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下)李发英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两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课程标准,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5、边授新课边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知识要点,做到温故而知新。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 、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四、教学进度表: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3.13.11 第 十 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与检测 3.123.22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3.234.04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4.054.11 专题训练一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4.134.18 专题训练二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4.204.25 专题训练三 化学用语 4.275.09 专题训练四 化学计算 5.115.16 专题训练五 实验基本操作 5.185.23 专题训练六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推断 5.255.30 专题训练七 实验放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6.016.13 专题训练八 化学与社会发展 6.086.13 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重点指示剂、知道常见的酸用途难点指示剂、知道常见的酸用途中考考点指示剂、知道常见的酸用途共 同 教 案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实验引入】拿一朵牵牛花做实验,把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水是碱性的),再把这朵蓝色的花泡到醋里,它又重新变成红色。【设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过渡】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一起走进这充满神秘色彩的“王国”酸和碱。【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那怎么确定某种物质是属于王国中的酸家族还是碱家族呢?【提问】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这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追问】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提问】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酸或碱还能使哪些溶液变色?【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进行不同酸和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实验。【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分析归纳】把学生讨论交流后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强调“遇”和“使”的用法。强调指示剂:酚酞和石蕊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讲述】讲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1)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液他将其浸泡在水中,花瓣变成了红色;他的助手将紫罗兰花瓣撕成小片投进其他酸液中,花瓣也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敏锐的察觉到,把紫罗兰花瓣投进一种溶液即能辨其酸碱性,他从各种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制成纸浆,用试纸对酸和碱进行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过渡】酸溶液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生活中的其他花或者植物是否也具有与紫罗兰相同的现象遇酸或碱溶液变色?【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9页的“活动与探究”,巡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讨论与交流】由所得实验结果讨论哪一种植物用于指示溶液酸碱性效果好些?【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来辨别这一王国中的酸家族和碱家族,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酸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讲述】“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在中国的传说中,醋最早是由 “酒圣”杜康之子发明的。杜康即夏王朝的第五代君主,也是传说中的酒的发明人。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了,至第21天酉时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酸,香气扑鼻,且酸中带甜,颇为可口,于是墨塔便把 “廿一日”加一 “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为 “醋”,即“醋酸”。【过渡】醋酸在“酸家族”中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该家族中的三位重要成员即所谓的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实物展示】展示分别装着盐酸、硫酸的试剂瓶;引导学生观察二者颜色、状态;分别打开试剂瓶瓶盖,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正确闻其气味。引导学生填写教材50页实验102表格【设问】考虑到盐酸、硫酸的以上物理性质,它们应怎样保存?为什么?【补充】二者除具有以上物理性质之外,在密度方面:实验室常用浓盐酸质量分数36.5%,密度为1.17g/ml,接近水的密度;常用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密度1.84g/ml,即大于水密度。