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doc

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含7张CAD图纸+说明书完整资料】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含7张CAD图纸说明书完整资料】.zip
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含7张CAD图纸、说明书】
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含7张CAD图纸】
题目审定表_doc_1.png---(点击预览)
题目审定表_doc_0.png---(点击预览)
题目审定表_doc.txt---(点击预览)
题目审定表.doc---(点击预览)
说明书_doc_2.png---(点击预览)
说明书_doc_1.png---(点击预览)
说明书_doc_0.png---(点击预览)
说明书_doc.txt---(点击预览)
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缸盖A2.gif---(点击预览)
缸盖A2.dwg---(点击预览)
目录_doc_1.png---(点击预览)
目录_doc_0.png---(点击预览)
目录_doc.txt---(点击预览)
目录.doc---(点击预览)
液压缸装配图A0.gif---(点击预览)
液压缸装配图A0.dwg---(点击预览)
液压原理图A1.gif---(点击预览)
液压原理图A1.dwg---(点击预览)
活塞杆A2.gif---(点击预览)
活塞杆A2.dwg---(点击预览)
活塞A2.gif---(点击预览)
活塞A2.dwg---(点击预览)
油箱装配图A1.gif---(点击预览)
油箱装配图A1.dwg---(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_doc_1.png---(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_doc_0.png---(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_doc.txt---(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评阅人评分表_doc_0.png---(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评阅人评分表_doc.txt---(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评阅人评分表.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答辩评分表_doc_0.png---(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答辩评分表_doc.txt---(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答辩评分表.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_doc_0.png---(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_doc.txt---(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doc---(点击预览)
指导记录_doc_0.png---(点击预览)
指导记录_doc.txt---(点击预览)
指导记录.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_doc_2.png---(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_doc_1.png---(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_doc_0.png---(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_doc.txt---(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封皮_doc_0.png---(点击预览)
封皮_doc.txt---(点击预览)
封皮.doc---(点击预览)
导向套A2.gif---(点击预览)
导向套A2.dwg---(点击预览)
字数统计.jpg---(点击预览)
优秀毕业设计_doc_0.png---(点击预览)
优秀毕业设计_doc.txt---(点击预览)
优秀毕业设计.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_doc_2.png---(点击预览)
任务书_doc_1.png---(点击预览)
任务书_doc_0.png---(点击预览)
任务书_doc.txt---(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中英文摘要_doc_1.png---(点击预览)
中英文摘要_doc_0.png---(点击预览)
中英文摘要_doc.txt---(点击预览)
中英文摘要.doc---(点击预览)
中英文封面_doc_1.png---(点击预览)
中英文封面_doc_0.png---(点击预览)
中英文封面_doc.txt---(点击预览)
中英文封面.doc---(点击预览)
中期检查表_doc_0.png---(点击预览)
中期检查表_doc.txt---(点击预览)
中期检查表.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01720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21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含7张CAD图纸+说明书完整资料 汽车 举升机 液压 系统 设计 CAD 图纸 说明书 完整 资料
资源描述:

请充值后下载本设计,,资源目录下的文件,都可以点开预览到,,资料完整,充值下载就能得到。。。【注】:dwg后缀为CAD图,doc,docx为WORD文档,有不明白之处,可咨询QQ:414951605

内容简介: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第1章 绪 论1.1引言汽车举升机在汽车维修行业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是将汽车从一个高度提升至另一高度进行维修的设备,具有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能否正常运转会直接影响到维修车辆、维修人员的安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维修业务的兴衰。两柱式液压举升机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维修及安装方便等优点。它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车辆维修。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设备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两柱式液压举升机的液压系统分析、研究对于正确合理的设计和使用,对于提高液压举升设备的工作品质和技术经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两柱式液压举升机的系统运动学、动力学的研究很有必要。为以后的研发、改进提供必要的帮助。本文针对液压举升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现有的液压举升设备为基础,对举升机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1.2国内外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状况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轿车行业。多年来轿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汽车维修行业也随之得到大力发展,各种维修设备的需求迅速扩大,汽车举升机是维修厂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维修机械之一。不同的维修企业根据财力、维修项目、车间大小的不同,举升机需求类型也不相同。根据调研,两柱举升机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主流举升机,是经销商销量最大的举升机类型。四柱举升机国产设备的价位在1.03.5万元,进口品牌在1.84.5万元,价格随着举升机吨位的提高而增加,可适用于大多数车型。但是四柱举升机宽大的支承装置往往会妨碍工人干活。主要用户为快速保养为主的小型企业,因为快速保养业务需要车辆能够快速升降,如果购买两柱举升机则需要在车辆起降过程中花费一些时间。同时4S店对四柱举升机也有很大的需求。剪式举升机使用方便,不用时不占空间,受到很多实力雄厚的特约维修站的欢迎,这也是未来举升机的发展方向,一般国产设备价位在1.04.0万元,进口产品在1.54.5万元。但剪式举升机较为精密,做工不好或者设计不好就容易导致台面不平、单边升降等危险发生,如果利用剪式举升机作四轮定位仪的平台,要求就更加严格。对于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一些两柱举升机品牌而言,国产的价位约在0.61.4万元,进口的约在1.82.8万元。这种举升机安装起来很快,不需要大范围地开挖,也不需要对维修厂的整体布局进行一些永久性的变动。两柱举升机噪声较小,升降平稳,可调整不同车型的支承部位,这种举升机适用于举升中小型汽车进行维修及装配工作,主要用户为以总成大修为主的维修厂及4S店。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私人购买成为购车的主流,售后市场也将得到蓬勃发展,举升机在未来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根据业内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三年内,举升机市场将大幅增长。1.3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汽车业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随之得到大力发展,各种维修设备的需求迅速扩大,汽车举升机是维修厂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维修机械。汽车举升机的作用是将需要维修的汽车水平提升到合适的高度,以便于维修工人在汽车底盘下方对汽车进行维修。汽车举升机要求其能够从两侧将汽车水平同步举升,不能发生侧偏。而汽车底盘下方必须为空的,以方便工人进行维修作业,要求汽车举升机两侧的举升装置必须是分离的,且两侧的上升或下降又必须是完全同步的。由于汽车的重量一般都较大,再加上举升装置自身的重量,要求举升力较大,而且升降时要求非常平稳,所以汽车举升机一般都采用液压系统进行驱动。汽车举升机在汽车维修行业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是将汽车从一个高度提升至另一高度进行维修的设备,具有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否正常运转会直接影响到维修车辆、维修人员的安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维修业务的兴衰。举升机一定要安全可靠、维护简单,否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传统的机械式举升机安全性较差,所需的维护工作较多,被液压式举升机取代也是大势所趋。