,寂寞而空洞地叫道: “摆渡呀!” 那大抵是从市上溜达了回来的闲人,到了船上,还剌刺地谈着小茶馆里听来的新闻,夹带着评长论短,讲到得意处,清脆的笑声便从水上飞起。但老人总是沉默着,咿咿呀呀地摇他的渡船,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一般渡头的光景,总使我十分动心,到路亭闲坐一刻,岸边徘徊一阵,看看那点简单的人事,觉得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老人的沉默使我喜欢,而他的冷漠却引起我的思索。岂以为去来两岸的河上生涯,未免过于拘束;遂令那一份渡引世人的庄严的工作,也觉得对他过于屈辱了吗?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者笔下的浙东水村,温馨静谧,情趣盎然,摆渡生活充满哲理,耐人寻味,本文是一篇情理兼美的散文。B作者所描摹勾勒的水乡,色彩灰暗,凄清荒凉,和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哲学思考相融合,呈现出深沉悲凉的风格和情调。C作者熟悉的水乡已经升华为自身精神上的家园,其中倾注了他的一腔热爱和赞美之情。作者以老人摆渡生活为铺垫,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索。D作者描写老人“极其冷漠”、“喃喃的责骂”、“总是沉默着”,目的重在表观摆渡老人对生活的厌烦和对命运坎坷、时光流逝、无所作为的无奈情绪。E过渡的人本都不需花钱,有的逢年过节酬谢他米麦糕饼,有的给几个铜子,体现了水乡人的淳朴友善,水乡生活的温馨淳厚。14结合全文,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浙东水村“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作者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4分) 15文中结尾说“一般渡头的光景,总使我十分动心”、“觉得其中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从中真正咀嚼出的内涵。(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萧乾先生印象刘炳善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18世纪的东西就很不好翻译。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了肯定。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琼斯和大伟人魏尔德传等,早已译著等身。谈话中,进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了。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自己想)尽量延长(生命)”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作为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萧乾在伦敦大学教过课,在剑桥做过研究生,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他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让人感到他有点英国绅士的风度这是在与他接触中可以感受到的。举一个小例子:前面说过他因年老体衰,“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但一说话,往往超过这个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事着急,他也绝不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含蓄委婉的方式向你客气地暗示。有一次我到他那里,谈了一阵话后,他很和气地问我:“你害过荨麻疹没有? ”我说:“没有。害荨麻疹很痒吧?”他说: “很痒,也疼。”我马上明白了,随即礼貌地告辞。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萧乾先生身上绝无高贵士绅的那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老的样子,更多的倒是保持着年轻人的秉性: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一这可能跟他长期做新闻工作有关,这种秉性他保持了一生。他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还在为翻译尤利西斯而拼搏。尽管萧乾先生待人温和,他的性格中还是有较真、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因为曾经长期受到贬抑和屈辱,他在“改正以后”,对于个人的尊严就特别敏感而且较真。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争议、恩怨太多,当然其中有个是非曲直,只是如果只记住争议和恩怨,而忘掉了文学,则等于“把孩子和脏水一齐泼掉”,我的意思是最好采取“两分法”:争议的是非是一码事,每个人在文学史上的业绩是另一码事,不应该混淆。这样,前人的正面文学业绩,后人可以安心继承,以利未来。就我对接触中的萧乾先生的印象来说,尽管他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又做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但从他为人处世的作风来看,他是一位厚道的老北京人。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萧乾先生看到作者能够翻译出版伊利亚随笔选,给以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不过表明一位译著等身的长者的宽厚态度而已。B作者通过对萧乾先生注意保健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性格中较真、执著、敏感,但又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特点。C萧乾几十年来活跃于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等,这既反映出他的勤奋,也说明他的人生非常丰富多彩。D作者在文中运用委婉、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写与萧乾先生的几次交往,塑造了一个为人厚道、学养丰厚的北京作家的形象。E作者认为,对文学史上的争论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着眼于是非本身,二是看到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否则,就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损失。14请简要分析萧乾先生对翻译外国古典作品的态度。(4分) 15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句。要求:保留全部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3分) 洪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2010年高收入者税率调整提案。美国在2月27日公布了这一提案。美国高收入者有260万。将高收入者的两项高收入税的税率提高至36和396。今天,美国国会通过了这个提案。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稳中有升,捐助主体企业占584,个人占304。按常规性的捐赠量计算为332亿元,比2007年的309亿元和2008年的321亿元,分别增长了75和35。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从2008年的414万个增加到2009年的431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1597家增加到1843家。材料二:2009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量占GDP的比例仅为001,而美国为22,目前中国人均捐款为25元。