同时浓硫酸还具有吸水性,课用于实验室干燥气体,这也是硫酸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设问】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如何简单将其区分开?【设问】 在我们消化不良去看医生时,医生通常会提供含一定量稀盐酸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讲解】这是因为我们胃中含有促进消化的胃酸,其主要成分即为“盐酸”,在人的胃液中HCl质量分数约为0.450.6%,胃酸具有促进消化和杀菌灯等作用。【讲述】作为“酸家族”三大重要成员之一的硝酸,在我们人类生活实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以后我们再慢慢了解她。【讲述】酸家族中的很多成员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回忆:1 食醋的味道:2 柠檬、橘子、苹果等所特有的味道; 3 葡萄、山楂片、石榴、柿子、西红柿等的味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味道?【讲解】对!以上三类物质中都含有酸,所以都有酸味:食醋中有醋酸,柠檬、橘子、苹果中含有柠檬酸,葡萄、山楂片、石榴、柿子、西红柿中含有鞣酸。注意:也有一些有酸味的水果不含酸,其酸味是由富含Vc引起的,如猕猴桃。【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酸碱产生疑问,有兴趣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思考、讨论、质疑被老师引导着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回忆曾经接触过的酸和碱学生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们前面学习中用到过盐酸和硫酸是酸;有的说生活中的食醋中含的是醋酸;有的说水果中有酸;有的说石灰水是碱,洗涤剂中含有碱思考演示: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举手发言: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手执一只分别贴有相应名称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分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言:食醋、盐酸是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得出: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聆听老师讲述的科学史;思考紫罗兰在盐酸中变红的原因。思考后回答:说明紫罗兰花瓣中含有某种酸碱指示剂的成分。猜想:其他花也和紫罗兰一样遇酸或碱溶液要变色。分组完成该探究实验,用自制的指示剂(可由牵牛花、月季花、紫罗兰等制成)实验在不同酸和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分组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在酸和碱溶液中颜色变化最明显的指示剂(汁液)即效果最好倾听回忆几种常见的酸聆听联想到生活中的食醋回忆以前接触过的盐酸、硫酸,思考没了解过的硝酸。在老师引导下观察讨论后发言,得出盐酸、硫酸主要物理性质:盐酸无色液体,打开瓶盖后出现白雾,即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硫酸无色粘稠状液体,打开瓶盖后瓶口无雾出现,无气味。填写相应表格思考举手发言:密封保存,防止盐酸挥发,防止硫酸吸收空气中水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聆听、识记二者密度了解浓硫酸特性之一:吸水性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粘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气味、打开盖放置看其前后质量变化回忆相关经验思考原因聆听理解胃酸作用倾听,了解硝酸很重要但不是本节课重点。聆听,回忆吃以上食物时的味道三类食物都有酸味。回答:因为这些食物里含有酸这类物质。倾听,理解回忆、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指示剂及其检验溶液酸碱性,生活中几种常见的酸及其主要性质。【板书设计】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1)一、酸碱指示剂1、定义:像石蕊和酚酞溶液一样能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溶液。2、变色规律: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3、作用: 指示溶液酸碱性二、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的酸(1)盐酸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7g/ml。(2)硫酸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油状液体,无挥发性,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大于水的密度,具有吸水性。(3)其他常见的酸:醋酸、柠檬酸、鞣酸、硝酸等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力目标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情感目标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与兴趣重点酸的化学性质难点酸的化学性质中考考点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共 同 教 案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引入新课】酸家族中的硫酸,魔术表演“白水写黑字”:用玻璃棒蘸无色浓硫酸在置于玻璃板上的白纸上写字。【过渡】酸中重要人物硫酸不仅能表演魔术,还有许多独特的能力,如能使木棍变黑、能使蔗瞬间变成“黑面包”等。视频播放“黑面包实验”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讲解】以上实验均说明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她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甚至皮肤等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我们把这一特性叫做“脱水性”。所以使用时应时分小心。当然,她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都是扮演破坏者的角色,如果我们处理得当她所带来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利用得当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如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肥料硫酸铵、过磷酸钙的生产,农药杀菌剂硫酸铜、硫酸锌,杀鼠剂硫酸铵等;可用于制药工业中抗生素的制备,如阿司匹林、咖啡因等的制备都离不开硫酸。【过渡】硫酸不仅有着超强的能力,她还有着很犟的“脾气”,也可以称作她“原则性”很强!