液压式举升机,它具有安全性能好、维护周期长以及工作效率高等优点。1.4 液压系统设计原则该设计原则是在传统液压系统设计中通常依据的技术原则、成本原则和人机工程学原则的基础上纳入环境原则,并将环境原则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液压系统设计的原则可概括如下:1.资源最佳利用率原则少用短缺或稀有有原材料,尽量寻找其代用材料,多用废料,余料或回收材料作为原材料;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尽量减少产品中材料的种类,以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有效回收等。2.能量损耗最少原则尽量采用相容性好的材料,不采用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材料;在保证产品耐用的基础上,赋予产品合理的使用寿命,努力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3.零污染原则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4.技术先进性原则优化产品性能,在结构设计中树立“小而精的设计思想,有同一性能情况下,通过产品的小型化尽量节约资源的使用量,如采用轻质材料,去除多余的功能,避免过度包装等,减轻产品重量,简化产品结构;提倡“简而美”的设计原则,如减少零部件数目,这样既便于装配、拆卸,又便于废弃后的分类处理;采用模块化设计,此时产品是由各功能模块组成,既有利于产品的装配、拆卸,又便于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产品的多品种及系列化;采用合理工艺,简化产品加工流程,减少加工工序,简化拆卸过程,如结构设计时采用易于拆卸的连接方式、减少紧固件用量、尽量避免破坏性拆卸方式等;尽可能简化产品包装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5.整体效益最佳原则考虑产品对环境产生的附加影响,提供有关产品组成的信息,如材料类型及其回收再生性能等。1.5液压系统设计策略1.工作介质污染控制液压系统易生入侵污染物和生成污染物。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本着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充分考虑如何消除污染源,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设计阶段除了要合理选择液压系统元件的参数和结构外,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污染物的影响。在节流阀前后装上精滤油器,滤油器的精度取决于控制速度的要求。所有需切削加工的元器件,孔口必须有一定的倒角,以防切割密封件且便于装配。所有元器件、配管等在加工工序后都必须认真清洗,消除毛刺、油污、纤维等。组装前必须保持环境的清洁,所有元器件必须采用干装配方式。装配后选择与工作介质相容的冲洗介质认真清洗。投入正常使用时,新油加入油箱前要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后方可加入系统中,必要时可设中间油箱,进行新油的沉淀和过滤,以确保油液的清洁。工作介质污染的另一方面是介质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应尽量使用高黏度的工作油,减少泄漏;尽快实现工程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介质绿色化,采用无素液压油;开发液压油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制工作介质绿色添加剂等。2.液压系统噪声控制液压系统噪声是对工作环境的一种污染,分机械噪声和流体噪声。在液压系统中,电动机、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等的转速都很高,如果它们的转动部件不平衡,就会产生周期性的不平衡力,引起转轴的弯曲振动。这种振动传到油箱和管路时,会因共振而发出很大的噪声,应对转子进行动平衡试验,且在产品设计时应注意防止其产生共振。机械噪声还包括机械零件缺陷和装配不合格而引起的高频噪声。因此,必须严格保证制造和安装的质量,产品结构设计应科学合理。在液压系统噪声中,流体噪声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噪声是由于油液的流速、压力的突变、流量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泵的困油、气穴等原因引起的,以液压泵为例,在液压泵的吸油和压油循环中,产生周期性的压力和流量变化,形成压力脉动,从而引起液压振动,并经出油口传播至整个液压系统,同时,液压回路的管路和阀类元件对液压脉动产品反射作用,在回路中产生波动,与泵发生共振,产生噪声。开式液压系统中混入了大约5的空气。当系统中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时,油中的气体就迅速地大量分离出来,形成气泡,当这些气泡遇到高压便被压破,产生较强的液压冲击。因此在设计液压泵时,齿轮泵的齿轮模数应量取小值,齿轮取最大数,卸荷槽的形状和尺寸要合理,以减小液压冲击;柱塞泵的柱塞数的确定应科学合理,并在吸、压油配流盘上对称的开出三角槽,以防柱塞泵困油;为防止空气混入,泵的吸油口应足够大,而且应没入油箱液面以下一定深度,以防吸油后因液面下降而吸入空气,为减少液压冲击,可以延长阀门关闭时间,并在易产生液压冲击的部位附近设置蓄能器,以吸收压力波;另外,增大管径和使用软管,对减少和吸收振动都很有效。3.液压元件的连接与拆卸性的设计液压系统设计应尽量提高液压系统的集成度,采用原则是对多个元件的功能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并尽可能使液压回路的结构紧凑,如减小液压元件间的连接,设计易于拆卸的元件等。在满足其功能的基础上,设计的重点是液压元件地连接技术,不同连接结构的装配和拆卸的复杂程度不同,焊接连接的装配和拆卸的复杂程度最高,易导致零部件破坏性拆卸,螺钉连接的装配容易而可拆卸程式度要受环境影响,如果生锈则会导致拆卸复杂,铆钉连接的机械装配性较好但拆卸复杂,嵌人咬合是装配性的拆卸性均较好的一种连接方式,但在连接强度要求高的情况下,其连接的安生性降低。为了使液压系统结构更紧凑,根据其安装型式的不同,间类元件可制成各种结构型式;管式连接和法兰式连接的阀;插装阀便于将几个插装式元件组合成复合阀,板式连接的普通液压阀可安装到集成块上,利用集成块上的孔道实现油路间的连接,或可直接将阀做成叠加式结构即叠加阀,叠加阀上有进、出油口及执行元件的接口、其接头可做成快速双向接头,提高装配性和可拆卸性。4.液压系统的节能设计压系统的节能设计不但要保证系统的输出功率要求,还要保证尽可能经济、有效的利用能量,达到高效、可靠运行的目的,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会使系统的总效率下降、油温升高、油液变质,导致液压设备发生故障。因此,设计液压系统时必须多途径地降低系统的功率损失。在元件的选用方面,应尽量选用那些效率高、能耗低的元件,如选用效率较高的变量泵,可根据负载的需要改变压力,减少能量消耗,选成集成阀以减少管连接的压力损失,选择压降小、可连续控制的比例阀等。采用各种现代液压技术也是提高液压系统效率、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如压力补偿控制、负载感应控制以及功率协调系统等,采用定量泵、比例换向阀、多联泵(定量泵)、比例节流溢流阀的系统,效率可以提高2845,采用定理泵增速液压缸的液压回路,系统中的溢流阀起安全保护作用,并且无溢流损失,供油压力始终随负载而变,这种回路具有容积调速以及压力自动适应的特性,能使系统效率明显提高啼。1.6主要设计内容 根据要求,本文主要进行了对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工作:1.分析液压举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2.液压系统设计原则和策略。3.液压系统总体设计。液压传动系统及液压原理图。4.液压泵、液压阀、辅助元件设计。5.系统压力损失计算。第2章 汽车举升机的组成及原理2.1汽车举升机的基本组成汽车举升机基本由升降台、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电子控制装置、机架、安全保护装置、辅助装置组成。升降台:活动架、托臂、升降台面、升降横梁。机械系统:动力箱、液压装置、钢丝绳与滑轮等。电气系统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操作装置、电气信号和线路等。机架:立柱、各式机架、固定支架、底架等。安全保护装置:托臂下降保险(机械锁止/止退装置)、钢丝绳断裂保护装置托臂。辅助装置:防护罩、支承垫、橡胶缓冲垫、加高支承等。2.2汽车举升机的分类1.结构类型分类 汽车举升机按结构主要分为柱式举升机和无柱式举升机。 (1)柱式举升机柱式举升机主要有:双柱式汽车举升机、门式举升机、四柱式汽车举升机、汽车升降平台四种。本文主要研究双柱式汽车举升机,该种举升机的特点主要有:工艺先进、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采用液压传动、运行平稳、噪音低、效率高;设置有同步结构、保证同步精度高;托盘可调节高度,适用多种车型支承要求;设有防坠保险装置等安全装置,运行安全可靠。(2)无柱式举升机无柱式举升机主要有折叠式举升机、大剪式子母双层液压举升机两类。2.按传动形式分类汽车举升机按传动方式主要可分为机械传动举升机和液压传动举升机两类。(1)机械传动举升机主要的特点机械传动举升机主要采用螺纹丝杠与工作螺母传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但所需的维护工作较多,较易发生丝杠或工作螺母滑扣,导致所举汽车跌落或丝杠卡死等故障。因此,正逐渐被液压式举升机所取代。(2)液压传动举升机主要的特点液压举升机是目前主流的举升机产品类型,它具有安全性能好、运行平稳维护简单以及工作效率较高等特点。液压举升机分为全液压型和半液压型。(3)按行业标准分类主要分为汽车维修作业举升吊运成套设备、柱式、菱架式、倾斜式、地坑式等汽车举升设备。2.3举升机的总体结构根据汽车举升机的特点和重量要求,克服了原有机械式举升机的结构复杂,造价高,上升同步难以保证的缺点,采用液压举升式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 液压举升机外形结构图2.4举升机液压系统的组成1.液压系统的类型和特点液压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如表2.1所示。 表2.1 液压系统的类型和特点液压系统的类型特点按主要用途分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为主液压控制系统注重信息传递,以达到液压执行元件运动参数(如行程速度、位移量和位置、转速或转角)的准确控制为主按控制方法分开关控制系统系统由标准的或专用的开关式液压元件组成,执行元件运动参数的控制精度较低私服控制系统传动部分或控制部分采用液压伺服机构的系统,执行元件的运动参数能够精确控制比例控制系统传动部分或控制部分采用电液比例元件的系统。从控制功能看,它介于四幅控制系统和开关控制系统之间。但从结构组成和性能特点看,它更接近于伺服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部分采用电液数字控制阀的系统。数字控制阀与伺服阀或比例阀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价廉、抗污染能力强、稳定性重复性好、功耗小等特点,在微机实时控制的电液系统中,它部分取代了比例阀或伺服阀工作,为计算机在液压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2.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系统通常由三个功能部分和辅助装置组成,如表2.2所示。