(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慈善蓝皮书)(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沿着大路走,你可能会走出一条小路;沿着小路走,你可能会走出一条大路。佚名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三明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 (6分)(1)偭规矩而改错 (2)急于星火 (3)曰师曰弟子云者(4)别时茫茫江浸月 (5)酾酒临江 (6)三杯两盏淡酒(每空1分。有错、漏字该句不得分)2(3分) D 3(3分) C 4(3分) D (是让教练使拿符节告诉译者法令要求)5(1)(3分)陈公抓捕得很急迫,最终把他流放到海岛,并且弹劾官吏故意纵容,获罪免官的有几个。(“纵”、“坐”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3分)进入我国,有丝一毫不合法,我将斩杀你们(“如”、“且”各1分,译文通顺1分)6(1)(2分)空忆”的“空”字,暗示下文,诗人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1分)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1分) (2)(4分)尾联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1分)作者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秋风飒飒作响,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片帆高挂寂寞离去的行舟。(2分)萧瑟的秋景,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发的寂寞凄清的情怀。(1分)7(5分)C E(对一个3分,两个5分)(C项“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说法有误,当时诸葛亮是一句话都没说。“周瑜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说法有误,蔡中、蔡和本来就是来诈降的,因此是他们自己写信给曹操的。 E.是报纸上登载了查理父亲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是威胁说要将她送到修道院去。) 8(1)(5分)这人是陆逊。(1分)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陆逊总督东吴兵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1分)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1分)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兵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2分) (2)(5分)枢密官共四个。两位枢密官主张撤销原判;首席枢密官反对撤销原判;另一位枢密官因为涅赫柳多夫决定为了符合道德的要求同马斯洛娃结婚,在他看来是可恶之至的,所以也反对撤销原判:于是上诉就被驳回。9(1)(3分)B(2)(3分)示例:圣人大智大德,是人类中最理想的人格,代表着孟子对人格的最高追求,(1分)但圣人与一般人之间并不是具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或“圣人其实是从一般人中升华出来的”),(1分)平凡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是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的。(1分) 参考译文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职责;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职责: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他的百姓。孔予说: 道路只有两条,仁和不仁罢了。对百姓残暴太厉害,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加上幽、厉这类恶谥,即使他有孝顺的子孙,一百代也无法更改了。诗经上说:殷朝的借鉴不远,就在前代的夏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0(3分)C(周统治者是“去和而取同”,一味追求“同”而抛弃“和”)11(3分)D(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应是“和”或和谐理念) 12(3分)“和”是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体现了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能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每点1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BD(对一个3分,两个5分) (B项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情调应是:色彩明丽,美不胜收,优美而灵动,温馨而超拔。D项描述摆渡老人目的重在引发哲理的思考) 14(4分)作者从湖泊澄澈、烟波浩渺、河流索回、岛屿棋布等景致表现出浙东水村温馨静谧、野趣盎然、色彩明丽、优美灵动的特点。本文所描述的那一方水域,倾注了作家浓烈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文中的水乡已经升华为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15(6分)从白须白发的摆渡老人身上渗透着对光阴、命运的慨叹;从对浙东水村优美景致的描写中表现了对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向往;从摆渡这种工作领悟到渡引世人式的默默奉献的人生其实是一种幸福和超然;奉献的人生才是庄严有价值的人生,平淡自然的生活才是最美丽幸福的生活。 (答出3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 (5分)C E(对一个3分,两个5分) (A项,从“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作者的翻译工作是给予肯定的,“不过表明”与文意不符。B项,作者写这段故事是为了表现萧乾的坦率。D项,“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不对,委婉是传主说话的方式。) 14(4分)萧乾先生认为这项翻译工作比较难,他对此持鼓励、支持、肯定的态度。他主张对已有相关翻译的,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对未翻译过的作品,要独立思考。15(6分)特点:支持肯定年轻人的工作,鼓励独立的工作方式;说话文雅和蔼,待人温和,厚道、有修养;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有较真、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对于个人的尊严敏感且较真。(答出四条即可) 16(3分)今天,美国国会通过了2月27日公布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将260万高收入者的两项高收入税的税率提高至36和396的2010年税率调整提案。17(1)(3分)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速度快,但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2)(7分)答案要点:慈善事业是我们整个社会进步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业。我们需要大力培育富有活力的慈善组织,加快培育健康的富有社会公信力的慈善事业。慈善事业要社会广泛参与,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大力宣传新的财富观和健康的慈善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18(70分)写作(参照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