即在稀释时的操作只能按她所规定的一种方法进行,如果不这样那么她所表达的愤怒是很有危害的,如酸液飞溅到衣物、身体等上面是非常危险的。视频(图片)演示错误的稀释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稀释操作,并一步一步指导,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设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操作?混合顺序相反产生酸液飞溅的原因?【小结】总结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酸入水,沿气壁,慢慢倒,不断搅。【设问】既然不小心将浓硫酸溅到皮肤衣服上会产生如此大危害,那应怎样处理这种情况?【追问】稀硫酸呢?为什么?【过渡】在上节课和本节课以上部分讲了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腐蚀性,硫酸和其他的该家族成员一样还具有一些家族所有成员都有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活动探究一】“慧眼识酸”:三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着均为无色透明的稀盐酸溶液、稀硫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现需要用一酸溶液,怎样简便选择?【小结】总结酸的通性之一,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设问】 回想家里的热水器、铝锅、热水瓶胆有水垢了,一般怎去除水垢?【讲解分析】可以用醋:可将几勺放入水中,烧一两时,水垢即除。可以用稀盐酸:取适量浓盐酸与水混合均匀,置于需除水垢的容器内,约半个小时后盐酸即与水垢反应完毕,此时倒出盐酸溶液并用清水洗净即可。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去除水垢,请同学们课下查资料了解。【过渡】铝锅中的垢即为其产生的一种金属锈,说明盐酸可以出去金属锈。【活动探究二】【设问】“除锈专家”: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过渡】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将生锈铁钉置于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设问】 这是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实验探究】是否所有的酸都能除去铁锈?是否只有酸能除锈?碱能吗?设计实验探究【设问】 在能溶解铁锈的烧杯中,所有的实验想想都是一样的吗?【追问】产生以上不同现象的原因?回想之强讲解除水垢、铝锈的现象:在用盐酸清洗时,如果盐酸过量、或置于容器中时间过长,我们会发现热水瓶胆或铝锅破了!这是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已知二者材料均为铝。【启发】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提示学生酸用量的重要性以及“过犹不及”的实验事实。【引导】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将以上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来,填写教材中相应表格。【小结】 酸不仅能和铁、铝反应,她还能和镁、锌等金属也发生相互作用,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归纳】 通过以上学习,归纳酸具有哪些相似性?【过渡】盐酸、硫酸有这些特征,那么她们存在和作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呢?【简介】盐酸、硫酸用途盐酸:表面金属除锈、制取药物、漂染工业中的酸洗、合成塑料、胃液中盐酸的生理功能;硫酸:金属表面除锈、制药(阿司匹林、咖啡因等抗生素)、漂染工业中的酸洗、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和农药、实验室中用作干燥剂。介绍时可播放相应图片。【板书设计】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二、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的酸2、浓硫酸的腐蚀性(1)原因:源于浓硫酸的脱水性(2)浓硫酸的稀释: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无色的字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疑问观察视频中实验现象,领会浓硫酸的特性;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教材51页实验103,并记录相应现象。聆听理解浓硫酸强烈腐蚀性的原因,以及领会腐蚀性是由其脱水性引起。了解硫酸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聆听,了解正确进行稀释操作的重要性。练习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用手触摸烧杯壁,现象烧杯壁温度升高,得出结论:浓硫酸稀释放热。思考、讨论举手回答:因为水的密度较小,当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酸液滴向四周飞溅,从而到来危害。倾听、领会思考、讨论回答: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思考、回答:稀硫酸直接用水冲洗就行。因为浓硫酸遇水产生大量热,需要大量水冲洗以带走热量,同时用碱溶液处理减少伤害;而稀硫酸遇水不会产热,且腐蚀性弱,故直接用水冲洗干净即可。回忆已学浓硫酸特性,明白接下来要学习的是“酸的化学性质”思考、讨论、分组实验:分别取三液于滴定板各两份,再分别加入酚酞或石蕊溶液,记录实验现象即每份变色情况。结论: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酸,使之变蓝的是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是酸,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聆听、理解思考、讨论或猜想:用醋、盐酸思考原理:酸与水垢或铝锈发生反应而使其溶解。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技金属锈,其中最常见的是“铁锈”。回答: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思考猜想:可以用酸溶液除去铁锈。观察发言: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思考、回答:Fe2O3+6HCl=FeCl3+3H2O思考、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探究:分别用稀盐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溶解铁锈。得出结论:盐酸和硫酸都能溶解铁锈酸能溶解铁锈而碱溶液不能回答:不都一样。一种为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一种为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即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聆听,思考讨论、发言:主要由酸的用量引起:除铁锈实验中,酸过量出现现象一,因为过量的酸与铁继续反应产生气泡并引起溶液变色;酸不足或适量时,酸只和铁锈反应,故只有现象二。