表2.2 液压系统的组成动力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辅助装置液压泵用以将机械能转化成液体压力能有时也将蓄能器作为紧急或辅助动力源各类压力、流量、方向等控制阀用以实现对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方向、作用力等的控制,也用于实现过载保护、程序控制等液压缸、液压马达等用以将液体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管道、蓄能器、过滤器、油箱、冷却器、加热器、压力表、流量计等3.液压缸的组成(1)缸筒和缸盖一般地说,缸筒和缸盖的结构形式和其使用的材料有关。工作压力p100105Pa时使用铸铁,在p200105Pa时使用无缝钢管,在p200105Pa时使用铸钢或锻钢。 (2)活塞和活塞杆 活塞和活塞杆的结构很多,常见的除一体式、锥销式连和半环式连接等多种形式。螺纹式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但在高压大负载下需备有螺母放松装置。半环式连接结构较复杂,拆装不便,但工作较可靠。此外,活塞和活塞杆也有制成整体式结构的,但它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场合。活塞一般用耐磨铸铁制造,活塞杆则不论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大多用钢料制造。(3)密封装置 对于活塞杆外伸部分来说,由于它很容易把赃物带入液压缸,使油液受污染使密封件磨损,因此常需要在活塞杆密封处增添防尘圈,并放在向着活塞杆外伸的一段。(4)缓冲装置液压缸中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或缸筒在其走向行程终端时在活塞和缸筒之间封住一部分油液,强迫它从小孔或细缝中挤出,产生很大的阻力,使工作部件受到制动,逐渐减慢运动速度,达到避免活塞和缸盖相互撞击的目的。4. 齿轮泵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液压泵,在结构上可分为外啮合式和内啮合式两类。外啮合齿轮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制造方便,价格低廉,工作可靠,自吸能力强(容许的吸油真空度大),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维护容易。它的缺点是一些机件承受不平衡径向力,磨损严重,泄露大,工作压力的提高受到限制。此外,它的流量脉动大,因而压力脉动和噪声都较大。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零件少,工作容积大,转速高,运动平稳,噪声低。由于齿数较少(一般为47个),其流量脉动比较大,啮合处间隙泄漏大,所以此泵工作压力一般为2.57MPa,通常作为润滑、补油等辅助泵使用。5.单向阀单向阀是用以防止液流倒流的元件。按控制方式不同,单向阀可分为普通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两类。普通单向阀又称止回阀,其作用是使液体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反向截止。液控单向阀又称单向闭锁阀,其作用是使液流有控制的单向流动。液控单向阀分为普通型和卸荷型两类。液控单向阀的主要以下两种作用:(1)保压作用当活塞向下运动完成工件的压制任务后,液压缸上腔仍需保持一定的高压,此时,液控单向阀靠其良好的单向密封性短时保持缸上腔的压力。(2)支撑作用当活塞以及所驱动的部件向上抬起并停留时,由于重力作用,液压缸下腔承受了因重力形成的油压,使活塞有下降的趋势。此时,在油路串一液控单向阀,以防止液压缸下腔回流,使液压缸保持在停留位置,支撑重物不致于落下。6.溢流阀溢流阀是节流阀与溢流阀并联而成的组合阀,它能补偿因负载变化而引起的流量变化。使用溢流阀的系统效率较高。因为采用溢流阀的系统,泵的供油压力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加,能量损失小,系统发热少。7.滤油器在液压系统中,由于系统内的形成或系统外的侵入,液压油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颗粒不仅会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而且会堵塞阀件的小孔,卡住阀芯,划伤密封件,使液压阀失灵,系统产生故障。因此,必须对液压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颗粒进行清理。目前,控制液压油清洁程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过滤器。过滤器的主要功用就是对液压油进行过滤,控制油的洁净程度。8.节流阀流量控制阀是通过改变节流口面积的大小,改变通过阀流量的阀。在液压系统中,流量阀的作用是对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进行控制。常见的流量控制阀有节流阀、调速阀、溢流阀等。溢流阀是结构最为简单的流量阀,常与其它形式的阀相结合,形成单向节流阀或行程节流阀。9.油箱油箱的主要功用是储存油液,同时箱体还具有散热、沉淀污物、析出油液中渗入的空气以及作为安装平台等作用。油箱属于非标准件,在实际情况下常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油箱设计时主要考虑油箱的容积、结构、散热等问题。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举升的性能和效率。本次设计主要偏重于机械机构的设计与分析,而其液压系统所采用的油泵、油缸、液压阀等液压系统元件均为高度标准化、系列化与通用化且由专业化液压件厂集中生产供应。因此在本设计中只需要进行液压元件计算选型。其主要内容包括油缸的直径与行程、油泵工作压力、流量、功率以及各种相关控制阀的选型等。2.5举升机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液压举升机主要工作任务是把汽车从地面举升到一定的高度,举升位置自动控制,可以多地控制,开启时举升动作位置自动控制。经过广泛的调查,确定举升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 举升高度:2m2. 上升时速度:0.06m/s3. 下降时速度:0.04m/s4. 最大举升质量:3.5t2.6举升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液压举升机主要由滑动部分、放置汽车的轿箱、液压缸体、举升机架、液压动力部分组成。专用汽车举升机的举升和下降动作主要依靠液压缸来完成。门字形机架的立柱内空。置两个液压缸于立柱内,液压缸活塞杆铰接滑轮,绳轮上的钢丝绳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车联接,当液压缸活塞上升时,带动轿箱上升,根据滑轮的原理,轿箱上升两倍的液压杆上升高度,放置轿箱中的汽车随之上升或下降。2.7举升机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举升机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其工作过程:1. 上升过程按下举升按钮,电磁铁得电,换向阀换向到左位,油泵压力油经集流阀在经两路单向阀分别进入两液压缸,使液压缸活塞上升带动钢绳上升,带动轿箱一同上升。2. 下降过程需要下降时,按下下降按钮,主换向阀的电磁阀得电,靠整个装置的自重,主回路压力油经主换向阀右位液控单向阀打开,液压缸中的油排除出。3. 空载运行在举升动作之前,打开总开关,启动泵用电机,电动机使液压泵运转,液压油经换向阀回油至换向阀回到油箱,空载运行。4. 停止运动停止时,将轿箱落地,先按电机停止运转按钮,使电机停止运转,再关闭总开关。频繁使用时,无须关闭泵用电机,直接上升或下降即可。2.8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汽车举升机的结构组成,汽车举升机的分类,举升机液压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进而对举升机的上升过程,下降工程,空载运行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本设计的主要参数进行确定。第3章 液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3.1设计依据3.1.1 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要求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除要求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汽车同步举升和下降外,还要求其能使汽车在任意高度停止并保持不动,以便实现举升机的功用。因此,液压系统必须具有定位保持功能。另外,因汽车的重量较大,一旦液压系统出现故障,举升机支承部分在汽车重力的作用下会迅速下滑,可能会对维修人员造成威胁,而且举升机上面的汽车也有被摔坏的危险。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举升机必须具有机械锁定装置。机械锁由分别安装在举升油缸外侧和活塞杆顶部与举升臂相联的销轴上的两根锯齿形齿条组成。安装在油缸外侧的齿条固定不动,而安装在销轴上的齿条则随活塞杆上下移动,并且能绕销轴做一定角度的摆动,以实现两根齿条的分离和啮合。当举升臂处于定位状态或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油压低于一定数值时,动齿条就会在自身重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静齿条啮合,机械锁锁死,使举升臂不会下滑,这样就确保车辆和正在维修的人员不会出现危险。3.1.2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确定系统工作压力要考虑以下因素: (1)液压元件的安装体积大小。(2)液压系统重量大小。 (3)液压系统的可靠和安全性能。(4)液压元件的性能价格比。(5)液压系统中选用元件的市场供应情况。3.2 液压系统液压回路设计举升机的液压回路如图3.1所示,共由2部分组成:升降回路和补油回路。3.2.1 升降回路升降回路由左升降液压缸17、右升降液压缸4、三位四通换向阀9以及节流阀14、单向阀15组成。其中,液压缸4和17分别驱动举升机构的左右两个提升架升降,两缸串联,液压缸17的上腔与液压缸4的下腔直接相连。在无泄漏的情况下,活塞上升时,左升降缸17上腔流出的液压油全部流入右升降缸4的下腔。而在下降时,右升降缸4下腔流出的液压油全部流入左升降缸17的上腔。这样,两缸的活塞就会同时升降。如果两油缸的内径及活塞杆直径设计合理,就会使两缸活塞完全同步地上升或下降,举升机的两个提升架也就始终处于相同的高度。图3.1 汽车举升机液压控制回路1.左行程开关 2.右行程开关 3.右下位开关4.右升降缸 5.液控单向阀 6. 节流阀7.两位三通电磁阀 8.溢流阀9.三位四通电磁阀10.溢流阀11.液压泵 12.滤油器 13.油箱14.单向阀15.节流阀16.两位三通电磁阀 17.左升降缸18.左下位开关液压缸17和4的升降由三位四通换向阀9控制,当电磁铁YA1得电时,换向阀9处于左位,液压油经过单向阀15驱动油缸17和4的活塞同步上升,提升架通过载车板将汽车举起。当电磁铁YA2得电时,换向阀9处于右位,液压油驱动油缸17和4的活塞同步下降,缸17下腔排出的液压油经节流阀14流回油箱,举升臂将汽车放下。此处,单向阀15和节流阀14的作用是:当提升架推动汽车上升时,液压油经单向阀15大流量流入缸17的下腔,以较快的速度推动活塞上升;而要将汽车放下时,缸17的下腔流出的液压油需经过节流阀14流回油箱,形成了节流阀出口调速回路,节流阀的节流及背压作用可以防止举升机构在汽车重力、提升架和载车板自重的作用下过快下降,避免发生事故。当YA1和YA2都不得电时,换向阀9处于中位,此时,油缸17和4的活塞位置被锁定,不能移动。相对应两提升架也就停止不动。