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麻涌一小 吴仁庆【设计理念】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名族的人民精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自己能弄明白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 课前激趣,解题导入1、师: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纯真的友谊人间几回有,你们有谁知道一些关于讲述深厚友情的是诗词或名言?【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为下文铺垫做好准备。2、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个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友情故事,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师: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简介伯牙:伯牙是是楚国著名的操琴的高手,是个出色的音乐家)绝弦又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将上一环节与这一环节进行自然过度,这样就会水到渠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读文言文与一般课文有什么不同?(师: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还记得学习的方法吗?出示:读通、读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2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3、生再读课文,师巡堂,随机点拨。(师:有位学者说: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来让老师看看谁是天才,谁先读读课文?)4、指名读 ,学生评议。小组再读。5、师范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自由模仿读。6、学生互读互评,相互交流,教师随机检查,个别指导读。7、齐读,注意感受节奏。(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8、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师鼓励:有人说,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来谁先当奇才,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三、深读课文,感悟知音承上引导:一个著名的操琴高手,一个出色的音乐家,突然说再也不弹琴了,这是为什么呢?里面一定有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大家想知道吗?我们现在默读课文,想想下面的问题。1、文中那里还提到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师:同学们快来阅读文中的内容,找找原因。)生:我知道伯牙是因为子期死了而断琴绝弦的。2、师:子期又是个什么人呢?3、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不一样)4、师:“善哉”相当与现代的什么意思?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5、伯牙想到高山,子期会联想到什么?伯牙想到流水,子期又会联想到什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6、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7、伯牙是音乐家 他弹奏的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秋风萧萧)(1)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2)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8、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引导学生质疑)9、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9、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10、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11、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 1、因为只有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12、师: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13、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句话。(出示句子,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这样,教师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如同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阅读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动,师生在互动中成了“知音”。四、拓展课文,深悟知音1、师:根据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呢?请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3、在现今的社会你认为伯牙的这种生活态度值得学习吗?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回答,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要热爱生活)4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5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6引导背诵。(最先背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是良才,谁来背背?)【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教学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