除水垢、铝锈时,酸与水垢反应完后接着与容器材料铝发反应,导致容器被破坏。思考、讨论回答:酸也能和铁、铝等金属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金属锈时不能将其长时间浸在酸中。填写教材53页“活动与探究”部分相应表格。写出相应方程式,发现盐酸、硫酸性质的相似性。回忆、归纳回答:都能使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都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和一些金属反应。讨论、发言聆听领会教学过程正确操作:酸入水,沿气壁,慢慢倒,不断搅。(注意硫酸和水的混合顺序)(3)浓硫酸溅到皮肤、衣物上的处理方法: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酸的化学性质(通性)(1)“慧眼识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2)“除锈专家”:都能与铁锈、铝锈等金属锈反应而使之溶解。6HCl+Fe2O3=2FeCl3+3H2O H2SO4+ Fe2O3=Fe2(SO4) 3+H2O3HCl+Al(OH)3=AlCl3+3H2O 3H2SO4+2Al(OH)3=Al2(SO4)3+ 6H2O(3)“过犹不及”:除锈时若酸过量,酸将继续与镁、铝、锌、铁等金属反应。2HCl+Fe=FeCl2+H2 H2SO4+ Fe=FeSO4+ H26HCl+ 2Al=2AlCl3+3H2 3H2SO4+ 2Al =Al2(SO4) 3+3H2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情感目标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难点碱的化学性质中考考点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碱的通性共 同 教 案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引入新课】 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置一块布和一个鸡爪,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放置。演示实验“清水变牛奶”:用玻璃导管向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过渡】这里的“清水”是石灰水即氢氧化钙,那么为什么“清水”会变成“牛奶”?“牛奶”能喝吗?“牛奶”是什么物质?对于前者实验放置等待,一会儿课程中再观察。【讲述】氢氧化钙就是一种常见的碱,还有一种实验室最常用到的碱就是氢氧化钠,二者都是该王国碱家族最重要的成员。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他们。【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问题:1 为什么氢氧化钠表面变湿?2 该碱能够作干燥剂吗?【设问】 通过以上对氢氧化钠性质的探究,应该怎么保存该物质?为什么这样保存?【讲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解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所以可用其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当然并不是所有气体都可以,它的选择性我们以后再慢慢了解。【小结】由上总结氢氧化钠的基本性质。【讲述】氢氧化钠,又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可见他并不“绅士”!引导观察“引入新课”时做的实验1,观察其现象。【设问】布和鸡爪前后变化的原因?【讲述】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适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使用氢氧化钠时要十分小心,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带橡皮手套等,但是也不是一定会有危险,主要我们多注意,危险是完全可以避免。【讲解】 虽然有危险但对人类也有很大用途。讲解氢氧化钠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制造肥皂,精炼石油,造纸、纺织、印染工业,炉具清洁剂等。【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以上材料中的“石灰水”、“石灰浆”就是碱家族中的重要角色氢氧化钙。【实验探究】 1 氢氧化钙的制备:介绍平时生活中的石灰,即生石灰,就是氧化钙;生石灰加水后生成的物质即使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 实物展示:氢氧化钙观察氢氧化钙相关性质。【设问引导】平时的石灰浆就是氢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可见其溶解性?【设问】水沸腾说明什么?生活中有见过相关现象吗?【分析】 分析上面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讲述】讲解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碳酸钙,俗名石灰石。氢氧化钙也是一种较强的碱,也具有一定腐蚀性,对皮肤、衣物等也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和氢氧化钠一样,不小心弄到衣服上时要及时用水冲洗。【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氢氧化钙相关性质。【讲述】讲述氢氧化钙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穿插图片资料:农业上,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不能用氢氧化钠),农药波尔多液杀菌;建筑上,用石灰砂浆砌砖刷墙;制糖工业中用通二氧化碳使剩余氢氧化钙沉淀而除去,从而减少糖的酸味;还可用于冬天刷涂树干,以达到杀虫和防冻目的。【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指导。【分析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碱的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回到课堂引入时“清水变牛奶”中的问题:为什么“清水”会变成“牛奶”?“牛奶”能喝吗?“牛奶”是什么物质?【讲述】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属于碱,碱家族还有其他成员,其他常用碱如KOH、氨水等。【设问】 为什么酸和碱都具有各自相似的性质?