3.2.2 补油回路假如液压油无泄漏,而油缸的设计和制造精度又达到要求的话,以上回路足以保证两提升架的同步上升和下降。但由于泄漏不可避免,油缸和活塞之间、两油缸之间的管路联结等处,都会产生一定的泄漏。压力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泄漏就会越厉害。由于液压油的泄漏,两活塞的移动必将产生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不断累计。当累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超出两提升架允许的高度误差。为了使两提升架能够长时间的同步运行,必须消除这种同步误差。误差主要是由液压油泄漏引起的,所以设计了补油回路。补油回路由2个二位三通电磁阀7和16、液控单向阀5、溢流阀8及行程开关1和2组成。行程开关1和2安装在举升机两侧提升架行程的最上端。当换向阀7左位工作,油缸17和4的活塞在液压油的驱动下同时上升,假若两活塞完全同步,同时到达最高点,两行程开关同时接通,补油回路不工作。若液压缸17的活塞首先到达最高点,行程开关1被接通,但缸4却未到达顶点,开关2仍处于断开状态,则电磁铁YA3得电,二位三通电磁阀7右位工作,液压油通过电磁阀7右位和液控单向阀5向液压缸4下腔补油,使缸4的活塞继续上行,直到到达最高点。当达到最高点时,行程开关2也被接通,电磁铁YA1和YA3同时失电,三位四通阀9回到中位,二位三通阀7也返回左位,液控单向阀5闭合,补油结束。反之,若缸4活塞首先到达行程的最高点,而缸17活塞还未到达时,行程开关2导通但1仍处于断开状态,电磁阀YA4得电,其上位工作,压力油通过阀16通至液控单向阀5的控制口,将单向阀5打开。此时缸17活塞继续上行,其上腔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液控单向阀5和换向阀左位以及溢流阀10排入油箱。当缸17活塞到达其行程上端,行程开关1接通时,YA1和YA4同时失电,阀6回到中位,阀8恢复下位,液控单向阀5关闭,补油结束。此处溢流阀10的作用是产生一定的背压,避免液控单向阀5打开时因缸4下腔直接连通油箱而可能产生的右升降臂在重力作用下下降的情况。由于左右两缸在结构上是分离的,两缸之间封闭腔具有一定的体积。当举升机构负重上升时,两缸之间封闭腔内的压力会突然增加。由于油液具有可压缩性,此封闭腔的体积会有所减小,使左缸在开始位置上升时就会高于右缸,产生一定的高度误差。但因为油液的可压缩性很小,两缸间产生的高度差也很小。又因为举升机构对两提升架间的高度误差要求不高,而且两提升架间的跨度又较大,所以因油液压缩而产生的两缸间高度差对举升机构的正常工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假如对两缸之间的误差要求较高的话,可以在起始位加装2个行程开关,控制补油回路工作进行补油即可。在产品中大量的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回路简单,制造方便,运行平稳。由于增加了补油回路,彻底解决了液压油泄漏导致的同步举升误差累积的问题,并且降低了对液压缸制造精度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3.3本章小结本章对液压系统总体方案进行设计,确定了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要求,确定了系统的工作压力。同时对液压系统升降回路、补油回路进行了设计。第4章 液压缸设计4.1液压缸的设计要求液压缸的设计要考虑下列基本要求:1.液压缸承受最大的负载力。2.输出最大速度或动作时间t。3.液压缸最大行程L。4.2液压缸直径及行程的确定4.2.1液压缸内径的确定(a)液压缸活塞杆工作在受压状态 (b)表示活塞杆受拉状态。图4.1 液压缸运动示意图油缸选型主要依据所需的最大作用力以及最大工作行程来确定的。根据液压系统中油缸的工作特点,则: (4.1)式中:系统效率,通常按=0.8; 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MPa);如表4.1所示选取,越高,对密封要求也越高,成本亦随之上升;根据机构的类型及其工作特点,取MPa。表4.1 液压设备常用的工作压力设备类型机床农业机械或中型工程机械液压机、重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磨床组合机床龙门刨床拉床工作压力P/(MPa)0.82.0352881010162032其中,单个液压缸的最大作用力:由式(4.1)可知:表4.2 缸筒内径尺寸系列(GB/T2348-1993)810121620253240506380(90)100(110)125(140)160(180)200(220)250(280)320(360)400(450)500取油缸内径mm。4.2.2液压缸行程的确定由于将油缸固定在距立柱低端1米处,且工作行程为2000mm,所设计的滑轮组可以省一半的行程,所以:mm表4.3 缸活塞行程系列(GB/T234-1980)255080100125160200250320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2004000据表4.3取活塞行程L=1000mm。4.3液压缸活塞杆直径的确定在单杆活塞中,d值可由D和v求的,标准液压缸的v系列值为1.06、1.12、1.25、1.4、1.6、2、2.5、和5,为了减少冲击(即不使往返运动速度相差过大),一般推荐v1.6。活塞运动速度受结构的限制,范围0.10.2m/sv1m/s。活塞杆直径也可以按其工作时的受力情况由如表4.4所示初步选取。表4.4 活塞杆直径的选取活塞杆受力情况工作压力p/MPa活塞杆直径d受 拉d=(0.30.5) D受压及拉p5d=(0.50.55)D受压及拉57d=0.7D液压系统各液压缸均采用双作用单杆活塞缸。即受压也受拉,而且工作压力p大于7所以活塞杆直径选公式:d=0.7D (4.2)将D值代入(4.2)式中,可求得d=0.7D=0.763=44.1mm表4.5 液压缸活塞杆外径尺寸系列(GB/T2348-1993)456810121416182022252832364045505663708090100110125140160180200220250280320360根据表4.5取活塞杆直径d为45 mm。4.4液压缸壁厚、外径等参数计算液压缸的壁厚由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算。液压缸的壁厚一般是指缸筒结构中最薄处的厚度。从材料力学可知,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其内应力分布规律因壁厚的不同而各异。一般计算时可以分为薄壁圆筒和厚壁圆筒。液压缸的内径D与其壁厚的比值D/10的圆筒称为薄壁圆筒。起重运输机械和工程机械的液压缸,一般用无缝钢管材料,大多属于薄壁圆筒结构,其壁厚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 (4.3)式中 液压缸壁厚; D 液压缸的内径; 试验压力,取=16 MPa;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其值为:锻钢:=110120 MPa;铸钢:=100110 MPa;钢管:=100110 MPa;高强度铸铁:=60 MPa;灰铸铁:=25 Mpa;取=1.510=15 MPa本设计的转向液压缸的材质是钢管,其=100110 MPa,所以选=110 MPa。将Py、值代入(4.3)式中,可求得4mm液压缸壁厚度算出后,即可求出缸体的外径为 (4.4) 将值代入(4.4)式中,可求得=71mm液压缸无杆腔面积液压缸有杆腔面积 .导向长度活塞宽度导向套滑动面长度已知:;。 求固有频率 式中 取起升总质量为;液压缸行程 ;油弹性模量 ,查表取;有杆腔面积与无杆腔面积比;求最小加速时间 求液压缸的最大速度式中 总循环时间 ,据液压手册选取;求最大加速度求液压缸运动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最大压力,其中: 4.5液压缸外形尺寸的校核4.5.1缸筒外径强度校核当时,按下式校验强度,即 式中 缸体材料的许用应力 ,取;最高工作压力 ;试验压力,工作压力小于时,;液压缸缸筒厚度 ;液压缸内径 ;强度系数,对于无缝钢管,;壁厚公差及腐蚀的附加厚度,通常圆整到标准厚度值;通过以上计算,缸筒外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4.5.2活塞杆直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活塞杆直径强度按下式校验强度,即 式中 液压缸负载 ;缸底材料的许用应力 ;当安装杆长度与其直径d之比10,并且杆件承受压载荷时,则需校验稳定性。液压缸承受的压负载,不能大于液压缸保持工作稳定性所允许的临界负载。液压缸的稳定条件为: 式中 液压缸临界负载 ;稳定安全系数,通常取24;按等截面法,将活塞杆与缸体视为一个整体杆件,可按欧拉公式计算临界负载,即: 则: 式中 活塞杆截面二次极矩,为活塞直径对于实心杆,;活塞杆材料弹性模量,对于钢材;末端条件系数,;活塞杆计算长度 ;根据以上计算活塞杆直径强度及稳定性校验满足强度要求。4.6本章小结本章对液压缸整体进行设计,通过确定液压缸的技术要求,从而计算出液压缸直径及行程,液压缸活塞杆直径,液压缸壁厚、外径,液压缸外形尺寸,液压缸缸体长度等参数。且对液压缸各个参数进行校核。第5章 液压缸主要零件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5.1缸体1.缸体端部联接模式采用简单的焊接形式,其特点: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使用广泛。缸体焊接后可能变形,且内径不易加工。所以在加工时应小心注意。主要用于柱塞式液压缸。2.缸体的材料液压缸缸体的常用材料为20、35、45号无缝钢管。因20号钢的机械性能略低,且不能调质,应用较少。当缸筒与缸底、缸头、管接头或耳轴等件需要焊接时,则应采用焊接性能比较好的35号钢,粗加工后调质。本设计采用45号钢,并应调质到241285HB。缸体毛坯可采用锻刚,铸铁或铸铁件。铸刚可采用ZG35B等材料,铸铁可采用HT200HT350之间的几个牌号或球墨铸铁。特殊情况可采用铝合金等材料。3.缸体的技术要求(1)缸体内径采用H8、H9配合。表面粗糙度:当活塞采用橡胶密封圈时,Ra为0.10.4,当活塞用活塞环密封时,Ra为0.20.4。且均需衍磨。(2)缸体内径D的圆度公差值可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圆柱度公差值应按8级精度选取。(3)缸体端面T的垂直度公差可按7级精度选取。(4)当缸体与缸头采用螺纹联接时,螺纹应取为6级精度的公制螺纹。(5)当缸体带有耳环或销轴时,孔径或轴径的中心线对缸体内孔轴线的垂直公差值应按9级精度选取。(6)为了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缸体内表面应镀以厚度为3040的铬层,镀后进行衍磨或抛光。5.2活塞1.活塞与活塞杆的联接型式如表5.1所示。表5.1 活塞与活塞杆的联接型式联接方式备注说明整体联接用于工作压力较大而活塞直径又较小的情况螺纹连接常用的联接方式半环联接用于工作压力、机械震动较大的情况下这里采用螺纹联接。2.活塞与缸体的密封结构,随工作压力、环境温度、介质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密封结构如表5.2所示。表5.2 常用的密封结构密封形式备注说明间隙密封用于低压系统中的液压缸活塞的密封活塞环密封适用于温度变化范围大,要求摩擦力小、寿命长的活塞密封O型密封圈密封密封性能好,摩擦系数小;安装空间小,广泛用于固定密封和运动密封Y型密封圈密封用在20MPa下、往复运动速度较高的液压缸密封结合本设计所需要求,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比较合适。3.活塞的材料液压缸常用的活塞材料为耐磨铸铁、灰铸铁(HT300、HT350)、钢及铝合金等,这里采用45号钢。4.活塞的技术要求(1)活塞外径D对内孔D1的径向跳动公差值,按7、8级精度选取。(2)端面T对内孔D1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值,应按7级精度选取。