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pptx_第1页
孟子见梁惠王.pptx_第2页
孟子见梁惠王.pptx_第3页
孟子见梁惠王.pptx_第4页
孟子见梁惠王.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 前372年 前289年 山东邹城人 汉族 名轲 字子舆 又字子车 子居 父名激 母邹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 后家道衰微 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 其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 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文学家 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 孟子 一书 属散文集 南宋时朱熹将 孟子 与合在一起称 四书 语录体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是记录孟子的语言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 孔子之孙 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 亚圣 之称 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 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 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有 孟子 七篇传世 梁惠王 上下 公孙丑 上下 滕文公 上下 离娄 万章 上下 告子 上下 尽心 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 提出 仁政 王道 主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 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 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 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 汉书 艺文志 仅仅把 孟子 放在诸子略中 视为子书 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 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将十一经刻石 其中包括了 孟子 这可能是 孟子 列入 经书 的开始 到南宋的孝宗时 朱熹将 孟子 与 论语 大学 中庸 合在一起称 四书 并成为 十三经 之一 孟子 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 曾命人删节 孟子 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 亲亲 长长 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以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仁政学说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 认为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 另一方面 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 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 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 服侍统治者 仁政学说孟子认为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 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 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反之 如果不顾人民死活 推行虐政 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 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 包括经济 政治 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 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说 夫仁政 必自经界始 所谓 经界 就是划分整理田界 实行井田制 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 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 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 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 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 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认为 民之为道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 只有使人民拥有 恒产 固定在土地上 安居乐业 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 为非作歹 孟子认为 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 统治者再兴办学校 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 引导他们向善 这就可以造成一种 亲亲 长长 的良好道德风尚 即 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 而天下平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 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 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 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 不忍人之心 的基础上 孟子说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 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 但是 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 兼爱 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 孟子主张 亲亲而仁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后来 大学 提出的 修齐治平 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 即仁 义 礼 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 即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 仁 义 礼 智四者之中 仁 义最为重要 仁 人之安宅也 义 人之正路也 仁 义的基础是孝 悌 而孝 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 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道德伦理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他认为 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 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 他说 故凡同类者 举相似也 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这里 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 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 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 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 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 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 利 亦有 仁义 而已矣 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 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 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 仁义 而已矣 何必曰 利 扫清文字障碍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 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叟 对老人的尊称亦 句首助词 无义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 老先生 你不远千里而来 将对我国有什么 利 处吗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 利 亦有 仁义 而已矣 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 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 亦 但 只交征利 互相求取利益 征 求取 追逐 译文 孟子回答说 大王何必说 利 呢 只有 仁义 而已 大王说 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 大夫说 什么对我的封地有利 士 庶人说 什么对我自身有利 上下互相求取利益 国家就危险了 万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 不为不多矣 译文 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 杀害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杀害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 从一万里取一千 从一千里取一百 够多的了 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 仁义 而已矣 何必曰 利 苟为 如果 假如后义 以义为后 即轻视义 后文的 先利 意思是重视利益不夺不餍 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 译文 可是 如果轻视义而重视利 那么他们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 反过来说 从来 没有讲求 仁 却抛弃他的父母的 从来也 没有讲求 义 却以他的国君为后的 所以 大王只说 仁义 就行了 何必说 利 呢 思考题 1 文章开头 梁惠王一看到孟子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核心是什么 叟 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利 2 从梁惠王的问话中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君呢 重利 直率 一句话就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人 3 孟子见梁惠王给他开出什么治国良药 答案 仁义 为什么 因为 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 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先破后立 用铺排手法 破对方观点 立自己的观点 仁是蕴藏在内的 义是发之于外的 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 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 仁政 思想 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答案 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著的追求 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 探讨1 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为什么会失败 孟子的失败 不是他个人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原因 可以说 不是孟子的失败 而是历史的失败 是历史的悲哀 正因为历史没有选择孟子 所以战国才会如此硝烟弥漫 人民才会困顿不堪 历史没有选择孟子 但是我们这个世界还是需要孟子 在现代社会 当人类的精神家园渐渐荒芜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功利 蓦然回首 我们发现了孔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 超越了国界 在熠熠生辉 探讨2 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现实中有什么意义 面对利字当头的梁惠王 孟子怎样游说自己的观点呢 也就是说说有什么艺术特色 1 讲求章法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破对方的观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们平时说话作文要学会这样 增加说理的深刻性 2 善于铺排 论辩要注意些什么 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有理有据思维严密底蕴深厚 重难点探究 孟子的义利观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他的义利观 重义 只是以义为上 先义后利 以义求利 并非不言利 也不轻利 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孔孟看来 只顾追求利 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追求 使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