【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探究酸和碱分别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探究问题:1 所给物质哪些能导电?2 物质导电的原因是什么?3 酸、碱分别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图片显示说明二者有共性是因为溶液中有相同的离子)【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氢氧化钠性质、用途,氢氧化钙性质、用途,酸和碱分别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板书设计】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三、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1)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溶解热,有吸水性、强腐蚀性,(2)保存方法:密封保存(3)用途:制造肥皂,精炼石油,造纸、纺织、印染工业,炉具清洁剂等。2、氢氧化钙(1)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有一定腐蚀性。(2)制备:CaO + H2O = Ca(OH)2 (3)用途:农业、农药、建筑、制糖、冬天刷涂树干以达到杀虫和防冻目的。3、碱的性质 观察现象,发出疑问:为什么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液体变成牛奶一样的液体? 质疑倾听,回忆已学的、接触过的碱分组实验:取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其颜色、状态;将其置于表面皿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将其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用手触摸外壁感受其温度变化。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教材54页实验106相应表格。思考、讨论发言:应该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容易吸收水分。总结举手发言: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溶解热,有吸水性。观察现象:熟料盘里的布和鸡爪都被严重腐蚀。思考:因为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聆听、领会补充完上面的性质: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倾听回忆相关生活经验分组实验:1取一小块生石灰于蒸发皿中,加少量水,观察现象:水沸腾,一会儿即蒸发完。2 观察蒸发皿中的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回答:微溶于水回答: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以致使水沸腾。一堆石灰加水时,可见到大量水雾,并可感受到温度的明显上升即为水的受热挥发。思考、回答: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即石灰石,很坚固。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也是因为有碳酸钙生成的原因。学生总结回答: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一定腐蚀性。聆听、观看图片资料、领会氢氧化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1 “慧眼识碱”: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各两份分别滴加酚酞和石蕊溶液,观察现象碱使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2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摇晃,观察现象瓶变瘪;(或以下对比实验实验:去壳熟鸡蛋放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试剂瓶中;另一相同试剂瓶中除装了二氧化碳外,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者熟鸡蛋很快掉入瓶中)回忆引入时的实验“清水变牛奶”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组讨论:碱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碱液能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实验中瓶变瘪因为该反应时瓶中气压变小(熟鸡蛋掉入试剂瓶原因相同),“清水变牛奶”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即“清水”所变出的“牛奶”不能喝,其成分为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方程式:2NaOH + CO2 =Na2CO3 + H2OCa(OH)2 +CO2= CaCO3 + H2O思考、讨论、猜测原因学生演示进行实验1010: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3酸有共性是因为其溶液都具有氢离子,碱具有共性是因为其溶液都有氢氧根离子。在老师引导下回忆、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学过程(1)“慧眼识碱”:碱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2)塑料瓶变瘪:2NaOH + CO2 =Na2CO3 + H2O“清水变牛奶”:Ca(OH)2 +CO2= CaCO3 + H2O四、酸、碱具有相似性的原因:1、酸具有相似性的原因:其溶液含有氢离子2、碱具有相似性的原因:其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创新精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增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的意识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中考考点共 同 教 案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习提问】复习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书写简单回顾酸和碱分别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进行反应。书写相应的化学式,连线。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引言】那酸和碱之间能不能发生反应呢?【新授课】实验:往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提问有没有反应,根据什么判断。如果发生反应,根据前面学习的反应规律判断产生什么物质,请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追问认为反应发生的同学,如何证明反应发生了?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震荡摇匀;再往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震荡。反应有没有发生,产生什么物质?实验:倒出少量溶液于蒸发皿内加热分析白色固体的成分,是否氢氧化钠?稀盐酸?如果不是又是什么?评价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方案。