(3)外径D的圆柱度公差值,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5.3活塞杆1.端部结构活塞杆的端部结构分为外螺纹、内螺纹、单耳环、双耳环、球头、柱销等多种形式。根据本设计的结构,为了便于拆卸维护,可选用内螺纹结构外接单耳环。2.活塞杆材料活塞杆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活塞杆的材料为35、45号钢;空心活塞杆材料为35、45号无缝钢管。本设计采用实心活塞杆,选用45号钢。3.活塞杆的技术要求(1)活塞杆的热处理:粗加工后调质到硬度为229285HB,必要时,再经过高频淬火,硬度达HRC4555。在这里只需调质到230HB即可。(2)活塞杆的圆度公差值,按911级精度选取。这里取10级精度。(3)活塞杆的圆柱度公差值,应按8级精度选取。(4)活塞杆的径向跳动公差值,应为0.01mm。(5)端面T的垂直度公差值,则应按7级精度选取。(6)活塞杆上的螺纹,一般应按6级精度加工(如载荷较小,机械振动也较小时,允许按7级或8级精度制造)。(7)活塞杆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为Ra0.63, 为了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表面应镀以厚度约为40的铬层,镀后进行衍磨或抛光。5.4活塞杆的导向、密封和防尘1.导向套(1)导向套的导向方式、结构如表5.3所示。表5.3导向套的导向方式导向方式备注说明缸盖导向减少零件数量,装配简单,磨损相对较快导向套导向管通导套可利用压力油润滑导向套,并使其处于密封状态可拆导向套容易拆卸,便于维修。适用于工作条件恶劣、经常更换导向套的场合球面导向套导向套自动调整位置,磨损比较均匀由于本设计主要用于车辆的维修,在工作过程中液压缸伸缩的次数相对较少,所以磨损程度也相对较少。为了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可以采用缸盖导向的导向方式。 (2)导向套材料导向套的常用材料为铸造青铜或耐磨铸铁。由于选用的是和缸盖一体的导向套,所以材料和缸盖也是相同的,都选用耐磨铸铁。(3)导向套的技术要求导向套的内径配合一般取为H8/f9,其表面粗糙度则为Ra0.631.25。2.活塞杆的密封与防尘这里仍采用O型密封圈,材料选择薄钢片组合防尘圈,防尘圈与活塞杆的配合可按H9/f9选取。薄钢片厚度为0.5mm。5.5液压缸的排气装置排气阀用于排除液压缸内的空气,使其工作稳定。通常将排气阀安装在液压缸的端部。5.6液压缸安装联接部分的形式及尺寸1.液压缸进出油口接头的联接螺纹尺寸,按表37-7-8选取标准值,公称直径螺距数量=。2.液压缸为单耳环型安装的主要尺寸为(按P37-231选取):CD=50,MR=50,EW=60,Y=60。3.缸盖的材料液压缸的缸盖可选用35、45号锻钢或ZG35、ZG45铸钢或HT200、HT300、HT350铸铁等材料。在这里选择ZG45铸钢。缸盖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5.7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完成对液压缸主要零件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活塞缸的导向、密封和防尘,液压缸的排气装置,以及液压缸安装联接部分的形式及尺寸。让液压举升机能够达到工作稳定,运行平稳,噪音小,安全等要求。第6章 液压泵设计6.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流体压力能的设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液压泵是一个或几个密封腔油腔容积作周期变化来进行工作的。泵的输出油量取决于密封容积的体积变化和变化频率。2.为了保证密封容积变大时只与排油管相连接,容积变小时只与吸油管相连接,根据本系统需要,设置两个单向阀。3.容积式油泵的排油压力取决于排油管道中油液所受到的负载大小,吸油时容积增大,形成一定的真空,油液在泵内的压力差有作用下进行了密封容积。6.2液压泵的形式液压泵的分类:液压油泵的形式包括定量泵和变量泵两种。选择油泵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打击频率和打击能量对系统流量的要求、流量波动变化范围、泵本身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等。1.定量泵 与变量泵相比,定量泵具有价格低廉、耐冲击、承受最高工作压力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如果工作过程中流量变化范围不大,系统流量变化可以通过蓄能器来均衡,则可以考虑用定量泵,对于双缸液压举升机而言,在其上升阶段,上升速度近似匀速,所需泵流量相对平稳;下降阶段,主要依靠自重完成,流量变化 范围不大,因此选用定量泵。2.变量泵 采用变量泵可以满足液压举升机各种不同工况对打击频率和打击能量的要求。同时调节变量泵排量可以满足液压举升机工作过程中系统流量变化的要求。相同行程的条件下,举升高频率越大则变量泵排放的流量越大,采用变量泵来调节打击频率和打击能量。变量泵适合于工作过程中流量变化范围大的场合。6.3液压泵主要参数及型号根据主机工况、功率大小和系统对工作性能的要求,首先确定液压泵的类型,然后按系统所要求的压力、流量大小确定其规格和型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液压泵的类型选择;2.液压泵的工作压力;3.液压泵的流量。举升机构常用油泵分为齿轮油泵与柱塞泵两类。齿轮泵多为外啮合式,在相同体积下齿轮泵比柱塞泵流量大但油压低。柱塞泵最大特点是油压高(油压范围1635MPa),且在最低转速下仍能产生全油压,固可缩短举升时间。中轻型举升机构上多采用齿轮泵,常用系列有CB、CBX、CG、CN等;重型举升机构常采用柱塞泵。6.4液压泵主要参数的确定6.4.1 液压泵工作压力的计算 MPa (6.1)式中 油缸最大作用力,(N); 油缸横截面积,(m2);代入式(6.1)则:MPa6.4.2 液压泵理论流量的计算 L/min (6.2)式中 油缸最大工作容积(m3),按下式计算:L (6.3)、的单位均为m;举升时间,(S);液压泵容积效率=0.850.9;由式(6.2)、(6.3)计算得:L/min6.4.3液压泵排量的计算 mL/r (6.4)式中 油泵流量,(L/min); 油泵额定转速,(r/min);油泵转速r/min 由式(6.4)计算得:mL/r6.4.4液压泵功率的计算 (6.5)式中 油泵最大工作压力; 油泵额定流量; 油泵总效率=0.8;由式(6.5)计算得:KW根据以上求得的和值,按系统中拟订的液压泵的形式,从手册中选择相应的液压泵产品。为使液压泵油一定的压力储备,所选泵的额定压力一般要比最大工作压力大2560%。查找手册P37-135选择CB-型齿轮泵,其参数如表6.1所示。表6.1 CB-型齿轮泵的各参数值型号排量压 力转 速特点生产厂额定最高额定最高CB-1040162018002400铝合金壳体可作双联泵榆次液压件厂确定液压泵的驱动功率在工作中,如果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比较恒定,则:其中液压泵的总效率,参考如表6.2所示选择=0.7。表6.2 各液压泵的总效率液压泵类型齿轮泵螺杆泵叶片泵柱塞泵总效率50.800.600.750.800.85据此选择YCT112-4A型电机。6.5本章小结本章对液压泵进行设计,通过确定液压泵的参数来选择液压泵,从而了解了液压泵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另外针对液压泵的工作要求选择了相应的电动机。第7章 油箱的设计及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7.1油箱容量及油箱散热面积的确定7.1.1油箱容量的确定油箱容积的确定,是设计油箱的关键。油箱的容积应能保证当系统有大量供油而无回油时,最低液面应在进油口过滤器之上,保证不会吸入空气,当系统有大量回油而无供油,或系统停止运转,油液返回油箱时,油液不致溢出。同时,再保证要有足够的散热面积。设计时可依据使用情况,按下列公式确定油箱容积。 (7.1)式中 V油箱有效容积() q液压泵的流量() 经验系数,如表7.1所示,取=4。=1.316=7.86L油箱容积取8L。表7.1 经验系数系统类型行走机械低压系统中压系统锻压系统冶金机械122457612107.1.2油箱散热面积的确定为使油液保持在允许温度以下,则油箱散热面积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A= (7.2)式中 V油箱的有效面积(L) A油箱散热面积(m2)A= 0.026 m27.2油箱的结构要点目前油箱尚无统一的标准结构,一般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或选择。为了使油箱能实现储油、散热及防止污染的作用,进行油箱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在许多场合,要将泵和电动机安装在油箱顶部,这时顶部必须备有加工平整的安装板,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支承和保持泵、电动机组的同轴度。(2)一般油箱可拆下上盖进行清洗,但容量较大的油箱,则在油箱侧壁上设置观察和清洗盖,又称入孔。入孔应开得足够大,要能暴露整个油箱内部结构和安装在内部的器件,使油箱内各部分均在人的手臂容易触及到的范围内。(3)加油口一般设置在油箱顶部容易接近处。加油口应加盖,其中应有滤网,以防止外部或新油中的污垢进入油箱。(4)在油箱内的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一般应设置一块或几块直立隔板,其用途是分开吸油区和回油区引导油沿着一条比较长的路径流动,有助于油液散热和沉淀污染物。隔板的高度一般为油位高度的2/33/4。(5)为保护液压泵,一般应在吸油管入口装设吸油过滤器或滤网,其通流能力要大于液压泵流量的两倍。吸油过滤器应大大低于油箱的正常液面,并应注意在其连接部位不允许吸入空气。(6)放油孔应该安放在油箱底部的最低位置,以便放油时使油液和污染物能顺利地从放油孔排出。为此,应使油箱底部倾斜一定角度。(7)中小型油箱通常都是用钢板直接焊成的。油箱内表面不允许生锈,若用矿物油时,可在油箱内表面涂一层耐油防锈漆。若用难燃液时,最好用不锈钢制作油箱,如果在内部涂防锈涂料,一定要注意涂料与工作介质的相容性。7.3液压阀介绍液压阀主要分为滑阀和转阀两大类,滑型换向阀应用较广泛,其阀芯上径向力易于平衡,因此,操纵省力,对油液污染物反应不十分敏感,易于实现多种机能,工艺性能好。 转阀由于阀芯所受的径向力不易平衡,因此操纵力要较大,且密封性能差。因此较适合于低压、小流量的系统中。经实践及对比分析,本系统选用滑阀型换向阀。滑阀主要由阀体、圆柱形阀芯和操纵机构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圆柱形阀芯在阀体-TLR的滑动并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上来改变油液的通路,其阀芯的滑动是由各种不同的操纵机构来实现的。圆柱形阀芯为台肩形,一般有25个台肩,台肩的直径与阀体上阀体孔内的滑动并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上来改变油液的通路,而阀芯的滑动是由不同的操纵机构来完成的。台肩直径与阀体上的阀孔进行配合,既要保证阀芯和阀体之间能相对滑动,又可对油液起密封作用。不同油路的通断是根据台肩和阀体不同位置实现的。阀芯与阀体的相对位置不同即可实现油路的换向。 操纵机构产生机理不同,可将液压换向阀可分为电磁换向阀,液控阀、手动阀等。电磁换向阀是利用电磁铁产生力来操纵阀芯的运动。电磁铁的通断电即可实现不同油路的换向。因此换向阀的换向通过电磁换向阀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举升机的控制机构放置在二楼,并能多点控制。因此宜选用电磁换向机构。7.4液压阀选择原则液压阀的主要参数为最大工作压力和流经该阀的最大流量。因此在选择液压阀主要考虑以上参数,还需要考虑其安装方式、操作方式及控制要求等因素。换向阀用来改变液压系统中的液流方向及油液的通和断。系统对换向阀有以下几点要求: 1.工作可靠 要求阀换向和复位准确、可靠。 2.压力损失小 液压阀主要用于控制油路的通与断,其压力损失对于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及液压泵的选择都有影响,要求其压力损失小。 表7.2 液压举升机主要液压阀型号表序号液压元件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电磁换向阀36DH-B10H12溢流阀YF-B10H13溢流阀YF-B8H14节流阀LF-B10C15液控单向阀DFY-B10H12 6集流阀FTL-B10-S13.密封性能好 液压阀的主要组成部分的阀芯和阀套之间的配合间隙、液压阀的工作压力及液压油的油液温度对于液压阀的密封性能影响较大。系统要求液压阀外部无泄漏现象。内装漏油小于允许值。 除以上几点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选择国标产品。 (2)液压阀的额定压力应等于或大于阀在系统中的最大工作压力。 (3)液压阀的额定流量也应等于或大于阀在系统中的最大流量。 (4)对于调节阀来说,要注意调节范围的确定要满足系统的调节范围。本系统选择的液压阀,如表7.2所示。7.5滤油器的选择工作介质的污染是液压系统产生故障的主要因素。混在工作介质中的颗粒污染物,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堵塞节流小口,甚至使液压阀卡死。有资料表明,液压系统的故障有75以上是由于油液污染造成的,从我们进行的液压举升机试验装置运行过程也证明这一问题的存在。液压举升机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更应注意液压油的污染问题。过滤是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过滤就是从油液中分离非溶性固体微粒的过程。在液压系统中一般采用过滤器进行过滤。滤油器的类型:按滤油器的过滤机理,可分为表面型滤油器、深度型滤油器和磁性滤油器。1.表面型滤油器 表面型滤油器,如图7.1所示,过滤是由一个多孔的面实现的,具有均匀标定小孔的滤芯, 能将大于小孔的圆形杂质颗粒截留在滤芯的一侧。由于污染粒子积聚在滤芯表面, 小孔易于堵塞。该类型滤油器有网式、线隙式和片式等。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通油能力强,常用于低压系统或泵吸油口。图7.1表面型滤油器2.深度型滤油器深度型滤油器的滤芯为多孔可透性材料,内部有曲折迂回的通道,杂质粒子不但可被拦截在表面,而且在材料内部也逐步吸附、拦截。这种滤油器效果好,清洗困难,有不锈钢和陶瓷,纸类和纤维毡类等。3.磁性滤油器 磁性滤油器是采用永磁性材料,将油液中的磁性杂质微粒不断吸附到上面。它常与其它形式的滤芯一起构成复合式滤油器,对加工钢铁的机床液压系统特别。本液压系统选用表面型滤油器。7.6管路直径计算选择在液压、气压传动及润滑的管道中常用的管子有钢管、铜管、胶管等,钢管能承受较高的压力,价廉,但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多用在装配位置比较方便的地方。这里采用钢管连接。管道内径计算 式中 QT通过管道内的流量 v管道内允许流速 ,取值如表7.3所示允许流速推荐值表7.3 允许流速推荐值油液流经的管道推荐流速 m/s液压泵吸油管道0.51.5,一般取1以下液压系统压油管道36,压力高,管道粘度小取大值液压系统回油管道1.52.6取=0.8m/s,=4m/s, =2m/s分别应用上述公式计算得:=20.2mm,=10.7mm,=15.2mm。根据内径按标准系列选取相应的管子。经过圆整后分别选取=20mm,=10.7mm, =15mm。对应管子壁厚。7.7本章小结本章对液压油箱、液压阀及辅助元件进行设计、选择,通过最大工作压力以及流经液压阀的最大流量来选择液压阀,从而了解了液压阀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另外也根据流量确定管道的尺寸和排量,由液压泵和管道的选择确定油箱的容量。对油箱做出正确的选择。结 论本课题是对汽车维修用升举机液压系统进行总体结构、传动装置和机电匹配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的全部基础和专业知识,使我掌握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题设计步骤。经过在实习期间的参观学习,以及详细认真的分析计算,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同组的同学通力合作,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基本达到了本次设计的要求。本次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对举升机液压系统和结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使升举机整个系统在功能、自动化程度、操作方便性等方面达到了设计要求。其中,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1.液压系统设计原则和策略。2.液压系统总体设计。液压传动系统及液压原理图。3.液压缸,液压泵、液压阀、辅助元件设计。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设计,综合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汽车维修用升举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并使升举机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参考文献1钟裕荣.YFJ-50移动式气液举升机的研制J机电工程技术,200433(8):116-1222卫江.龙门双柱式液压举升机的液压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研究J机械工程,2008,6.3王雷,王幼民,凌雪.汽车举升机构液压系统的改进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06,10.4耿楷真.混凝土泵液压系统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S,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05,65任拴哲,曹显利.一种用于大型工程机械的全液压转向系统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2:59-60 6高梦熊.地下装载机液压转向系统中蓄能器的正确选用与使用J矿山机械,2005(2):22-257张利平.液压传动系统及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8谷立臣.液压动力系统运行状态识别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1,6.9沈景风,查德根,徐鸣廉.液压举升锤PLC,机电21世纪.2001,210杜鹏程,冯建伟.自卸汽车液压举升系统的设计改进J.专用汽车,2006,11.11尹建民.自卸汽车多功能液压系统J.专用汽车,2007,5.12田继红.专用液压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4.1.13张义智,李建国.液压举升机构平稳性的研究J.液压与电动,2002,3.14陈勇.液压转向系统的使用选择与计算J.液压与气动,2001,7:14-15.15刘宗荣.油液污染&吸空液压泵的最大杀手J.现代驱动,2005,2:38-39.16张俊杰.168T电动轮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仿真和优化设计J.2007,5.17李永亮.应尽快出台汽车举升机安全认证标准J.中国设备工程,2004,12.18张应杰.汽车举升机作业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6.19胡修池,郑兰霞.液压系统绿色设计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3,10.20陆一心.液压与气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1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2王宪军、赵存友.液压传动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3王明红.普通双柱式举升机立柱的结构分析和验算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251-253.24冯华伟.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J.烟台大学学报,2007:309-311.25陈禅.汽车举升机结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5-45.26李宝顺.液压举升机同步器的结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5:12-13.27吴时飞.功率反馈式液压泵、液压马达系统研究.机床与液压2007(35)119-124 28Orbak AY, Turkay OS , Eskinat E,etal.Model reduction in the physical domainJ.Systems Control Eng Proc Inst Mech Eng:Part I,2003:481- 496.29Alhanati FJS.PCP Axial Load:Theory and Lab ResultJ,Paper SPE 90153,2004.30Karnopp D,Margolis D,Rosenberg R.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echatronic systemsJ.3rd ed. New York:Wiley and Sons,2000.致 谢本设计是在导师付百学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付百学教授无论是在生活上、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照顾。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将使我终身受益。在这半年时间里,我不光向付百学老师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他也教会了我很多人生道理。在此向我的尊敬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感谢四年来给予我很多知识、关怀和帮助的老师们,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好多理论实践知识,更学到了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些知识以及老师们言传身教的做人做事道理将会伴随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再次对我的恩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最后真心的祝愿我的母校黑龙江工程学院发展越来越好! 