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并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板演找寻反应相似之初,比较五个反应的方程式,比较另一产物(除开水)组成的共同之处。写出几个盐的化学式,让学生读出其中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并让学生自己再模仿写出一些盐的化学式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阅读课文P60,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为酸性溶液,哪一个酸性更强?【引入】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呢?【指导阅读】1、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2、pH的范围是多少?用试纸测试出的pH有什么特点?3、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规律是什么?【明确】1、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2、pH的范围及数值的特点。3、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的pH的规律。【演示】 如何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要求】 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并把你测得的溶液的pH板书到黑板上(教师一边指导)【分析】 学生测得的溶液pH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过渡】 那么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入】 可能那些应用对你们来说太远了,其实酸碱度就应用在你的身上,我们在座的各位都要洗头发,而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如何把头发洗得更亮更有韧性呢?【指导实验】 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小结实验】 通过实验对比我们发现头发在酸性的溶液中的光泽度和韧性更好。【应用】 据说有人为了让头发又黑又亮,就用醋来洗头发,结果真的有很好的效果,那么你能不能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她这样做科学不科学?【介绍】 用醋洗头发确实对头发有好处,但是由于它的气味欠佳,而且醋也去除不了头发上的油脂,所以我们平时洗头发用的是洗发水,而洗发水溶液的pH是略大于7,是显弱碱性的,它的功能主要是有效的去除头发上的油脂,但不能让头发变得更亮,所以洗完头发应该用护发素再洗一下头发,因为护发素的水溶液是显弱酸性的,这样可以使得你的头发更亮更柔顺。【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P65 7、8【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 盐+水Ca(OH)2+H2SO4=CaSO4+2H2O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书写HCl、H2SO4、NaOH、Ca(OH)2等化学式列举出酸和碱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类别物质反应。判断HCl、H2SO4、NaOH、Ca(OH)2的酸碱性提出猜测,(多数认为可以)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认为反应确实发生了。交换成分,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无明显变化,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反应没有发生;思考加入稀盐酸对溶液的影响,部分预习了的同学会讲出加入一些酚酞。观察: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无色观察到蒸发皿内产生了少量白色固体分析判断书写HCl和Ca(OH)2、H2SO4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填写P57练习1-2看书P6061。 听讲并记录。观察教师的规范操作分组实验师生共同分析看书P62倾听探究头发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的光泽和韧性请一名学生来解释学生畅所欲言教学过程Al(OH)3+3HCl=AlCl3+3H2OMg(OH)2+2HCl=MgCl2+2H2O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pH范围:0142、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 溶液呈碱性pH =7 溶液呈中性3、测定溶液pH的方法4、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中考考点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粗盐的提纯。共 同 教 案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那些调味品?小结: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介绍导入: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二、学习新课讲述: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指导阅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投影:有关食盐的图片或录象,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通过阅读教材,你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材公司的合同范本
- 委托转租门面合同范本
- 2017租房协议合同范本
- 青少年读本出版合同
- 新租赁厂房合同范本
- 入户空间租房合同范本
- 公路承包开挖合同范本
- 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护理查房
- 成套电器销售合同范本
- 2008租赁合同范本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 四川JS-004竣工验收报告
- 花卉栽植施工方案
- 水工闸门课件
- 水泥生产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深圳迈瑞
-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 安徽涵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磷酸酯阻燃剂DOPO、4800吨磷酸酯阻燃剂DOPO衍生品、12000吨副产品盐酸、38000吨聚合氯化铝、20000吨固化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诺丁山》经典台词
- 对铁路机车乘务员规章培训的探讨与实践
- 临床医学实验室 仪器设备一览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