附 录外文文献: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Mechanical design means the design of things and systems of a mechanical naturemachines, products, structures, devices, and instruments. For the most part mechanical design utilizes mathematics, the materials sciences, and the engineering-mechanics sciences.The total design process is of interest to us. How does it begin? Does the engineer simply sit down at his desk with a blank sheet of paper? And, as he jots down some ideas, what happens next? What factors influence or control the decisions which have to be made? Finally, then, how does this design process end? Sometimes, but not always, design begins when an engineer recognizes a need and decides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and phrasing it in so many words often constitute a highly creative act because the need may be only a vague discontent, a feeling of uneasiness, of a sensing that something is not right. The need is usually not evident at all. For example, the need to do something about a food-packaging machine may be indicated by the noise level, by the variations in package weight, and by slight but perceptible variations in the quality of the packaging or wrap.There is a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ement of the need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blem. which follows this statement. The problem is more specific. If the need is for cleaner air, the problem might be that of reducing the dust discharge from power-plant stacks, or reducing the quantity of irritants from automotive exhausts.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must include all th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thing that is to be designed. The specifications are the input and output quant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 the thing must occupy and all the limitations on these quantities. We can regard the thing to be designed as something in a black box. In this case we must specify the inputs and outputs of the box together 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The specifications define the cost, the number to be manufactured, the expected life, the range,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reliability. There are many implied specifications which result either from the designers particular environment or from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itsel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which are available, together with the facilities of a certain plant, constitute restrictions on a designers freedom, and hence are a part of the implied specifications. A small plant, for instance, may not own cold-working machinery. Knowing this, the designer selects other metal-processing methods which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plant. The labor skills available and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also constitute implied specifications. After the problem has been defined and a set of written and implied specifications has been obtained, the next step in design is the synthesis of an optimum solution. Now synthesis cannot take place without both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because the system under design must be analyz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erformance complies with the specifications.The design is an iterative process in which we proceed through several steps, evaluate the results, and then return to an earlier phase of the procedure. Thus we may synthesize several components of a system, analyze and optimize them, and return to synthesis to see what effect this has on the remaining parts of the system. Both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require that we construct or devise abstract models of the system which will admit some form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We call these models mathematical models. In creating them it is our hope that we can find one which will simulate the real physical system very well. Evaluation is a significant phase of the total design process. Evaluation is the final proof of a successful design, which usually involves the testing of a prototype in the laboratory. Here we wish to discover if the design really satisfies the need or needs. Is it reliable? Will it compete successfully with similar products? Is it economical to manufacture and to use? Is it easily maintained and adjusted? Can a profit be made from its sale or use? Communicating the design to others is the final, vital step in the design process. Undoubtedly many great designs, inventions, and creative works have been lost to mankind simply because the originators were unable or unwilling to explain their accomplishments to others. Presentation is a selling job. The engineer, when presenting a new solution to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r supervisory persons, is attempting to sell or to prove to them that this solution is a better one. Unless this can be done successfully, the time and effort spent on obtaining the solution have been largely wasted. Basically, there are only thre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vailable to us. There are the written, the oral, and the graphical forms. Therefore the successful engineer will be technically competent and versatile in all three forms of communication. A technically competent person who lacks ability in any one of these forms is severely handicapped. If ability in all three forms is lacking, no one will ever know how competent that person is!The competent engineer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 possibility of not succeeding in a presentation. In fact, occasional failure should be expected because failure or criticism seems to accompany every really creative idea. There is a great to be learned from a failure, and the greatest gains are obtained by those willing to risk defeat. In the find analysis, the real failure would lie in deciding not to make the presentation at all.Introduction to Machine Design Machine design is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devise new or improved products for the purpose of satisfying human needs. It is a vast field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not only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original conception of the product in terms of its size, shape and construction details, but also considers the various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manufacture, marketing and use of the product. People who perform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machine design are typically called designers, or design engineers. Machine design is basically a creative activity. However, in addition to being innovative, a design engineer must also have a solid background in the areas of mechanical drawing, kinematics, dynamics, materials engineer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s stated previously, the purpose of machine design is to produce a product which will serve a need for man. Inventions, discoverie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by themselves do not necessarily benefit people; only if they are incorporated into a designed product will a benefit be derived. 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erefore, that a human need must be identified before a particular product is designed. Machine design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an opportunity to use innovative talents to envision a design of a product is to be manufactured.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rather than memorize mere facts and equations. There are no facts or equations which alone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ll the correct decisions to produce a good design. On the other hand, any calculations made must be done with the utmost care and precision. For example, if a decimal point is misplaced, an otherwise acceptable design may not function. Good designs require trying new ideas and being willing to take a certain amount of risk, knowing that is the new idea does not work the existing method can be reinstated. Thus a designer must have patience, since there is no assurance of success for the time and effort expended. Creating a completely new design generally requires that many old and well-established methods be thrust aside. This is not easy since many people cling to familiar ideas, techniques and attitudes. A design engineer should constantly search for ways to improve an existing product and must decide what old, proven concepts should be used and what new, untried idea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New designs generally have “bugs” or unforeseen problems which must be worked out before the super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designs can be enjoyed. Thus there is a chance for a superior product, but only at higher risk.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if a design does not warrant radical new methods, such methods should not be applied merely for the sake of change. During the beginning stages of design, creativity should be allowed to flourish without a great number of constraints. Even though many impractical ideas may arise, it is usually easy to eliminate them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sign before firm details are required by manufacturing. In this way, innovative ideas are not inhibited. Quite often, more than one design is developed, up to the point where they can be compared against each other.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that the design which ultimately accepted will use ideas existing in one of the rejected designs that did not show as much overall promise. Psychologists frequently talk about trying to fit people to the machines they operate. It is essential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design engineer to strive to fit machines to people. This is not an easy task, since there is really no average person for which certain operating dimensions and procedures are optimum.Another important point which should be recognized is that a design engineer must be able to communicate ideas to other people if they are to be incorporated. Initially the designer must communicate a preliminary design to get management approval. This is usually done by verbal discuss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drawing layouts and written material.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must be answered:(1) Does the design really serve a human need?(2) Will it be competitive with existing products of rival companies?(3) Is it economical to produce?(4) Can it be readily maintained?(5) Will it sell and make a profit?Only time will provide the true answers to the preceding questions, but the product should be designed, manufactured and marketed only with initial affirmative answers. The design engineer also must communicate the finalized design to manufacturing through the use of detail and assembly drawings. Quite often, a problem well occur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cycle. It may be that a change is required in the dimensioning or tolerancing of a part so that it can be more readily produced. This fa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含7张CAD图纸+说明书完整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017204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